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全球化、勞工權利、財富去向——閱讀《資本論》隨筆(增補全本)

天雷 · 2011-08-15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今天讀這部書,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據書中提供的解開問題的理論基石為出發點,理解這些仍在支配著社會的運行的資本的規律。

  烏有之鄉編輯:拙文“全球化、勞工權利、財富去向——閱讀《資本論》隨筆”被熱心網友轉貼至烏有之鄉,并被“思潮碰撞”欄目設為置頂。非常感謝。當時文章分段發出,副標題未加,文字配置也嫌零亂,不便閱讀。現將增補全本傳上,請酌情處理。以有利于交流以及提高烏有之鄉文章質量。謝謝。

  目錄:

  (一)引子

  (二)資本發展過程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三)原始資本發展的首要因素

  (四)馬克思看資本擁有者

  (五)資本、(國家)暴力、殖民地、等于“大國崛起”

  (六)全球化、分配、資本辯護士、勞工權利、財富去向

  (七)詆毀者

  (八)歷史沒有完結

 

  (一)引子

  思想巨人馬克思花費40年的心血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行規律,僅僅在當時一流的大英博物館圖書館所讀過的書信就達1500種,所做筆記達100多本,給后人留下了偉大不朽的傳世巨著《資本論》,在人類思想史上豎立了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

  《資本論》,200余萬字,三大卷二千多頁,結構宏偉,內容浩瀚,它不僅僅是政治經濟學專著,也涉及著哲學、宗教、歷史、政治、法律、乃至文學……,即便用當今的標準,資本論也是一座難以愈越的又高又厚的山峰。

  從某些方面講,資本論讀起來并不容易,就是與馬克思同文同種的歐洲人也會產生艱深晦澀之感,更不要說我們東方人了。主要原因除了政治經濟學本身對非專業讀者造成的障礙,還有書中敘事方法表現出的濃烈的西方哲學的氣息。馬克思主義的構建本來就在于把“哲學和經濟學聯系起來”,又由于馬克思寫資本論時特意使用了“黑格爾特有的表達方式”(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第32頁,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這對很多讀者來說是不習慣的。

  馬克思的上述作法并不是故弄玄虛,他在此書第一版序言中告訴我們,那時德國思想界中恰有一股貶低黑格爾辯證法的思潮,而馬克思生前對辯證法大師黑格爾尊崇備至,自稱自己“是這位大思想家的學生”(同上,第32頁),為了表達對這股思潮的蔑視,馬克思才特地采用了“特有的表達方式”。

  好在對于我們來說,文革中都多少接觸過政治經濟學及唯物辯證法的基本概念,而當前學校中的政治課基礎教學中也開有這方面的基本課程。這就使我們有了入門的基礎,有了理解的基本工具,便利了許多。當然更為重要的是,文革時期我們生在新中國的這一代人渾然不知什么是“資本主義”,而當今現實中,資本主義就是生活中的現實——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身在其中,有了豐富的感性認識,這是過去不可同日而語的。因而我們都能多少領悟書中的內容,有所受益。這要歸咎于現在的社會為讀者提供了真實的環境。

 

  (二)資本發展過程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如今,不論主流們怎樣欲蓋彌彰不談姓“社”姓“資”,經濟社會主流就是資本主義了。資本既給社會帶來了高度發達的生產力,也帶來了數不清的災難,一方面是酒綠燈紅、社會摩登,另一面是剝削殘酷、民不聊生。富者阡陌千里,貧者無立錐之地。對此上至廟堂中之有識之士,下至普通百姓走卒販漿者,都有著深痛切膚之感。資本貪得無厭、大肆掠奪,翻閱資本論,深感現實中資本在原始積累中表現的劣跡就是馬克思時代英國的翻版。略舉幾例。

  食品:當今我們面對著五花八門的食品摻假問題,當年的英國也不遜色,《資本論》舉證:“很多商品都有10、20甚至30種攙假的方法”“糖有6種攙假方法,橄欖油有9種,奶油有10種,鹽有12種,牛奶有19種,面包有20種,燒酒有23種,面粉有24種,巧克力有28種,葡萄酒30種,咖啡有32種”(第288~289頁),等等。

  甚至藥品也是如此。《資本論》引用議會調查委員會的報告“在英國,甚至藥品的攙假也不是例外的現象,而成為一種通例。例如,把從倫敦34家藥房買來的34個鴉片(那時鴉片做為一種鎮痛藥使用——筆者注)樣品進行化驗,發現其中31種攙有罌粟頭、面粉、樹膠、粘土和沙等物,而且許多樣品連一個嗎啡原子也沒有。”(第694頁)

