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生命力最深厚的源泉在人民群眾之中
胡宗翰 二零零八年八月二日 成都
無所謂(網友)
2008-08-01 21:44
先生晚上好!
我最近在看寧夏衛視播放的《延安頌》。
劇中的冼星海是和您一樣的人民藝術家。
宗翰回復:2008-08-02 05:04
知識分子出身的藝術家都要經歷從個人奮斗到和人民群眾結合的歷程。很多藝術家終生沒有實現這樣的轉變,一輩子個人奮斗,一輩子陷在個人世界里。這樣的藝術家固然可以有很高的造詣,也可以很有良知,很純潔,但是他們的世界太小了,他們的境界太低了,他們的作品只能表現個人的命運,個人的喜怒哀樂。
例如貝多芬和莫扎特這些人都是天才,而且非常勤奮,非常純潔,充滿正氣。但是由于他們終生個人奮斗,脫離人民群眾,他們的作品就很單調,表現來表現去永遠是那么一些味道,永遠跳不出個人天地。我收藏他們的作品是很多的,可是我很少聽,因為聽來聽去老是那種味道,甚至有點厭煩。
我特別喜歡民間音樂,和以民間音樂為素材創作的音樂。我的博客中《蠶花姑娘》和《采茶舞曲》的作者,講名氣固然沒法和那些大作曲家相比,可是我卻偏愛這些音樂,并不喜歡很多大作曲家的享有盛譽的作品。
很多人一提到毛澤東思想,一提提到毛澤東時代,一提到知識分子和勞動人民相結合,就總是反感,總是認為禁錮思想了,反人性了,限制創作自由了,沒有藝術性了。其實這完全是誤解和偏見。
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年了,這么漫長的歲月里面,固然也產生了一些優秀的藝術作品,但是就總體而言,比較起來,我們不談思想性,只談藝術性,三十年來的藝術作品的藝術性比較毛澤東時代的藝術作品的藝術性,真是低下得沒法同日而語。原因就在于不和勞動人民結合,一味鉆在個人小天地,是沒有大出息的。
同樣是《采茶舞曲》,同樣是《十送紅軍》,今天的歌星們唱的,扭捏作態,矯揉造作,裝嗲裝靚,難聽死了,聽得我只想嘔吐。那種健康活潑的清新氣息蕩然無存。原因就在于脫離了勞動人民,一輩子鉆在個人的小天地里,根本找不到正確的情感。
藝術是情感的活動,你是什么樣的情感,是沒有辦法掩飾的。
我不妨再舉例說明。
同樣是怨婦思春。
我們先來看看陷在個人小天地中的怨婦思春:
如
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又如
梁水流
汴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頭
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歸時方始休
月明人倚樓
再如
尋尋覓覓
冷泠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
晚來風急
雁過也
最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很多女士對這些東東愛得走火入魔,一輩子沉浸在這些東西里面。我不否認這些東西的藝術性,但是一個人如果終年累月只知道這些,那個世界真是小得可憐。這樣的人生在我看來完全是虛度的。而且一輩子陷在這些東西里面,太容易多愁善感,對身心健康有害。
藝術家應該非常敏感,非常細膩,非常多情,關于這些素質,我在《藝術家的本質》系列論文中作過詳盡論述。但是我反對把藝術家這些素質完全用于個人小天地中。那是最大的浪費和埋沒。
藝術家應該有一個偉大的懷抱和宏偉的世界。那不是抓著自己的頭發要離開地球的所謂偉大,而應該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這樣的懷抱,這樣的世界,才是真正的偉大和宏偉。
讓我們再來看怨婦思春。
我們現在來看看人民群眾這個大天大地里的怨婦思春:
如
長安一片月
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
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
良人罷遠征
又如
明朝驛使發
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針冷
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
幾日到臨洮
再如
正月里
正月正
正月十五掛紅燈
紅燈那個掛在那個大門外
單等我那五哥放工來
十月里
秋風涼
五哥放羊沒有衣裳
小妹妹有件小襖襖
改那一改領和袖
你里邊穿上
還有
一條小路曲曲彎彎細又長
一直通向迷霧的遠方
我要沿著這條細長的小路
跟著我的愛人上戰場
還有
藍天云雀飛翔
涼山茶花開放
峻峭的金河岸上
站著一位姑娘
