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往何處去?
田忠國
中國往何處去?怎么去?這些問題一直是所有國人共同關心的重大命題。有人認為,改革開放后一切問題都解決了,或者說正在解決,但中國往何處去、怎么去的問題真的就解決了么?近日,我讀到經濟觀察報采訪汪暉先生的文章:現代化本身需要反思。在該文中,汪暉先生說,反思啟蒙就是在推進啟蒙,沒有對啟蒙的反思和自我批判,啟蒙就會僵化為教條、甚至成為新的權力的關系的合法化表述。因此,就像沒有對改革的反思,便不可能推進改革一樣,沒有反思啟蒙,啟蒙就會被僵化為教條。在該文的另一處,汪先生又說,我認為今天中國的問題之一是普通民眾缺乏政治參與的途徑,工人、農民不能上升為一種更強大的政治力量,就無法保護他們的權利。在劉永佶先生“當今中國的反民主勢力”一文中也明確指出,近30年來的改革,政府權利和資本力量越來越強大,勞動權利已經被剝奪凈盡,勞動者的要求遭到極大的壓抑。到隨著時間的推進,中國的社會主義勢力會日益強大,新的一輪力量聚合正在形成。由此看來,中國往何處去?怎么去?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為此,我就此問題做一點思考。
一、理論研究是個價值傾向引導的融會問題
在“21世紀的自由主義和新左派”(徐友漁)一文中,我們得知,曾被人們推崇為新左派重要人物之一汪暉先生,為什么一再否認自己是某一派別首領的良苦用心了,或許,汪先生試圖通過這種否定,向人們宣喻,理論研究是個價值傾向引導下的融會問題,而不應該以左、右派的標簽相互抗拒。
當然,不抗拒并不意味著不爭論,而是為了更好的爭論。因為,在中國,平等、尊重、寬容的理論爭鳴,還遠沒有形成人們共同的心態和社會環境。
(一)、中國往何處去和怎么去的理論分野
一種觀點認為,經濟發展的核心是為民眾的,離開民眾妄談發展,經濟發展是根本不可能持續的,也不可能是公平的,經濟發展必須和環境、資源協調,堅持保護資源和環境優先的原則,沒有價值傾向的經濟理論是不存在的。另一種觀點認為,自然法則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平,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
在這種觀點的支配,又產生了這樣幾種主要的觀點:
1、經濟自由是沒有價值觀的
2、不是民意代表
3、一切都是為了保護富人
4、財富匯聚是世界上最公平的經濟發展原則
同樣,在“財富匯聚是世界上最公平的經濟發展原則”支配下,又生發出以下觀點:
(1)、冰棍理論
(2)、爛蘋果理論
(3)、無國界理論
(4)、不準爭理論
(5)、黑磚窯窯主有功、黑奴合理理論
需要注意的是,通過徐友漁先生“新左派與自由主義的分與和”一文,我們還了解到另外兩種重要的觀點, “在個人與國家關系上,自由主義強調自我,而新左派重視國家。”“在自由與公正的關系上,自由主義強調自由,而新左派重視公正。”“在社會不公的產生原因上,自由主義認為是政治改革滯后造成社會不公,新左派認為是市場體制本身造成的。”“在程序公正與實質正義的關系上,自由主義強調程序公正,新左派重視實質正義。”“在民主與自由的關系上,自由主義強調自由,新左派重視民主。”“在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的關系上,自由主義主張間接民主,新左派主張直接民主。”“在經濟民主與政治民主的關系上,自由主義強調政治民主,新左派重視經濟民主。”“在國情認識上,自由主義認為還未建成完善的市場體制,新左派認為我國已經進入市場體制。”“在全球化問題上,自由主義主張加入這一進程,新左派認為應延緩這種趨勢。”“在對待大躍進、文革態度上,自由主義主張全面反思,新左派認為應合理借鑒其合理因素。”以上是徐文的小標題,我一一列出,旨在讓人們賞析他們的不同之處,或許人們能從中尋找到趨同之處,解決徐文中指出的“兩派的共同敵人”的破題之作。
在徐文還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話:“這場爭論是一場被人為擴大了的爭論,按理說雙方應該是有很多共同點的,分歧本不該如此嚴重,比如說雙方都對當今社會的嚴重不公感到憤怒與擔憂,都希望擴大民主,等等。但由于對問題癥結的診斷以及所依據的學理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爭論到最后,雙方似乎都把對方當成了自己的敵人,而把真正的敵人給忘了。”
徐文認為,一派指向的是新權貴,一派指向的是舊體制,對此,我感到費解的是,本來是舊體制催生了新權貴,新權貴又極力維護舊體制,是屬于權力制度下的權力機制問題,兩派怎么在共同面臨的問題面前又走向了對方的反面呢?
