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化的成功實踐終將改寫西方主流經濟學
楊 帆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
中國現代化遵循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不存在脫離一般規律的特殊道路,也不存在沒有特殊性的一般道路,普遍性總是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西方經濟學與西方現代化密切相關。1929---1933年大危機打破了自由主義經濟學,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再次打破了“市場經濟均衡論”,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標志著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不能再竊據“主流”地位。有人說要創造“中國本土經濟學”,我希望他們能夠成功,本文只是初步總結中國現代化成功經驗及其經濟思想。
后發現代化大國趕超西方
在對抗中完成同樣的原始積累任務
歷史與文明發展有一般規律,西方文化是近代社會的主流,因為他們用武力征服了世界,確定了技術發展路徑,所有民族和國家要想不滅亡或不被邊緣化,都只能向西方學習,走現代化道路,誰也不能脫離以原始積累方式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這是普遍性。就特殊性講,原始積累有三種方式:西方殖民掠奪,發展中國家依附型發展,社會主義計劃經濟。
中國早期以依附型方式學習西方,但發現西方不允許我們強大,應用經濟自由主義不能成功。中國共產黨以社會主義為旗幟,以國家為主體實現原始積累,以對抗西方的形式,完成了與西方相同的歷史任務。 28年保持30%以上的積累率, 經濟總量增長8倍以上,工業比重從10%提高到50% 以上,人口增加一倍,人均壽命從36歲提高到68歲,戰勝取代了戰敗。錯誤在于積累過度,消費太低;集權太甚,民主太少;重工太重,自我循環;后期出現文革的方向性錯誤,社會自由度太小;政治運動太多,整人太多。但比起西方的原始積累,我們速度更快,且為內部積累沒有對外掠奪;比起發展中國家,我們效益更高且有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有關工業原始積累的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斯大林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德國歷史學派與發展經濟學。
如果以蘇聯計劃經濟為一般性,中國計劃經濟也很特殊,人口資源比例遠低于蘇聯,計劃經濟沒有蘇聯完善,也沒有那樣僵化和剛性。即使在中央計劃體制中也留有30%的缺口,要求企業自籌,自籌是市場經濟的易貨貿易。至于地方政府和農村,計劃經濟更是遠遠不能覆蓋,因此改革才有可能從薄弱環節發動。
就經濟理論而言。中國經過了從蘇聯政治經濟學向西方經濟學的轉變,但在實際操作上,始終沒有脫離自己的獨立軌道。毛澤東1956年提出“十大關系”,以其辨證思維,超越了計劃經濟的“主流經濟學”----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打破了斯大林晚年的僵化模式。后來有孫冶方的“計劃價值規律”,試圖把計劃建立在價值規律基礎上。
陳云的經濟思想和實踐,歷經陜甘寧邊區,解放初期,計劃經濟和改革開放四個時期六十年,一直是中國發展和穩定的指導思想。他一再強調中國國情,十億人口八億農民,要先吃飯后發展;他提出“鳥籠經濟”概念,堅持四大平衡。陳云經濟思想對于中國和轉軌國家而言,其意義不下于凱恩斯主義對西方國家的意義。
轉軌經濟的文化特征
依靠傳統智慧實現漸進改革
市場導向經濟改革的實質是把計劃經濟積累的財富變成現實GDP,從人才技術的積累到軍轉民,廉價資源和地租,到人口紅利都是如此。兩種體制的連續性大于矛盾性,不可以一個階段否定另一個階段。改革開放初期大家都是“泛自由主義者”,經濟思想主流是西方新自由主義和新制度學派。
鄧小平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想,是改革開放的基本理論。中國漸進改革成功得益于鄧小平思想表現出來的中國式智慧,這就是“發展是硬任務,不爭論,跳出現行體制之外,摸著石頭過河”。避免意識形態爭論首先發展生產力,以增量改革帶動存量改革,以對外開放促進國內改革。
豐富多彩的過渡形式,顯示了中國文化的兼容性與開放性。每逢革命和改革的啟動期,我們都要批判傳統,而在改革方向確定,社會利益主體多元化以后,傳統文化就成為現代化的有益補充和表現形式,以彌補西方模式的不足。比如帶有家族性的民間企業,在改革初期彌補了社會信譽的缺失;地方政府與管理部門的獨立利益與行為,使中央政策的執行帶有靈活性;家庭作為社會基本單位,在相當程度上發揮了教育和社會保障功能;東方式節儉使長期高儲蓄和高投資成為可能;而文化的凝聚力,則有力地平衡著市場經濟初期出現的金錢至上和道德滑坡。
最使西方人士目瞪口呆的是,一系列改革采取先突破后規范的路徑,甚至先發展企業后明晰產權,這些按照西方價值觀念屬于無法治的亂象,竟然成為中國漸進改革平穩過渡的形式。人民幣至今沒有正式宣布自由兌換,但是在深圳和香港之間則一直以兩幣流通方式,保持著自由市場與市場匯率,兼顧了經濟效率與宏觀穩定,經過20年演變,終于使人民幣成為獨一無二的,法律上不宣布自由兌換的,實際上能夠出境的亞洲強勢貨幣,開始了靜悄悄的國際化過程。
