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我國發生了“通化鋼鐵事件”,這是國內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尖銳化的突出表現。階級斗爭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核心問題之一。由于買辦資產階級在這一問題上長期刻意歪曲,不少朋友對階級斗爭認識比較混亂。今天我想和大家談一談我對階級斗爭與社會發展問題的一點看法,未必正確,僅供廣大左派朋友參考。
一、階級、階級社會與階級斗爭
1.階級的概念
階級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核心概念。馬克思主義認為,政治的本質是階級關系。在人類社會的政治生活領域中,集中反映的就是各階級的利益及其相互關系。
在中國和在西方,古代社會中的“階級”,就是指社會上存在的身份等級。在中國的古典文獻中,“階級”既指官位俸祿的等級,也指社會倫理制度,即“禮”規定的等級秩序。沒有官位的“老百姓”,在古代通稱為“庶民”。“士”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間,有的是拿俸祿的“食邑”的官,也有的是自食其力的“食田”的民,所謂“學而優則士”。所以古時有“士大夫”和“士民”的稱謂,但后來“士”通指“讀書人”。在中國古代,“民”的劃分是“士民、農民、工民、商民”四民。在西方過去有文字的各個歷史時代,社會等級制度也是普遍存在的,可以看到由各種社會地位構成的多級的階梯。在古羅馬,有貴族、騎士、平民、奴隸;在中世紀,有封建領主、陪臣、行會師傅、幫工、農奴;而且在每一個階級內部又有各種獨特的門第等。
但是,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概念和古代社會中的“階級”是不同的。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概念是:人們在一定的社會生產體系中,由于所處的地位不同和對生產資料關系的不同而分成的集團。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概念是一個經濟范疇,同時又是一個政治范疇。階級是一個經濟范疇,首先是指階級這個人類社會共同體是在一定的社會生產體系中形成的,對生產資料的占有關系是階級最本質的特征,其余的特征都是由這一本質特征派生出來的,這就是階級內在的質的規定性。其次,劃分階級的首要依據是經濟地位,即對生產資料的關系不同。階級是一個政治范疇,是指在階級社會的一定社會結構中,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的存在和發展產生了國家,而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借助于國家而成為政治上的統治階級,即成為擁有社會公共權力的政治主體。由于在經濟關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與統治階級同時產生的其他階級則處于不同的政治地位。階級具有基于共同的經濟地位而產生政治傾向的一致性;基于共同的生活方式而產生心理習慣的相似性;以及基于共同的歷史命運而產生理想追求的聚合性。
我們在討論階級斗爭問題時,必須首先明確階級的概念,即階級不僅僅指身份等級的不同,更是指在整個社會中經濟地位、政治地位乃至文化地位的差異。
2.大階級、小階級和亞階級
當前,在階級斗爭問題的認識混亂的一個突出表現是對階級認識和稱謂的混亂。例如,對現實資本主義社會階級常用的稱謂有資產階級、大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官僚資產階級、中產階級、官僚階級、知識分子階級等等。這些稱謂有些是階級,有些根本不是階級,總的來說,加劇了認識混亂。
我認為,一個社會的階級可以劃分為大階級、小階級和亞階級三種類型。
所謂大階級,指階級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中對立的兩大階級。在社會比較穩定的情況下,一個社會的大階級有且只有兩個。例如,奴隸社會的兩大階級即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封建社會的兩大階級即封建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資本主義社會的兩大階級即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在社會變革時期,由于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不止一種,社會的大階級也不止兩個。例如,在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的時期,大階級就有封建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四個。
所謂小階級,指階級社會不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中的階級。在階級社會,除了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還包括一部分個體勞動者,這些個體勞動者構成了一個小階級。小階級的“小”不是人數少,而是指在社會中不起決定作用。小階級具有勞動者和私有者的雙重地位,作為勞動者,在思想上傾向于被剝削階級,作為私有者,又傾向于剝削階級,極易受剝削階級思想的影響。在社會比較穩定的情況下,一個社會的小階級有且只有一個。例如,奴隸社會的小階級即平民階級,封建社會的小階級即自耕農階級(封建社會的農民階級主要指農奴或佃農),資本主義社會的小階級即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不是資產階級,指中農、小手工業者、小商人、自由職業者等資本主義社會的個體勞動者)。
所謂亞階級,指根據社會地位和職業的不同對大階級和小階級的進一步劃分。例如,就近代中國而言,資產階級又可以分為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又可分為中農階級、小手工業者階級、小商人階級,無產階級又可分為產業工人階級、手工業工人階級、店員工人階級和雇農階級等。
當然,一個社會的階級絕非涇渭分明的,劃分階級時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僅以中國封建社會為例。大部分農民并非完全沒有土地,只是土地不足以自給自足,應該屬于自耕農階級還是佃農階級呢?對于這部分農民中的大多數,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租佃土地,完全可以說屬于佃農階級,少數接近自給自足的則應該屬于自耕農階級。封建社會的手工業者和商人,大作坊主和大商人應該屬于地主階級,個體手工業者和小商人應該屬于自耕農階級,沒有生產資料的手工業者則應該屬于佃農階級。(封建社會的地主階級、自耕農階級、佃農階級絕不僅指這三種職業,而是指在租佃關系占統治地位的社會中剝削者、個體勞動者和被剝削者)。
這里要特別強調一下,有兩種人存在于階級社會始終,一種是官僚,另一種是知識分子。如何看待這兩種人的階級地位呢?應該說,這兩種人不是獨立的階級,而是統治階級的一部分,在什么社會,為什么社會服務,就屬于什么階級。奴隸社會的官僚和知識分子屬于奴隸主階級,封建社會的官僚和知識分子屬于封建地主階級,資本主義社會的官僚和知識分子屬于資產階級。雖然不排除個別官僚和知識分子站在勞動人民一邊,但是就整個社會而言,掌握政治權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權力的知識分子和掌握經濟權力的剝削者(指直接剝削者)構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共同剝削壓迫勞動人民,他們和勞動人民是根本對立的。在現實中,官僚、知識分子和剝削者往往三位一體,例如中國封建社會的士大夫既是官僚,又是知識分子,也是地主。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官僚、知識分子和資本家三位一體的現象更加普遍。
總之,任何一個階級社會都可以劃分為對立的兩大階級和位于兩大階級之間的個體勞動者階級,這三個階級還可以進一步劃分為若干亞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屬于某個階級。掌握政治權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權力的知識分子和掌握經濟權力的剝削者共同構成了統治階級,共同剝削壓迫勞動人民。
3.“五種型態說”與階級社會
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并且對人類社會形態作出了科學劃分。從社會制度的角度劃分,有五種形態說,即“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以及未來的共產主義的生產方式。后來,斯大林把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概括為五種社會經濟形態,即原始公社制的、奴隸制的、封建占有制的、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的。中國概括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五種社會形態。
