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院士的觀點為什么是錯誤的?
郝貴生
8月30日,筆者在多家網站發表了《談談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幾點看法》一文,后引發較大反響,許多網友紛紛跟帖贊同拙文觀點,還有署名“羅小天”、“巴掌”等網友在拙文基礎上,繼續引入馬克思有關生產力論述深入闡發拙文觀點。但也有個別網友堅決反對批判拙文觀點,典型的就是原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同志。在“今日頭條”轉發昆侖策網刊載的拙文后他有兩段跟帖:
第一段:
@郝貴生。此文嚴重不通。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三要素的理論是在19世紀建立的。但當代科學技術由于其突出的重要性,這就不得不將科學技術做為第一重要的生產要素引入生產力的概念之列。這不僅在鄧小平文集中有完整地論述,而且在20次黨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中,也寫有“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字句。但在@郝貴生 的文章中卻公然違背這些重要的提法。不能不認為,這完全是錯誤的“幾點看法”!@何祚庥
第二段:
@昆侖策研究院頭條號。@都貴生。此文引了馬克思在19世紀講了許多有關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許多論還,其目的無非就是妄圖以此來“證明”鄧小平提出的“種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論,不是馬克思主義!可是,這些人卻不去做點調查,當代科學,比起十九世紀的科學,或馬克思時代的科學所創造出的勞動生產率,已高出幾十倍、幾百倍、甚而是幾千倍之多們水平!說得不禮貌一些,——這完全是妄圖開倒車的理論“研究”!!!@何祚庥
簡要概括,何祚庥院士的觀點主要有三點:
(1)馬克思關于生產力及三要素的觀點只是19世紀依據當時的科學技術狀況做出的結論,今天已經是20、21世紀了,科學技術比馬克思時代高出幾十倍、幾百倍、甚而是幾千倍之多。
(2)科學技術創造的勞動生產率既然比馬克思時代高出幾十倍、幾百倍、甚而是幾千倍之多。所以哲學觀點應該與時俱進,新的結論也就是“第一生產力”即“科學技術等于第一生產力”。
(3)面臨比馬克思時代高出幾十倍、幾百倍、甚而是幾千倍之多的科學技術創造的勞動生產率,繼續頑固堅持科學技術只是“生產力”,只是“滲透到生產力三要素”中的傳統觀點,那就“完全是妄圖開倒車的理論"研究"!!!”
那么,何祚庥院士的觀點究竟錯在何處呢?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邏輯前提是必須杜撰、創新出構成“生產力”的第四要素。
眾所周知,馬克思的“生產力”理論中關于生產力的構成中只講到“勞動者、以勞動工具為主的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科學技術只是滲透到這三要素中,根本就沒有獨立的第四要素。如果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實際上就杜撰、創新出一個獨立的“科學技術”的第四要素,然后就把這“三要素”之外的虛無縹緲的“科學技術”的所謂獨立“要素”凌駕于“三要素”之上。這難道不是極其荒謬的邏輯推理嗎?這難道不是首先否定馬克思“生產力”理論的基本的“三要素”理論嗎?
2、主張“第一生產力”論者誰也講不清楚科學技術究竟如何從“重要性”轉化為“第一性”的。
馬克思主義從來沒有“科學技術”的獨立作用的觀點,科學技術只能滲透到其它三要素中發揮作用,特別是滲透到作為生產力三要素中的首要、第一要素勞動者起作用。離開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科學技術”究竟如何獨立起作用,甚至“第一作用”?究竟誰講得清楚?筆者看到幾乎所有關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文和著作中也沒有人講清楚。作為科學院院士的何祚庥院士這里也沒有講清楚。講不清的問題卻依靠何院士的天馬行空的主觀邏輯推導,科學技術的重要的巨大推動作用就跨越為“第一生產力”。如筆者在上一篇原文中就已經指出,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材中所說:“科技革命集中體現了科學技術在歷史發展中的杠桿作用,現代科技革命不僅使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黑體為筆者所加),也給人類社會和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帶來根本性的變革,深化地影響著社會的進程和人類的未來。”現代科技革命究竟如何“使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呢?講清楚了嗎?沒有。何院士這里說:“當代科學技術由于其突出的重要性,這就不得不將科學技術做為第一重要的生產要素引入生產力的概念之列”,科學技術確實有重要性,何院士怎么就從“重要性”急轉直下,變戲法般成為“第一重要的生產要素引入生產力的概念之列”呢?這難道不是毫無任何邏輯聯系的唯心主義的主觀推斷嗎?