  勞工問題:常見到廣東等地的打工者因工作勞累過度而致死的報道,而資本論告訴我們100多年前的英國倫敦發生著同樣的事情:“1863年6月下旬,倫敦所有的日報都用《一個人活活累死》這一‘聳人聽聞’的標題登載著一條消息,報道一個20歲的女時裝工瑪麗·安·沃克利是怎樣死的。”“(女工們)平均每天勞動16.5個小時,在忙季,她們往往要一連勞動30小時。”(第294~295頁)這位女工在這次事件中因連續工作26.5個小時后死去。資本論還指出:“累死——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現象……鐵匠每年的死亡率為31/1000,比英國成年男子的平均死亡率高11/1000”(第296~297頁);“過度勞動使倫敦的面包工人不斷喪生”(第308頁),面包工人“活全干完了才睡6個小時,有時只睡5個或4個小時”“很少活到42歲”(第290~291頁)。

  職業病:去年河南省發生塵肺病患者張海超開胸驗肺這一令世間震驚的事件。據衛生部去年4月28日發表的《2009年全國職業病報告情況》,近八成職業病是塵肺病。全國煤礦每年有5.7萬人患上塵肺病,因塵肺病死亡的則有6000余人。已上報的塵肺病患者達65萬。而那時的英國也有相當嚴重的類似情況,資本論以制陶工人的職業病情況為例指出:“在這類年齡的男子死亡人數中,死于胸腔病的陶工在斯托克區占一半以上,在沃爾斯坦頓區約占有2/5”“陶工一代比一代矮,一代比一代弱”“這個階級在身長和體重方面顯著退化。”“他們未老先衰,壽命不長,遲鈍而又貧血;他們常患消化不良癥、肝臟病、腎臟病和風濕癥,表明體質極為虛弱。但他們最常患的是胸腔病:肺炎、肺結核、支氣管炎和哮喘病。有一種哮喘病是陶工特有的,通稱陶工哮喘病或陶工肺結核。還有侵及腺、骨骼和身體其他部分的瘰疬病,患這種病的陶工占2/3以上。”(第284~285頁)

  強制拆遷:眼下不斷發生的鬧出人命的強制拆遷事件已達到人神共憤的程度,英國也曾這樣。《資本論》指出“剝奪人民群眾的土地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第880頁),書中記載了英國的一次強行拆遷:“他們居住的所有村莊都被破壞和燒毀,他們的所有田地都被變為牧場。不列顛的土兵被派來執行這種暴行,同當地居民發生了搏斗。一個老太太因拒絕離開小屋而被燒死在里面。”(第839頁)

  還有很多很多。閱讀資本論,常常感到馬克思的許多話就像是今天剛剛寫成或者就是寫給今天的。為什么歷史會有如此驚人的相似之處呢?這就是資本的運行規律使然,本性所至。就像馬克思在書中引用的那句名言:“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第871頁)現在亦如此。對此,馬克思在書中“第一版序言”中就提前告誡我們——“問題在于這些規律(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規律——筆者注)本身,在于這些以鐵的必然性發生作用并且正在實現的趨勢。工業較發達的國家向工業較不發達的國家顯示的,只是后者未來的景象。”(第8頁)

 

  (三)原始資本發展的首要因素

  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到現在的狀況經歷了幾百年,推動發展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呢?馬克思認為就是將多數人從生產資料中分離出來成為雇傭勞動者。

  資本論講道:“在原始積累的歷史中,對正在形成的資本家階級起過推動作用的一切變革,都是歷史上劃時代的事情;但是首要的因素是:大量的人突然被強制地同自己的生存資料分離,被當作不受法律保護的無產者拋向勞動市場。”(第一卷,第823頁)“資本關系以勞動者和勞動實現條件的所有權之間的分離為前提。……因此,創造資本關系的過程,只能是勞動者和他的勞動條件的所有權分離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使社會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產者轉化為雇傭工人。因此,所謂原始積累只不過是生產者和生產資料分離的歷史過程。”(同上,第821--822)

  這個分離過程是否是由當今主流們贊美有加的那只“看不見的手”自然完成的呢?當然不是!期間充滿了國家機器的力量,用強制、暴力、法律強制推動、保護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普及與鞏固,馬克思斥責為“國家用警察手段加強對勞動的剝削程度來提高資本積累的無恥行為。”(第851頁)資本論用整整一節專門講述這個問題。[1]

