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正反饋經濟學
韓德強
2007-9-20
文章曾發表于2007年第5期經濟學家茶座
我在八十年代讀到的書都是說,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因。但是,近來的科學研究表明,由于氣候變暖導致北極地區的凍土層融解,凍土層中將釋放出大約5000億噸的二氧化碳,接近目前大氣層中的7300億噸二氧化碳。氣候越暖,凍土帶融解速度越快,二氧化碳排放越多,氣候越暖。如此,將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使未來氣候變暖不斷加速。
惡性循環或良性循環是我們的日常用語,換成系統論語言則是惡性正反饋或良性正反饋。一個系統的輸出信號或變量又反饋回系統的輸入端,增強輸入信號或變量,則該系統是一個正反饋系統。如果削弱輸入信號或變量,則該系統是一個負反饋系統。純粹的正反饋系統越來越遠離平衡,如股票市場的追漲殺跌,或者如原子彈的鏈式反應,或者如癌細胞的裂變,最終必然導致系統的崩潰、爆炸或死亡。因此,正反饋系統是一種不穩定的系統。負反饋系統則每時每刻都指向平衡點,如鐘擺和地球系統,彈簧和固定物系統,太陽與行星系統,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熱系統等。
顯然,亞當•斯密開創的經濟學以太陽與行星系統為參照系,設想自發的市場經濟是一個負反饋的自動均衡系統,后來被論證為一般均衡模型。但是,經濟生活真的是一個自動均衡系統嗎?或者說,自動均衡模型真的可以作為我們理解市場經濟的理想模型嗎?
這要取決于市場經濟中是否存在正反饋系統,以及正反饋系統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
我們至少可以列舉出以下幾類重要的正反饋經濟現象:
規模經濟。企業規模越大,單位產品的成本越低,利潤越豐厚。由此,可以進一步擴大投資,擴大規模,降低成本,形成正反饋。這實際上否定了一般均衡模型的重要假設——生產的邊際效益遞減,而意味著生產的邊際效益遞增。
范圍經濟。企業生產的品種越多,不同品種單位產品分攤的采購、生產、運輸、廣告、銷售渠道建設越低,利潤越高。由此,可以進一步擴大投資,增加品種,降低成本,形成正反饋。
品牌效應的形成。品牌效益需要長時間積累才能形成。企業發展之初,技術粗糙,質量不穩定,人才缺乏,消費者不接受,虧損累累。但如果能夠承受初期的虧損,則慢慢企業穩定下來了,人才積累起來了,消費群體擴大了,質量提高了,企業從虧損轉入盈利了。扭虧為盈后,經營心態穩定了,思路開闊了,越有條件吸引技術、管理和銷售人才,消費群體進一步擴大,口碑逐漸形成。如此,則利潤逐漸增加。有了越來越多的利潤,則可以提高研發經費,改造生產設備,改善員工生活,大企業的形象日益豐滿,可以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以更低的代價吸引各種資本。這樣,逐漸就能夠在市場上打造品牌效應,排擠競爭對手,形成壟斷地位。
股票市場上的追漲殺跌現象。中國股市正在追漲過程中,由于股民預期牛市還沒有結束,逢高惜售,逢低進倉,多高的股價都有人買,買了就賺錢,吸引更多的資源進入股市搶購股票,從而進一步推動股市上漲,股價越來越遠離股息,直至某一天崩潰。
外匯市場交易量增長。隨著浮動匯率時代的到來,跨國公司為了避免匯率風險,紛紛購買外匯期貨以保值增值,買賣外匯和外匯期貨的玩家越多,外匯的波動幅度越大,波動幅度越大,主動和被迫進入外匯市場的玩家越多,交易越頻繁。三十多年前,外匯交易中的80%是為了貿易和投資,至今,每天外匯交易中只有不到1%的交易量與實際的貿易和投資有關。世界經濟逐漸從一個實體經濟,變成了“虛擬經濟”,從實干經濟,變成了“投機賭博新經濟”。
經濟周期。例如剛剛過去的90年代美國“新經濟”時期,計算機、通訊、互聯網產業高速發展,前景樂觀,吸引了大量資本進入。由于大量資本進入,形成投資高潮,設備、技術和人才都供不應求,利潤高漲。由此,進一步吸引更多資本進入,形成一個正反饋。但是,供給正反饋迅速遠遠超過了需求正反饋的速度,結果,正反饋崩潰,納斯達克指數暴跌,經濟從繁榮的頂點跌下蕭條的谷底。幾乎每一個經濟周期,都可以看成是一個正反饋逐漸起動,加速,狂歡,崩潰的過程。
城市規模爆炸。城市發展超過某個臨界點,交通方便,醫院、大學等生活條件良好,產業群形成,各種門類的高技能人才集中,高收入顧客多,將吸引各種資源進入城市。有了更多的資源,城市可以進一步發展交通、通訊,提高收入,擴大居住區域,提高房價,從而吸引更多的資源。如果不加行政控制,北京市的人口恐怕早就超過了墨西哥市。
