有一則網絡笑話流傳很廣,其中一種版本是這樣講的。
公牛在奔跑,見到一母牛在路邊吃草,急切的對母牛說:“快跑,專家來了。”母牛:“專家來了怕啥,專家不是人嗎?”公牛:“現在專家專吹牛B啊!”母牛聞聽大驚,撒歡子就跑,邊跑邊問公牛:“專家吹牛B,你是公牛你怕啥?”公牛說:“你真不知道啊,現在的專家除了吹牛B,還會扯蛋啊。”
這笑話編得有點不厚道,但本文意不在評論網絡笑話,就此打住。令我想起這則笑話的是近日網絡上正在熱鬧的專家扯“蛋”事件①。
專家扯蛋的聲名早已遠揚,什么蛋都能扯。這回扯的不是牛蛋,是真真正正的人蛋,男性胯下那對睪丸。
起因是國內著名的收藏專家馬未都在希臘德爾菲考古博物館觀察一件男性軀干雕像后發在博客里的一篇藝術反思。馬未都發現,該雕像“忠實地再現”了男性兩個睪丸“左低右高”的“生理細節”,馬未都為藝術家的“準確無誤的表現”大感震驚,并為“有人一生未必能發現自己的睪丸一高一低,夫妻結婚幾十年,妻子也未必觀察到這一點”而慨嘆,于是給讀者來了一番科學普及,“雙側睪丸必定一大一小,呈現一低一高態勢”。據此,文末啟蒙道,“何為文明之燦爛:天地有大美,萬物有成理;不僅藝術有高低,睪丸亦有高低”②。
這一番藝術反思,當真是驚世之言,讓人為之瞠目結舌。莫非中國人真的童蒙到了連身體常識都需要收藏專家啟蒙的地步?我寧愿相信這是馬未都的自得自娛之作。但自娛之作竟拿到了臺面,這就好比把秘室中的自瀆搬上舞臺,這才真正是“何為專家之扯蛋:人間有睪丸,天下有奇文;不僅睪丸有高低,文章也有高低”,引來質疑與商榷,恐怕難免。
果然就引來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肖鷹的探討文章《 馬未都 先生的“睪丸說” 》。該文從藝術史角度多方考察,辯駁,論證,據此提出了異議:古希臘藝術家并不是依據解剖學知識、忠實地再現“兩個睪丸左低右高”的男性生理細節,而是根據男性雕像的不同姿態(尤其是兩胯的相對形式)雕刻“兩個睪丸”的相對位置。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肖鷹以行家里手的身份,或實證,或引經據典,硬是把馬未都的“睪丸問題”擺弄成了一篇中規中矩的美學考據論文,顯示了嚴謹的學風、扎實的學術功底,令人嘆為觀止。
至此,這一番筆仗看來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道理。然而,令人疑竇頓生:區區蛋丸,何以魅力無窮,竟讓專家如此折腰?
“睪丸是個好東西”,楊林川以戲謔的筆調揭示了專家扯蛋的本質,在這個不敢說,或者說也白說,因此“沒啥說”的時代,談睪丸“既好玩也有趣,也很安全”③。
睪丸確實是個好東西。且不說是否真如馬未都所言,這個“占體重萬分之五以下的肉球球”,“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④;也不論了解自己的睪丸高低大小是否就真能“豐富我們日常生活的情趣和相互關愛”(肖鷹語)⑤,單是能成為專家俗人老少咸宜的扯蛋話題,就已經不容人小覷。君不見市井潑皮爆粗,就常以踢爆對方睪丸相威脅?李敖的政治比喻“臺灣是捏在美國手里的中國睪丸”,也以其尖刻犀利,一針見血而廣為流播,睪丸也公然跳上了政治的桌面;英國倫敦大學有位心理專家以《人類及其古代雕塑中的陰囊不對稱》一文榮膺“搞笑諾貝爾獎(the Ig Nobel Prizes)”⑥——學術的圓桌上,更是早有了睪丸的席位。
但是且慢。楊林川以為“從古至今,沒有誰因為寫睪丸倒霉的”,這說法其實是不確實的。民國著名報人、時評家林白水就因針砭時政,發表《官僚之運氣》,以“腎囊與睪丸”譏評軍閥張宗昌及其智囊潘復而被殺⑦,成了黑暗政治與專制政體下言論自由的殉道者,以致后人感嘆,“言論自由當從睪丸始”⑧。
看來,睪丸雖小,卻關乎人類的文明、公民的權利、民眾的幸福以及專家學者的安身立命。
所以,現在,專家們又在談睪丸了。“言論自由當從睪丸始”,難道他們是在爭言論自由?這些專家當然不會惹來林白水式的禍端。談睪丸的人多矣哉,安全或賈禍,命運卻“高低大小”如此不同。莫非時代的演進,使中國社會進化到了可以安全地談睪丸的階段?只能肯定的是,睪丸是個蛋,誰都可以扯。
楊林川的剖析可謂入木三分。當今專家扯蛋,實乃“趨利避害”本性使然。明了這一層關系,你就不會驚訝,何以多年來,專家們一個個粉墨登場,不惜扮演二丑角色,以形形色色的扯蛋挑戰著各種常識。只要翻查一下專家千奇百怪層出不窮的扯蛋現象,你就能清楚地看到,這些專家扯蛋的背后,隱現著利與害的影子:要么避害,要么逐利。
對專家們“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扯蛋,人們早已耳熟能詳。君不見,有的專家進行治堵研究,扯出了“自行車加重汽車污染”的成果;有的專家探討高等教育改革,發現“窮人上不起學,是因為學費太低”;有人替權力不作為辯護,稱維權的“上訪戶99%有精神病”;有專家為富人所受的“不公平”待遇鳴不平,從而得出“中國窮人為什么窮,因為他們都有仇富心理”的結論;有人提出治理腐敗的建議,認為腐敗“可能是一個帕累托改進:因為它有利于降低監督成本,調動官員的積極性”;面對食品安全問題,有人昧著社會良知宣稱,“我們政府對食品的監管力度,絕對是全世界第一”;面對地方政府的圈地運動——風靡中國的強拆——問題,有人指“釘子戶為了他個人的利益,損害了包括開發商在內的多數人的利益”。……嗚呼!這哪里是坐而論道的專家之言,分明是既得利益集團代言者的利益呵護與索求。
諸如此類的專家扯蛋事件表明,身處兩極分化日益嚴重的“斷裂社會”,專家們非但未能擺脫傳統士人身上的依附特性,反而逐漸消退了身上僅有的一點獨立與自由精神的沖動,有的面對權力禁錮與鉗制,滑入犬儒之路,喪失了對公共事務言說的興趣與勇氣,只談風月,不談風云;有的面對經濟大潮,華麗轉身,由“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權力攀附者,轉而成為既得利益集團的代言人,進而成為“當下社會制度的維護者和解釋者⑨”。
面對這樣的專家,除了睪丸與利欲,你還能指望他扯得出什么蛋蛋?
【注釋】
①事見“中國時刻”《馬未都:兩個睪丸引發的論戰》
②詳見馬未都新浪博文《藝術細節》
③楊林川新浪博文《睪丸是個好東西》
④見馬未都新浪博文《睪丸》
⑤肖鷹新浪博文《馬未都先生的“睪丸說” 》
⑥百度百科《歷屆搞笑諾貝爾獎》
⑦事見王開林《千秋白水文章》(《書屋》二〇〇五年第八期)
⑧見岳南新浪博文《言論自由當從睪丸始》
⑨語出陳媛媛《“下沉的聲望” — 社會轉型時期知識分子媒介形象危機》(《東南傳播》雜志社)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