  這個情況在我們的現實中也一樣發生。“改開搞”路線主導新時代三十年,資本家階級大躍進,首要因素也是“將多數人從生產資料中分離出來成為雇傭勞動者”,只不過時間更短,一步邁過人家幾百年的歷程,主要秘訣就是“改制”,化公為私而已。(當然資本家中也有辛辛苦苦白手起家者,但為數甚少)這期間,廟堂大法師朱某用行政、司法等手段“突然強制地”——不惜出動公安武警——剝奪6000萬全民及集體所有企業員工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甚至相應的公共自然資源),用極短時間完成了對多數人的剝奪,人為造就上述“首要因素”。手法更無恥,更暴力。其間造成的人間悲劇無法計數,公共財產流失達天文數字(有人估計時價十萬億人民幣),罪惡深重!

  “改制”大法師及幕后軍師們策劃的整個步驟清晰準確,與資本論揭示的過程嚴絲合縫,給人感覺他們也研究過資本論,——當然一切都是悄悄地進行:對內口吐蓮花用“深化改革”的名義,對外討巧賣乖詭稱“股份制”[2]。

  在此借用毛主席著作《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的一段話:“在現階段,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圍;一切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敵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和社會集團,都是人民的敵人。”

  *閱讀延伸:

  1.在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內,如何在勞動者身上體現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總的來講是民主精神,但落實則不是那樣簡單,特別是在運轉復雜現代化大企業中。毛澤東時代搞了《鞍鋼憲法》與大慶紅旗,對社會主義條件下完善人與人,人與物的關系進行初步探索,雖然仍需細化,但理念是先進的,成效是顯著的。五十年代德國企業產生“共決制”,后日本在中國經驗上創新“全員管理”,也是有效的,但畢竟是在私有制框架內,終究是皮毛。

  2.為何所有制可在一夜變天?領導階級何以不堪一擊?(通鋼乃例外)從人民群眾的思想深處來講,那時仍然將本黨視做自己的組織,完全相信,所以毫無防范,這是前提;從制度來講,則保護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機制明顯缺乏。“改制”能一夜變天,顯示機制缺陷。

  注釋:

  [1]為《資本論》第二十四章第三節“15世紀以來懲治被剝奪者的血腥立法。壓低工資的法律”,見《資本論》第一卷,2004年版,第843~851頁。

  [2]指該法師訪美時與小布什的會談。小布什問:“聽說你們中國也搞私有化?”,答:“我們搞的是股份制”。

 

  (四)馬克思看資本擁有者

  以下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及資本家態度有關的話題。

  問題1:馬克思恨資本主義、恨資本家嗎?

  在資本論中絲毫也找不到這樣的情緒。馬克思的科學著作憑事實與道理說話,不帶任何情緒與偏見。

  恩格斯曾為資本論寫書評時指出,拉薩爾的全部社會主義在謾罵資本家,而在馬克思的《資本論》里卻沒有謾罵資本家,沒有侮辱資本家。[1]馬克思在書中“第一版序言”中特意指出:“為了避免可能產生的誤解,要說明一下。我決不用玫瑰色描繪資本家和地主的。不過這里涉及的人,只是經濟范疇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階級關系和利益的承擔者,我的觀點是把經濟的社會形態的發展理解為一種自然史的過程。不管個人在主觀上怎樣超脫各種關系,他在社會意義上總是這些關系的產物。同其他任何觀點比起來,我的觀點是更不能要個人對這些關系負責的。”(第一卷,第10頁)這段思想很富哲理,極具提示意義,印象很深。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制度的誕生是“一種自然史的過程”(第一卷,第10頁),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第10頁)。馬克思肯定:“資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這種剩余勞動的方式和條件,同以前的奴隸制、農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社會關系的發展,有利于更高級的新形態的各種要素的創造。”(第三卷,第927頁)當然,按照辯證法,資本主義制度也是一種歷史的暫時的階段,也將由更高級的社會形態取代[2]。這就是馬克思對待事物的科學態度。

  對于前面所大量舉例的資本原罪,馬克思認為“這也并不取決于個別資本家的善意或惡意。自由競爭使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規律作為外在的強制規律對每個資本家起作用。”(第一卷,第322頁)。“資本家只是人格化的資本,他在生產過程中只是作為資本的承擔者執行職能”。(第三卷,第827頁)

  就是說,資本要怎樣,資本家就怎樣。有人顯然不明白這一點,面對資本原罪或素面朝天做“仰望星空”狀,或悲天憫人呼吁“企業家身上應該淌著道德的血液”,從國內講到國外,乃成笑柄。

  問題2:馬克思認為資本家創造價值嗎?

