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從《團結就是力量》說起
范正美
由牧虹作詞、盧蕭作曲的《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曲,誕生于1943年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歌詞寓意深刻而浪漫,旋律雄壯,如激流奔越;節奏鏗鏘,如千軍落步。從敵后根據地唱到新解放區,再唱到新中國成立,直至現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無處不唱,彌久不衰,60余年來,是流行最廣泛、影響力最大、群眾最愛唱、各種團隊活動幾乎必唱的一首革命歌曲。歌詞溶化在激昂的旋律和動人的節奏之中,張揚了三層深遠的革命哲理:
一是歌頌團結,歌頌民主。歌曲唱出了這樣一個革命道理:人民革命隊伍的團結,也就是前進目標明確,為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民眾力量的積聚,所形成的凝聚力、戰斗力,是無與倫比的。“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后面的潛歌詞就是,革命力量的緊密團結勝過鋼鐵長城,它所向披靡,足以壓倒一切敵人,摧毀一切反動派。
二是呼喚團結、呼喚民主。歌曲唱出了又一個革命真理:壓迫人民的法西斯是民主的最大敵人,要實現真正的民主、自由,就要徹底砸碎束縛人民的鐵鎖鏈,埋葬一切不民主的制度,必須打造一個屬于自自己的新世界。其后的潛歌詞是:民主不是別人的恩賜,因為沒有上帝,也沒有神仙皇帝,不能指望出什么能人、救世主,唯一的辦法和出路,就是提高覺悟,懂得全靠自己救自己的道理,真正認識自己是歷史的主人,它是一種天賦的歷史地位,同時負有自己解放自己、推動歷史前進的歷史使命,必須自覺地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為此,只有依靠自身鋼鐵般的團結這個最好的武器,也是唯一的武器,才能打造一種嶄新的民主制度,讓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三是歌唱建立新中國的遠大理想,歌唱美好的明天。其意思擴展開來就是,通過人民自己團結奮斗建立的新中國,那是一個陽光普照、大自然回歸人民的陽光世界,那是一種人民夢寐以求的自由勞動、自由生活的美好境界,那是一個我們自己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光芒萬丈的紅太陽。通過反復吟唱,這些深入淺出的革命道理,不斷灌輸歌唱者的頭腦,震撼歌唱者的心胸,使之感到未來的命運其實操在自身,必須百倍的團結,振奮精神,堅定信心,不懈地奮斗。因此,四處革命的人民都喜歡高唱這首歌。遇到困難齊聲高唱《團結就是力量》,就會形成強大的革命輿論,號召人民團結起來,勇敢地同法西斯戰斗,激勵人民團結起來努力,美好的明天就在前頭。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向著法西斯蒂開火,讓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著太陽,向著自由,向著新中國發出萬丈光芒!”人們歌唱這首歌,必然昂首挺胸,產生強烈的自豪感,與歌詞共鳴:在歌唱中認定自己的歷史使命,在歌唱中認清人民革命的對象,在歌唱中激勵自己的斗志,在歌唱中強化革命團結的自覺性,在歌唱中提升民主的自信心,在歌唱中向往革命的未來,在歌唱中感受新中國的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集中表達了中國人民在生死關頭發出的戰斗呼喚、謀求解放的號角。其格調與旋律,同中國革命的步伐合拍,與那個翻天覆地時代的中國人民的思想感情相應。它的宣示、教育、鼓舞和激勵作用,只有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才有刻骨銘心的體會。可是今天,當我們再唱這首歌的時候,卻有一種滄桑隔世和精神失落的凄凔之感。
第一、《團結就是力量》產生于1943年6月晉察冀邊區平山縣黃泥區的一個小村子里。當時的這個敵后根據地,正處于“黎明前的黑暗”時期,戰斗最緊張、最殘酷,生活也最艱苦、最困難,日寇對我到邊區搶糧,并實行“搶光、殺光、燒光”政策,我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深入到河北平山和山西繁峙的廣大農村參加斗爭。白天工作,晚上參加當地的減租減息斗爭。為了配合這場斗爭,牧虹和盧肅兩人在一起,受革命激情驅使,為未來美好理想推動,僅僅用了三、四天的時間,突擊創作了小型歌劇《團結就是力量》。當時這首歌創作的直接動機是根據大家的要求,為了強化劇情結束的氣氛,綜合大家的建議,決定由牧虹寫詞,盧肅譜曲,作為幕終曲推出。《團結就是力量》這首經典名歌名曲就是這樣誕生的。這個小歌劇演出后影響很大,主題歌《團結就是力量》迅即在全邊區廣泛傳唱,并很快成為鼓舞整個中華民族團結抗擊日本侵略的號角和心聲,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經典之作之一。值得驕傲的是,中國人民在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組成廣泛的抗日統一戰線,經過八年浴血奮斗,打敗了日本侵略者,進而勝利地進行了解放戰爭,打碎了“一切不民主的制度”,建立了光芒四射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創作者的心愿。然而,如今日本公然侵占我神圣領土釣魚島,并且在日本國內組織右派大游行,毀我國旗,侮辱我國家領導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可是,中國人民竟不能自由地挽起同胞之臂,高唱《團結就是力量》,自由地列隊走上街頭表示中國人民的憤慨!這種滄桑之變,是為了什么?豈不令人痛心和悲哀!
第二、理論與實踐證明,產生“一切不民主的制度”的根源,就是幾千年來的剝削制度,并受剝削階級制定的國家機器保護。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主席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乘勝前進,先是制定共同綱領,后又抓緊制定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享有最廣泛的民主權利。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爭中,毛澤東適時總結上海、北京、廣州、武漢的經驗,倡導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等大民主形式,鼓勵人民通過四大,揭露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陰暗面,揭露牛鬼蛇神,并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將罷工、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等大民主形式寫進了憲法。然而,資改派得勢以后,急忙修改憲法,取消四大和罷工的規定,倡導一長制,把中國人民的民主權利收了回去,國家聽任所謂精英的論說,于是“一切不民主的制度”又回來了,工農勞動人民和一般知識分子,只能聽任高官們的擺布。
第三、人們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地位,歸根結底,受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支配。工農勞動人民其所以無權,就是他們不掌握生產資料,只能受掌握生產資料的剝削階級驅使。在毛澤東領導下,經過社會主義革命的中國,已經把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生產資料私有制和個體農業、個體手工業進行了改造,工人、農民成為生產資料公有制和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可是,曾經何時,數以百萬計的工人下了崗,數以千萬計的農民變成了沒有土地的農民工,他們掙扎在城市生活的最低層,成為國家媒體確認的弱勢群體。他們對改革開放做法上的想法、意見和要求,以“不爭論”而被取消了話語權,因此引起的他們個人生活上的困難,得不到伸張,一個“改革的代價”把他們推出主人翁的隊伍。提意見遭打擊報復,申訴就被斥為反對改革開放,上訪則被層層追堵。還有那些“打工仔”每天超長、超負荷的工作,沒有勞動保護,甚至工薪不保。新“三座大山”壓在廣大普通工人、農民工以及一般工薪族的頭上,使他們疲于奔命般的工作、勞動,買不起房、上不起學、看不起病,千辛萬苦培養孩子上大學畢業,又無力買工作。社會兩極分化,階級對立。舊中國的一切污泥濁水都回來了。
這些事實說明,“讓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不僅僅是一句唱詞,而是一起反對舊社會的宣言書。言簡意賅,道義燃燒。今天,如何“讓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就是這樣再次擺到了中國人民的面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