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意識形態領域 發展變化的研究報告(節選)
鄭永廷等 執筆
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新變化
自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來,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就沒有停止過。西方對我國由戰爭威脅、武力封鎖,繼而到“和平演變”,經歷了由軍事干涉為主向意識形態演變為主的轉變。西方對我國的和平演變,在過去西方封鎖、我國封閉的情況下,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是直接的、分散的、偶然的。而且,我國可以采取比較簡單的應對措施。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同西方交流與合作的擴大,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特別是西方傳媒與網絡作用的加強,西方意識形態對我國影響雖然與過去不同,但總的來說,是有節制的,涉及的面是有限的,影響的方式多數也是間接的。加入世貿組織之后,隨著經貿、教育、科技、文化等交流、合作的擴大,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也將由點到面,由間接到直接,由間或到經常的變化。
對此,西方國家也毫不隱諱,美國《紐約時報》一則評論講得十分明白:“WTO的資格不僅是經濟問題,而是關系到全球一體化,迫使中國根據西方的貿易法律行事。它將使市場極大開放,從而使得更多的中國人能夠接受外國思想的影響。”(范林婭:《從戰略高度看中國加入WTO》,《科學決策》2000年第1期。)
1、西方發達國家將通過強勢經濟、科技、信息渠道直接向我國推行其法律規則與價值觀念。西方發達國家,擁有強大的經濟、科技實力,擁有強大的信息手段和信息資源。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他們將以經濟、科技、信息為載體或渠道,向我國推行他們自以為公正的法規,向我國國民擴散西方思想與價值觀念。這種強勢推進與順勢影響,具有廣泛性、直接性與不可回避的特點,我們只能積極作好充分思想準備,給予正視和應對。
2、西方發達國家將憑借經濟與科技優勢,搶占我國的教育、文化、傳媒、信息市場,并通過這些領域與途徑,直接著力于對人,特別是對青年思想的改變,既進行人才爭奪,更進行“思想爭奪”,這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西方意識形態影響的最突出特點。
為了對付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這一重大事件,美國事實上早已制訂了相關措施。一方面,針對我國經濟,制訂了抑制、“摧毀中國大陸經濟的五步計劃”(見附錄1),另一方面,針對我國意識形態,美國中情局提出了《十條誡令》,其中前三條誡令分別是:“盡量用物質來引誘和敗壞他們的青年,鼓勵他們藐視、鄙視、進一步公開反對他們原來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別是共產主義教條”:“一定要盡一切可能,做好傳播工作,包括電影、書籍、電視、無線電等……和新式的宗教傳播”:“一定要把他們青年的注意力,從以政府為中心的傳統引開”。(見附錄2)很明顯,美國早有通過教育、傳媒、文化等方式,直接同我們爭奪青年和意識形態領域的戰略應對,對此,我們必須制訂相應的措施。
3、西方宗教滲透將會廣泛而深入。
西方國家的宗教滲透,經歷了由過去在中國大陸境外設立電臺的傳媒間接滲透,到改革開放過程中通過人員與書籍的非公開直接滲透。加入世貿組織以后,西方宗教滲透將會更加直接、廣泛并逐步公開化。
當代宗教,不僅是信仰問題,而且是政治問題。宗教不僅在世界范圍內成為民族主義的精神支柱,而且是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工具。美國之所以允許并支持宗教,傳播并滲透宗教,其國內原因是:美國宗教已經由“沒有上帝”的宗教演變為“公民宗教”,美國統治者利用宗教把美國政治、經濟制度神秘化,對國民進行思想控制,這是美國意識形態的一大特點。其國外原因是:美國利用宗教挑起民族沖突,制造民族分裂,沖擊、瓦解別國,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的思想武裝,這也是美國搞“和平演變”的傳統方式。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西方國家將會通過傳播宗教教義、資助宗教團體、挑動教派對立、發展宗教教徒等方式,沖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麻痹國民的思想意識,制造民族分裂事端。我國是一個缺乏宗教傳統的國家,大多數國民沒有信教的習慣。宗教的傳播,特別是各種教派的形成與發展,如果不加抑制和防范,就會演變為類似“法 輪 功”的邪教組織,勢必最終成為以宗教信仰為思想基礎,以經濟利益為物質基礎的宗教派別之間乃至民族之間的對立與爭斗,對這種趨勢,我們應當及早預防。
4、西方國家將順勢直接推行政治思想與政治制度。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思想與政治制度,是西方國家的歷史選擇和文化傳承,西方國家一直對其美化并致力于使其國際化。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西方國家在這方面的推進只會強化,但在方式上,會由過去的鼓動、宣傳為主,進而轉向在我國尋找追求西方政治的、有影響的、特別是有權力的人物,有重點地在所謂開放“黨禁”、“報禁”、“人權”等問題上打開缺口,并伴隨一定的輿論造勢,以滿足一部分人向往西方政治的要求,順勢推行西方的政治民主思想、人權觀念以及“三權分立”、“輪流執政”的政治制度。
我國的政治思想與政治制度,是我國人民根據我國國情,用鮮血和生命所做出的歷史選擇,我們應當根據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進行調整和改革,但我們決不可忽視在這個問題上同西方國家的矛盾與斗爭,加入世貿組織后,更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與堅定。
(二)加入世貿組織后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消極影響
經濟全球化和WTO對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而言,意義是不相等的。發達國家由于占據著大部分可以在世界范圍內自由流動的資本,而必然在以資本流動為核心的經濟全球化和WTO中居于有利的地位:而發展中國家由于所擁有的大量勞動力資源并不能像資本那樣在世界范圍內自由流動,而必然在經濟全球化和WTO中居于不利的地位。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加入WTO后,在意識形態方面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沖擊和挑戰。
1、中國加入WTO,使得西方意識形態在中國的傳播獲得了公開的準入。中國入世后,西方的生產關系、管理方式、先進的生產工具和商品涌入中國的同時,西方的意識形態也會在中國大規模地“登陸”。這種意識形態的登陸,既有不知不覺的一面,也必然會有有意識有目的的一面。就前者而言,正如哈佛大學著名中國史專家費正清,在描繪18、19世紀美國的工業、商業向清朝的中國大舉進軍時所說的:美國的紡織機是和美國的哲學一起進來的。就后者而言,正如克林頓1999年所說:“由于全球化不僅限于經濟領域,我們的相互依存要求我們想方設法迎接增強我們的價值觀的挑戰”。經濟全球化并不僅僅產生經濟后果,而同時也會產生思想文化、意識形態方面的后果。誠然,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后果,某些是經濟活動的自然伴生物,而某些則是西方借助經濟和科技的優勢,人為地推波助瀾意欲達到的目標。