然而近年來,在馬克思主義淪為非主流,反馬克思主義思想日益猖獗的情況下,否定中國存在奴隸社會發展階段和封建社會發展階段的觀點甚囂塵上。他們說中國夏商周的奴隸比重不高,所以不是奴隸社會;秦以后并未實行分封世襲制,所以不是封建社會。他們拋出了所謂“部民社會”、“宗法專制社會”等等論調,妄圖誣稱馬克思主義不適合中國國情。
事實上這種觀點是毫無道理的,是混淆了奴隸制度和奴隸社會,封建制度和封建社會的概念。奴隸制度是一種經濟制度,即奴隸主擁有奴隸,奴隸須為奴隸主干活,無報酬,且無人身自由的制度。封建制度是一種政治制度,即君主把土地分給宗室和功臣,讓他們在這土地上建國的制度,即分封世襲制。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則是馬克思主義把資本主義以前的階級社會劃分成的人身依附為中心和土地依附為中心的兩個發展階段。奴隸社會未必實行奴隸制度,實行奴隸制度也未必是奴隸社會(像南北戰爭以前的美國南方實行奴隸制度,但屬于資本主義社會),封建社會也類似。中國夏商周和秦以后,西歐希臘羅馬時期和中世紀,印度早期的瓦爾納制度和后期的阇提制度都有明顯不同,都經歷了以人身依附為中心和土地依附為中心的兩個發展階段。正如今天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階段的各國也各具特色,甚至存在發達資本主義和殖民地資本主義明顯不同的兩種類型一樣,古代處于相同發展階段的不同國家當然也有區別。但無論是叫奴隸社會還是部民社會,封建社會還是宗法專制社會,從整體上看人類社會在原始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之間存在兩個發展階段是不容否認的,在沒有合適的統一名稱之前,不妨仍舊稱為奴隸社會、封建社會。
當然,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都屬于階級社會,存在很多共同點,如果把它們合并起來,把人類社會形態劃分為原始社會、階級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三大階段也無不可。特別要說一句,社會主義社會不是獨立的社會形態,是階級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既是階級社會的最后階段又是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帶有階級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雙重屬性。
此外,有人用馬克思的三種形態說取代五種型態說,把人類社會形態劃分為人的依賴關系,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三種形態,這也是不合適的。三種形態說本身并沒有錯,是五種型態說的重要補充,和五種型態說本質上是一致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對應于“人的依賴關系”;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對應于“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共產主義社會對應于“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 但是如果用三種形態說取代五種型態說,就導致階級社會和非階級社會劃分到相同的形態,從而掩蓋和抹煞了階級斗爭,變成為剝削和壓迫辯護的學說了,這顯然和馬克思的本意背道而馳。
總之,人類社會形態可以劃分為原始社會、階級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三大階段,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五種社會形態。“五種型態說”個別稱謂可以商榷,但從整體上看人類社會存在這五個發展階段是不容否認的。
4.階級斗爭
階級斗爭指對抗階級之間的對立和斗爭。它又包括各個社會形態的兩大基本階級之間的對立和斗爭和社會變革時期代表新生產關系的剝削階級與代表舊生產關系的剝削階級之間的對立和斗爭和剝削階級內部的亞階級之間的對立和斗爭等類型。
在階級社會里,階級斗爭首先在各個社會形態的兩大基本階級之間展開,如奴隸社會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的斗爭,封建社會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斗爭,資本主義社會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
在階級社會里,代表新生產關系的剝削階級和代表舊生產關系的另一個剝削階級之間,也會發生激烈的斗爭。例如,在奴隸社會末期,新興地主階級反對奴隸主階級的斗爭;在封建社會末期,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地主階級的斗爭。
此外,剝削階級內部的亞階級之間的對立和斗爭也屬于階級斗爭,例如,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資產階級反對買辦資產階級的斗爭,工業資本主義時代工業資產階級反對金融資產階級的斗爭等。
但是,勞動人民內部的一些沖突不屬于階級斗爭,例如,工人和農民之間的一些矛盾就不屬于階級斗爭。因為“階級斗爭”這個概念是有明確范圍的,它只限于對抗階級之間。無論是各個社會形態的兩大基本階級,代表新生產關系的剝削階級和代表舊生產關系的剝削階級之間,還是剝削階級內部的亞階級之間的矛盾都是對抗性的(后兩者之間的矛盾除了對抗性,也有非對抗性的一面)。而勞動人民都是受剝削受壓迫的,從根本上講利益是一致的,勞動人民內部的一些沖突實際上是剝削階級分化政策的結果。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階級斗爭有經濟斗爭、政治斗爭和思想斗爭三種基本形式,絕不僅僅限于暴力斗爭。有人宣稱“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階級對抗雖然還存在,但階級對話與合作已成為社會生活中的常見現象”的觀點是十分荒謬的,對話是無奈的,合作是被迫的。所謂“階級對話與合作”不過是不具備暴力斗爭條件下的階級斗爭形式。
二、階級斗爭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
1.原始社會和階級斗爭的起源
原始社會的生產資料歸集體公有。在公有制的基礎上,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是平等的,相互間是互助合作的關系。在這里不存在什么剝削。人們往往按照年齡和性別實行自然分工,例如有經驗的老人負責制造工具,強壯的男子負責狩獵,婦女負責采集、照看孩子和從事家務。大家互助合作,和睦相處。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歸公有,然后實行平均分配。
有人認為原始社會就有了官僚特權和私有觀念,這是大錯特錯的。原始社會絲毫沒有私有觀念。鄂溫克人獲得野獸之后,由族長把獸肉平均分給大家。獸皮不夠均分,就先分給一部分人,等以后獵取了野獸,再補分給其他人。近代在非洲發現的還處在原始社會的居民,當送給其中的某個人一塊糖時,他不是自己把糖吃掉,而是先把糖放入自己嘴里舔一舔,然后再依次傳給所有伙伴們嘗一嘗,大家共同享用。當他們得到一塊布時,也是按照人數,把布撕成小片,每人取得一片。在母系氏族公社內部,除個人常用的工具外,所有的財產歸集體公有。有威望的年長婦女擔任首領,氏族的最高權力機關是氏族議事會,參加者是全體的成年男女,享有平等的表決權。所謂“首領”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職業,沒有絲毫特權。
官僚特權和私有觀念是伴隨私有制產生的,官僚特權和私有觀念的產生又進一步推動了私有制的發展和階級產生。隨著生產的發展,產品出現了剩余,集體勞動逐漸被個體勞動所取代,由此產生了私有制。原來由全體成年男女參加的氏族議事會,逐步變為由全體成年男子參加,再變為各大家族的族長組成。族長們變成了剝削階級,同時也變成了特權階級,其他成員變成了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家庭或者家族最早的剝削單位。不同階級之間出現了斗爭,隨著階級斗爭的深化就出現了國家來對人民進行有效的統治。剝削階級亦特權階級成為政治上的統治階級,地位進一步確立,原始社會也就結束了。
原始社會不是天堂,但更不是地獄。近年來為了論證階級社會取代原始社會的合理性,極力突出原始社會的黑暗面,宣傳“原始社會雖然沒有階級對立,沒有剝削,但是當時的生產非常落后,生活非常困苦。人們穿的是樹葉、獸皮,住的是山洞、窩棚,經常處于半饑半飽的狀態,疾病和野獸的侵害,使他們經常處于險境。他們的壽命非常短。在饑餓的驅使下,還有過吃掉俘虜的現象。所以原始社會絕非什么人類的‘黃金時代’,而是愚昧、落后的時代”。其實,這說的大多是原始社會前期的情況,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達到了全盛的時期,在沒有自然災害的情況下,還是能夠接近溫飽水平的。因為沒有剝削和壓迫,幸福指數顯然遠遠高于階級社會。后世稱這一時期為“大同社會”、“黃金時代”并非毫無道理。
