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十年來的巨大進步,是公共控制重要生產資料,運作公有資本的國家資本主義的偉大勝利,為社會主義準備了巨大的物質基礎。但是,以工人、農民工、各行各業的雇傭勞動者構成的無產階級,特別是青年,在非官方的社會意識和市場超前消費現實中,相比四十年前,社會地位深刻下降。其實質性解放,與國家民族復興并不完全同步。
一些談“公有資本”與資本主義生產資本的區別的理論文章,從馬克思論述“資本的一般”中尋找“公有資本”的依據,無視“公有資本”在市場決定中自發的利潤最大化驅動,對生產中人與人關系的自發演變。
實踐證明,公有生產資料的資本化在市場決定下,不能避免或不易避免的消極經濟行為至少有:
1,壟斷性。往往是通過行政權力形成壟斷,相對于非壟斷階段的自由資本,對客戶不友好。例如醫療的制度性計價和核算,鼓勵過度消費,嚴重抵消了國家財政惠民的轉移支付,是醫療資本、保險金融資本利潤最大化的產物;在各行業追求最高利潤中,與非公經濟構成利益集團,如為美國醫藥資本輝瑞建立代理關系等,或借助“混改”,壟斷權變現,作私人資本陪體,往往巨額侵占、輸送社會利益,成為壟斷的白手套。
2,與勞動的關系。在企業內部,用雇傭方式處理員工勞動勞務,在勞動力價格圍繞勞動價值浮動中,破壞等價交換,例如無限制擴大勞動派遣范圍,例如壓低高科技人才勞動回報等等,使活勞動可變資本化,侵占必要勞動,演變同志關系為統治與被統治的階級關系。
3,金融資本侵占人民利益。瘋狂印鈔,貨幣貶值,資本過剩與債務經濟并存。如果為了再生產實體的合理流動資金供給,不向社會大眾轉嫁通貨膨脹,算是對信用的主動運用,但回顧來路,在GDP體系下,從“公有資本”的自發性來看是不可能的。中美比較通貨膨脹,在五十步笑百步中,有的青出于藍。
生產資料的公共控制,在市場決定、政府有為的話語體系下,被資本擴張誤導向以城投出面,謀求GDP規模的各級政府公司化行為,誤導向地方政府寅吃卯糧、資產虛增泡沫。資本的自發性推動債務經濟,“公有”反而成了無序債務的保護傘。資本盲目擴張與馬克思社會積累原理和再生產原理尖銳對立,即便是投資一般性的基礎設施,刺激了眼前投入,也是不可持續的。百年后給后代留下陳舊的基礎設施和天文債務、社會鴻溝,復制美國,“公有資本”論脫不了干系。
以上這些腐敗性均反映了資本的特性,和所有性質無關,這是“公有資本”論的回避點。
《資本論》說明了一個中心思想:資本是特殊歷史階段的生產關系。“資本生產要素”論反映的即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兩百年來,是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典型觀點,二十多年來,這個觀點能夠在社會主義理論界中改頭換面,粉墨登場,“公有資本”概念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馬恩全集23卷,99)的反映。在這種情況下,在“兩個毫不動搖”中,無論是否均衡、折中,還是形式上公有制主體,在“市場主體”中性框架下,在“五六七八九”構成的社會經濟資本化中,“公有資本”論不僅正在重現馬克思諷刺的,不要資本家,只要資本的某些社會主義者的幻想,“有些社會主義者認為, 我們需要資本,但不需要資本家,——這是完全錯誤的。……資本的概念中包含著資本家。”(馬恩文集8卷,166),而且在上層建筑中,社會意識形態向民國化演變,排斥社會主義。
公有資本理論有幾個硬傷:
1,回避現實矛盾,從書本理論到政策理論。顛倒“實踐——認識——實踐”順序,忽略把發展馬克思主義新成果放到工人階級運動中檢驗的重要環節。
2,混淆資本的一般和特殊,即混淆流通中的洪水期前資本和支配生產的資本,即馬克思說的“嚴格意義上的資本”(馬恩全集32卷,第二版,36)。這也是自伯恩施坦始混淆生產與流通的重要內容,完全忠實于“資本是生產要素”的庸俗經濟學理念在公有經濟中的反映。馬克思:“如果是等價物交換,不產生剩余價值,如果是非等價物交換,也不產生剩余價值。流通或商品交換不創造價值。由此可以了解,為什么我們在分析資本的基本形式,分析決定現代社會的經濟組織的資本形式時,開始根本不提資本的常見的、所謂洪水期前的形態,即商業資本和高利貸資本。”(馬恩文集5卷,190)但“公有資本”論大談洪水期前資本,回避和所有性質無關,只和活勞動有關的資本本質特性。
3,忽略列斯毛對商品生產的實踐認識,這是從理論到理論的論文中最常見的現象,基本否定斯、毛時代經濟。其中一個傾向是用馬克思分析資本主義的原理套用到社會主義商品生產。斯大林:“必須拋棄從馬克思專門分析資本主義的《資本論》中取來而硬套在我國社會主義關系上的其他若干概念。”(《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13頁)。毛澤東:“社會主義商品的兩重性已經不同于資本主義商品的兩重性,人與人的關系已經不再被商品這種物與物的關系所掩蓋。如果照抄馬克思的方法,從商品出發,從商品的兩重性出發,來研究社會主義經濟,反而可能把問題模糊起來,不容易使人了解。”(毛澤東年譜四卷,324)這種照搬硬套的結果是勞動力在生產環節商品化。
4,只談和資本相聯系的社會化大生產的積極一面,把國家資本主義誤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列寧:“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社會主義的最充分的物質準備, 是社會主義的前階, 是歷史階梯上的一級, 在這一級和叫作社會主義的那一級之間, 沒有任何中間級。”(列寧選集三卷,528)列寧把國家資本主義視作社會主義政權對資產階級的讓步,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是對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的讓步。從生產資料的公共控制角度看待“公有資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生產的無政府主義,但不可避免現代資本制度的弊病,避開了毛澤東反復強調的公有制下人與人關系的調整、變革是無止境的思想。“在一定時期內,即所有制性質相對穩定的時期內,在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卻不能不是不斷變革的。這方面很難說有什么底。”(毛澤東年譜4卷,326)停留在國家資本主義,不能正視社會上的雇傭文化、打工文化對公企、對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
5,這種理論傾向建立在“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在變化的條件下,如何認識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沒有搞清楚”(鄧小平年譜,1989.5.16)的歷史虛無主義基礎上。這是從經驗主義出發,從裝懂馬列到接受實用主義世界觀,唯我唯心,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產生實質動搖,并試圖改造之的雙面人思想演變脈絡。
總之,“公有資本”理論的迷惑力,令雇傭勞動階級在“兩個毫不動搖”下,面對資本,處于既要捍衛公有制,反對私有化,又要警惕公有資本的自發性對雇傭勞動無節制攫取這樣前門進狼,后門進虎的被動境地。需要從理論上揭露“公有資本”對資本丑惡的掩護,特別是揭露“公有資本”論、“資本是生產要素”論對社會主義發展的偽裝。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