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我經常與朋友開玩笑說的一句話:主觀概念遮蔽了人們聰慧的眼睛。同時,我猜想,或許只有超越兩派的先驗概念的設置,才能使兩派共同面對他們的共同敵人(但要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因為人即有情感問題,又有理性的價值傾向問題)。
(二)、自然法則的窮途末日
在社會運行過程中,初始的自然法則必須被有序的價值觀念和價值規則所替代,或許,這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隨著人們對個體利益的覺醒,自然法則的末日在四處喊打聲顯得狼狽不堪。
(三)、道德的審判
利己但不損人的價值觀念,把個體生命的獨立推向了一個高峰,但如果超越了社會道德的普世標準,為獲取個人利益的最大而不擇手段,其結果必會遭受到社會道德的審判。
(四)、中國的權力制度批判
中國的權力制度是無約束的圣人制度體系,正因為如此,各個權力機關的一把手就必須成為無私無欲的圣人,反之,它只能成為促生權力欲望、催生腐敗的機器。因此,中國鐵三角的形成,就是這種制度體系直接導致的結果。現在,把圣人型制度體系改變為常人型制度體系是必須經歷的一個痛苦過程。圣人型制度體系制造罪惡,常人型制度體系制造圣人,因為,完善的民主制度、民主程序使一個絕不愿當圣人的人迫上圣人之路。
二、萌動的希望----盧映西偉大的發現:消費稀缺
(一)、窮人經濟學概念
消費稀缺是窮人經濟學的核心概念。所謂消費稀缺,是指影響經濟發展的不是西方自由經濟學派所謂的“商品稀缺”,而是購買力問題,也即盧映西先生發現的“消費稀缺”。占人口大多數的是普通民眾,普通民眾的購買力直接影響到消費市場,而消費市場的動力直接作用于經濟發展。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盧映西先生發現“消費稀缺”之后,中國的窮人經濟學在中國歷史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二)、制度的價值
1、自由民主
2、平等博愛
3、公平公正
(三)、結構與流程制約
沒有對權力的有效制約,人類的原始欲望就會被放縱到無邊的原野,在追逐滿足感官和集權的快感過程中,完成歷史不可阻擋的沒落,同時,我們還認為,權力欲望是破壞價值觀念和制度秩序的最大兇手,所以,對權力必須從根本上予以約束。制約權力的有效途徑或許是:結構性制約和流程性制約。
有人研究西方的民主制度時發現,西方的民主制度主要體現在三權分立和多黨制,從而達到相互制衡的目標。其實,達到三權制衡的關鍵我以為不完全在這里,而在于民眾的民主審議制。
民主審議制或許是剔除權力欲望的主要因素。
三、中國經濟發展的真正動力
(一)、民眾的無奈與向往
當“政府權利和資本力量越來越強大,勞動權利已經被剝奪凈盡”時,民眾唯一能選擇的只是無奈的嘆息,但這并不代表他們心中的向往被自然法則論者所消滅,而是在壓抑的過程中,積蓄更為強烈的向往:確立作為人本該擁有的維護自己利益的權利。
如果一個社會剝奪了民眾維護自己利益的權利,這還是現代意義上的社會么?
(二)、向往中的圖景
自由民主,我富他強。
(三)、普遍惠適
經濟發展不應該離開和諧環境、普遍惠適的大原則。離開這一原則便離開了人們的普遍向往。
(四)、制度的作用
只有還民眾維護環境和利益的權利,環境惡化和貧富拉大的速度才能有效減緩。
(五)、全民參加的晏會
民主審議制是全民參加的美好的晏會。因此,制定每個人參加晏會的門票和晏會規則和晏會程序,似乎到了人們不能不做的時候了。
(六)、重鑄的姿態
1、思想文化
2、精神文化
3、制度文化
或許,我們只有通過重鑄這個三元文化中,才能真正屬于中國共同的未來。當然一個國家民眾的心智模式,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由此可知,這也和以上所述的三元文化同等重要。
2007-9-7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