階級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是有必然性的,無論這一取代是否合理。因為原始社會的結構過于簡單,按照年齡和性別實行的自然分工沒有知識分子的存在空間,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這種社會結構必然不堪重負。當然,如果對這種社會結構進行改革,使其保留公有制和人人平等、互助合作的基礎上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不經過階級社會直接到達共產主義社會理論上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但是實際上人類社會沒有走這條道路,討論這個問題就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了。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階級社會取代原始社會進行了十分激烈的斗爭。勞動人民不希望受剝削受壓迫,對階級社會取代原始社會進行了激烈的反抗。最初的“五大文明中心”,印度的哈巴拉文明和希臘的愛琴文明幾百年就毀滅了,當地人又回到了原始社會。這原因固然很多,但勞動人民的反抗無疑是一個重要因素。很多游牧民族更是長期在階級社會和原始社會之間徘徊。這一切都表明,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階級社會形成之日就遭到了激烈的反抗。
總之,原始社會很長時間內不存在階級和階級斗爭,也不存在官僚特權和私有觀念,隨著私有制的產生,出現了官僚特權和私有觀念,官僚特權和私有觀念的產生又進一步推動了私有制的發展和階級產生。勞動人民不希望受剝削受壓迫,對階級社會取代原始社會進行了激烈的反抗。
2.階級社會的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
⑴奴隸社會的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
進入奴隸社會后,隨之出現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工。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分離后,從事腦力勞動就成為奴隸主的特權,奴隸則被剝奪了接受科學文化教育的權利。奴隸主脫離體力勞動,把體力勞動看作是卑賤的事。他們還利用自己所占有的科學文化知識,加強對奴隸的統治。這樣,就形成了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對立。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工和對立,使掌握政治權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權力的知識分子和掌握經濟權力的剝削者三位一體,共同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社會結構最終形成。這一社會結構也是階級社會的基本社會結構,貫穿階級社會的始終。
奴隸社會的剝削和壓迫是異常野蠻殘酷的,以希臘羅馬為例,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是: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奴隸主和奴隸是赤裸裸的剝削和被剝削的關系,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完全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奴隸勞動創造的產品全部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奴隸主為了維護奴隸制度,不斷強化軍隊、監獄、法庭等國家機構,對奴隸進行統治,鎮壓奴隸的反抗。奴隸主為了維護其統治,還從思想上欺騙和麻痹奴隸,他們編造種種謬論,把奴隸制說成是永久長存的,以使奴隸安于現狀,聽天由命,不作反抗。
奴隸社會的階級斗爭也是異常激烈的。奴隸反抗奴隸主的斗爭,被奴役的氏族部落反抗征服者的斗爭,往往表現為大規模的起義。但奴隸反抗奴隸主的方式,更為經常的是消極怠工、逃亡、破壞生產工具或殺死個別窮兇極惡的奴隸主。奴隸社會激烈的階級斗爭使這種社會存在不穩定性,特別是軍事力量不可靠,奴隸軍隊戰斗力不強,平民軍隊數量有限,雇傭軍就更不必說了。幾乎所有進入奴隸社會的文明中心都在盛極一時后在奴隸起義和“蠻族”進攻雙重打擊下迅速衰亡。
⑵封建社會的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
在封建社會,地主階級統治其他階級的根本即為封建土地所有制。在西方,所有土地屬于國王,國王把土地封給貴族、功臣,貴族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封給親信,如此下去。而在中國,自從商鞅變法起就實行土地私有制,地主對轄內土地擁有絕對支配權,可以任意買賣。地主階級通過掌握土地這一生產資料,對使用土地的農民通過榨取地租、放高利貸等手段剝削其他階級。封建社會中往往存在相當明顯的等級制度,統治階級享有種種特權,形成金字塔式的統治架構。封建社會的思想觀念通常以“君上大權”為骨架,融入一些有利于統治階級的思想而匯集成,最典型的是中國的“儒家思想”。
封建社會階級斗爭的主要形式是農民起義。每一次農民起義都是一次對土地和財產大規模的再分配,同時也是政治和思想觀念上的一次革新。往往經過農民起義清除了舊的統治集團之后,新的朝代都會出現一個盛世。封建社會的自然經濟是以土地為基礎,農業與手工業結合,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具有自我封閉性、獨立性,以滿足自身需要為主的經濟結構。這種社會結構農民擁有部分生產資料,較之奴隸社會勞動人民處境有所改善,穩定性較之奴隸社會也有了很大提高。
⑶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
資本主義社會是以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剝削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社會制度。資本主義社會的商品生產發展到最高階段,成為社會生產普遍的和統治的形式,勞動力也變成了商品。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用雇傭勞動的方式剝削無產者,生產的目的是攫取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資本主義制度是最野蠻和最殘酷的剝削制度。工人階級和奴隸階級同樣沒有生產資料,但是工人階級的地位遠遠不如奴隸階級。在奴隸社會,奴隸是奴隸主的財產,奴隸死了奴隸主也受到了損失;而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人死了資本家不會受到任何損失,重新雇別人就可以了。馬克思指出,在資本主義體系內部,一切提高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方法都是靠犧牲工人個人來實現的,不管工人的報酬高低如何,同資本積累相適應的是工人貧困的積累。所以,資本主義社會使剝削和壓迫達到了最大限度。從資本主義社會誕生之初,就發生了圈地運動、種族滅絕等一系列令人發指的罪行。美國南北戰爭前一位種植園奴隸主去了北方后感嘆:“北方說我們不人道,是奴隸制度。可是,北方工人連奴隸都不如,我們至少不會讓奴隸餓死,而北方每天都有失業工人餓死。北方之行使我感到,我們在人道主義上占優勢”。而這時美國南方的奴隸制度已經資本主義奴隸制了,比古代奴隸社會的奴隸制殘酷了很多。機器的改進,科學技術成果的應用,本來是增加社會財富、縮短勞動時間的有力手段,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卻變成了提高勞動強度、增加失業人口、使無產階級陷于貧困的手段。今天,資本主義各國普遍黑幫橫行、娼妓遍地、毒品泛濫、失業驚人,在古代這種國家早就滅亡了。
資本主義社會之所以能存在到今天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有極大的欺騙性。資本主義社會在人身依附關系上有了很大進步,它宣傳“自由競爭”、“機會均等”,利用幾千年來的私有觀念造成的勞動人民渴望發家致富的心理愚弄百姓。事實上,“自由競爭”、“機會均等”本身就是個偽命題。任何一個社會無論多么不合理,都有提高社會地位的機會,封建社會人人都有機會作皇帝,只是要冒死亡的風險,即“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作了皇帝的人不過是自己或祖宗抓住了機會。在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而工人一無所有的情況下,發家致富的機會不可能均等,在這種情況下自由競爭,只會使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當然不排除個別工人變成資本家,但就整個工人階級而言,和資本家進行“機會均等”的“自由競爭”只能使工人階級受到剝削壓迫不斷加劇。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受到了愚弄。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也是很激烈的。資本主義社會是階級斗爭發展最完備的社會形態。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有經濟斗爭、政治斗爭和思想斗爭三種基本形式。從資本主義社會形成至今,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從未停止。社會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的高潮。
