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作家無產階級聯合其他政治力量的理論及其當代發展
社會主義的歷史證明,無產階級聯合其他政治力量,是爭取本階級事業取得勝利的重要條件。所以馬克思、恩格斯就此形成了重要的思想,列寧提出了重要的理論。經典作家的理論在當代中國得到了豐富和發展。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重要理論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第四章中,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聯合其他政治力量的問題闡述了重要的思想。當時西歐的一些國家存在著小資產階級政治派別、資產階級政治派別和空想社會主義派別。在國際共產主義者同盟建立以后,馬克思、恩格斯希望國際共產主義者同盟聯合這些政治派別。他們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在法國,共產黨人應該聯合以賴德律洛蘭、路易·勃朗為代表的小資產階級民主派,反對保守的和激進的資產階級。在波蘭,共產黨人應該支持和聯合主張進行土地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政治派別,因為這個政治派別曾于1846年2月在克拉科夫舉行武裝起義,建立了國民政府,發表了廢除封建剝削的宣言,雖然起義失敗,但是他們仍在進行斗爭。在德國,只要資產階級采取革命的行動,共產黨就同它一起去反對專制君主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因為當時德國面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資產階級是革命的動力,所以聯合革命的資產階級政治派別是必要的。他們寫道:“共產黨人到處都支持一切反對現存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運動。”“共產黨人到處都努力爭取全世界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和協調。”[1]
1894年,恩格斯在《法德農民問題》中就無產階級掌握政權后聯合小農、中農和大農的問題闡述了重要思想。小農即農村的小資產階級。他們擁有一小塊土地,這塊土地既不大于他們全家的力量所能耕種的限度,也不小于足以養活他們全家人口的限度。恩格斯提出,無產階級掌握政權以后,將努力使小農的命運較過去好一些,使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優越一些。他說:“我們之所以要這樣做,不僅是因為我們認為自食其力的小農可能來補充我們的隊伍,而且也是為了黨的直接利益。我們使之免于真正淪為無產者,在還是農民時就能被我們爭取過來的農民人數越多,社會改造的實現也就會越迅速和越容易。”[2]這里的思想,是關心和團結小農、聯合小農的力量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在德國西北部,存在著大農和中農。他們由于土地較多,雇用著一定數量的男女長工和短工進行生產。也就是說,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著對男女長工和短工的剝削。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可以聯合大農和中農走合作社的道路。
十月革命勝利后,特別是在1918年夏國內戰爭爆發后,列寧形成和提出了無產階級聯合中農的理論。革命勝利初期,俄共(布)在農村組織建立了蘇維埃政權,領導貧苦農民同地主、富農的反抗作了斗爭。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中農的政治態度動搖不定,俄共(布)實行了中立中農的政策。1918年6月,俄共(布)在農村組建貧苦農民委員會,以推動農村革命形勢的發展。可是由于地方工作人員工作中的偏差,參加該委員會的僅僅是小部分貧農,而且它在工作中攻擊中農。這樣,1918年夏國內戰爭爆發后,在蘇維埃政權面臨被顛覆的危險而需要工農團結戰斗的時候,農民中發生了分裂,工人階級政權不能夠得到中農的支持。1918年11月,列寧發現了上述問題。為了克服這一問題,他提出了無產階級必須同中農聯盟的思想。這一理論包括下述內容:第一,蘇維埃國家應該在生產上和生活上大力幫助中農。當時俄國的農村,除富農擁有大量的糧食并拒絕把糧食賣給國家以外,中農和貧農的境況非常困難。所以列寧提出,工人階級在大力幫助貧農的同時,應該大力幫助中農。他在起草黨的八大有關決議時寫道:“社會主義國家應當大力幫助農民,主要是供給中農城市工業品,特別是改良農具、種子和各種物質,以提高農業經營水平,保證農民的勞動和生活。”[3]第二,掌握政權的無產階級應該善于同中農妥協。在列寧看來,所謂妥協,指工人階級在采取有利于本階級利益的措施時,通過一定的辦法,在一定程度上照顧中農的利益要求,達到團結中農的目的。1918年12月,他在有關會議的講話中提出,無產階級的目的是使社會向社會主義過渡,然而僅僅無產階級一個階級的努力不能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團結中農和其他勞動者階級,使他們跟著工人階級走社會主義道路,但是不能夠完全寄希望于用鼓動性演說使中農接受社會主義,一定要實行妥協,即必須通過有效的辦法使中農的利益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不斷滿足。他說:“在這里,我們寄希望于長期的逐步的說服工作,希望通過一系列過渡辦法由居民中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的部分同中農實行妥協,由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資本的共產黨人同中農實行妥協。”[4]
在蘇俄國內戰爭時期,列寧還提出了接納和利用小資產階級民主派政治立場轉變的理論。在當時的俄國,在中農的深厚的社會基礎之上,形成了一支人數眾多的小資產階級民主派的隊伍。這就是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十月革命勝利后不久,他們因不贊成布爾什維克的路線與政策,離開了布爾什維克,倒向了資產階級的營壘。然而,到1918年11月,由于世界政治局勢的變化,小資產階級民主派中的一部分人開始了政治立場的轉變。列寧及時地發現了這一問題,提出無產階級必須善于接納和利用他們政治立場的轉變。這一思想包括下述內容:(1)必須善于看到和接納小資產階級民主派政治立場的轉變。11月中旬,原社會革命黨人皮季里姆·索羅金在德國的報刊上發表公開信,對過去的政治立場和行為作了一定的反省,聲明以后不再過問政治。列寧通過對這件事情的分析,認為皮季里姆·索羅金的政治立場已經發生了轉變,并且預見到整個小資產階級民主派的政治立場將發生轉變,要求工人階級善于看到這種轉變。他說:“皮季里姆·索羅金的轉變決不是偶然的,而是整個階級、整個小資產階級民主派那種不可避免的轉變的表現。誰不善于看到和利用這一點,誰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而是一個蹩腳的社會主義者。”[5]11月26日,《真理報》登載了孟什維克中央委員會的告全體勞動者書。該書提出,俄國人民必須反對英美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必須在各國掀起一個反對干涉俄國革命的運動。由此,列寧提出,孟什維克的政治立場發生了轉變,應該看到和接納這種轉變,“因此,我們現在不應該踢開他們,相反地,應該接納他們,讓他們有機會同我們一起工作”[6]。(2)必須善于利用小資產階級民主派政治立場的轉變。在列寧看來,所謂利用,就是指團結他們一起工作,發揮他們的作用以促進無產階級事業的發展。至于無產階級為什么要利用小資產階級民主派政治立場的轉變,列寧認為,無產階級的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可是只有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才能實現這個任務。小資產階級民主派是無產階級可以聯合和利用的社會力量之一,而且從他們的人數及曾經產生過的社會影響來看,是一支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由此出發,列寧說:“我們應當記住,只有在這個斗爭的進程中,只有通過無產階級同小資產階級民主派達成的一系列妥協和妥協的試驗,才會創造出能導致社會主義的建設形式。”[7]“我們知道,不通過一系列妥協,反復加以檢驗、審查和對比,國家是不可能過渡到社會主義的。”[8]這里的意思是,必須采取某些政治措施,同小資產階級民主派“妥協”,爭取和聯合他們的力量,共同建設社會主義。