財富分配上的兩極分化。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弱者由于不得不尋找下一頓飯錢,所以,無法選擇,撞上什么活干什么活,無論強度多大,工價多低,沒有經驗可供積累,都得干。如此下去,體力不斷透支,越干能力越差。強者積蓄充足,可以長時期尋找高利潤的機會,積累知識和經驗,輕輕松松賺大錢。如此,知識、經驗、技術、人際關系、市場感覺越來越豐富,財富擋不住地滾滾而來。強者愈強,對于強者而言,這是一個良性正反饋。弱者愈弱,對于弱者而言,這是一個惡性正反饋。但兩者都是正反饋。當然,這兩種正反饋也都會崩潰。當弱者開始搞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時,搶劫、殺人、放火、偷盜,則強者愈強的正反饋就到崩潰的時候了。當強者被迫或自愿通過二次分配,將部分財富轉移支付給弱者時,弱者愈弱的正反饋就到崩潰時候了。
可見,市場經濟中充滿了重大的、根本性的正反饋現象。搭上正反饋的順風車,完全可以一夜暴富。遇到正反饋崩潰時,一夜之間又可以從億萬富翁變成億萬負翁!最近英國第五大銀行差點破產倒閉,就是趕上了美國次貸市場正反饋的崩潰階段。
除了以上這些市場經濟內在的正反饋現象以外,在技術積累、產業演化、人才成長、組織發展等與經濟活動聯系密切的領域都存在著廣泛而深刻的正反饋現象。
技術領域里最著名的正反饋現象是“摩爾定律”:集成電路芯片中的晶體管數量每18個月翻一番。根據這一正反饋趨勢,40多年過去了,每個芯片中集成的晶體管已經達到了2.9億個。由此,計算機性能不斷提高,價格不斷下降,發動了一場可與工業革命相提并論的信息革命。
汽車產業演化過程展示了一個相當典型的正反饋邏輯。第一輛汽車在速度、道路適應性、舒適性上都不如馬車,但是,汽車的各部分,底盤、發動機、燃料、傳動機構、操縱機構、車體、涂料,無一不在正反饋型的改進中。隨著產業的演進,道路網在形成,加油站遍布各地,汽車技師分工日益細密,汽車駕駛員數量翻番增長。如此,從十九世紀末期的第一輛汽車開始,形成了今天遍布世界的汽車研發、生產、銷售、駕駛、維修的龐大網絡,汽車的性能價格比不斷提高,給世界裝上了輪子。
人才成長過程也可以看成是一個正反饋過程。世界上的人有兩類,一類是能夠不斷沿著興趣發展,興趣不斷增長,認識越來越深刻,越來越有創新性,由此進一步增強興趣,形成一個成長正反饋。如果這種正反饋發生在諸如寫作、微雕領域,此人可以成為作家、微雕家。如果這種正反饋發生在汽車技術領域,鋼鐵技術,或核工業,電子工業領域,則可以成為頂級的技術專家,引領技術潮流。一類是沒有什么特別興趣,或者興趣正反饋到一定程度就自我滿足了,或者對工作內在樂趣感受不深,靠外在名利刺激的人,這一類人往往只能起輔助性的作用。即使在大學、研究機構,第一類的人也不常見。現代的教育體制往往注重培養第二類人,而不利于第一類人的成長。如果懂得興趣在人才成長過程中的作用,那么,保護、鼓勵興趣正反饋的形成,將遠比傳授知識重要。
組織發展也往往是一個正反饋過程。例如,傳統零售業的巨頭沃爾瑪現在是全球第一巨頭,擁有近7000家門店,遍布全球各地,銷售額3500億美元左右。但是,這家企業創辦于1962年,前期資金短缺,人才匱乏,發展緩慢。但是,由于創始人沃頓的長期艱苦努力,由于沃頓宏大的想象能力,企業發展形成了一個良性正反饋。1970年后,沃爾瑪開始加速發展,其迅速恰如摩爾定律。
市場內在的正反饋機制與技術、產業、人才、組織的正反饋機制相互作用,使人類社會的經濟生活節奏大大加快,復雜程度日益加深。只有理解這些廣泛而深刻的正反饋機制,我們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市場經濟,才有可能進一步理解這個復雜的世界。
但是,如此理解市場經濟必然與流行的一般均衡論的經濟學相抵牾。
正反饋本身意味著非均衡,越來越遠離均衡。正反饋及其崩潰,意味著市場不能完成自我調節,或者必須以破壞性的方式,“創造性的毀滅”,完成自我調節。“創造性的毀滅”是熊彼特的用語,意指新技術的創造對舊技術、舊產業的毀滅,這還至少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現實生活中,正反饋還可能意味著“破壞性的毀滅”。高息攬儲型的正反饋,只有毀滅,沒有創造。金融崩潰型的正反饋,也是只有毀滅,沒有創造。社會能不能接受這樣的非均衡?正如索羅斯認識到的,如果加強市場紀律,意味著加強市場內在的不穩定,從而引發社會的不穩定,社會能不能接受?