⑷社會變革時期的階級斗爭
前面講的都是在各個社會形態的兩大基本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然而在社會變革時期,代表新生產關系的剝削階級和代表舊生產關系的另一個剝削階級之間,也會發生激烈的斗爭。例如,在奴隸社會末期,新興地主階級反對奴隸主階級的斗爭;在封建社會末期,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地主階級的斗爭。
社會變革時期的階級斗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勞動人民積極參加,站在代表新生產關系的剝削階級對抗代表舊生產關系的剝削階級。因為舊生產關系的矛盾和弊病已經充分暴露,勞動人民已經不堪忍受,而新生產關系尚未占統治地位,它的矛盾和弊病尚未充分暴露。當然,勞動人民積極參加的最終目的還是消滅剝削和壓迫,不僅僅是消滅舊生產關系。
社會變革時期的階級斗爭往往以代表新生產關系的剝削階級和代表舊生產關系的另一個剝削階級之間的妥協而告終。例如。英國革命最終以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妥協的光榮革命結束,法國革命最終以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妥協的《1875年憲法》結束。因為二者都是剝削階級,兩者之間的矛盾除了對抗性,也有非對抗性的一面,二者都不能容許勞動人民消滅剝削和壓迫。因此,代表新生產關系的剝削階級在斗爭中既具有革命性,同時也存在政治上的動搖性、斗爭中的軟弱性和革命的不徹底性,最終和舊剝削階級妥協共同對付勞動人民。
3.共產主義社會和階級斗爭的發展趨勢
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消滅了階級的社會,當然也要消滅階級斗爭。但是,階級和階級斗爭決不會在一夜間消滅,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社會主義社會是階級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帶有階級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雙重屬性。消滅剝削階級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使命。消滅剝削階級決不僅僅指消滅資本家,也包括消滅官僚和知識分子。前文已經說過,掌握政治權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權力的知識分子和掌握經濟權力的剝削者三位一體,共同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社會結構是階級社會的基本社會結構,貫穿階級社會的始終。資產階級不僅包括資本家,也包括資本主義社會的官僚和知識分子。如果僅僅消滅掌握經濟權力的剝削者,不消滅掌握政治權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權力的知識分子,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階級社會復辟就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消滅官僚和知識分子決不是肉體消滅,而是消滅官僚和知識分子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特權,消滅官僚和知識分子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擁有特權的社會結構,消滅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對立,使官僚和知識分子成為和工人、農民一樣的普通職業。這一斗爭是社會主義社會階級斗爭的基本形式,也是長期的、反復的、尖銳的,具體情況下文還要詳細介紹。
特別要說明一下,有人認為共產主義社會就不存在社會分工了,所有人都從事同樣的職業。應該說,這是違背社會發展趨勢的。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分工只會日益細密,而不會消失。共產主義社會要消滅的是社會分工之間的地位差別,而不是社會分工本身。
消滅了掌握政治權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權力的知識分子和掌握經濟權力的剝削者三位一體共同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社會結構,使官僚和知識分子成為和工人、農民一樣的普通職業之后,官僚特權觀念和私有觀念的影響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期。同官僚特權觀念和私有觀念的斗爭將是階級斗爭的最后一個階段,隨著共產主義社會優越性的充分發揮,官僚特權觀念和私有觀念的影響將日益減弱,階級斗爭也將隨之逐漸消滅。
總之,共產主義社會將通過長期斗爭消滅掌握政治權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權力的知識分子和掌握經濟權力的剝削者三位一體共同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社會結構,使官僚和知識分子成為和工人、農民一樣的普通職業,最終消滅官僚特權觀念和私有觀念等剝削壓迫觀念。這一切實現了,階級斗爭才會隨之逐漸消滅。
三、階級斗爭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
關于階級斗爭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論述很多。我這里僅簡單的說我對幾個問題的一點看法,以幫助澄清買辦資產階級的“告別革命”思想對階級斗爭的作用認識上的混亂。
1.革命與改革,孰優孰劣?
革命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力行動,是階級斗爭的最高行動。改革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采用的一種自上而下的調整變動。近年來,“告別革命”的思想愈演愈烈,歷史學界的“精英”紛紛跳出來把從古到今的革命與改革“重新認識”了一般,極力拔高改革,貶低革命,宣傳“在改革的同時不會造成生產力的破壞,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是有利于社會發展的。革命必然對國家機器,對社會生產力造成一定的破壞,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對國家機器、生產力等進行重建,因此要花費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甚至宣稱“改革才是歷史的火車頭”。
其實,這完全是不值一駁的。改革是由于舊制度已經腐朽,其缺陷造成很大社會影響、動搖統治秩序的時候,統治階級被迫采用的一種自上而下的調整變動。然而,統治階級本身就是已經腐朽的舊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保障自己的利益,這就決定了改革不可能根本改變腐朽的舊制度,至多通過修補延長一點舊制度的壽命。正如一個人不可能抓著自己的頭發把自己提起來一樣,改革不過是把“斬立決”改為“秋后處斬”,延長了一點壽命,同時也延長了痛苦。而革命一般是由群眾發動的自下而上的暴力行動,革命者本身就是已經腐朽的舊制度的受害者,這就決定了革命可以從根本上推翻腐朽的舊的社會制度,建立新的社會制度。
從實踐上看,首先談談通過革命和改革實現社會變革的效果。僅以從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而言。英法是通過革命從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結果發展的狀況相對好一些。德日是通過改革從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結果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害人害己。
再談談同一社會形態內部革命和改革的發展效果。僅以中國封建社會而言,桑弘羊的鹽鐵官營,楊炎的兩稅法,王安石的變法和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等重要改革,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了社會矛盾的,反而加重了農民負擔。例如,鹽鐵官營之后,生產的農具大而不適用,質量差,價錢貴,農民不愿買,就用木頭工具耕田,用手去除草,有時買鹽鐵要走很遠的路,官吏還常強迫購買,給農民造成很多不便。后來,這些改革被概括為改革一次農民負擔就加重一次的“黃宗羲定律”。而封建社會每一個盛世都是在通過農民革命進行對土地和財產大規模的再分配和清除了腐朽的舊的統治集團的基礎上形成的。
總之,改革是要維護腐朽的舊制度,革命是要建立優越的新制度。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實現社會變革的效果還是同一社會形態內部的發展效果,革命都遠遠優于改革。
2.民主社會主義,行得通嗎?