二、豐富和發展之一:可以聯合的政治力量更廣泛
在當代中國,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改革開放的過程中,豐富和發展了經典作家關于無產階級聯合其他政治力量的理論。豐富和發展的一個方面就是可以聯合的政治力量更為廣泛了。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年代和展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已經形成了“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傳統。可是到“文化大革命”時,各民主黨派、愛國人士被視為專政對象,受到嚴厲批判和打擊,黨的“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傳統遭到破壞。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后,必須糾正此前將朋友視為專政對象的錯誤政策和行為,而且從面臨的改革開放的任務來看,只有團結和聯合一切可以團結和聯合的力量,才能推進新的事業。1979年6月,鄧小平在有關會議開幕詞中提出:“新時期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任務,就是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斗。”[9]在這里,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史上明確地提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的話語及思想。鄧小平還指出,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農民已經是有20多年社會主義實踐考驗的農民,廣大知識分子包括從舊社會過來的老知識分子已經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各兄弟民族經過民主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造早已陸續走向社會主義道路,各民族的不同宗教的愛國人士有了很大的進步,資本家階級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已經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資本家階級中的進步分子已經和正在為建設社會主義貢獻力量,各民主黨派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國外僑胞心向祖國,愛國主義覺悟不斷提高,為實現祖國統一的大業日益發揮積極作用。“上述各個方面的變化表明,我國的統一戰線已經成為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廣泛聯盟。”[10]
在新舊世紀之交,江澤民提出了“團結的人越多越好”、“團結的面越寬越好”的理論觀點。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也得以不斷加強。1989年黨中央制定《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而且這項基本政治制度和人民政協的性質和作用,已被載入了我國憲法。1995年中共中央轉發的《政協全國委員會關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規定》,對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規范化、制度化作了全面闡述。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圍繞推進改革開放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積極建言獻策,加強同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的聯系,增進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合作,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在這樣的背景下,1999年9月,江澤民出席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五十周年大會,發表重要講話。他援引了鄧小平在上述有關會議開幕詞中的內容,說:“鄧小平同志的這篇重要講話,是指導新時期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工作的綱領性文獻。”[11]他還指出:“團結是國運昌隆、民族振興的保證。我們不僅要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的基礎上,實現祖國大陸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緊密團結,而且要在維護祖國統一和實現民族振興的共同意志的基礎上,實現祖國大陸同胞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同胞、臺灣同胞以及海外僑胞的廣泛團結。為了祖國的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團結的人越多越好,團結的面越寬越好。”[12]
進入“十一五”時期以來,我國各項建設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功不可沒。在此形勢下,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充分肯定“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作用,要求繼續發揮它的作用。如胡錦濤在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在新長征的征途上,我們一定要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團結起來,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在這一時期,黨中央著眼于新的國際形勢,即需要在國際范圍內聯合進行反恐、保護生態、增進社會福利等形勢,推進了理論的發展。如胡錦濤2010年4月在有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加強同世界各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聯系合作,擴大交往,增進友誼,為維護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權益,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作出應有的貢獻。”[13]在這里,他提出我們要“加強同世界各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聯系合作”,意味著將各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納入了我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聯合”的范圍,實現了理論上的一個重要發展。