2、西方在WTO中的優勢地位,會使西方的生活方式特別是物質生活方式對中國產生巨大影響,這種影響又會反過來強化西方意識形態在中國的地位。西方意識形態并非全然消極、腐朽和沒落的,其中不乏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優良成分。但是,應當清醒地認識到,西方意識形態的主體內容,是與西方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相伴生的。因此,西方在生產方式上的強勢地位,必將突出地增大其在意識形態上的強勢地位。如果說,這一系列的強勢地位,在中國加入WTO之前,由于相對封閉的經濟文化環境而使我們尚不能十分真切感受到,那么,在加入WTO后,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迅速擴大,這樣的強勢地位則會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以可口可爾、麥當勞、美國之音、迪斯尼、好萊塢等為代表的物質和精神產品的大舉進軍,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美國口味第一”的文化現象,而這種文化現象可能會進而對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國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產生有形無形的壓力和挫傷。這是應當引起我們關注的。
3、依據WTO游戲規則在中國登陸的西方跨國公司,將對中國的利益關系的格局產生巨大沖擊,進而必然會擴展到中國的意識形態領域。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中國加入WTO,使得西方跨國公司獲得了大規模進軍中國的入場券。跨國公司實行所謂“本土化”的產業政策,即跨國公司輸出的只是資本、品牌和技術,而生產基地、勞動力、自然資源、乃至管理,都轉而從被輸出國(中國)就地取材(才),甚至一部分高層、大部分中層企業決策和領導人員,也不再是清一色的西方人士,而是土生土長的被輸出國(中國)的公民。比本國其他公民更豐厚的薪俸、比較優越的工作環境、較高的社會形象地位等等,使這些為跨國公司錄用的中國人會產生一種較強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由于不是依托于自己的祖國而是寄附于跨國公司,因而,這些“國際人”或“中性人”在利益的歸屬感上會出現問題和疑惑,會淡化祖國和民族的觀念,從而會對我們一貫堅持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等觀念提出挑戰。
在WTO登陸的背景下,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國,不僅要正視發達的西方國家以及這些國家的跨國公司在經濟上將造成的后果,而且要正視與之相伴隨的有可能造成的意識形態方面的后果。
其他部分:
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意識形態領域
發展變化的研究報告
鄭永廷等 執筆
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研究咨詢報告
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
報告名稱: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發展變化的研究報告
報告執筆:鄭永廷 葉啟績 楊菲蓉 王仕民
主 送:教育部
報送時間:2001年12月30日
* * * *
世貿組織是一種國際經濟交往的協調機構,在世界范圍內正在產生越來越深遠的影響,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不僅預示著以經濟自由主義理想為核心的貿易自由化對我國經濟基礎產生強大沖擊,而且對我國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核心的上層建筑也將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加入世貿組織既為我國提供了開展國際經濟競爭、發展民族經濟的廣闊空間,也為我國開辟了直面國際政治舞臺,發展民族文化的逐鹿場所。我國要面向發達國家進行經濟、科技的直接較量,也要面對各種意識形態、民族文化開展全面博擊。
一、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新變化與新特點
(一)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適應性發展
(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開拓性發展
(三)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新變化
(四)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新特點
二、加入世貿組織后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積極與消極影響
(一)加入世貿組織后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積極影響
(二)加入世貿組織后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消極影響
三、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意識形態工作對策研究
一、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新變化與新特點
意識形態是一種思想觀念體系,是社會的觀念上層建筑,是對一定社會經濟形態以及由經濟形態所決定的政治制度的自覺反映,它包括社會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學、宗教等意識形式。
不同的經濟形態和政治制度,決定不同性質的意識形態:不同性質的意識形態維護并推動著不同經濟形態與政治制度的發展與完善。在當代世界范圍內,存在著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為主軸的兩種意識形態。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告訴我們,意識形態的被決定性,表明它要隨著社會存在的發展而發展,意識形態的相對獨立性,決定它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我們應當運用這一基本原理,分析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意識形態領域的新變化、新特點。
(一)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適應性發展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最先是從經濟領域開始的,而后擴展到科技、教育、文化領域,意識形態領域,特別是政治領域雖然比過去開放得多,但由于受國際經濟、科技組織的限制和我國經濟、科技條件的制約,面向世界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間接的。