啊,啊
姑娘懷著美好的憧憬
想念著遠方的親人
……
又如
克里木參軍
去到邊哨
臨行時種下了
一棵葡萄
果園的姑娘阿拉爾罕
精心培育這綠色的小苗
啊
引來了雪水把它澆灌
搭起了藤架讓陽光照耀
……
果園幾度春風秋雨
小苗兒已長得又壯又高
當枝頭結滿累累果實的時候
傳來克里木立功的喜報
啊
姑娘啊遙望雪山哨卡
捎去了一串串金色的葡萄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阿拉爾罕的心兒醉了
舞蹈(包括廣義舞蹈例如戲曲)的情況也同樣。
長期以來我注意到兩種規律性現象。
一種現象是:凡是以個人的命運和個人的情感為題材的作品,往往不如以群眾的、階級的、民族的命運和情感為題材的作品動人。
另一種現象是:凡是以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為題材的作品,往往不如以勞動人民為題材的作品動人。
我對一些大名鼎鼎的演員表演的一些大名鼎鼎的作品往往無動于衷,總是覺得徒有虛名,卻往往被一些小劇種的地方劇團的不知名演員的表演感動得夜不能寐,反復回憶、反復品味研究。這樣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我在博客中也寫過很多,俯拾即是,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只想特別強調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黃梅戲是所有的戲曲之中最富有歌舞性的一個劇種。我一直就注意到上述兩種規律性現象在黃梅戲中體現得最為突出,最為典型。
黃梅戲目前最有名最火紅的那么兩三個花旦和那么一兩個小生,我一直不覺得有什么特別好的地方,尤其是她們和他們也許正因為最有名最火紅,就不屑去表演普通人,更不屑去表演勞動人民的題材,而一味只去表演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題材。例如人們都知道的著名女畫家潘玉良的身世題材,例如巴金的《家》、《春》、《秋》,例如著名的個人主義詩人徐志摩的身世題材……我不止一次強迫自己耐著性子、硬著頭皮看那些比懶婆娘的裹腳布還要臭還要長的動不動就是幾十集的連續劇,每次都看得打瞌睡而終于后悔又浪費了時間。
可是,每當出現了地方小劇團的不知名演員的黃梅戲,那些作品往往很短小,沒有什么連續劇,而每次遇見那樣的表演,我總是被那些鮮活生動、充滿韻味、千姿百態、美不勝收的身體語言感動得夜不能寐,反復回憶、反復品味研究。這樣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我在博客中也寫過很多,俯拾即是。我曾經寫過一個小大姐在農村集市賣棉線的小型黃梅戲,說過她的身體語言的美妙和楚楚動人。昨天又看見一個叫做《王成打酒》的小型黃梅戲,是皮鞋匠師徒二人和小酒店母女二人的生活故事。同樣讓我感嘆感慨激動不已,讓我目不轉睛的深怕遺漏了一點細節。這些以普通人民群眾為題材的小型戲曲的美麗和魅力,是那些動不動就是幾十集的連續劇根本不能相比的珍珠,而那些大部頭的作品卻比魚目還要難看。這種情況早已經是規律了,在許多其它的地方戲曲和歌舞中,例如湖北的花鼓燈戲曲和四川的清音表演(女聲表演唱)中,以及膠州秧歌中,也是一樣的情況。
這些現象的大量積累,讓我得出如下認識。
民間歌舞,身體語言和音樂歌唱都最美、最生動、最有魅力。我所說的民間歌舞是由舞蹈家和音樂家加工創作的民間歌舞,而并非所謂原生態的民間歌舞。我不喜歡原生態,正如我不喜歡生吃豬肉和蔬菜那樣。
至于所謂的民族舞蹈,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太多的民族舞蹈無美可言,毫無魅力,在那里矯揉造作。我發現一個規律:民族舞蹈,離開民間越遠,就越是矯揉造作,越是缺乏美感和魅力。比如那些中國宮廷的舞蹈,比如那些所謂“有書卷氣”的舞蹈,就是如此。我可以不客氣的列舉一些:《秦俑魂》、《書魂》、《棋魂》(順便說一句:貧乏到除了“魂”就沒別的)、《昭君出塞》、《扇舞丹青》……無論專家們評價多么高,獲得過多么眩目的這獎那獎,在我看來就兩個字:空虛。
南京軍區政治部歌舞團的《小城雨巷》就不空虛,很美,很動人。為什么?在人間。
至于所謂的現代舞,胡宗翰學派基本上是否定的。
還是尼采的生命能量的概念。這里既包括藝術家個人的生命能量,也包括他的藝術題材和表現手段或者說藝術語言的生命能量。沒有根,就是沒有生命能量。于是就只能是成都人所說的“窮骨頭發干燒”。百分之九十的現代舞和百分之六十的民族舞,就是“窮骨頭發干燒”,就是中醫把發燒分為實癥和虛癥的那種虛癥:因虛弱而發燒。
尼采的生命能量的概念,和毛澤東的藝術的根的概念,和胡宗翰提出的“豐富是美德之源”,是一件事情的不同說法,意思是一樣的。
