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的“平民主義”與“工人政治”
王檜林
按照列寧的說法,“只有承認階級斗爭,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同庸俗小資產者(以及大資產者)之間的最大區別就在這里。必須用這塊試金石來測驗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認馬克思主義”①。李大釗是既承認階級斗爭又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他是公認的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是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他關于“平民主義”或“平民政治”,關于“工人政治”,以及關于二者關系的論述,表達了一個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的看法,盡管這些看法有不完備、不準確的地方。
李大釗所說的“平民主義”或“平民政治”是Democracy的意譯。這在五四時期是通常的用詞,但李大釗對平民主義做了比當時一般人更全面的論述,發表了一個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獨有的見解。
他所說的“工人政治”是Ergatocracy的意譯。這是他借用了西方政治學者的名詞,意思是工人的統治。工人的統治就是無產階級專政。李大釗在文章中用無產階級專政的時候少,用工人政治的時候多。對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們是相同的,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理解是一致的。
關于民主政治和無產階級專政的關系,恩格斯曾有一種原則性的說法:“如果說有什么是勿庸置疑的,那就是,我們的黨和工人階級只有在民主共和國這種政治形式下,才能取得統治。民主共和國甚至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特殊形式,法國大革命已經證明了這一點”②。恩格斯在這里闡述了兩個意思:一是“工人階級只有在民主共和國這種政治形式下,才能取得統治”;二是“民主共和國甚至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特殊形式”。
列寧在他的著作中引用了恩格斯的話,并做了發揮,他說:“恩格斯在這里特別明確地重述了象紅線一樣貫穿在馬克思的一切著作中的基本思想,這就是:民主共和國是走向無產階級專政的捷徑。因為這樣的共和國雖然絲毫沒有消除資本的統治,因而也絲毫沒有消除對群眾的壓迫和階級斗爭,但是,它必然會使這個斗爭擴大、展開、明朗化和尖銳化,以致一有可能滿足被壓迫群眾的根本利益時,這種可能就必然而且只有在無產階級專政即在無產階級領導這些群眾的條件下得到實現”③。列寧闡發了恩格斯的第一種含義,即民主共和國為無產階級開展階級斗爭和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提供了條件。這種解釋成了列寧主義的經典解釋。但恩格斯所說的第二種含義,也給后來的馬克思主義者提供了從廣闊的范圍探討無產階級專政和民主政治的關系的提示。李大釗政治理論著作的一個突出的內容是考察了民主政治和工人政治的關系。從廣義上去理解,這可以看作對恩格斯所說的第二種含義的發揮。
階級和階級斗爭學說,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大釗是主張階級和階級斗爭學說的。他所闡述的階級斗爭理論同他論述的“平民主義”、“工人政治”有密切的內在聯系。
關于階級和階級斗爭,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有很多論述,例如恩格斯說:“這種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構成了直到今日的全部成文歷史的內容”④;又說:“自從原始公社解體以來,組成為每個社會的各階級之間的斗爭,總是歷史發展的偉大動力”⑤。列寧也說:“一個社會中一部分人的意向同另一部分人的意向相抵觸,社會生活充滿著矛盾,歷史告訴我們,各民族之間、各社會之間以及各民族、各社會內部經常進行斗爭,此外還有革命時期和反動時期、和平時期和戰爭時期、停滯時期和迅速發展時期或衰落時期的不斷更換,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實。馬克思主義給我們指出了一條指導性的線索,使我們能在這種看來迷離混沌的狀態中發現規律性。這條線索就是階級斗爭的理論。”⑥