民主社會主義,也稱社會民主主義,起源于19世紀初,恩格斯逝世后,在伯恩施坦、考茨基的影響下,社會民主主義逐步演變為一種在資本主義范圍內通過議會道路來改良資本主義的思想主張,又叫修正主義。今天民主社會主義是世界各國社會黨、社會民主黨、工黨所信奉的思想體系與意識形態,基本主張是否定階級斗爭,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今天也有不少人鼓吹中國應該搞民主社會主義。
其實,民主社會主義完全是行不通的。從理論上看,一個階級社會過渡到另一個階級社會走改良道路是有可能的(當然嚴重的后遺癥免不了)。因為這只是改變了剝削壓迫的方式,而不會改變掌握政治權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權力的知識分子和掌握經濟權力的剝削者三位一體,共同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社會結構。代表新生產關系的剝削階級和代表舊生產關系的另一個剝削階級,二者都是剝削階級,兩者之間的矛盾除了對抗性,也有非對抗性的一面,二者都不能容許勞動人民消滅剝削和壓迫。因此,代表新生產關系的剝削階級有可能的和舊剝削階級妥協共同對付勞動人民。從根本上推翻階級社會,消滅剝削和壓迫走改良道路是不可能的。統治階級本身就是階級社會剝削和壓迫制度的最大受益者,一切改革根本目的只能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千方百計地維護自己的統治,而決不會放棄自己的利益,放棄剝削和壓迫。在這種情況下,勞動人民只有通過階級斗爭,通過革命才能達到消滅剝削和壓迫的目的,寄希望于統治階級放棄自己的利益,放棄剝削和壓迫無異于緣木求魚,在理論上是十分荒謬的。
從實踐上看,首先,當前民主社會主義已經完全拋棄了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第二國際分裂后,“社會民主主義”成為社會黨的意識形態標志,反對共產黨的“共產主義”的信仰和意識形態,反對階級斗爭和暴力革命,但是仍然宣稱自己關心的是社會的平等,關心如何消除由于不公正的分配而帶來的經濟剝削,大多數社會黨仍然宣稱遵循馬克思主義。20世紀50年代,社會民主黨人為了凸顯社會民主主義的“民主性”,而將“社會民主主義”改為“民主社會主義”。在英國工黨和德國社會民主黨積極推動下,“社會黨國際”于 1951年6月30日 在德國法蘭克福的大會上重建。大會通過《民主社會主義的目的和任務》的宣言,簡稱《法蘭克福宣言》,正式將實現“民主社會主義”確定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明確宣布“民主社會主義”是社會黨人的意識形態,公開宣稱拋棄了馬克思主義這一“歷史包袱”。20世紀90年代,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后,社會民主黨人又把其思想體系的名稱從“民主社會主義”再次改為“社會民主主義”。意在和蘇聯東歐的現實社會主義“劃清界限”。這種改變意味著,它并不是一種“民主”的“社會主義”,而是一種“社會”的“民主主義”。他們認為,不應再追求對資本主義的超越,不再把社會主義視為一種社會制度,公開宣稱拋棄了社會主義這一“歷史包袱”。有人甚至公開宣稱,過去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能拿到選票就應該信,現在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拿不到選票了就應該拋棄,完全變成了騙取選票的流氓政客。
其次,民主社會主義的“福利國家”已經徹底破產。戰后初期﹐那些遭受戰爭巨大破壞的國家﹐都處于社會產品嚴重短缺﹐人民生活十分困難的狀態。這些國家的政府﹐就以保障每個公民獲得當時條件下的一般生活水平為口號﹐開始建立起適應當時經濟恢復和發展需要的“福利國家制度”。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隨著經濟比較迅速的發展和社會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壟斷資產階級進一步推行所謂“高福利”政策﹐使政府舉辦的社會福利項目增多﹐開支空前增長。當然,“福利國家”仍然是資本主義,以瑞典為例,社民黨從1932年開始執政。其執政時間達半個多世紀,但瑞典社會的兩極分化現象依然在發展,貧富懸殊問題長期懸而未決。據統計,瑞典50%的股票 為只占人口l%的股東所占有,其中20家大股東擁有全國大公司股票的86%,而1984年領取救濟金的貧困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與1945年(占 6.2%)相當。即使建立"雇員投資基金"之后,基金收入的4/5仍歸資本家支配,只有收入的1/5作為專門基金。在瑞典,曠工、酗酒、吸毒、賭博、賣淫、強奸、兇殺、離婚,自殺等社會問題在資本主義國家也屬于比較嚴重的。近年來,社會民主黨人宣傳“第三條道路”,主旨是要改造福利國家,即消減社會福利,和右翼政黨已經毫無區別。社會民主黨的右轉遭到勞動人民強烈反對,影響日益下降。以德國社會民主黨為例,2003年3月,施羅德政府宣布了《2010年議程》的改革計劃,提出福利制度改革的整體方案:削減社會福利開支,提高醫療保險中由個人承擔的醫療醫藥費用比例,對勞動力市場、失業保險金等都進行較大幅度的改革。這一改革方案引來黨內和全社會的強烈反響。為彌補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2003年德國6個州政府削減教育經費,變大學生免費入學為每人每年收取1000歐元的學費 ,此舉引起師生們的憤怒,有的學校故意在露天廣場授課,更有甚者抬棺游行或裸奔游行。在黨內外的壓力下,施羅德于 2004年2月6日 宣布辭去社民黨主席的職務,最終德國社會民主黨下臺。
此外,民主社會主義在蘇東劇變中起了極惡劣的影響。社會黨國際1989年通過的《斯德哥爾摩宣言》,主張實行民主社會主義,即在政治、經濟、社會和國際層次上實行民主,認為多元化與人權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反對權力集中和階級專政,宣稱在宏觀調節下通過市場才能使社會創新,要求對國有制進行限制并實行民主控制。顯然,這是一份推動和平演變的宣言書。社會黨國際的“新東方政策”是蘇東劇變的重要條件,劇變后蘇東原共產黨大多加入了社會黨國際。布熱津斯基說過,"民主社會主義和福利國家,常常是同共產主義學說的吸引力進行斗爭和為共產主義模式提供另一種民主選擇的最有效辦法。"
民主社會主義產生和蛻變的根源是無產階級和勞動者階級中“成功人士”的賣身投靠。地位已經處于無產階級和勞動者階級中的領導層或享有特權的部分人士,由于所處的特殊地位或已經實現了由“無產階級”過渡為“有產階級”的成功人物,即工人和勞動大眾中參加了資產階級政府的,或變成了“管理工作者”。由于這些人在政治上、思想上、經濟上、文化上,都變成了資產階級統治集團陣營里的一個有機組成分子,成為了代資產階級管理無產階級勞動大眾中的“貴族”或“官僚”,他們就自然而然地會站在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的立場上說話,鼓吹“民主”地、“和平”地參加政府的好處,成為修正主義的積極提倡者、擁護者和推行者。由于這些“成功人士”實際上已經是資產階級,最終不可避免的會拋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走向人民群眾的對立面。
民主社會主義從最初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作為目標,逐步發展為僅僅把社會主義作為一種價值追求,搞“福利國家”,最后認為資本主義已經無可取代,消減社會福利,甚至伙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和平演變,從而宣告了民主社會主義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徹底破產。民主社會主義的墮落清楚的告訴我們,否定階級斗爭的修正主義、改良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其結果只能是走向人民群眾的對立面,蛻變成剝削階級的走狗。
3.應該如何看待社會主義社會階級斗爭的地位和作用?