正反饋意味著先發優勢。誰先形成技術、產業的正反饋,誰就擁有進一步發展正反饋的人才、技術、設備、市場和資金優勢,誰在就該技術、該產業擁有壟斷優勢,誰就有力量阻擊后發企業、后發國家,從而固化不平等的國際產業分工秩序,使落后者永遠落后。
正反饋意味著路徑依賴。在技術和產業發展之初,往往有多種選擇,誰碰巧選擇了正確的技術路線,誰就擁有該技術路線上的一切優勢,而足以消滅競爭對手。例如,過去的Betmax和VHS錄像格式之爭, 正在發生的GSM和CDMA兩種移動電話技術之爭,都有可能使一家碰運氣選對了技術格式的企業壟斷市場。
再進一步,正反饋還意味著長遠利益、整體利益的重要。在一般均衡論經濟模型中,經濟主體都是短期、物質利益的追求者,是理性經濟人。然而,正反饋意味著,經濟主體可能追求正反饋的長期效應,即追求長遠、整體利益。當啤酒行業競爭激烈,利潤遠低于一般利潤率時,由于啤酒行業各企業的當事人都追求本企業正反饋發展的長期效應,價格戰可以愈演愈烈,陷入“囚徒困境”,使均衡市場模型想象的市場出清機制失效。
在正反饋機制的影響下,不但企業將出現激烈的價格戰,甚至每一筆交易的價格都將變得極不確定,與生產成本脫鉤。一個演員,成名之前,到處無償演出,尋找成名機會,一旦成名,則收取天價出場費。一個畢業生,寧愿不要錢白干,也要擠進跨國公司的白領隊伍。一個員工,為了升遷,自愿加班加點工作,既積累經驗,又博得老板的好感。這個演員、這個畢業生、這個員工,是在承受正反饋前期的虧損,而博取正反饋后期的重大利益。但是,這就意味著演出經紀人、跨國公司、企業有資格使用極其廉價優質的勞動力,從而嚴重干擾市場均衡。
正反饋機制的廣泛存在,還意味著公平變得難以確定。例如,一個精通技術的工程師A,10分鐘就可以找出一條生產線的問題,再10分鐘可以解決問題,20分鐘取得了10萬元的報酬;另一個技術不精的工程師B,忙了3天,得了90元錢,但沒解決問題,每天停產損失10萬。在老板看來,甚至是工程師B看來,A工作20分鐘拿了10萬元,這是公平的,因為A解決了問題。但是,就社會整體而言,將造成極大的貧富差距。稍微深入一下可以發現,在正反饋廣泛存在的社會中,僅僅是按勞分配就可以造成極大的收入差距。過去講按勞分配,沒有說清楚是按勞動的結果分布,還是按勞動的過程分配。按勞動的結果分配,掌握技術的人就將獲得巨額財富。按勞動的過程(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分配,則人們將沒有動力鉆研技術,技術進步速度將大大放慢。如果認識到技術積累是一個正反饋過程,組織成長是一個正反饋過程,那么可以想象,處在正反饋系統的某個關鍵時刻、關鍵位子上的人,將能以公平的名義,以按勞分配的名義,將巨大的社會財富據為己有。
更進一步,正反饋意味著偶然性的重要。無論是斯密的經濟學還是馬克思的經濟學,都強調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規律,強調經濟運行內在的客觀必然性。然而,一旦引入正反饋概念,那么,同樣的市場經濟體制,有的產生出了良性正反饋,有的產生出了惡性正反饋,其結果可以有天壤之別。產業、經濟甚至歷史的演化,就將出現了巨大的偶然性、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與正反饋中心當事人的選擇、想象、意志、道義等品質密切相關。
可見,一旦認識到正反饋的市場經濟中的廣泛而深刻的存在,西方近代以來以均衡為中心概念的經濟思維必將受到嚴重沖擊。隨著牛頓力學均衡思維的局限性不斷暴露,普利高津的耗散結構論將給我們越來越多的啟示,我們也將越來越深刻地認識生命、社會系統的非均衡特征。到了想象一個正反饋經濟學的時候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