加入世貿組織,既是我國的主動行為,也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所需。由此,我國貨物、服務、知識產權等方面,可以享受無條件、多邊、永久和穩定的最惠國待遇以及國民待遇,我國對大多數發達國家出口的工業及半成品享受普惠制待遇,享受世貿組織成員開放或擴大貨物、服務市場準入的利益。同時,依世貿組織規定,在貨物、服務、知識產權等方面,給予其他世貿組織成員國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擴大貨物、服務的市場準入程度,要求降低關稅和規范非關稅措施,逐步擴大服務貿易市場開放,并要按《知識產權協定》規定進一步規范知識產權保護。顯然,入世是“以權利和義務的平衡為原則”的歷史性重大舉措,這一舉措將有力推進我國和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推進我國市場經濟規則與國際市場規則的接軌。
經濟作為社會的基礎性、決定性因素,總是要決定并需要一定的政治、法律、道德因素為之服務,這是由“政治與經濟統一”,物質與精神統一的原則決定的。加入世貿組織后,隨著我國與世界各國在經濟上壁壘的拆除,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屏障也將消解。伴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經濟面向的主動改革與調整,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也要進行主動的變更與發展。
1、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要按過去間接、點式面向世界,轉變為直接、面式面向世界,主動走向國際意識形態舞臺。除了適應、掌握、駕馭世界意識形態發展變化的特點、趨勢之外,還要在世界范圍內為我國經濟全球化發展提供服務,創造條件。這是加入世貿組織后,向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工作部門提出的新課題。
2、我國經濟、科技、知識產權的有關法規,必須進行調整和修改,與世貿組織的有關法規保持一致。世貿組織經過長期運作,已經形成了各國普遍遵守的一系列法規,如世界法型的統一私法:《保護工業產權的巴黎公約》、《保護文學藝術作品的伯爾尼公約》:萬民法型的統一私法:《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各國公法規定的國際公約:《關于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協定》等。世貿組織通過規范成員國政府所應承擔的主要契約義務,來規范各國國內貿易立法與規章的制定和實施。為此,認同、遵守這些既定法規,并按照這些法規制定、修改我國法規,這是我國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現實而迫切的任務。
3、必須進行社會政治、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政治體制改革步伐。世貿組織是以防止貿易保護主義,促進公開、公平、公正的自由國際貿易為宗旨的政府間組織,是當今世界貿易體制的法律和組織基礎,其目的主要是貿易自由化、透明度和穩定性。按照世貿組織的宗旨和基本原則,我國必須建立與國際市場相銜接的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經濟體制,并要調整、建立與之相配套并為之服務的政治體制,以保證國內生產、交易和國際貿易的自由、透明和穩定。為此,政府必須轉變職能、使經濟實體擁有更多、更大的自主權,政府的職責主要是制定、維護市場運行的法規,并能以透明、穩定的法規滿足法人及公眾生產、貿易的方便與及時的要求,減少對經濟的不必要干預,實現由原來統管、全能的政府向保證市場體制正常運行政府的轉變,把政府的部分政治、經濟權力分解、轉移到市場、企業和中介機構中去,這將是我國社會政治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
4、必須適應國際市場的道德規范,加強全民職業道德訓練。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建立的時間不長,而且還有待不斷完善,與之相適應的道德體系尚需建構和培育。而世界上許多國家市場經濟體制不僅建立較早,而且比較完善。在其長期運作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道德體系。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我們所面對的是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許多國家成熟的市場體制,我們要在激烈的市場角逐中取得信譽,謀求發展,擴充市場,必須進一步增強競爭與風險意識,平等與自由觀念,信用與效率意識,以及責任與權利觀念等現代道德規范,樹立行業和社會的良好職業道德形象。堅決同欺詐狡騙、假劣偽冒、不講信用等不道德行為作斗爭,這不僅是走向國際市場,競爭取勝的重要條件,也是促進我國市場體制完善和意識形態發展的重要措施。
5、適應國際化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思想觀念。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民眾所面對的是一個更加復雜、多變、新奇的世界,交往范圍的擴大,各種文化觀念的沖擊,不同角色和行為方式的轉換,必然引起思想方式、價值觀念的深刻變化。跨越國家地域、政治、經濟、文化界限,需要更加增強人的開放意識與兼容態度;面向國際競爭,更加需要世界眼光和戰略思想;走向國際舞臺,更加需要對人類大家庭的熱愛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開拓性發展
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我國經濟基礎與政治制度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是推動和保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力量。
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繼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體現著我國民族的特色,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也是全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具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理論品格。加入世貿組織之后,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開拓發展,充分發揮作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