前文已經說過,社會主義社會是階級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帶有階級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雙重屬性。消滅剝削階級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使命。消滅掌握政治權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權力的知識分子和掌握經濟權力的資本家三位一體共同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社會結構,使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成為和工人、農民一樣的普通職業是社會主義社會階級斗爭的基本形式。
在實踐中,社會主義國家消滅掌握經濟權力的資本家一般比較早,這是社會主義社會階級斗爭的一個偉大勝利。但是社會主義國家并未消滅掌握政治權力的官僚和掌握文化權力的知識分子,只是減少了他們的特權,社會主義社會廠長經理也沒有和工人完全平等。在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享有特權的情況下,社會主義社會的公有制也是不完全的,工人、農民和官僚、知識分子、廠長經理人均占有的生產資料份額事實上并不相同。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社會享有特權的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帶有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雙重屬性。這表明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并沒有徹底消滅剝削和壓迫,只是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剝削和壓迫,使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制度受到了一次重大沖擊,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的階級斗爭仍然是長期的、反復的、尖銳的。社會上的階級斗爭必然反映到執政的共產黨內,形成黨內兩條路線的斗爭,即不斷擴大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享有的特權,最終復辟資本主義社會的路線和不斷縮小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享有的特權,最終使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成為和工人、農民一樣的普通職業,實現共產主義的路線。
社會主義社會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享有的特權被列寧概括為資產階級法權(資產階級法權包括干部特權、群眾之間的差別和商品經濟等諸多內容,但毫無疑問干部特權是主要方面)。后來,毛主席又明確提出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的理論。大意即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尚且不具備消滅資產階級法權,使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成為和工人、農民一樣的普通職業的條件。但是,必須對資產階級法權加以限制,否則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必然會利用已經享有的特權不斷擴大資產階級法權,最終復辟資本主義社會。對資產階級法權加以限制的基本方法是群眾運動、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通過群眾運動不斷揭露和批判企圖復辟資本主義社會的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通過 “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的改革不斷縮小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和工人、農民的差別,實現工農群眾的對干部的民主監督。最終,隨著生產的發展,在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的基礎上消滅資產階級法權。毛主席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的理論是指導社會主義社會階級斗爭的科學理論。
遺憾的是,現實社會主義國家對階級斗爭普遍不夠重視,不斷擴大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享有的特權,最終復辟資本主義社會的路線占了上風。以蘇聯為例,修正主義頭子赫魯曉夫上臺后,立即放棄了斯大林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階級斗爭的理論,鼓吹蘇聯黨和國家已經從代表工人、農民利益的“階級國家”、“階級黨”變成“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全民國家”、“全民黨”。勃列日涅夫上臺后,進一步提出發達社會主義理論,宣傳蘇聯社會是已經不存在階級斗爭的“和諧社會”。同時,蘇聯大搞擴大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享有的特權的“改革”,事實上使工人、農民和官僚、知識分子、廠長經理人均占有的生產資料份額差距不斷拉大,社會主義社會的公有制逐漸蛻變成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此外,部分官僚、知識分子、廠長經理還通過貪污、盜竊、賄賂等腐敗行為直接化公為私。蘇聯報刊承認, “許多領導人和黨組織的負責人”,“靠損害人民的利益而輕易謀取暴利”。最終,到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時期,時機成熟,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向國際帝國主義遞交了投名狀,大搞私有化、市場化,徹底復辟了資本主義,恢復了掌握政治權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權力的知識分子和掌握經濟權力的資本家三位一體共同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社會結構。東歐與蘇聯類似,享有特權的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成功實現了社會主義到資本主義的蛻變。
有人說東歐與蘇聯劇變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發展緩慢,這是站不住腳的。以蘇聯為例,1940年蘇聯的工業生產總值較1913年增長了837%,農業機械化基本實現。而1940年美國的工業生產總值較1913年只增長了67%,不要忘了,這一時期美國在一戰中大發橫財,而蘇聯是這一時期戰爭損失最慘重的國家。1913年蘇聯工業產值僅為美國的7%,1980年蘇聯工業產值上升到美國的80%。不能說蘇聯東歐生產力發展緩慢。而且,中國顯然比蘇聯生產力水平低多了,如果機械套用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劇變的應該是中國。幸存的中國、朝鮮、古巴、越南、老撾五國都是經濟比較落后的國家,也都是承認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階級斗爭的國家,劇變的東歐與蘇聯、蒙古大多生產力發展水平較高,但幾乎都不承認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階級斗爭。這充分證明,東歐與蘇聯劇變的根本原因不是生產力發展緩慢,而是對階級斗爭不夠重視。
當然,這不是說社會主義社會不用重視生產力發展,也不是說階級斗爭比經濟建設更重要。就整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階段來說,階級矛盾已經不是社會主要矛盾,而且社會主義社會越發展,階級矛盾的重要性越下降,但這絲毫不否認社會主義國家對階級斗爭不夠重視,階級矛盾沒有處理好從而轉化為社會主要矛盾的可能性。階級矛盾仍然是社會主義社會最重要的矛盾之一,不重視階級斗爭,經濟建設的成果同樣會化為烏有。事實上,經濟建設固然重要,但任何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甚至可以說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不搞經濟建設;而階級斗爭也許不如經濟建設重要,但是對階級斗爭不夠重視,貶低甚至否認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階級斗爭的思潮則相當普遍,而且造成了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復辟的嚴重后果。這說明,階級斗爭問題是決定社會主義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
總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的階級斗爭仍然是長期的、反復的、尖銳的。毛主席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的理論是指導社會主義社會階級斗爭的科學理論。社會主義社會享有特權的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帶有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雙重屬性。通過群眾運動、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限制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享有的特權,最終實現消滅這些特權,把他們改造為工人階級是社會主義社會階級斗爭的基本形式。階級矛盾仍然是社會主義社會最重要的矛盾之一,階級斗爭問題是決定社會主義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不重視階級斗爭造成了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復辟的嚴重后果。
四、警惕超階級和偽階級的社會歷史觀
1.超階級的歷史觀
所謂超階級的歷史觀,即否認階級和階級斗爭的存在,或者承認階級和階級斗爭,但否認政治的本質是階級關系,否認階級關系是階級社會的中心環節的社會歷史觀。當前主要表現為唯生產力論和民族主義論。
⑴唯生產力論
唯生產力論的主要表現是把社會分成前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和后工業社會或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三種類型。所謂前工業社會即是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機械化程度很低,主要以農業、漁業、采礦等消耗天然資源的經濟部門為主的社會形態。工業社會的主要特征是大機器工業生產取代了以往的農業、手工業生產。生產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經濟部門主要以制造業即第二產業為主。后工業社會是工業社會進一步發展的產物,后工業社會的關鍵變量是信息和知識,主要經濟部門是以加工和服務為主導的第三產業。
顯然,唯生產力論是站不住腳的。如果僅僅指社會主要生產部門的變化,把社會分成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三種類型是正確的。但人類社會絕不僅僅是生產,而是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的內容,歸根到底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對人類社會形態的劃分標準也只能是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標準。而唯生產力論把主要生產部門的變化作為劃分標準完全沒有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只見物不見人。總之,唯生產力論是掩蓋和抹煞了階級斗爭,為剝削和壓迫辯護的學說。
⑵民族主義論
民族主義論的主要表現是用民族沖突取代階級斗爭,宣傳“民族矛盾高于階級矛盾”、“文明的沖突”等。
民族主義論也是站不住腳的,毛主席早就教導過我們“民族斗爭,說到底,是一個階級斗爭問題”。民族矛盾實質是壓迫民族的統治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是階級矛盾的一種特殊形式。例如,中國近代的最主要矛盾是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也就是中國人民群眾(一般不包括依附于外國資本主義的中國買辦資產階級)和外國資產階級的矛盾,同樣是階級矛盾,而絕不是中國人民群眾和外國人民群眾的矛盾,不是什么“文明的沖突”。同樣,不久前發生的“7· 5” 事件是少數民族新生資產階級、國際壟斷資產階級和國內漢族買辦資產階級聯合對漢維各族人民群眾的一次進攻。(有人認為國內買辦資產階級不可能贊成分裂中國,這是不對的。國內買辦資產階級當然希望統治的地區大些,但他們復辟資本主義社會需要國際壟斷資產階級的支持,不可能違抗國際壟斷資產階級分裂中國的命令,只能半推半就。正如葉利欽為復辟資本主義社會一手推動了蘇聯解體一樣)。民族矛盾本身就是階級矛盾的一種特殊形式,怎么能說“民族矛盾高于階級矛盾”呢?