  在一定范圍內是肯定的。

  主流這些年反復嘮叨馬克思不承認資本家創造價值,這是他們讀書太少。馬克思明確指出,在資本家從事的管理工作也是勞動,也創造剩余價值。資本論這樣說:“資本家作為資本家所要執行的特殊職能,并且恰好是他在同工人相區別和相對立中具有的特殊職能,被表現為單純的勞動職能。他創造剩余價值”(第三卷,第430頁)。這里所指的與工人相區別相對立的“特殊職能”就是經營管理活動,當然是勞動,當然創造剩余價值。只不過超出這部分所得才是剝削。[3]十分遺憾的是馬克思去世太早,未來得及對第二卷及第三卷的內容進行更深入的闡述。

  但是對于公司董事、監事之類,恩格斯在“第三冊 增補”中認為這是“閑差事”,是“食利者”。(參見第三卷,第1029頁)這不禁使人想起當今某些收取高額“車馬費”拍資本馬屁的“獨董”們,如吳敬鏈、厲以寧、高尚全之流。

  *閱讀延伸:

  當年考試“(西方)經濟學”,對法國人薩伊提出的社會生產三要素——資本、土地、勞動——背得滾瓜爛熟,而現在的標準答案早已是“四要素”了,在原來基礎上增加了“企業家才能”一項,深感學術緊跟時代變臉之快。

  資本家過去被打入九地之下,現在又被捧入九天之上,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切記國旗上的四個小星分別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這是“人民”的主要構成,帝國主義的“走狗”官僚買辦資產階級不在此列。做為資本人格化的資本家,按此對號即可。

  注釋:

  [1]衛興華:

《〈資本論〉的研究對象、結構和學習的意義》,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0809/49319.html。

 

  [2]關于這個問題,馬克思在本書第一卷第22頁中有一句名言:“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資本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2頁)。

  [3]這個問題的解讀可參見:邋遢道人:《給熱心批判馬克思經濟學說的右派“理論家”提個醒》,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2&pageNo=1&treeView=0&id=87306588&boardId=2,2008年7月。

  [4]薩伊由三要素提出他的“三位一體分配公式”。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批評這個公式掩蓋了其中的生產關系,強調“資本不是物”(《資本論》第三卷,第922頁),指出“這個公式是符合統治階級利益的,因為它宣布統治階級的收入源泉,具有自然的必然性和永恒的合理性”(《資本論》第三卷,第941頁)。薩伊的著作國內有出版。

 

  (五)資本、(國家)暴力、殖民地、等于“大國崛起”

  資本+(國家)暴力+殖民地=“大國崛起”。

  歐洲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轉化,資產階級取得領導權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是一場革命。當時有人疑問:“資本家支配國家的全部財富的權力是所有權上的一種徹底的革命;然而這個革命是靠哪一項法律或者哪一套法律來實行的呢?”[1]與現在一些人鼓噪的“(中國革命)程序不合法”之說一樣。馬克思譏諷道:“作者應該知道,革命不是靠法律實行的。”(第一卷,第860頁)

  “國家暴力”是原始資本對外擴張的首要工具。馬克思指出:“原始積累的不同因素……在17世紀末系統地綜合為殖民制度、國債制度、現代稅收制度和保護關稅制度。這些方法一部分是以最殘酷的暴力為基礎,例如殖民制度就是這樣。但所有這些都是利用國家權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組織的社會暴力,來大力促進從封建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轉化過程,縮短過渡時間。暴力是每一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力。”(第861頁)這最后一句常被人斷章取義惡意歪曲。

  當年在中國進行的兩次鴉片戰爭是一系列資本商業戰爭中的一部分。馬克思指出: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這些田園詩式的過程是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接踵而來的是歐洲各國以地球為戰場而進行的商業戰爭。這場戰爭以尼德蘭脫離西班牙開始,在英國的反雅各賓戰爭中具有巨大的規模,并且在對中國的鴉片戰爭中繼續進行下去,等等。”(第一卷,第861頁)

  殖民地制度是資本全球化的一部分,“殖民制度宣布,賺錢是人類最終的和惟一的目的。”(第一卷,第864頁)

  “殖民制度大大地促進了的航運的發展。‘壟斷公司(路德語)’是資本積聚的強有力的手段。殖民地為迅速產生的工場手工業保證了銷售市場以及由市場壟斷所引起的成倍積累。在歐洲以外直接靠掠奪、奴役和殺人越貨而奪得的財寶,源源流入宗主國,在這里轉化為資本。第一個充分發展了殖民制度的荷蘭,在1648年就已達到了它的商業繁榮的頂點。”(第一卷,第864頁)