綜上所述,在經典作家看來,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可以聯合的政治力量主要是:社會主義運動中的不同的政黨和組織,無產階級以外的其他勞動者階層,無產階級專政國家里已經放棄了錯誤立場的政黨和組織。在當代中國,鄧小平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具體地分析了我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可以團結和聯合的政治力量,提出了團結和聯合一切可以團結和聯合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理論觀點。此后,江澤民提出了“團結的人越多越好”、“團結的面越寬越好”的理論觀點。胡錦濤則著眼于新的國際形勢提出了加強同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聯系”和“合作”的理論觀點,將各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納入了我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聯合”的范圍。在當代中國,中國共產黨對這一理論的表述——團結和聯合一切可以團結和聯合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的人越多越好,團結的面越寬越好——深深地蘊含著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進行聯合的政治力量的廣泛性。這足以證明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進行聯合的政治力量比過去更為廣泛。
三、豐富和發展之二:“聯合”的制度更完備
在當代中國,中國共產黨對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聯合其他政治力量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在于:團結和聯合其他政治力量已經形成為制度,而且更加完備了。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關于“團結”和“聯合”是一種制度。如前所述,1989年和1995年,中共中央和全國政協委員會分別制定有關文件,規定了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制度的基本內容。其中提出,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并同中共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參政黨。其中還規定了中共同民主黨派進行政治協商的形式,如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邀請各民主黨派主要領導人和無黨派的代表人士舉行民主協商會,就中共中央將要提出的大政方針問題進行協商。這種會議一般每年舉行一次。要保證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在全國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和人大常設專門委員會委員中占有適當比例,并可聘請有相應專長的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擔任專門委員會顧問。這些文件的出臺,表明我國的人民政協制度已經形成。對此,江澤民說:“在鄧小平理論指引下,中共中央制定了《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14]胡錦濤也提出:“要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宣傳人民政協性質、地位、作用以及人民政協履行職能情況,形成有利于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15]可見,無論是從當代中國的實踐看,還是從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話語及思想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聯合其他政治力量已經形成為一種制度。
關于該制度的性質和作用的規定。在當代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聯合其他政治力量的制度,即“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制度。中國共產黨對這一制度的作用和性質有明確的規定。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指明了這個問題。如他在有關會議上的講話中說:“人民政協是發揚人民民主、聯系各方面人民群眾的一個重要組織。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繼續需要政協就有關國家的大政方針、政治生活和四個現代化建設中的各項社會經濟問題,進行協商、討論,實行互相監督,發揮對憲法和法律實施的監督作用。”[16]這里他說人民政協是“發揚人民民主、聯系各方面人民群眾”的一個重要組織,是對人民政協性質的闡述。他說需要政協就國家的大政方針、政治生活和四個現代化建設中的各項社會經濟問題進行協商,發揮它“對憲法和法律實施的監督作用”,則是對人民政協作用的闡述。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日益提高,民主政治建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其具體表現之一是人民政協的作用日益顯現。江澤民在有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民政協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它人才集聚、聯系廣泛,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實行以協商討論和批評建議為主要形式的民主監督,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和作用。”[17]這里既講到人民政協的性質即它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也講到它的作用即它在“協商討論和批評建議為主要形式的民主監督”方面具有優勢和作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此后的實踐中堅持和發展了上述理論觀點。如2009年9月胡錦濤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要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宣傳人民政協的性質、地位、作用以及人民政協履行職能情況,形成有利于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關于該制度的任務的規定。在當代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規定了“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任務,即規定了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團結和聯合其他政治力量這種制度的任務。鄧小平曾經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人民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組織,任務是十分光榮的,工作是大有可為的。”[18]鄧小平認為,服務于中國的現代化事業,是新時期“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重要任務之一。