1、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面向世界舞臺的發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是當前世界并存的兩大思想體系。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憑借著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強大經濟與科技而處于強勢,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則處于弱勢。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根本區別,表現為集體主義價值取向與個人主義價值取向、為人民服務與為個人謀利、政治平等、民族平等與政治壟斷、民族歧視等眾多方面。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深刻蘊含著我國傳統文化的整體主義價值觀,形成于我國經濟制度、政治制度之上,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思想根基,在面向世界的發展中,顯示出巨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我國古代的天人合一發展觀,辯證統一的世界觀,追求和諧的道德觀,以及現代的集體主義價值觀,為民謀利的群眾觀,平等相處的民族觀等等,已經廣泛得到許多國家、民族和有識之士的關注、借鑒,成為世界的精神財富。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我們應當理直氣壯地走向世界擴大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傳揚中華民族的文化,把在國內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向為全人類服務延伸,把中華民族的道德智慧向人類團結和諧、互補發展、共享宇宙方面拓展,把集體主義價值取向循著開放性、社會化、全球化發展的趨勢推進,堅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中華民族文化的先進性與生命力。
2、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領域拓展。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源于我國的經濟基礎與政治制度,又能動反作用于經濟基礎與政治制度。我國發展的事實已經證明了它的科學性與價值性。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一方面我們要根據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的客觀發展趨勢,充實、發展我國意識形態的內容,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敢于和善于面向世界,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滲秀到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信息等各個領域,一定要改變和克服目前還不同程度存在的理論與實際分離、脫節的現象,一定要“學會滲透”、“學會結合”。滲透得法,結合得好,就是發展,就能發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作用。就意識形態研究意識形態,或把意識形態僅僅局限于個別領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難以走向世界而真正發揮作用的。為此,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必須面向世界眾多領域進行滲透,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發展任務。
3、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功能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功能,經歷了由過去單一政治功能向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樣功能的發展,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方式不斷創新。加入世貿組織之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僅直面一個政治多極化世界,而且也要面臨一個文化激蕩、利益爭端的局面。過去世貿組織已經制訂了一系列解決經貿摩擦、利益爭端的規則,我國沒有參與其中。今后,我國作為一個大國,理應在國際舞臺上發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作用,其一是為了維護我國合理的政治、經濟、文化利益,其二是要充分體制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公正、公平、為民的本質特點,在解決經貿磨擦、利益爭端中,在進行經貿規則制定、修改的決策過程中,我國應當有所作為,發揮積極作用,切實保證世界范圍內的最惠國待遇與國民待遇的實現,努力克服經濟競爭中的不平等現象。
4、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新形態。在現代社會條件下,大眾傳媒和互聯網絡,已經成為影響人們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的“第一影響源”,我國社會由過去的“組織影響”為主,逐步向“傳媒影響”為主發展。加入世貿組織之后,網絡經濟、網絡文化將極其迅速地在我國發展,國民,特別是青少年所面對的,將是大量撲面而來的、裹夾著西方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的經濟、科技、文化、教育信息,并同我國傳媒、網絡形成直接比較與競爭。為此,我們必須特別重視發展傳媒文化、網絡文化,以多種文字,以我國文化的底蘊與優勢,擴大競爭面與影響力。這是關系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能否走向世界,能否占領陣地而極富挑戰性的重大課題。
(三)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新變化
自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來,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就沒有停止過。西方對我國由戰爭威脅、武力封鎖,繼而到“和平演變”,經歷了由軍事干涉為主向意識形態演變為主的轉變。西方對我國的和平演變,在過去西方封鎖、我國封閉的情況下,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是直接的、分散的、偶然的。而且,我國可以采取比較簡單的應對措施。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同西方交流與合作的擴大,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特別是西方傳媒與網絡作用的加強,西方意識形態對我國影響雖然與過去不同,但總的來說,是有節制的,涉及的面是有限的,影響的方式多數也是間接的。加入世貿組織之后,隨著經貿、教育、科技、文化等交流、合作的擴大,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也將由點到面,由間接到直接,由間或到經常的變化。
對此,西方國家也毫不隱諱,美國《紐約時報》一則評論講得十分明白:“WTO的資格不僅是經濟問題,而是關系到全球一體化,迫使中國根據西方的貿易法律行事。它將使市場極大開放,從而使得更多的中國人能夠接受外國思想的影響。”(范林婭:《從戰略高度看中國加入WTO》,《科學決策》2000年第1期。)
