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解構哲學的高度看動態增量建構民主制度
田忠國
中國有民主制度么?答曰:沒有。沒有怎么就解構民主制度了?坦率的說,中國雖然沒有民主制度,但中國有集權制度,并且在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又在集權制度上結出了一個燦爛而有毒的惡果,這個惡果就是鐵三角。也是這個鐵三角,形成了中國當代的反民主勢力。這種勢力被劉永佶先生怒斥為“官僚資本是反民主勢力的經濟基礎和集中體現,反民主勢力的壯大,必然要求響應的政治專制,在其尚未成為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時,反民主的專制還是在局部和一定層面表現,而阻止對行政集權體制的改革則是他們的首要目標。如果不能及時以民主原則改革行政集權體制,任由對公有制經濟的“私有化”不斷擴展,那么反民主的官僚資本勢力還會進一步擴大,以至從量變到質變,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到那時,它會在外國壟斷資本的扶助下,實行更為嚴厲、全面的政治專制。”
中國怎么辦?這是擺在每一個中國人面前的沉重話題,也或許,人們能從毛澤東先生哪里融合現代自由民主觀念之處尋找到一條中國創新未來的發展之路,但絕對不是現在的以破壞環境、破壞資源掠奪式的經濟發展模式,更不是以自私自利為核心,掠奪國家和民眾財富的改革開放,我想,所有有良知的中國人都不會無視中國的現實。
當然,毛澤東先生給出的路徑,也是現在很多人仇恨的路徑,他們為什么仇恨?因為,如果堅持毛澤東先生的民眾路線,他們就會失去他們現在擁有的天堂。也當然,堅持毛澤東先生的民眾路線,并不意味著將來就用武斗的方法解決問題,而是用毛澤東先生解放前曾經用過后來又放棄了的民主制度、民主選舉的方法,動態有序的增量發展民主制度、民主程序建設,推動公民社會的健康成長。因此,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大腦思考世界上發生的人和事,并透過各種社會現象,透視出各種人的精神本質和社會本質,這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太重要了。
一、站在解構集權的高度搞民主制度建設
世界歷史證明,所有國家都經歷過集權制度的歷史時期,中國也一樣。中國和其它國家唯一不同的地方或許僅僅是集權歷史比較漫長,對于中國集權為什么有那么漫長的歷史,有人認為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也有人認為與中國人的隋性有關,而劉永佶先生則認為,“官僚政治對社會的統治,保證了個體勞動的小農經濟的簡單再生產,因此,它的矛盾相比其他階級社會要緩和一些,更重要的是,在小農經濟條件下,既不可能退回到舊的封建制度,也不可能形成資本雇傭勞動制度。”觀點還是最令人信服的。幾千年深厚的官僚政治基礎,有什么力量可以捍動它呢?或許只有以制度解構制度的方式才能最終破解纏繞在中國脖子上的這條死結,死結不除,腐敗不斷,但從何處下手呢?制度還得制度治,所以,必須用解構集權的方法破解這個死結。
但是,什么才能有效的解構集權式的權力制度呢?那就是民主制度。解構的目的是為了建構,建構什么呢?建構民主制度。為什么必須建構民主制度?(一)、集權形成制度之前,也就是醞釀期,就注定了催生權貴階層,權貴階層的產生,就意味著權力宗旨的變質。這是個權力制度形成的權力機制問題,也就是說,這種機制催生了權貴階層。不建構民主制度,就無法破除權貴階層對社會發展產生的巨大的破壞力量。(二)、集權制是制約思想文化發展的最大障礙,而思想文化發展得如何,是一個國家能否占居無形空間最高峰的關鍵(什么是無形空間呢?國與國之間非國土意義上的利益空間,叫無形空間)。如果沒有思想的大解放大發展,所謂的發展我們就摸不到北。(三)、建構制度必須解決情感傾向和價值傾向問題,因為,這是制度是否能成功的關鍵。我為什么要建立制度的核心價值體系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們這個自稱是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在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早就演變為集權官僚資本主義了。
集權官僚資本義的主要特征:一是權力與資本有互換功能,也就是說,權力可以通過自身的有效途徑,變現為資本形式的存在。二是資本可以通過權力的作用,達到資本擴張的目的。三是權力不在擁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功能,而是具有維護剝削和黑惡勢力的功能。四是權力運作的過程,就是一個資本運作的過程。五是權力的私有化與資本的私有化的合二而一。
(一)、從民主監督權上解構集權
按照我國的憲法精神,制定民主監督法,并建設長效的監督機構和監督平臺,獨立行使監督權。這個監督機構就叫民眾監督院,工作人員由競選全民選舉產生。
(二)、從權力結構上解構集權
立法、執法與行政權分立,解構現在的集權式權力結構。在解構集權的同時,我們似乎還必須做好這幾個方面的解構,才能真正完成對權力結構的結構性制約。
1、權力結構對權力結構的解構
民主權力結構完成后,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萬事大吉了,因為,權力欲望在任何權力結構中都樂于尋找一種聯盟關系,從而達到在聯盟中獲得欲望滿足的目的,因此,最佳的權力結構是其自身擁有對聯盟的解構能力。但是,這種對聯盟欲望的解構能力,并不是因為權力結構本身就擁有這種解構的力量,而是通過權力運行流程和民眾監督力量共同完成的。
2、權力結構的平衡點與動力源
對權力結構的解構并不是目的,而是通過解構或者叫制約,達到權力的平衡,形成權力的動力源,使之趨向全心全意為民眾服務才是目的。怎么才能使權力結構具有不竭的動力之源呢?從權力作為的意義上來說:
(1)、同步性
(2)、互動性
(3)、規范性
或許是三權獨立,各自堅守各自的目標,才能達成“公平公正、平等博愛、自由民主”的價值目標。