李大釗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關于階級斗爭的學說。他說:“馬氏社會主義的理論,可大別為三部:一為關于過去的理論,就是他的歷史論,也稱社會組織進化論;二為關于現在的理論,就是他的經濟論,也稱資本主義的經濟論;三為關于將來的理論,就是他的政策論,也稱社會主義運動論,就是社會民主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的手段、方法仍在最后的階級競爭。他這三部理論,都有不可分的關系,而階級競爭說恰如一條金線,把這三大原理從根本上聯絡起來…… 關于實際運動的手段,他也是主張除了訴于最后的階級競爭,沒有第二個再好的方法。”⑦李大釗肯定了階級斗爭學說在整個馬克思主義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李大釗著重從“改造社會”的觀點闡述了階級斗爭理論。改造社會是當時中國思想界的重大討論課題。李大釗的論述表現了階級斗爭學說與中國現實的聯系。他說:“社會組織固然可以說是隨著生產力的變動而變動,但是社會組織的改造,必須假手于其社會內的多數人。而為改造運動的基礎勢力,又必發源于在現在的社會組織下立于不利地位的階級。那些居于有利地位的階級,除去少數有志的人,必都反對改造。一階級運動改造,一階級反對改造,遂以造成階級競爭的形勢……到了生產力非常發展的時候,與現存的社會組織不相應,最后的階級爭斗,就成了改造社會、消泯階級的最后手段。”⑧
李大釗多次引用馬克思、恩格斯的話,說明“所有從來的歷史,都是階級競爭的歷史”。他充分估計了階級斗爭在人類歷史發展上的巨大作用,他說,階級斗爭是“改造社會、消滅階級的最后手段”,是“實現社會主義的手段、方法”。他認為階級斗爭和人類社會的過去、現在、將來都有密切關系。他試圖用階級斗爭學說來解決中國的改造問題,而中國的改造不止是解決現在的問題,也是關系中國社會主義前景的問題。他的用階級競爭“改造社會組織”與經過無產階級專政消滅階級達到高度民主的“平民主義政治”的實現結合起來,就是中國將來的社會主義。
李大釗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是十分明確的,不過他在多數場合不稱之為“無產階級專政”,而稱為“工人政治”。他說:“自勞農俄國成立后,政治學者乃為這種新式的政治,立了一個新名詞。這新名詞,就是‘工人政治’(Ergatocracy)……希臘語Ergates,意即‘工人’ (Worker);與cracy(Rule)相綴,訓為‘工人的統治’(Worker’s rule)。在無產階級專政的時期,這種政治,的確含有統治(Rule)的意味,而且很嚴,大權集于中央政府,實行統治別的階級,這就是以一階級的權力,替代他一階級的權力,以勞工階級的統治,替代中產階級的少數政治(Bourgeois Oligarchy)。這是在革命期間必經的階級。”⑨
李大釗認為無產階級專政,即工人的統治,是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所必經的階段,是以工人階級的政權替代資產階級的政權。他所說的“工人政治”是包括階級沒有徹底消滅時期的無產階級專政,和“階級全然消滅”后的政治的。
平民主義、平民政治、民主或德謨克拉西是五四時期非常流行的名詞。民主是“五四”前后中國思想界討論的主題,報刊上闡述民主的文章非常之多。李大釗關于平民主義的論述,和其他人比較起來內容更為豐富和深刻。和本文論旨關系密切的,可舉出以下幾點:
(一)平民主義是世界的潮流、時代的精神。李大釗說:“現代有一絕大的潮流遍于社會生活的種種方面:政治、社會、產業、教育、美術、文學、風俗,乃至衣服、裝飾等等,沒有不著他的顏色的。這是什么?就是那風靡世界的‘平民主義’”。“我們天天眼所見的,都是‘平民主義’戰勝的旗,耳所聞的,都是‘平民主義’奏凱的歌,順他的興起,逆他的滅亡。一切前進的精神,都自己想象著是向‘平民主義’移動著的。”⑩在他看來,平民主義是社會政治前進的巨大動力,將來的世界是平民主義的世界,從歷史發展趨勢來看它的力量是無敵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潮流是民主,時代精神是民主,是進步思想界的共同看法。在當時的許多人看來,反對強權、反對專制、解放工農的俄國十月革命,是歸入民主潮流之內的。李大釗就是持這種看法的。他說,這回大戰,有兩個結果:一個是政治的,一個是社會的。“政治的結果:是‘大……主義’失敗,民主主義戰勝”。“社會的結果,是資本主義失敗,勞工主義戰勝”⑾。這后一個結果,也就是社會主義勝利。他又說:這次大戰的勝利,“是人道主義的勝利,是平和思想的勝利,是公理的勝利,是自由的勝利,是民主主義的勝利,是社會主義的勝利,是Bolshevism的勝利,是赤旗的勝利,是世界勞工階級的勝利,是二十世紀新潮流的勝利。”⑿在他看來“二十世紀新潮流”中是包括民主主義和社會主主的。正是因為這樣,他用同樣的語言歌頌贊揚布爾什維主義和平民主義。他說:“到處所見的,都是Bolshevism戰勝的旗。到處所聞的,都是Bo18hevi8m的凱歌的聲。”⒀又說:“我們天天眼所見的,都是 ‘平民主義’戰勝的旗,耳所聞的,都是‘平民主義’奏凱的歌”⒁。
(二)平民主義不僅是一種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種人生哲學。李大釗說:“現在的平民主義,是一個氣質,是一個精神的風習,是一個生活的大觀;不僅是一個具體的政治制度,實在是一個抽象的人生哲學;不僅是一個純粹理解的產物,并且是深染了些感情、沖動、念望的色澤。我們如想限其飛翔的羽翮于一個狹隘的唯知論者公式的樊籠以內,我們不能得一正當的‘平民主義’的概念。那有詩的心趣的平民主義者,想沖著太陽飛,想與謝勒和惠特曼摶扶搖而上騰九霄。” ⒂李大釗認為,平民主義有極其廣泛的內含,它不只是政治制度,而且是人生哲學。它不只具有政治意義,而且有人類生活規范的意義。它不只是人們理智的追求、意志的動力,而且是感情的需要。