2.偽階級的歷史觀
所謂偽階級的歷史觀,是表面承認政治的本質是階級關系,承認階級關系是階級社會的中心環節,但又用人為的階級取代現實的階級的社會歷史觀。當前主要表現為中產階級論和官僚階級論。
⑴中產階級論
中產階級論宣傳,隨著社會發展,窮人和富人會減少,中產階級會占大多數,形成 “橄欖型”社會結構。所謂中產階級他們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閑暇,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對象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同時,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修養。換言之,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于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
中產階級論完全是站不住腳的。首先,中產階級缺乏統一標準,隨意性非常大,一個國家的中產階級,是你說有多少就可以有多少的。按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說法,2001年,印度有6000萬個家庭已經躍升為中產階級家庭。以一家5口計算,印度目前有中產階級3億人。而印度戶年均收入700美元就可算為中產階級家庭,700美元按當時我國的外匯比價,也就相當于6000元人民幣左右,分攤到一家5口,年人均大約只有1200元人民幣左右,平均每人每月100元人民幣。這樣的收入水平,恐怕連吃口飽飯都成問題,就別提什么“中產”不“中產”了。任何一個社會,只要選擇合適的標準,都可以劃分為“橄欖型”社會結構。
更重要的是,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貧富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不斷擴大。美國人口普查局發表的國內家庭消費支出調查報告顯示,2005年衡量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標——基尼系數又創新高,達到0.469,更新了1967年采取現行方法進行統計以來的最高記錄。報告顯示,美國家庭收入差距在不斷擴大。美國最富有的20%家庭中位收入上漲了2.2%,即3592美元,達到16.6萬美元,占全體收入的50.4%。而最貧窮的20%家庭中位收入僅上升了0.2%,即17美元,達到11288美元,占全體收入的3.4%,創下自上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的最低比例。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2007年,1%最富有的美國人的收入占所有美國人收入的21.2%,這一比例比2005年的19%有顯著提高,也超過了2000年股市大牛市時創下的20.8%的歷史記錄。富人更富的同時,窮人也更窮。數據顯示,位于收入下方50%美國人的收入只占全民收入的12.8%,低于2004年時的13.4%。顯然,所謂“隨著社會發展,窮人和富人會減少,中產階級會占大多數,形成橄欖型社會結構”的中產階級論完全是掩蓋資本主義社會兩極分化日益嚴重的偽科學。
⑵官僚階級論
官僚階級論宣傳,中國是一個“官本位”的社會,“官民對立”是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只有發展民權和民主,實現民權與官權的平衡,才能解決“官民對立”。
官僚階級論同樣是站不住腳的。前文已經說過,官僚不是獨立的階級,而是統治階級的一部分,在什么社會,為什么社會服務,就屬于什么階級。原始社會所謂“首領”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職業,沒有絲毫特權。隨著私有制的產生,出現了官僚特權,官僚特權的產生又進一步推動了私有制的發展和階級產生。奴隸社會最終形成了掌握政治權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權力的知識分子和掌握經濟權力的剝削者三位一體,共同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社會結構。奴隸社會的官僚屬于奴隸主階級,封建社會的官僚屬于封建地主階級,資本主義社會的官僚屬于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國家并未消滅官僚特權,只是減少了他們的特權,社會主義社會的官僚帶有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雙重屬性。社會主義社會的官民對立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官僚的資產階級屬性帶來的,是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對立的一種形式。隨著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并最終達到共產主義社會,官僚特權將逐步被消滅,官僚將成為和工人、農民一樣的普通職業。
官僚階級論片面強調官僚特權,實質是用官僚特權掩蓋知識分子和剝削者的特權,掩蓋掌握政治權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權力的知識分子和掌握經濟權力的剝削者三位一體共同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社會結構。用“官民對立”取代階級對立,實質是否認當前官民對立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官僚的資產階級屬性帶來的,是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對立的一種形式,把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劃到“民”的一方。官僚階級論宣傳的民權和民主,實質是資產階級的民權和民主。一句話,官僚階級論是為資本主義復辟造輿論。
總之,超階級和偽階級的社會歷史觀,實質都是掩蓋和抹煞了階級斗爭,為剝削和壓迫辯護,為資本主義復辟造輿論的偽科學,必須堅決抵制和批判。
五、當前的階級斗爭和社會發展的態勢
1.當前國內的階級斗爭和社會發展的態勢
前文已經說過,消滅剝削階級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使命。消滅掌握政治權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權力的知識分子和掌握經濟權力的資本家三位一體共同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社會結構,使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成為和工人、農民一樣的普通職業是社會主義社會階級斗爭的基本形式。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的階級斗爭仍然是長期的、反復的、尖銳的。社會上的階級斗爭必然反映到執政的共產黨內,形成黨內兩條路線的斗爭,即不斷擴大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享有的特權,最終復辟資本主義社會的路線和不斷縮小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享有的特權,最終使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成為和工人、農民一樣的普通職業,實現共產主義的路線。
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和共產黨內兩條路線的斗爭集中表現為社會主義改革和殖民地資本主義復辟改革這兩種改革方向的較量。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性質是改革開放的關鍵,社會主義改革和殖民地資本主義復辟改革這兩種性質的改革的斗爭貫穿改革開放始終。鄧小平同志指出:“某些人所謂的改革,應該換個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資本主義化。他們‘改革’的中心是資本主義化。” 江澤民同志指出,要“劃清兩種改革開放觀”。胡錦濤同志指出:“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改革方向”。判斷社會主義改革和殖民地資本主義復辟改革這兩種性質的改革,應該看改革是落實了工農群眾的主人翁地位,縮小了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享有的特權,還是不斷提高少數“精英”的地位,不斷擴大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享有的特權;改革是提高了生產資料公有制按勞分配的比重,還是提高了生產資料非公有制的比重和按資本等其他生產要素分配的比重,推行私有化、市場化;改革是縮小了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還是使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改革是堅持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公共服務的福利化基礎上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還是推行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公共服務的商品化并提高公共服務的價格。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實事求是地說,近三十年來,我國對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和共產黨內兩條路線的斗爭不夠重視。某些人只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提階級矛盾仍然是社會主義社會最重要的矛盾之一;只強調發展生產力,不提必須保證生產力發展成果歸人民群眾享有;只強調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提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能是代表工人、農民,不可能既代表工人、農民又代表資本家;只強調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提不堅持階級斗爭就不可能實現社會和諧。這必然導致殖民地資本主義復辟改革方向在我國改革中影響很大,出現不斷擴大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享有的特權,不斷推行私有化、市場化把公共財產放入個人腰包,不斷擴大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不斷推行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公共服務的商品化并提高公共服務的價格等明顯背離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
到了今天,對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和共產黨內兩條路線的斗爭不夠重視的惡果已經充分暴露。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享有的特權不斷擴大已經很大程度上恢復了掌握政治權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權力的知識分子和掌握經濟權力的資本家三位一體共同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社會結構,甚至很大程度上重建了以出賣國家利益為生的買辦資產階級。工人、農民由主人翁變成了“弱勢群體”,成為“帶血的GDP”的犧牲品。吸毒、賭博、賣淫、失業等已經被消滅和基本消滅的社會問題死灰復燃并迅速發展。工人、農民已經承受不了極端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被迫奮起反抗,“群體性事件”不斷,像前幾天又發生了“通化鋼鐵事件”。有些共產黨內資產階級的代理人宣傳“通化鋼鐵事件”都是個別人挑唆“不明真相的群眾”造成的,卻不想一想,“不明真相的群眾”如果不是被逼上了絕路,會奮起反抗嗎?國資委官員也承認: “工人的憤怒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建龍的每一次折騰,都是工人在付出代價,去年企業虧損,‘員工工資也減到每月人均300元’,‘廠區及職工家屬區乃至整個通化市二道江區的供暖都無法供應’,這次陳國軍與工人代表對話時,又發出了‘下崗’的威脅,終于導致工人情緒失控,也釀成了他個人的悲劇”。 顯然,通化鋼鐵的工人已經被逼上了絕路。試想,如果一個國家的群眾被逼上了絕路,這個國家又能存在多久呢?