3、權力結構的三元目標
立法目標、行政目標和執法目標。
(三)、從還權于民上徹底解構集權
1、人大代表選舉
在民主制度形成之初,暫時由人大會議產生國家領導人。
2、全民選舉
條件成熟后,全民選舉,其秩序為,競選產生民眾院議員,在此基礎上選舉產生國家領導人。
3、常軌監督
超越法律規定的行政行為均屬于違法,應受到法律或行政道德的審判。
二、站在解構假民主理論的高度搞民主理論建設
現在各種民主理論觀念層出不窮,使人眼花繚亂的同時,過去用一個簡單的左、右或新左、新右概念就可以分得清問題的現象再也不見了,代之而起的則是共同對自由民主的追求和思索,執中而欲為天地立心,為道德立準繩,為權力立制度,為社會立標準成了部分知識分子的共識,但從他們,比如說仲大軍、劉永佶、吳敬璉等人的情感傾向和價值傾向上,還是可以分得出他們的情感傾向和價值傾向的分野的。這種分野在走向價值的兩極的同時,顯示出仲大軍先生執中于公平公正、平等博愛,立足于民眾的情感立場展開了對理論道德和集權制度的考問,而劉永佶先生則在集權制度上展開了對自由與民主制度的思索,以吳敬璉等人為代表的精英利益集團,則再次為集權官僚資本主義開辟理論道路。
針對這種復雜而又迷霧重重的、吳敬璉等人的假民主理論(精英代表民眾行使民主權利論),我們有必要站在解構假民主論的高度,在仲、劉等先生建構的自由與民主的價值基礎上,建構中國的民主理論。
但中國的民主應該有什么具體的內容呢?
(一)、人的獨立價值
1、人生而平等。
2、每個人自下生那一刻起就擁有和一切人同等的權利,不因家庭出身、社會地位、經濟條件、宗教信仰、思想信仰而改變權利。個人權利包括:
(1)、人身權
(2)、思想信仰言論自由權
(3)、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發展權
(4)、平等獲得財富并擁有財富權
(5)、平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原則:權責統一。
和個人權利相對應的是國家權力,其內容包括:
(1)、維護國家領土完整權
(2)、創造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社會環境權
(3)、保護公民權不受組織、政府、他人侵犯權
(4)、國家發展戰略(和諧環境、和諧資源、和諧社會,突出思想文化科學創新的科學發展觀)目標制定權
(5)、維護公平正義權
3、當個人權利和國家權力相矛盾時,個人權利大于國家權力。
4、個人價值的體現:
(1)、生命的價值
(2)、思想自由的價值
(3)、管理政府的價值
(4)、創造的價值
(5)、獨立的價值
劉永佶先生指出:“只有以人權為根據規定公民權,而全體公民也即全體達到成熟年齡的人平等地擁有政治權利,才有真正的民主制。”
三、站在解構權力欲望的高度搞民主程序建設
集權式的權力制度,其最大的機制功能就是催生權力欲望,因為,權力制度的本身,阻斷了社會渴望公平正義的眼睛,變成了權力欲望自由放逐的天堂。或許,創建這套制度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的毛澤東先生,在權力制度運行不久,就明確意識到了權力制度本身的重大缺陷。為了扼阻權力制度催生權貴的趨勢,他一次次同制度機制形成的巨大慣性展開了殊死搏斗。文革的結束,或許意味著民眾在制度機制慣性面前的失敗,不久后的事實證明了歷史內在邏輯:任何人在集權式的權力制度形成的機制下,都會無一幸免的遭到失敗的命運。或者說,是集權式權力制度戰勝了毛澤東先生,否定了他的思想價值的合理性。面對這一殘酷的現實,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權力宗旨價值如何長久的保持不變的問題。
當集權式權力制度恢復其正常的秩序后,隱匿在權力深處的欲望之火便熊熊燃燒起來。而這種權力秩序催生腐敗的制度機制,終于以其強勁的勢頭傾泄了出來。如果說在文革期間權力欲望是被關在籠子里的猛虎的話,制度秩序的恢復則意味猛虎出籠。就目前的狀態看,能制住這只猛虎的,或許唯有民主的權力運行程序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大腦思考世界上發生的人和事,并透過各種社會現象,透視出各種人的精神本質和社會本質,這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太重要了。
四、站在解構舊的思想觀念上搞思想理論和制度創新
我國不僅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而且擁有豐富的集權思想資源,在這種資源下生活的人們,最大的可能是集權思想承載著習慣思維,在我們看似前進的制度運行機制下,被世界遠遠的扔到后邊,因此,破除一切不利于民主權力制度產生的思想觀念就成了我們的當務之急。現在,理論界有一種觀點認為,集權的權力制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事實上卻是,這種工作效率的代價往往是巨大的,因為,集權制制下的權力機制往往完全喪失糾偏功能,使錯誤決策持續數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對于一個家庭或者企業來說,決策的失誤影響只是一個家庭或企業的未來,影響不是太大,但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任何決策上的失誤最終導致的是一個國家的災難性結果(比如運10的下馬,導致了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的喪失,這種創新能力的喪失,對于我國來說無疑是一場重大的災難性打擊)。在可以避免而沒有避免災難事件的發生,是世界上最不可饒恕的權力犯罪行為,因此,站在建構民主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的高度看解構的重大功能,是避免或減少決策失誤的有效途徑。
2007-9-1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