漸進改革最大弊病是兩種體制長期并存,腐敗成為體制轉軌的潤滑劑,財富向少數人手里集中。但總比蘇聯“休克療法”導致國家解體,GDP下降50%要好,中國改革30年經濟總量又增長8倍。中國傳統文化以其高度智慧和深厚底蘊,博大精深和包容開放,在世界現代化中越來越顯示出,它的現代意義不再是西方式現代化的附庸與復制,也不僅僅具有“中國特色”的特殊意義。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國一枝獨秀,西方已有人提出,要以“北京共識”取代新自由主義的“華盛頓共識”,如果這次再能一枝獨秀,那么中國經驗就具有“普適價值”。中國現代化不僅解決自身問題,其基本原則將解決許多按照西方價值觀念解決不了,甚至不斷被惡化的人類矛盾。
權力靠近市場又干預市場
以政治優勢推動改革又保持穩定
世界有三大思潮,社會主義,自由主義,保守主義。長期所謂的“左右派之爭”有共同錯誤,就是把權力和資本對立起來。自由主義把權力看成萬惡之源,把所有成就歸結為市場機制,反對一切國家干預。傳統社會主義則完全相反,認為資本主義是萬惡之源。其實在中國改革30年中,權力與資本是共同發生作用的,其成就和弊病都來自于二者的結合。現在盛行的“權貴資本主義”和“尋租”理論,是從西方經濟學主流派那里販賣來的,帶有批判性缺乏實證性,恰恰缺乏“主流”的風度。
我在1998年揭露“權力資本化”,從權力與資本結合的角度對中國改革進行了實證研究,突破了左右派的虛假前提。左派的虛假前提是:計劃經濟是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人間天堂,否認官僚控制經濟的基本事實。而右派“市場萬能論”的前提是:私有制最優與均衡市場。
我提出,中國改革的出發點是權力,路徑是權力資本化,漸進改革的基本矛盾是權力資本化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矛盾。中國計劃經濟造就政治經濟文化高度一體化的權力體系,如果權力反對市場,那么改革就無法推進,如果權力瓦解就是蘇聯結局,市場蛻化為黑社會。中國改革的特殊性在于“權力靠近市場”,使市場改革和經濟發展大大加速。最為明顯的就是:在沒有財產可以抵押時,各級行政權力承擔了貸款的抵押和擔保功能;野蠻拆遷壓低成本和一系列政府措施,才造就房地產高潮。這樣的發展,仍舊帶有一定資本原始積累性質,不能完全歸功于市場機制。至于國家支持戰略產業參與國際競爭,是國家權力與資本的結合。
弊病是隨之而來的,這就是權力的分散與扭曲市場,尋租,特權與腐敗,這是下一段必須糾正的,權力與市場一定要分開,民主與法治一定要建立。但我們應正視這一段權力與資本結合的歷史,不可因為事實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念和理論教條,就任意裁剪和解釋,把一切功勞歸于自己的理念,把一切錯誤歸于對方的理念。
在理論上國家控制的成功,得宜于中國歷史上豐富的控制經驗,得益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德國歷史學派,也得益于凱恩斯主義。新自由主義理論近年來非常猖獗,在中國俘獲了許多教授,財經官僚與媒體,但在關鍵時刻最高決策層能夠從實際出發,以保持穩定為己任,這或許與理論無關,而是中國共產黨長期的執政經驗所致。在國家干預方面,保持宏觀經濟穩定中國做得好,在技術升級方面做得不好,有過分依賴外資的問題。
1998年中國沒有卷入金融危機,其原因是在1993年已進行4年“軟著陸”消除了經濟過熱;人民幣沒有自由兌換;在香港保衛聯系匯率力托股市,把100多年的“積極不干預”變成積極干預。可惜的是由于新自由主義竊據理論主流,這樣的經驗官方始終不敢宣傳,經濟理論界亦很少肯定,這是美國話語霸權壓迫所致。
這次美國金融危機,宣告了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破產。凡是按照其“金融創新”思路的,如英國金融服務業占經濟三分之一;凡是只消費不儲蓄的如美國;凡是按照“靜態比較利益”搞自由貿易積累巨額美圓的,如中國沿海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國家外匯儲備,無不遭受重創。
中國最為幸運,是因為我們沒有放棄外匯管制,金融衍生工具也不發達,沒有卷入那一比三十的杠桿賭博。中國的運氣還在于我們總體發展落后且不平衡,有龐大的國內潛在需求。被人渲染多年的“高達65%的外貿依存度”,如扣除加工貿易的重復計算,只有40%左右,由于人民幣長期升值的趨勢,不會再迅速提高,中國對于國際市場的依賴沒有那樣大。在國家支持下啟動內需,出口企業通過轉內銷和多元化,特別是加速技術升級,是有出路的。國家工程和農村建設,將吸收更多的就業。
中國的政治優勢在于有長期集權傳統,政府控制能力強。只要不改變現代化導向,不改變市場機制的社會基礎,不發生基本的判斷錯誤,在發展中特別是危機期間,穩定能力肯定高于西方國家。大躍進以后中國經濟瀕臨崩潰,三年基本恢復,措施是以定量供應壓低消費,以行政力量大砍投資,2600萬新進城的農民回鄉,這在西方社會不可思議,他們已形成剛性利益集團,只能向外國轉嫁危機。民主是需要的,其主要意義在于制約腐敗,監督政府行為,而不在于正確決策。
目前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改革不能走老路也不能走邪路,改革要有正確方向,要注意公平,開放要注意安全。正確總結中國現代化,包括原始積累和改革開放兩個階段的經驗教訓,非常重要。理論的成敗不在人多,真理往往在少數人手里,發展理論需要思想自由而不是民主。目前要打破新自由主義的理論壟斷。理論的勝負在于其假設前提能否符合現實,并在實踐中獲得成功,這才是實踐推動理論檢驗理論的真實意義。中國現代化的成功將改寫西方經濟學,是毫無疑問的。
2009年1月22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