總之,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和共產黨內兩條路線的斗爭集中表現為社會主義改革和殖民地資本主義復辟改革這兩種改革方向的較量。近三十年來,我國對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和共產黨內兩條路線的斗爭不夠重視。到了今天,對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和共產黨內兩條路線的斗爭不夠重視的惡果已經充分暴露,當前國內的階級斗爭態勢十分嚴峻,“通化鋼鐵事件”等“群體性事件”是國內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尖銳化的突出表現。如果再不抓階級斗爭,支持工人、農民對官僚、知識分子和資本家的正義斗爭,限制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等享有的特權,傾覆之日為時不遠。
2.當前世界的階級斗爭和社會發展的態勢
近三十年來,世界范圍內的階級斗爭態勢同樣十分嚴峻。特別是東歐與蘇聯劇變之后,國際壟斷資產階級空前強化了剝削和壓迫,使整個人類社會面臨嚴峻的危機。
就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來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兩極分化日益嚴重。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大公司主管的平均收入,是整個美國經濟中普通全職工人平均工資的40倍,而進入21世紀,這個數字變成367倍。近年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宣傳要改造福利國家,其實就是要消減社會福利。以法國為例,1995年法國政府草擬了社會保障方案,方案中對退休制度進行改革,取消各行業退休制度的優惠條件,增加領取退休金者繳納醫療保障稅的比例,增收遺產、利息、股票的社會保障稅。2003年5月,法國拉法蘭政府推出了養老金改革方案,即從2008年起延長繳納養老金的年限,從目前的37.5年延長至40年,2020年再延至42年。2007年薩科奇一上臺就宣布,要學習中國成功經驗,大幅度消減社會福利。這一切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工人的處境迅速惡化。
就發展中資本主義國家來看,作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原料產地、商品市場、投資場所,人民受到國內資產階級和國際壟斷資產階級的雙重壓迫,處境更糟。以拉美國家為例,巴西占經濟自立人口的62.4%的貧困人口收入僅占國民總收入的18.8%,只占經濟自立人口的1.5%的富人收入占國民總收入的33.9%。阿根廷1997年失業率高達創記錄的20%,但這還僅僅指得是完全失業,墨西哥有正式職業的人只占經濟自立人口的10%,90%是臨時工和鐘點工,平均每周只有一兩天有活干。石油大國委內瑞拉1998年80%是貧困人口,50%是絕對貧困人口。這些國家還面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侵略、顛覆、“顏色革命”的壓力。像前不久洪都拉斯政變,美國盡管口頭譴責,但是沒有給塞拉亞歸國復職任何實際支持,反而向政變者提供援助,從而不難看出政變背后的美國影子。
就社會主義國家來看,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面臨和中國類似的問題。即對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和共產黨內兩條路線的斗爭不夠重視,導致官僚、知識分子和廠長經理享有的特權不斷擴大。其中,朝鮮、古巴情況好一些,比較重視階級斗爭,重視堅持社會主義改革方向,取得了一定成就。兩國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朝鮮還擁有了原子彈、人造衛星。越南、老撾和中國情況差不多,階級斗爭態勢十分嚴峻。(嚴格意義上說,越南、老撾不是社會主義國家。越南宣稱自己“正處于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老撾宣稱自己“正處于為從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做準備的階段”。兩國都否認自己是社會主義國家,認為社會主義只是未來目標。但中國認為,越南、老撾比中國更像社會主義,因此不顧越南、老撾的強烈反對,硬是把社會主義的帽子扣到了兩國頭上。)此外,社會主義國家還面臨著資本主義國家侵略、顛覆、和平演變的壓力。
國際壟斷資產階級空前強化了剝削和壓迫造成了嚴重的后果。首先,生產力發展陷于停滯。近三十年來,整個人類社會沒有一項重大發明,只有對過去發明的修補。像光纖通信不過是把電話線從銅電纜改為光纖,怎么能和有沒有電話相比?數字電視不過是提高了電視清晰度,怎么能和有沒有電視相比?這表明,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已經窒息了勞動人民的想象力、創造力,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其次,在生產力發展陷于停滯情況下,國際壟斷資產階級由榨取相對剩余價值變為榨取絕對剩余價值,使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由相對貧困化轉為絕對貧困化。以美國為例,從1971年到2007年,美國企業平均工資從每小時17.6美元降到了10美元。社會福利大幅度消減,1994年,美國克林頓政府頒布了《工作與責任心法案 》,實行“工作替代福利”的改革。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公共服務的價格猛漲,特別是高房價讓美國人債務日增,絕大多數美國人處于資不抵債的破產狀態。另外失業、酗酒、吸毒、賭博、賣淫、強奸、兇殺、離婚,自殺等社會問題日益嚴重。 盡管國際壟斷資產階級利用新聞媒體反復對勞動人民洗腦,但是勞動人民的不滿仍然急劇增加。蓋洛普機構在2007年6月這樣問道:“總體而言,你對美國當前的情況滿意不滿意?”結果,表達不滿意者達到74%。這一切都表明,當前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已經達到了勞動人民承受的極限,整個人類社會已經接近總崩潰。
解決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嚴峻問題,唯一的手段就是通過階級斗爭推翻國際壟斷資產階級的統治,改變掌握政治權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權力的知識分子和掌握經濟權力的資本家三位一體共同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社會結構,走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發展道路。當前,共產主義社會的物質基礎已經打的差不多了,資本主義制度也已經明顯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有些朋友認為共產主義社會的“按需分配”是無限制的奢侈浪費,這是買辦資產階級長期刻意歪曲給我們的錯誤印象。無限制的奢侈浪費的社會永遠不可能存在,真的實現了也絕不是什么好事。共產主義社會的“按需分配”指的只是滿足人們必要的需求,發達國家和中等發達國家已經達到了可以實現“按需分配”的水平。)通過階級斗爭走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發展道路完全可能而且必要。相反,如果不及時通過階級斗爭推翻國際壟斷資產階級的統治,會導致全人類的滅亡。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事實上,1929年的經濟危機時,如果沒有蘇聯社會主義現代化成功經驗的示范,并通過引進外國設備為資本主義世界的產品提供了市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很可能全面法西斯化,最后在無休止的戰爭和屠殺中把全人類引向滅亡。當前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已經達到了勞動人民承受的極限,2008年經濟危機暴發,表明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進一步深化,古典自由主義、凱恩斯主義、新自由主義全部失靈,標志著資本主義道路徹底破產。今天資本主義世界已經沒有了羅斯福那樣勇于學習、富有遠見的政治家,如果再沿著資本主義道路走下去,全人類在無休止的戰爭和屠殺中走向滅亡是難以避免的,這絕不是什么十分遙遠的將來的事情。
總之,當前世界范圍內的階級斗爭態勢同樣十分嚴峻。國際壟斷資產階級空前強化了剝削和壓迫,已經達到了勞動人民承受的極限,整個人類社會已經接近總崩潰。解決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嚴峻問題,唯一的手段就是通過階級斗爭推翻國際壟斷資產階級的統治,改變掌握政治權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權力的知識分子和掌握經濟權力的資本家三位一體共同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社會結構,走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發展道路。否則,全人類的滅亡絕不是什么十分遙遠的將來的事情。人類社會要么滅亡,要么實現共產主義,絕不存在第三條道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