表演藝術的根就是生命的根,生命的根只能在泥土中,也就是在人民群眾中。之所以我說官僚集團和他們的走狗右派知識分子把他們自己稱為“強勢集團”,把生產者也就是人民稱為“弱勢集團”,是喪心病狂,就因為他們不知道誰是真正的強者,誰是真正的弱者。
之所以那些一味詠嘆個人命運的文藝作品缺乏美感,缺乏魅力,缺乏生命力,就是一個字:小。生命能量小了,根子小了。關于這一點,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有最為深入和精辟的論述,值得我們反復學習和重溫。
我在自己幾十年的學習探索和人生歷程中,越來越刻骨銘心的認識到毛澤東的人格和毛澤東思想不僅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精華的集大成,而且是人類歷史文化精華的集大成。我這么說,絲毫沒有夸張。我相信,固然毛澤東對于國外的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和哲學思想不一定有那么多時間都去一一涉獵,但是一切深刻偉大的思想總是不謀而合的,殊途同歸的,這叫做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同的思想體系,是居于不同的層次。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中的許多思想也并不錯誤,也有它們的價值,可是層次不夠高,境界不夠大。上到更高的層次,進入更大的境界,就會看見另外一番風光,就會發現原先以為自己楷模的那些人,原先以為自己宗旨的那些思想,其實低了,其實小了,其實淺了,其實弱了。毛澤東這條大路,毛澤東這個“羅馬”,是胡宗翰六十三年人生見識過的最偉大最壯麗最正確最輝煌的道路和“羅馬”。如果放著自己祖國如此深厚偉大的人格榜樣和思想體系不去珍惜,不去學習,而到另外的地方去尋找這樣那樣的榜樣和理論,我認定是有眼不識泰山,是舍本逐末,是丟掉西瓜去撿芝麻。
有一個敗家子把繼承的祖傳家具賤賣,拿那點小錢買了一套三合板做的表面漂亮的新潮家具,得意了幾天,還到處炫耀。后來得知他賣掉的是價值連城的古代紫檀珍品。那個混蛋頓足捶胸,呼天搶地,直到口吐鮮血,臥病在床,天天呼喚,哀嘆,呻吟,也悔不回來了。
藝術審美的最高價值在于生命力的強弱和大小。尼采極其深刻的論述了這一原理。但是他沒有找到最深厚最偉大的生命力的源泉,在個人奮斗的小天地里以悲劇了此一生。
是我們敬愛的毛主席開天辟地第一次指出了最深厚最偉大的生命力的源泉存在于人民群眾之中。
的確也有不少作品是政治說教,讓人討厭。例如我很討厭的歌曲《當兵的人》就是非常明顯的說教。但是不能因為這些讓人討厭的東西的存在就否認正確的方向。之所以出現說教的作品,并非方向不正確,而是有一些藝術工作者并沒有藝術家素質,又缺乏真正扎根人民群眾的純凈心態,有的是為了趕任務交差,有的其實是在那里投機取巧撈取名利資本。
我想用一句最簡單最通俗的話來結束本文:
世間最美麗的鮮花是最優秀的種子生長開放在最肥沃的土壤之中。
這一句話也可以算是胡宗翰先生迄今六十三年的人生總結。
(完)
附 錄
剛讀到田文林先生的新文《汶川地震對中華民族的三點啟示》,其中一段話說得很好,不禁要把它引用在這里:
決定性的力量還是人民群眾。自古以來,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近現代以來,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真正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偉大,并有意識走上了一條立足人民、服務人民的獨特政治道路。事實證明,正是這種“為人民服務”、‘軍民魚水情”、“人民戰爭”等一系列全新的理念和政策,使中國共產黨最終由弱到強,不僅打敗了日本侵略者、英美勢力支持的蔣介石政權,而且還在朝鮮戰場上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軍隊,徹底擺脫了中國自近代以來不斷挨打的局面,使中國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那些背叛人民的政權和統治者,最終無不被人民拋棄。如伊拉克薩達姆不可謂不強悍,但他對內欺壓、背叛人民,最終淪為孤家寡人,結果在美國打擊時,使戰爭變成了薩達姆“一個人的抵抗”,最終落得個國破家亡的悲慘境地。而實力與伊拉克差不多的伊朗,在內賈德領導下對內依靠民眾,朝野上下同仇敵愾,結果使美國軍事訛詐一次次落空,對伊朗至今想不出有效應對辦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