1、西方發達國家將通過強勢經濟、科技、信息渠道直接向我國推行其法律規則與價值觀念。西方發達國家,擁有強大的經濟、科技實力,擁有強大的信息手段和信息資源。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他們將以經濟、科技、信息為載體或渠道,向我國推行他們自以為公正的法規,向我國國民擴散西方思想與價值觀念。這種強勢推進與順勢影響,具有廣泛性、直接性與不可回避的特點,我們只能積極作好充分思想準備,給予正視和應對。
2、西方發達國家將憑借經濟與科技優勢,搶占我國的教育、文化、傳媒、信息市場,并通過這些領域與途徑,直接著力于對人,特別是對青年思想的改變,既進行人才爭奪,更進行“思想爭奪”,這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西方意識形態影響的最突出特點。
為了對付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這一重大事件,美國事實上早已制訂了相關措施。一方面,針對我國經濟,制訂了抑制、“摧毀中國大陸經濟的五步計劃”(見附錄1),另一方面,針對我國意識形態,美國中情局提出了《十條誡令》,其中前三條誡令分別是:“盡量用物質來引誘和敗壞他們的青年,鼓勵他們藐視、鄙視、進一步公開反對他們原來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別是共產主義教條”:“一定要盡一切可能,做好傳播工作,包括電影、書籍、電視、無線電等……和新式的宗教傳播”:“一定要把他們青年的注意力,從以政府為中心的傳統引開”。(見附錄2)很明顯,美國早有通過教育、傳媒、文化等方式,直接同我們爭奪青年和意識形態領域的戰略應對,對此,我們必須制訂相應的措施。
3、西方宗教滲透將會廣泛而深入。
西方國家的宗教滲透,經歷了由過去在中國大陸境外設立電臺的傳媒間接滲透,到改革開放過程中通過人員與書籍的非公開直接滲透。加入世貿組織以后,西方宗教滲透將會更加直接、廣泛并逐步公開化。
當代宗教,不僅是信仰問題,而且是政治問題。宗教不僅在世界范圍內成為民族主義的精神支柱,而且是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工具。美國之所以允許并支持宗教,傳播并滲透宗教,其國內原因是:美國宗教已經由“沒有上帝”的宗教演變為“公民宗教”,美國統治者利用宗教把美國政治、經濟制度神秘化,對國民進行思想控制,這是美國意識形態的一大特點。其國外原因是:美國利用宗教挑起民族沖突,制造民族分裂,沖擊、瓦解別國,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的思想武裝,這也是美國搞“和平演變”的傳統方式。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西方國家將會通過傳播宗教教義、資助宗教團體、挑動教派對立、發展宗教教徒等方式,沖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麻痹國民的思想意識,制造民族分裂事端。我國是一個缺乏宗教傳統的國家,大多數國民沒有信教的習慣。宗教的傳播,特別是各種教派的形成與發展,如果不加抑制和防范,就會演變為類似“法 輪 功”的邪教組織,勢必最終成為以宗教信仰為思想基礎,以經濟利益為物質基礎的宗教派別之間乃至民族之間的對立與爭斗,對這種趨勢,我們應當及早預防。
4、西方國家將順勢直接推行政治思想與政治制度。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思想與政治制度,是西方國家的歷史選擇和文化傳承,西方國家一直對其美化并致力于使其國際化。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西方國家在這方面的推進只會強化,但在方式上,會由過去的鼓動、宣傳為主,進而轉向在我國尋找追求西方政治的、有影響的、特別是有權力的人物,有重點地在所謂開放“黨禁”、“報禁”、“人權”等問題上打開缺口,并伴隨一定的輿論造勢,以滿足一部分人向往西方政治的要求,順勢推行西方的政治民主思想、人權觀念以及“三權分立”、“輪流執政”的政治制度。
我國的政治思想與政治制度,是我國人民根據我國國情,用鮮血和生命所做出的歷史選擇,我們應當根據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進行調整和改革,但我們決不可忽視在這個問題上同西方國家的矛盾與斗爭,加入世貿組織后,更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與堅定。
(四)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新特點
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在改革開放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占居主導地位,排斥多樣性與層次性,顯得簡單而貧乏。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出主導性與多樣性統一發展的局面,即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主導,吸收其他意識形態的合理內容,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需要,俱有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特點。
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將會發生新的變化,除了自身發展,西方意識形態的直接涌入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內容、意識形態的作用方式等,都會發生相應變化,并顯示出新的特點。
1、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將出現邊緣滲透擴大的趨向。改革開放之前,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由于對其它意識形態采取基本排斥的方式,所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其他意識形態的邊緣滲透十分有限。改革開放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我國古代意識形態,以及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邊緣滲透擴大,表現為對古代文化的繼承和對西方文化的借鑒逐步加大,使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出主導性與多樣性相統一的發展局面。
加入世貿組織之后,隨著經貿、教育、文化、信仰等許多領域交流、合作的擴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邊緣滲透將進一步擴大,其具體表現:一是我國要接受世貿組織法規并調整、修改我國法規使之保持一致;二是我們要進一步借鑒西方某些比較成熟的市場規則以及職業道德:三是我們要創造一個比較寬松的市場環境和培養國民的寬容態度。意識形態的邊緣滲透,就是一種兼容性或包容性。這種兼容性從理論上講,是文化繼承與借鑒使然,從實踐上看,是在競爭、比較中發展自身的需要。對這種邊緣滲透的擴大,一方面要承認這是一種必要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潛在著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心內容沖擊的危險。邊緣滲透決不能替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中心,中心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所在,中心對邊緣具有主導、支配作用。沖擊乃至替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中心,實質上是用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取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加入世貿組織后,這種危險性、可能性是存在的,必須引起高度警覺。