  “殖民制度以及它的海外和商業戰爭是公共信用制度的溫室。所以公共信用制度首先在荷蘭確立起來。”(第864頁)。資本的發展使宗主國建立的其它一系列有利于本國的現代國家制度,包括國債制度、現代稅收制度、保護關稅制度等等,現在仍在延續。只是顯性的殖民制度已相對罕見了,由一系列其它制度來實現,不太引人注目罷了,常見的是現代化陷阱,如WTO。當然公開的暴力也沒有停止,如眼下對利比亞的轟炸。

  殖民化對殖民地國家是災難!在美洲,17世紀初,當第一批英國殖民者踏上北美的土地時,美國的土地上當時大約居住著450萬印第安人(有一些美國學者曾做出推算,當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新大陸時,在現在美國境內居住的印第安人總人口在3000萬至l億之間),到1860年時,印第安人的數量已經減少到30萬左右。印第安戰爭結束之后(約1892年),美國境內的印第安人僅剩10萬上下(1900年的統計數,當時美國全境的印第安人口為137,196人)。在中國,從鴉片戰爭到1949年的109年里,中國僅僅積累了17%的近代工業。20世紀30年代(所謂民國黃金十年),上海紗廠的資本家們呼號:“中國紗廠的唯一致命傷,在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壓迫。”

  西班牙、葡萄牙是開拓美洲殖民地的鼻祖。據估算,按當時價值,西葡從中掠得的財富價值約16億美金。有人計算,如果西方國家在1503年掠奪到1億美金的財富,按每年百分之三增長率的可比價計算,那幺到本世紀初這筆財富已經是260萬億美金!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的“接踵而來的是歐洲各國以地球為戰場而進行的商業戰爭”,在他去世后以更大的規模進行,兩次世界大戰乃至眼下仍在進行的北約對利比亞的轟炸等等。并且已經進化到更有效更高級的金融戰爭,現在仍在進行之中。

  有人指責馬克思推崇暴力,純屬無稽之談。馬克思不過在資本論中如實地回顧了當年西方原始資本發展時伴隨的暴力[2],并正確地指出了這種暴力漫延的趨勢(以地球為戰場)。相反是不斷有“學者”有意隱瞞歷史,比如前幾年央視制作的《大國崛起》中表達的,搞個《大憲章》、實行個貿易自由什幺的就可以實行“大國崛起”。自欺欺人。馬克思早已在《資本論》中嘲笑這類情況:“大家知道,在真正的歷史上,征服、奴役、劫掠、殺戮,總之,暴力起著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溫和的政治經濟學中,從來就是田園詩占統治地位。正義和“勞動”自古以來就是唯一的致富手段,……事實上,原始積累的方法決不是田園詩式的東西。”(第一卷,第821頁)

  注釋:

  [1]《資本論》中引用托·霍吉斯金在《財產的自然權利和人為權利的比較》(1832年倫敦版第98、99頁)的疑問。見《資本論》第一卷,第860頁。

  [2]《資本論》中引用威·豪伊特《殖民和基督教。歐洲人對待所有殖民地人民的通俗歷史》中的話:“所謂的基督教人種在世界各地對他們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采取的野蠻和殘酷的暴行,是世界歷史上任何時期,任何野蠻愚味和殘暴無恥的人種都無法比擬的。”見《資本論》第一卷,第861頁。

 

  (六)全球化、分配、資本辯護士、勞工權利、財富去向

  1.關于經濟全球化。十多年前,WTO談判大員龍永圖到處作報告,經濟全球化、國際化、一體化等等,好得不得了,康莊大道,把黨政群們哄得團團轉。如今國內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美國信用等級下調,準備賴帳,龍氏狗皮膏藥已經賣不出去了。其實不少有識之士當時就指出全球化就是美國主導下的資本全球化。這種情況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已有預測:“……一個資本家打倒許多資本家。……各國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場網,從而資本主義制度日益具有國際的性質。”(第一卷,第874頁)馬克思指出:“因為一般說來,世界市場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和生活環境。”(第三卷,第126頁)

  2.關于分配。《資本論》指出“一定的分配關系只是歷史地規定的生產關系的表現。”(第三卷,第998頁)“分配關系的歷史性質就是生產關系的性質,分配關系不過表現生產關系的一個方面。”(第三卷,第1000頁)的確是這樣。幾個月前有關方面拋出“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構想喧嘩一時,所謂五年內中國人收入翻番。真是搞笑,畫餅充饑。錢從哪來?從老板或外國人口袋里掏出來么?或者物價以更快的速度上漲翻番?據北大社會學系 盧暉臨 教授的學術報告[1],1992年深圳的最低工資是245元,除了個人消費,完全可以養家糊口;而到了2010年,深圳的最低工資是1100元,比1992年“倍增”了4.6倍,卻連個人溫飽都不能解決。從1990年到2007年,勞動報酬所占比例從53.4%下降到39.7%,而資本收入從21.9%上升到31.3%。中國人均GDP排列世界99位,最低工資排列148位,本黨奇恥大辱!財富到哪里去了?

