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進行中西文化比較研究時,有人在文章中提出:“馬克思主義作為‘西學’傳到中國以后,經過一場農民革命,的確是中國化了,但同時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也封建化了,以致產生大量的用封建小生產意識,披著社會主義外衣來反對資本主義的現象”;“馬克思主義結合中國革命實際取得了勝利,這場勝利實質上是通過一場農民戰爭獲得的,因此在這過程中就把中國封建主義的一些東西,封建小生產者的意識也帶進馬克思主義”;“西學搬進中國完全變了樣,被頑固強大的中國傳統封建力量給融‘化’掉了。馬列主義本是西學,它的中國化既有偉大的成功一面,在一個農民國家里共產黨領導革命取得了政權,但也有將馬列主義封建化的慘痛教訓的一面。”把這些話概括起來,就是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也就是封建化的過程。
把“中國化”稱之為“封建化”,這是近些年一些人竭力鼓吹的事情。早在1980年前后我國出現過貶低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現象,有人認為《實踐論》有經驗主義的傾向,《矛盾論》是“斗爭哲學”的萌芽,“兩論”都是“極左錯誤的理論基礎”。有人在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社會根源時,就認為都是由于中國科學文化落后、封建思想影響根深蒂固、小生產者占絕對優勢,因而“我們在把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過程中,往往給馬克思主義理論添上個狹隘經驗論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尾巴”,滲入某些“唯心主義、經驗主義和以絕對化為特征的形而上學的雜質”。他們甚至斷言,這些所謂“尾巴”、“雜質”,“在本質上是反馬克思主義的”,“正是以農民為代表的小生產的世界觀”,是“馬列主義封建化”的表現。
可見,把“中國化”混同于“封建化”的問題確實是存在的。
那么,能不能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封建化”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究竟是“化”好了,還是“化”糟了呢?是在中國具體化了,還是“封建化”了呢?我認為這是一個嚴肅的原則問題。我們知道,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哲學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如果說“中國化”也就是“封建化”,那不是等于說毛澤東思想(包括它的哲學思想)是封建的馬克思主義了嗎?“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①毛澤東思想則是作為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觀點和學說的科學體系無疑是同“封建化”根本對立的。至于說在宣傳和貫徹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過程中,有時會受到封建主義殘余和其他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使之遭到了曲解,導致了錯誤,那是屬于另一個范疇的問題,并非毛澤東思想本身變成了“封建化”的東西。對于兩種不同范疇的問題是不能加以混淆的。
為什么說“中國化”決不是“封建化”呢?就哲學來說,我想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其一,毛澤東哲學思想作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就其根本的理論內容和世界觀體系來說,完全是馬克思主義的。
毛澤東在1937年撰寫的《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中曾明確指出:“由于中國社會進化的落后,中國今日發展著的辯證唯物論哲學思潮,不是從繼承與改造自己哲學遺產而來的,而是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習而來的。”
這說明,中國雖然具有優秀的哲學傳統,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條件下,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都很落后,不可能在這種土壤上直接產生出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樣科學的哲學學說。
因此,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直接理論來源只有一個,即馬克思主義哲學;而中國的傳統哲學,則是它產生的必要條件,不能把它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并列為兩個理論來源。這個客觀事實,有力地說明了毛澤東哲學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屬于同一個哲學體系,有力地批駁了那種認為毛澤東哲學思想是純粹中國民族的東西,是中國農民小資產階級的世界觀甚至是“封建化”的哲學等錯誤觀點。
其二,毛澤東哲學思想對中國傳統哲學的繼承,只能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的批判繼承,并非不作分析的全盤繼承。
恩格斯說:“任何意識形態一經產生就同現有的觀念材料相結合而發展起來并對這些材料作進一步的加工”②。這就是說,后人在繼承前人的思想資料時,要進行加工、改造和發展,以形成自己的思想。
一般地說先進階級的意識形態繼承的是歷史上優秀的文化成果,反動階級的意識形態則繼承歷史上的落后的、反動的東西。毛澤東哲學思想是最先進的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對于中國古代哲學遺產,當然要繼承和發揚其合理的、進步的思想,并徹底清算其消極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這說明,它是與中國哲學的優良傳統相結合,怎么會用封建主義的東西來“化”馬克思主義哲學呢?
例如對于《漢書》中的“相反相成”一語,不同階級的意識形態就進行完全不同的加工、改造。梁漱溟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中,說什么“一切事物都成立于此相反相成之調和的關系之上”。這就把本來具有樸素辯證法因素的“相反相成”,歪曲成為折衷主義的“調和”論,否認矛盾雙方的斗爭性,因而也就在實質上取消了辯證法。
而毛澤東同志則與之截然相反,在《矛盾論》中,對于“相反相成”作了馬克思主義的闡發。他指出:“我們中國人常說:相反相成’。就是說相反的東西有同一性。這句話是辯證法的,是違反形而上學的。相反就是說兩個矛盾方面的互相排斥,或互相斗爭。‘相成’就是說在一定條件之下兩個矛盾方面互相聯結起來,獲得了同一性。而斗爭性即寓于同一性之中,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③這就精辟地闡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法。這些富于哲理的論述正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為指導,對“相反相成”進行加工革和發展的結果。
這說明,毛澤東哲學思想對于中國哲學傳統,真正堅持了批判地繼承的科學態度,因而在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過程中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純潔性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它、發展它,而不是用封建主義的東西去玷污它。
注釋:
①《列寧選集》第2卷第580頁
②《馬克恩恩格斯選集》第4第250頁
③《毛澤東選集》第1第333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