2、我國意識形態領域主要矛盾內容的新變化。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主要矛盾一直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矛盾,矛盾的焦點是圍繞著堅持什么樣的社會制度、以什么思想為指導、走什么道路的政治問題展開的。隨著和平與發展時代的到來,出現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并存競爭局面之后,特別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后,這一矛盾雖然依然存在,但已經有所緩解。只要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社會的主題,只要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并存競爭的局面依然存在,那么,以經濟為主要內容的政治就會成為矛盾的主要焦點。因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雖然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矛盾仍然是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主要矛盾,但矛盾的內容,將由以政治制度為主轉到以經濟利益為主。經濟利益,不僅是人與人之間關注的焦點,而且是地區與地區之間、國與國之間關注、爭奪的焦點,具體地表現為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市場份額等方面的競爭。這種競爭、爭奪具有直接、具體、分散的特點,表面上是法人經濟利益,實質上是國家經濟利益,分散看是經濟利益,集中看是政治利益,它關聯著價值取向、政治制度的根本問題。
3、‘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將出現經濟自由與政治平等的新矛盾。我國過去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經濟活動是在政府直接管理下進行的,有人稱之為“政府經濟”。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以后,政府雖然進行了職能調整,但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并沒有完全轉讓,市場體制還不健全。加入世貿組織之后,為了與國際經貿接軌,必須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市場體制的完善。按照市場規則,經濟實體可以自主決策、自主經營、自主發展,具有不少不受政府控制的自由權利。這種自由權利,是市場所賦予的,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但這種自由權利不是無限的,它既要受市場規則制約,也要受國家政策法規制約。政府為了國家的穩定與發展,要從全局上對國家進行有序管理,也要對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政府管理與調控所遵循的原則是平等、公正、合理。當經濟實體遵循市場規則自由發展的時候,往往與政府所遵循的平等原則發生矛盾,如經濟實體以追求最大利益為目標;政府要適當控制貧富差距;政府要強化稅收維護共同利益,經濟實體往往少交稅甚至偷稅等等。這些矛盾,已經在我國社會中日漸突出。隨著投資、經營的市場化與國際化,經濟自由與政治平等的矛盾還將不斷增多,并將出現許多新情況。為此,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部門,必須認真研究這一日漸突出的新矛盾,以尋求合理對策。
4、我國意識形態工作應遵循的新原則。過去,我國意識形態工作有一套比較系統的原則與方法,這些原則和方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更新與發展,并要根據意識形態領域的新情況,提出新的工作原則。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起著主導作用,其他意識形態,特別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將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影響會更加直接、深入,我們既不能排斥,也不能全部兼納,只能選擇、借鑒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有益的內容。為此,必須提出意識形態工作的新原則: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發展文化的多樣性,即堅持主導性與多樣性的統一。既不能以主導性抑制、排斥多樣化,也不能以多樣性沖擊、替代主導性。
二、加入世貿組織后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積極與消極影響
中國加入WTO,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國社會經濟領域里的重大變化必然反映到政治領域和思想文化領域,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空前凸現出來。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和以高科技為主導的知識經濟的宏觀背景下,認真分析和正確認識加入WTO后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以及機遇和挑戰,這對于我們積極開展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鞏固和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并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貢獻,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一)加入世貿組織后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積極影響
1、有利于增強民主意識。入世將有力地推動中國實現經濟的現代化,而經濟的現代化將必然推動民主意識的加強和政治的現代化。經濟富裕了,可以培養一種“公民的價值觀和態度”,以及人際間相互信任感、生活滿足感和憑能力競爭的性格;經濟發展提高社會教育水平,提高人的素質,教育水平較高的人容易提高社會化程度和注重個人能力的性格:社會集團之間有更富足的資源可供分配,因而提高了融合、和解與妥協的可能性;促使社會更全面地對外開放,更深度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由此可產生一些非政府的財富來源和影響,并使社會受到更多的在工業化社會流行的民主觀念的影響。經濟發展將促進中間階層的擴大(城市中間階層增加到一定規模,各集團就有了通過選舉政治來促進發展的信心)。由此可見,入世將為中國政治民主化開辟更寬闊的道路。