  3.資本辯護士。馬克思在書中用奧斯特的話論證道:“在一個國家里,經濟上的善和經濟上的惡總是保持平衡,一些人財富的充裕總是與另一些人財富的貧乏相抵。一些人享有巨大財富,同時總伴有更多得多的其它人被完全剝奪必需品。一個國家的財富同它的人口相適應,而它的貧困則同它的財富相適應。……。”(第一卷,第744頁)在奧斯特之后大約過了10年,另一個給資本辯護的文人唐森更是十分露骨地論證貧困是資本與財富積累的一個必要條件。唐森說:“用法律來強制勞動,會引起過多的麻煩、暴力,而饑餓不僅是和平的、無聲的和持續不斷的壓力,而且是刺激勤勉和勞動的最自然的動力,會喚起最大的干勁。”(第744頁)“總是有一些人去擔任社會上最卑微、最骯臟和最下賤的職務。于是,人類幸福基金大大增加,比較高雅的人們解除了煩勞,可以不受干擾地從事比較高尚的職業等等……”(第745頁)從這些為資產階級辯護的文人們的自我供述中,馬克思發現了資本主義積累的“一切問題都歸結為怎樣是工人階級的饑餓永久化”。(第745頁)

  唐森的話聽著很耳熟,以厲以寧為代表的主流學者說過同樣的話。厲以寧說過:

  “為了達到改革的目標,必須犧牲一代人,這一代人就是3000萬老工人。8億多農民和下崗工人是中國巨大的財富,沒有他們的辛苦哪有少數人的享樂,他們的存在和維持現在的狀態是很有必要的。”

  “中國不應該建成福利社會,否則人們便沒有危機感,不好好工作。”

  “我建議取消所謂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熱情和能力。”

  我想厲以寧是否直接將《資本論》中的有關論述改頭換面成自己的東西,只不過他與馬克思站在完全相反的態度立場,并且在現實中他也根本不懂經濟。

  4.勞工權利。無產階級的待遇如何,還要靠自己爭取。馬克思指出:“在(資本)那里,它將采取較殘酷的還是較人道的形式,那要看工人階級自身的發展程度而定。”(第一卷,第9頁)“資本是根本不關心工人的健康和壽命的,除非社會迫使它去關心”(第一卷,第311頁)。現實中,常常是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比如吉林通化鋼鐵廠,最后還是工人的拳頭解決了問題。對于工人利益來說,最基本的還是所有制問題,如通鋼面臨的。

  還有一個情況,當時的英國有關部門定期派人調查基層,寫了大量調查報告披露實際情況,這些報告的內容被《資本論》中大量引用,馬克思稱贊:“像英國工廠視察員、編寫報告的英國醫生、調查女工童工受剝削的情況以及憂傷和營養條件等等的英國調查員那樣內行、公正、堅決的人們”。(第一卷,第9頁)

  *延伸閱讀:財富到哪里去了?

  事實是,沒有任何國家的國民象中國人這樣辛勤工作了。就農民工來說,每天工作10-14小時,沒有星期天。月工資一千多元的情況比比皆是。又面臨物價飛漲,房價、醫療、養老等問題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人民福利極差。單就教育來說,中國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連窮國的平均水平(4%)都遠遠達不到,并且說要達到這個水平已經十多年了,到現在無法兌現。

  根據楊松林的分析[2],中國人人均創造的物質財富接近發達國家的一半﹐但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能夠享受的財富﹐只相當于西方國家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

  財富到哪里去了?

