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講,文化觀就是對文化問題的基本觀點和總的看法,是文化學說的靈魂理念和核心要件。因而,文化觀的先進與否不僅是其與其他不同文化學說的原則分野,而且直接決定著它是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馬克思恩格斯以最鮮明的唯物主義立場闡明了他們的文化觀與傳統的“觀念的歷史敘述”的文化史觀的原則界限,開辟了一條嶄新的先進文化道路。具體說來,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的先進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是根植于社會生活的文化觀。西方傳統文化觀共有的局限在于:先把人的真實性先天預設為某種無條件的存在,再以此為根據研究人的文化和歷史,這就決定了他們文化理論的根本立場最終只能是文化史觀。在馬克思看來,人的觀念不過是人類社會生活的表現和確證。“作為類意識,人確證自己的現實的社會生活,并且只是在思維中復現自己的現實存在”。由此,馬克思在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揚棄了西方傳統文化觀的精神自我生成、演化的邏輯,進而確立了分析和闡釋文化問題的根本原則和基本立場,即“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人們的存在就是人們的現實生活過程,文化不過是人們實際生活過程的觀念表達和精神體現。文化根植于社會生活原則的確立不但明確了與傳統的文化史觀的原則分野,而且開辟了唯物主義地理解文化的道路,實現了文化理論的革命性變革。
第二,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是人民本位的文化觀。與以往作為“統治階級的思想”的文化觀截然相反,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是以“現實的人”為出發點、立足于“人類社會或社會化的人類”、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為終極價值目標的文化觀。馬克思指出,真正的哲學是“文化的活的靈魂”,是“自己時代、自己人民的產物”。“自由報刊是人民精神的洞察一切的慧眼,是人民自我信任的體現。”這深切地展現了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的人民意識。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的生成道路是極其迂回曲折的,但他們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思想歷程中始終貫穿著對人的生存境遇終極關懷這條主線。循著這條主線,我們可以求解偉大理論確立之歷史必然,也可以確證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是人民本位的文化觀。
第三,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是與時俱進的文化觀。在人類思想文化寶庫中,許多昔日燦若星辰的文化學說隨著時代主題的變換,如今早已成為塵封的歷史。然而馬克思恩格斯開辟的先進文化道路經歷了160余年的風雨歷程,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這句話不僅是馬克思的墓志銘,更是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實踐精神的精辟寫照。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是以現實的人及其實踐活動為理論基礎的,實踐不斷發展的本性內在地決定了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必然處于不斷生成狀態。由此之故,馬克思恩格斯強調:他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
第四,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是以無產階級解放為價值旨歸的文化觀。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是關切人類生存境遇的理論自覺,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境遇下,它必然成為反映無產階級解放的階級意識的思想體系。他們認為,作為階級意識的文化在本質上無非是階級經濟利益與政治要求在觀念上的反映和理論表達。資產階級文化為了維護本階級的統治,在觀念與現實顛倒的基礎上,以“價值中立”的面貌賦予本階級文化以普遍性、永恒性的外觀,是“有意識的幻想”和“有目的的虛偽”。因而,無產階級必須提升自身的階級意識,去除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遮蔽,弄明白“為爭取什么而去流血犧牲”,并通過變革現存的社會生活來實現自身的解放。可見,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與無產階級及其解放血脈相連,其實質就是無產階級解放的文化觀。
第五,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是一種辯證思維方式的文化觀。馬克思恩格斯所開辟的文化道路不僅是唯物主義的,而且是辯證法的。馬克思指出,辯證法“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馬克思、恩格斯正是透過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批判,闡明了文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和共產主義社會的價值理想。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的批判性不僅指向外在世界,也指向自身,即以批判精神對待他們所做出的結論。馬克思晚年通過人類學的研究糾正了原有的歐洲文化初期源自東方的結論;恩格斯晚年承認對于青年們的“經濟決定論”誤讀有“同樣的過錯”,提出了意識形態相對性問題和經濟、政治、文化交互作用論。這種辯證思維方式是“對現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的革命性、批判性的思維方式,是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的主要特征,也是其先進性的重要表征。
盡管當今時代的主題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仍然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主導的工業文明時代,人類社會依然行駛在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轉換的途中,并沒有超出馬克思理論所表征的時代。進而言之,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觀及其所開辟的先進文化道路依然顯示出寬廣的發展前景。因而,在當代中國只有堅持馬克思恩格斯所開辟的先進文化道路,并賦予馬克思主義文化觀鮮活的時代內涵,才能打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基,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胡海波 郭鳳志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