2、有利于增強法制意識。WTO是保障自由貿易的規則體系和相應的運行機制,是世界貿易大法。離開法治不可能落實參加WTO的承諾。法治有三個不能忽視的要點:其一,法律至上。其二,限制政府權力,不能有法外行為。其三,保障團體、個人自由,使之不受侵犯。法治和自由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WTO要求各成員的法院要獨立地審查政府行為的合法性,也就是說,政府的權力必須受到司法審查的約束,政府如果違法的話,法院應該獨立地將這種違法行為加以審判、糾正和懲罰,這是對政府權力的很大制約。WTO要求建立一個公開的、透明的司法體系,WTO還要求司法部門嚴格遵循司法程序來辦案等等。因此,加入WTO,有助于我們按照WTO的規則和法治的內在要求去加強法制意識和法制建設。
3、有利于增強權利與義務的意識。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在WTO規則中體現出來的現代信譽意識,可以歸結為權利和義務的意識。現代信譽意識,是按規則行事的意識,而規則,包括WTO的規則,主要是通過權利和義務的約定來體現的。中國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入WTO這樣的國際性經濟組織,當然要自覺履行自己承諾的義務,以實際行動表明中國的誠意,取得世界較高的信譽度。但同時,中國更必須學會全面享受屬于自己的權利,特別是要充分運用自己合法權利,盡力保護自己,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在復雜的國際經濟往來中,爭取最大的優勢。因此,加入WTO,有助于我們增強權利與義務意識。
4、有利于增強自主和競爭意識。融入經濟全球化和WTO的過程,就是主動參與國際間經濟競爭的過程,這種競爭是異常劇烈和殘酷的,善競爭者即是強者,就能取勝,就能贏得較好的生存和發展條件:不善競爭者即是弱者,就會失敗,就會在生存與發展的條件方面每況愈下。因此,加入WTO有助于我們增加自主和競爭意識。
5、有助于增強民族和國家意識。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長歷史,有著燦爛的華夏文明或華夏文化。入世后,華夏文明雖然處于弱勢,欲迎擊處于強勢的西方文明的沖擊,既不被西方文化所同化,又要使自己走向世界,為世界其他民族所認同,對人類未來的共同文明做出應有的貢獻,首先就要使中華民族自身具有強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強精神,懂得自己的民族是一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明確這樣一個偉大民族應當對人類所承擔的歷史責任。國家利益意識,即指統一的中國的國家利益意識。在這種意識中,優先的是一致對外的中國利益的意識。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在市場經濟和WTO的規則中,中國的企業之間要做生意,要親兄弟明算賬,但是,在涉及中國和外國的利益矛盾時,在涉及中國和外國跨國公司的利益矛盾時,中國人應當有十分清醒的國家利益意識,堅定地站在中國利益一邊。
6、有利于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的拓展和深化。與經濟一體化、WTO互通聲氣、互相促進的是全球信息網絡化。網絡對思想文化有重要的影響,正如江澤民所說:“信息高速、廣泛傳遞的特點,使世界形成了一個沒有邊界的信息空間。萬水千山,天上人間,信息廣泛傳遞。”網絡“為各種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大量的信息通過網絡伸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成為當今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手段”,要“利用它來為我們的改革和發展服務,為傳播我們的思想文化服務”。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不僅猛烈地沖擊著傳統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為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網絡的發展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開辟了新的領域。它為人們打開了了解世界的窗口,拓寬了信息渠道,使人們的思想更加解放,視野更加寬廣;它為人們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更新思想觀念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人們足不出產就可以了解和學習全世界的最新知識,可以通過遠程教育網絡學習世界著名學府的課程,可以與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網民就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磋商和交流。網絡發展為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主旋律,以及打擊邪惡勢力,提供了有效的載體和手段,它為群眾及時了解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了解政府對國內外重大事件的立場和態度等,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人們與黨和政府在思想上行動上保持高度的統一。網絡的應用,大大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與管理含量,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成為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二)加入世貿組織后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消極影響
經濟全球化和WTO對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而言,意義是不相等的。發達國家由于占據著大部分可以在世界范圍內自由流動的資本,而必然在以資本流動為核心的經濟全球化和WTO中居于有利的地位:而發展中國家由于所擁有的大量勞動力資源并不能像資本那樣在世界范圍內自由流動,而必然在經濟全球化和WTO中居于不利的地位。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加入WTO后,在意識形態方面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沖擊和挑戰。
1、中國加入WTO,使得西方意識形態在中國的傳播獲得了公開的準入。中國入世后,西方的生產關系、管理方式、先進的生產工具和商品涌入中國的同時,西方的意識形態也會在中國大規模地“登陸”。這種意識形態的登陸,既有不知不覺的一面,也必然會有有意識有目的的一面。就前者而言,正如哈佛大學著名中國史專家費正清,在描繪18、19世紀美國的工業、商業向清朝的中國大舉進軍時所說的:美國的紡織機是和美國的哲學一起進來的。就后者而言,正如克林頓1999年所說:“由于全球化不僅限于經濟領域,我們的相互依存要求我們想方設法迎接增強我們的價值觀的挑戰”。經濟全球化并不僅僅產生經濟后果,而同時也會產生思想文化、意識形態方面的后果。誠然,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后果,某些是經濟活動的自然伴生物,而某些則是西方借助經濟和科技的優勢,人為地推波助瀾意欲達到的目標。