  中國大約有22-23%的財富首先被合理合法的市場經濟規則讓渡發達國家了。也就是說,最近每年有六、七萬億人民幣的財富讓發達國家先切掉了。這也是這十幾年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工廠越來越少,土地都擱荒,生活卻越來越好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中國多數人生活水平與發達國家老百姓生活水平差距很大的原因。

  另外還有匯率、知識產權、品牌、外資、國外生活(如讀書)、移民、貪官外逃等,又有約七萬億財富外流。

  上述相加總計約15萬億人民幣。

  中國每年15萬億的財富轉移,極大地刺激了全世界的消費,并且緩和了全世界的通貨膨脹。換來的是自己國家人民生活舉步維艱,國內資源透支,環境污染嚴重。

  以2007年為例,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所有者權益利潤率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為15.7%﹐外企為18.3%﹐私企達到22.8%。資本拿走的財富,外企最多。

  另就勞動與資本對財富的瓜分來說,2007年中國勞動者報酬與資本收益之比是46.7比53.3,資本收益大于勞動者報酬。歐盟是54.1比45.9,倒過來了,勞動者報酬大于資本收益。日本和美國分別是56.9比43.1和60.8比39.2。

  財富就是這樣不見了。

  注釋:

  [1]參見孔慶東:《不要與人民為敵》, 2011年7月14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da3610102dqk9.html)。

  [2]參見楊松林:《做大蛋糕重要,還是分好蛋糕重要》,大風網 2011年8月8日 (http://hkstrongwind.com/pdfs/HKFax/No_HK2011-54.pdf或 http://www.wyzxsx.com/Article/finance/201108/254022.html)。

 

  (七)詆毀者

  “改開搞”時代的景觀之一是沐猴而冠者登上舞臺指點江山。

  ——文革結束后,張賢亮在他的小說中多次引用過《資本論》,據稱他當年在勞改農場時將此書讀了多遍。張賢亮自稱當年因“右派”問題在農場勞教,然而有人揭老底張氏與“右派”不搭界,其1958年因壞分子問題被勞改三年,1964年又參加“用暴力推翻共產黨的反革命集團”被捉,后因“寫了兩萬多字的坦白交代材料”有功被銀川市的人民法院寬大處理判處“管制三年”。文革后張賢亮先富,在電視上夸口“我的企業養活了XX人”(大意),可見張氏當年閱讀《資本論》的本意是為了更有效地剝削。

  ——某些主流或次主流活躍人士自稱“文革中讀了《資本論》”,如秦曉等。然而看看他們當今的表現不禁懷疑他們讀懂了多少。比如秦曉將價值四百億平安股份以不到二十億元的價格賣掉,并且鼓吹解散分掉大型國企,被稱做體制內的“普世派”及新右翼的頭目。

  ——有人指責馬克思說“馬克思的錯誤在哪兒,說資本主義有缺陷,就想消滅它”[1]這話極為無知。馬克思說得很明白,資本主義制度的誕生是“一種自然史的過程”,是“社會生產過程一般的一個歷史地規定的形式。”(第三卷第827頁),是“新的生產方式由以產生的既定基礎”(第三卷,第994頁)。

  ——黨內老混混李銳及他的鐵桿盛禹久、余孚等好像是翻過幾下資本論的,他們“批判”馬克思“先有‘共產主義’的設想,然后建立起階級斗爭、暴力革命,無產階級專政,和最后國家消亡等一套革命理論……”[2],余孚等甚至叫囂“馬克思主義是一切罪惡的源頭。”[3]簡直是瘋狗亂咬。這種顛倒黑白、造謠謾罵的伎倆僅是帶路黨們窮途末路中的瘋狂罷了。

  ——央視節目主持人白巖松曾在《新聞1+1》節目中將社會主義建設比做烏托邦。此人不過是央視豢養的一個戲子而已,不學無術不懂常識,信口開河胡說八道。不過對戲子的話倒也不必過于認真。

  恩格斯在《資本論》“第三卷增補”中早已表明:“對于那些在讀第一卷時就已經不是花費必要的力氣去正確理解它,而是花費更多的力氣去曲解它的人來說,無論你下多少功夫都是徒勞無益的。”(第三卷,第1005頁)

  *閱讀延伸:

  1.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能力做馬克思的敵人,那請回吧。如果有,那請對馬克思哲學的預設基礎進行批判。如果真能駁倒,那是你的能力,如果駁不倒,那就沒辦法了。我們需要的不是宣布了自己的觀點,而是證明自己觀點或反對別人觀點的論證。(摘自“馬克思吧”)

  2.幾個課題:

  為什么德國古典哲學的邏輯最終走向馬克思主義哲學?有誰能說明白?

  如何用社會基本矛盾的動態分析來分析現代社會?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是什么?

  馬克思的人類學筆記我們能從中懂得什么?

  我們怎么從自身的思想中徹底擺脫歐洲中心論的束縛?

  亞細亞公社的問題與中國社會到底有什么聯系,怎么聯系?

  對現代西方哲學的發展及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前沿了解多少?

  對中、西、馬三大哲學體系的貫通研究了解多少?