3、不能借“與時俱進”的哲學觀點以發展變化的科學技術推論出變化的哲學觀點。
哲學是自然、社會和思維科學的最一般、最普遍規律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它的基本觀點帶有穩定性和普遍性。如“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的觀點無論現實自然界和社會發生多么巨大變化,無論發現什么樣的新的自然和社會現象,這一觀點也不能改變。馬克思關于“生產力三要素”、“科學技術滲透到三要素”中無論社會生活發生多么巨大變化,也不會改變“科學技術”在生產力理論中的地位。因為“科學技術”概念本身就是對不同時代變化了的“科學技術”狀況的高度概括。如何院士所講,即使今天的科學技術狀況比馬克思時代高出千倍、萬倍、百萬倍、千萬倍……,“科學技術”仍然是對其的高度概括,其發揮作用仍然必須通過三要素特別是勞動者發揮作用。這種“科學技術”絕對不能離開人、不能離開勞動者獨立發揮作用,絕對不能孤立于人、獨立駕馭人、支配人。它永遠要受人的支配。它永遠不能代替“勞動者”最終起決定作用。如果借口“科學技術”的具體狀況發生了變化,導致其整體的“科學技術”在生產力中的地位作用也發生改變,也就是哲學觀發生改變。那么這種哲學就變成了“相對主義”哲學、變成了詭辯論哲學,由此否認哲學的“絕對真理性”。
4、是妄圖開哲學研究的倒車?還是實事求是,正本清源,撥亂反正?
何院士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觀點看做是對馬克思“科學是生產力”、“生產力三要素”的發展、與時俱進。誰主張馬克思原有觀點,就給誰扣上“妄圖開倒車的理論‘研究’研究”的大帽子。哲學史上確實存在開歷史倒車現象。如馬克思主義哲學之前的舊唯物主義哲學家把哲學的“物質”概念等同于物理學的原子或具體實物等。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這種物質觀,指出哲學上的物質觀不是具體的實物,也不等同于物理學上的原子,哲學上的“物質”是實物的總和,是各種實物的一般。然而19世紀初,伴隨著物理學上電子的發現,一些哲學家開始鼓吹“原子消失了”,也就是“物質”消失了。列寧痛斥這種行為就是開哲學發展的倒車,再次闡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是“獨立于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性”,“物質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觀實在性”。而何院士主張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確實是所謂的“創新”觀點,但它不是科學的創新,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前進,而是歪曲,是扭曲。批判歪曲、扭曲的觀點,恢復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技術與生產力關系的本來含義,絕對不是“妄圖開哲學發展的倒車”,而是實事求是,正本清源,撥亂反正。
5、“第一生產力”是在批判毛澤東時代所謂“不重視知識、不重視科學技術”錯誤的歷史背景下提出來的
鄧小平同志之所以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他的貓論、摸論、先富論等一系列觀點都是在否定毛澤東時代的巨大的歷史成就,扭曲那個時代本質特征基礎上提出的。就“第一生產力“論他們認為毛澤東時代經濟到了崩潰邊緣,重要原因是不重視知識、不重視科學技術,只重視文化、知識普遍低下的普通工人農民,不重視知識分子。他們提出“科學技術”高于普通勞動者的“第一生產力”論,就是要把科學技術、知識分子抬高到高于普通勞動者的地位,要求整個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實際只是尊重知識分子而不尊重勞動和普通勞動者。由此才能促進生產和經濟的發展。署名“孫正清源”網友在批駁拙文觀點時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鄧小平在會見外國來賓時候的談話中說出來的,有著談話時的特殊話題背景。這句話的意思是,中國應該充分重視科學技術的重要性,而不能像文革時期那樣不重視知識和科學。”根源就在這里。其一,毛澤東時代不重視知識和科學嗎?如果那個時代不重視知識和科學,能有兩彈一星嗎?能有完整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嗎?能有大慶油田嗎?能有運十飛機嗎?……這完全是污蔑和胡扯。以這種對毛澤東時代莫須有的罪名作為事實依據提出“第一生產力”論,能推論出科學的結論嗎?其二,馬克思關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理論難道就不能推出共產黨人應該重視科學技術嗎?完全能夠。毛澤東關于重視科學技術的論述比比皆是。毛主席特別把“科學實驗”提高到與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并列的極其重要的三大革命運動之一。那種認為只有否定馬克思的“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理論而修正、發展為“第一生產力”論才能使共產黨人高度重視科學技術,表明這些人不僅對馬克思的生產力理論,對馬克思的社會基本矛盾原理、而且對整個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完全無知。
2024年9月7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