2、西方在WTO中的優勢地位,會使西方的生活方式特別是物質生活方式對中國產生巨大影響,這種影響又會反過來強化西方意識形態在中國的地位。西方意識形態并非全然消極、腐朽和沒落的,其中不乏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優良成分。但是,應當清醒地認識到,西方意識形態的主體內容,是與西方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相伴生的。因此,西方在生產方式上的強勢地位,必將突出地增大其在意識形態上的強勢地位。如果說,這一系列的強勢地位,在中國加入WTO之前,由于相對封閉的經濟文化環境而使我們尚不能十分真切感受到,那么,在加入WTO后,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迅速擴大,這樣的強勢地位則會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以可口可爾、麥當勞、美國之音、迪斯尼、好萊塢等為代表的物質和精神產品的大舉進軍,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美國口味第一”的文化現象,而這種文化現象可能會進而對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國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產生有形無形的壓力和挫傷。這是應當引起我們關注的。
3、依據WTO游戲規則在中國登陸的西方跨國公司,將對中國的利益關系的格局產生巨大沖擊,進而必然會擴展到中國的意識形態領域。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中國加入WTO,使得西方跨國公司獲得了大規模進軍中國的入場券。跨國公司實行所謂“本土化”的產業政策,即跨國公司輸出的只是資本、品牌和技術,而生產基地、勞動力、自然資源、乃至管理,都轉而從被輸出國(中國)就地取材(才),甚至一部分高層、大部分中層企業決策和領導人員,也不再是清一色的西方人士,而是土生土長的被輸出國(中國)的公民。比本國其他公民更豐厚的薪俸、比較優越的工作環境、較高的社會形象地位等等,使這些為跨國公司錄用的中國人會產生一種較強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由于不是依托于自己的祖國而是寄附于跨國公司,因而,這些“國際人”或“中性人”在利益的歸屬感上會出現問題和疑惑,會淡化祖國和民族的觀念,從而會對我們一貫堅持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等觀念提出挑戰。
在WTO登陸的背景下,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國,不僅要正視發達的西方國家以及這些國家的跨國公司在經濟上將造成的后果,而且要正視與之相伴隨的有可能造成的意識形態方面的后果。
三、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意識形態工作對策研究
根據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意識形態領域已經和將要出現的既要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心,又要面對各種意識形態的邊緣滲透:既要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性,又要發展文化多樣性;各種意識形態既相融合,又相沖突的矛盾,我們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確立世界眼光。加入WTO,將給我國帶來許多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在意識形態工作中帶來許多挑戰。從總的情況看,我們對加入WTO后的意識形態領域的變化、發展的研究是滯后的。要盡快從被動轉主動、從滯后轉前瞻,就必須更新觀念,解放思想,用世界的眼光來看待與研究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包括要重新認識意識形態的價值、功能,重新認識我國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圍的地位與作用,研究與探索意識形態工作適應全球化發展的新內容、新方法、新手段等等。
(二)確立意識形態工作的新原則。我們要堅持意識形態工作的繼承性與發展性相統一的原則。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作用,是進一步發展意識形態的前提。繼承的目的是發展,發展是為了適應并推動現代社會進步的需要。
我們要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原則性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國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沒有它,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就沒有靈魂,沒有理論基礎。靈活性就是在意識形態工作中必須有兼容性、開放性與探索性,包括對其他意識形態中一些有利于我國發展的觀念的認同,注意處理不同意識形態的矛盾與沖突等等。
我們要堅持民族性與全球化相統一的原則。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不同意識形態肯定會對我們形成某種沖擊,在這種沖擊下,我們又要堅持自己的民族特性、發展自己的意識形態的特色。
(三)進一步改革意識形態工作。首先應該確立面向國際舞臺意識形態工作的競爭目標,提供和創造有利于我國經濟、政治、科技、文化在全球化進程中發展的思想政治條件。改革意識形態工作,如文化、宣傳、傳媒、出版等方面工作的具體措施、形式等。
(四)大力培養一支適應面向全球競爭的意識形態工作隊伍。我國加入WTO后,在意識形態領域,它的變化將是非常大的。因此如何適應這種變化,人才的培養顯得尤其重要。這支隊伍的人員,不僅要具備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素質,又必須要有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胸懷與眼光。不僅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同時又有較廣博的知識積累。不僅具備自然科學知識與技能,而且還要有較深厚的人文精神的滋潤。只有這樣人才組織起來的意識形態工作隊伍,才能走向世界。
(五)要運用現代高新科技發展新的文化形態以及新的意識形態工作的手段。高新科技神奇般改變了這個世界的面貌,它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交往方式等。同時它創立了新的文化、經濟形式,如網絡文化,網絡經濟,從而產生了新的現代化的傳播形態。這一切變化,也將深刻地改變意識形態工作。我們必須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來建設我們的意識形態,來應對其他意識形態的挑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