  對馬克思主義是否做到了全面深刻的理解而不是只了解其某一方面?

  大家是否有同馬克思對話的能力,正確的理解及其沒有說出來的話,并從更高的社會現實生產力中認識到他的不足并發展之?

  (摘自“馬克思吧”,該網頁已關閉)

  注釋:

  [1]無知者無畏,且與年齡無關。最新見到的是81歲的中國儒學研究會會長張純學老先生在北京民間舉辦的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所言,他甚至認為中華思想文化的老祖宗是孔子,令人大跌眼鏡。張老先生自稱上世紀五十年代是給鄧小平做過保衛干事,其認知水平不知是否與這有關。(見《中國需要新的政治文明——中國時局座談會》,大軍經濟觀察網, 2011年6月16日 (http://www.dajunzk.com/huilghuiyi.htm)。

  [2][3]余孚:《正確對待歷史是理論創造的源泉》,2009年8月(http://wuliucun.ycool.com/post.3299395.html)。

 

  (八)歷史沒有完結

  《資本論》問世一個多世紀以來,不斷有人宣布《資本論》已被“打倒”了或者“過時了”,上至名聲顯赫的經濟學“理論權威”如薩繆爾森[1],下至招搖過市的學術混混如因逃稅而被美國司法部門通緝的“經濟學家”張五常,但無情的經濟危機現實總是證明了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理論的正確性,特別是2008年突如其來的美國次貨金融危機,給自由主義經濟學迎頭一盆冷水,西方國家出現了《資本論》熱銷的情況,甚至在德國出現大公司總裁率高管團隊集體購書的有趣情景。

  社科院學者余斌教授提到:

  一位美國華爾街的炒股專家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指出,美國華爾街炒股炒得較好的人士中多數都看過《資本論》,盡管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他們只能私下看,不能隨便讓人知道。對于這些炒股者來說,《資本論》讓他們時時抱有資本主義經濟會發生危機的警惕之心,使他們得以在危機到來前及時退出,甚至利用危機的周期來炒股牟利。相比之下,西方經濟學卻把資本主義制度描繪得十分美好,沒有任何危險。如今一場發自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的金融危機告訴世人,那些鼓吹《資本論》已經過時了的西方經濟學觀點才是真正應當過時的理論。[2]

  1999年,英國劍橋大學發起“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評選,結果是馬克思位居第一。同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就同一命題發起的全球網上的投票,結果仍是馬克思位居第一。2002年,英國路透社的“千年偉人”的評選,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遜于愛因斯坦。2005年,英國廣播公司又進行了“最偉大的哲學家”的評選,馬克思以近28%的得票率位居第一。[3]

  馬克思以他的畢生之作《資本論》為全人類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為人類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永不熄滅的思想火種。它是一部屬于全人類的書。它的問世至今已近150年,仍然引人入勝,散發著青春的魅力。

  我們今天讀這部書,并不是在現實中生搬硬套,而是根據書中提供的解開問題的理論基石為出發點,理解資本的運行規律——這些規律今天仍在支配著社會的運行,這正是閱讀中引起深層次共鳴的根本原因。資本論中所述既是政治經濟學,也是哲學、社會學、人類發展史……,它提示我們:只要人類社會存在,社會形態就必然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由新的替代舊的,不管人們對這個新形態報什么態度,這個替代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盡管這個過程可能既曲折又漫長,并且實現新跨越的形式也可能是以我們現在想象不到的方式實現的。

  歷史沒有完結!

  (全文完)

  注釋:

  [1]薩繆爾森(1915-2009),美國人,1970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代表作《經濟學》在全球廣泛發行,中文版出到18版,國內的“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都是根據他的經濟學編寫。薩繆爾森在他的《經濟學》中聲稱:“現代資本主義已經徹底解決了19世紀的‘生產過剩’這個來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偽命題。”

  [2]余斌:《如何看待金融危機“捧熱”〈資本論〉》,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37098-do-blog-id-42075.html, 2009年1月2日 。

  [3]司鷥:《大英博物館“尋找馬克思的腳印”》,《參考消息》 2011年7月12日 (第11版)。

  筆者博客:http://junxuewang.blog.sohu.com/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2.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3.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4. 這是一股妖風
  5.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6. 2001年就貪污23億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國內,也叫認罪悔罪減刑?
  7. 吳銘|輿論斗爭或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8.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9.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10. 李昌平:我的困惑(四)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4.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5.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6.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7. 朝鮮領導落淚
  8.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9.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10.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3.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9.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近20年中國社會分層劇變的特征與趨勢: 一位清華教授的直言不諱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