他說,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的成員以及他們所聯系的人們中,有大量的知識分子,其中有些人有較高的文化科學水平,有些人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有些人是學有專長的專家,他們都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不可缺少的力量。發揮他們的作用,將有利于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鄧小平認為,新時期“統一戰線”的另一個重大任務,是促進臺灣早日回歸祖國,實現祖國統一。他在有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實現臺灣回歸祖國,完成統一大業,是全中國人民包括臺灣廣大骨肉同胞在內的共同愿望,也是我們的革命的愛國統一戰線所面臨的一項光榮的神圣的任務。”[19]江澤民在此后的實踐中繼續強調“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任務。2000年12月,他在第十九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統一戰線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爭取人心、凝聚力量,為實現黨和國家的宏偉目標而團結奮斗。”他指出,人民政協要緊緊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充分發揮政協委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廣泛聯系社會各界人士,暢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推進履行職能的規范化、制度化,在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發揮積極作用。當前,胡錦濤進一步強調人民政協的任務。他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5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進一步動員、組織、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和一切愛國力量為實現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的宏偉目標而奮斗,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也是人民政協的歷史使命。
關于該制度內部工作原則的規定。在當代中國,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法和原則是思想政治教育,是經過批評和自我批判達到新的團結。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工作原則正是如此。他說:“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在堅持對極少數反社會主義分子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同時,需要在人民內部廣泛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政協在這一工作中無疑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要發揚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傳統,按照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繼續進行思想改造的工作,幫助各方面的人士和群眾在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共同基礎上不斷增強團結,取得新的進步。”[20]這里已經指明,按照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人民政協的工作原則。在以后的實踐中,這樣的原則得以堅持和發揚。2004年9月,胡錦濤在有關會議上的講話中講到人民政協時指出:“它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有利于吸收各民族、各團體、各階層、各方面人士參與國事。它實行民主協商、求同存異的工作原則,有利于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尊重多數、照顧少數,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它堅持把發揚民主與加強團結統一起來,有利于形成融洽和諧、生動活潑的局面。”[21]以上內容說明,中國共產黨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聯合其他政治力量的制度,規定了或者指明了內部工作的原則。
綜上所述,經典作家提出,可以對無產階級以外的其他勞動者階層作一些利益上的讓步,可以對小資產階級政黨和組織實施“妥協”,以達到無產階級聯合他們的目的。可是,在經典作家的思想上,這樣的讓步和妥協主要的是一種策略手段。或者說,他們未斷言這樣的讓步和妥協是無產階級國家的一種制度。在當代中國,中國共產黨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提出“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是一種制度,指明這種制度的性質是“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的聯盟”;它的作用是就國家的大政方針、政治生活和四個現代化建設中的各項社會經濟問題進行協商,并且對憲法和法律的實施進行監督;它的任務是爭取人心,凝聚力量,為實現黨和國家的宏偉目標而團結奮斗;它內部工作的原則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經過團結、批評和自我批評,達到新的團結。這些內容說明,在當代中國,中國共產黨豐富和發展了經典作家關于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聯合其他政治力量的理論。
注釋: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307頁。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500頁。
[3] 《列寧全集》第2版第36卷第198頁。
[4][5][6][7][8] 《列寧全集》第2版第35卷第356頁,第188頁,第199頁,第217頁,第214頁。
[9][10][16][18][19][20] 《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87頁,第187頁,第187頁,第188頁,第205頁,第187頁。
[11][14][17]《江澤民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1頁,第411頁,第412頁。
[12]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五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載于1999年9月23日《人民日報》。
[13] 胡錦濤《在2010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頁。
[15] 胡錦濤《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頁。
[21] 胡錦濤《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5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頁。
(作者簡介:南京師范大學全球化與東方社會主義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