但在李大釗看來,作為具體政治制度的平民主義和理解的產物的平民主義,是一個已經明確無需多說的問題。他著重指出的是,不要把平民主義限制在“狹隘的唯知論者公式的樊籠以內”。他非常注意的是平民主義者所具有的那種思想境界,感情境界,和平民主義作為人生哲學的意義。這是李大釗闡述平民主義的特異之處。
(三)平民主義的真精神是“自由政治”。李大釗說:“我嘗說過,‘多數政治’不一定是園滿的‘平民主義’的政治,而‘自由政治’(Free government)乃是真能與‘平民主義’的精神一致的。‘自由政治’的神髓,不在以多數強制少數,而在使一問題發生時,人人得以自由公平的態度,為充分的討論,詳確的商榷,求一個公同的認可。商量討論到了詳盡的程度,乃依多數表決的方法,以驗其結果。在商議討論中,多數宜有容納少數方面意見的精神;在依法表決后,少數宜有服從全體決議的道義。‘自由政治’的真諦,不是仗著多數的強力,乃是靠著公同的認可。取決多數不過是表示公同認可的一種方法罷了。”⒃
他又說:“這種政治的真精神,不外使政治體中的各個分子,均得覓有機會以自納他的殊能特操于公共生活中;在國家法令下,自由以守其軌范,自進以盡其職分;以平均發展的機會,趨赴公共福利的目的;官吏與公民,全為治理國家事物的人;人人都是治者,人人都非屬隸,其間沒有嚴若鴻溝的階級。這里所謂治者,即是治理事務的意思,不含有治人的意味。國家與人民間,但有意思的關系,沒有強力的關系,但有公約的遵守,沒有強迫的壓服;政府不過是公民賴以實現自己的政治事務的工具罷了。”⒄李大釗所說的平民主義政治的真精神,在于使所有公民“均得覓有機會以自納他的殊能特操于公共生活中”,“政府不過是公民賴以實現自己的政治事務的工具”的觀點,是非常卓越的思想。
(四)工人政治是“真實的平民政治、純正的平民政治”。李大釗說:“從實質上說,這無產階級的平民政治,雖亦是平民政治的一種,但共產主義者的政治學者,因為此語在資本主義時代已為中產階級用爛了,乃別立一新名詞以代平民政治而開一新紀元。這新名詞就是‘工人政治’”。“只有無產階級的平民政治才是純化的平民政治,真實的平民政治,純正的平民政治”⒅。他又說:“純正的‘平民主義’,就是把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一切特權階級,完全打破,使人民全體,都是為社會國家作有益的工作的人,不須用政治機關以統治人身,政治機關只是為全體人民,屬于全體人民,而由全體人民執行的事務管理的工具”⒆。這是經過無產階級專政所要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
這種理想政治境界,恩格斯早就闡述過,他說:當階級消滅以后,當“國家這種特殊的鎮壓力量”不再需要以后,“那時,國家政權對社會關系的干預將先后在各個領域中成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來。那時,對人的統治將由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所代替。”⒇“隨著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的消失,國家的政治權威也將消失。人終于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21)。李大釗所說是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國家觀的。
以上所說李大釗的平民主義政治,有兩點需要指出:第一,他是就平民主義政治的根本精神立論的,是從民主政治的普遍原理立論的。他的著眼點不在評價世界上現行的民主政治。第二,他所說的平民主義政治往往是一種理想的最完善的政治,是經過無產階級專政和經濟組織的社會主義改造后的那種高級“程級”的政治。掌握李大釗文章中本來具有的這兩點,對評價他的平民主義政治思想是很有幫助的。
平民主義、平民政治或德謨克拉西,與工人政治有什么關系呢?李大釗的論述大概有兩點,下面分別來談:
(一)“社會主義與德謨克拉西有同一的源流”,“伊爾格圖克拉西亦是德謨克拉西的一種”(22)。李大釗說:“德謨克拉西與社會主義,在精神上亦復相同。真正的德謨克拉西,其目的在廢除統治與屈服的關系,在打破擅用他人一如器物的制度。而社會主義的目的,亦是這樣。無論富者統治貧者,貧者統治富者;男子統治女子,女子統治男子;強者統治弱者,弱者統治強者;老者統治幼者;幼者統治老者。凡此種種擅用與治服的體制,均為社會主義的精神所不許。不過德謨克拉西演進的程級甚多,而社會主義在目前,則特別置重于反抗經濟上的擅用罷了。這樣看來,德謨克拉西、伊爾革圖克拉西、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在精神上有同一的淵源”。(23)他又說:“‘工人政治’,亦是本于‘平民主義’的精神而體現出來的。故有人說這‘工人政治’,才是純化的‘平民主義’、純正的 ‘平民主義’、真實的‘平民主義’。而列寧氏于一九一九年四月十五日,在莫斯科‘第三國際’大會里演說,亦曾極力辨明中產階級的‘平民主義’與無產階級的 ‘平民主義’的區別。后來又在‘國家與革命’并別的著作里,屢屢贊美這無產階級的‘平民主義’。可見‘工人政治’,在本質上亦是‘平民主義’的一種。” (24)
無產階級民主和資產階級民主,有本質的區別,在國家政權歸哪個階級掌握的問題上,在專政施之于哪些人的問題上,是絕不相同的。對于資產階級民主的階級性質,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及其他馬克思主義者沒有不持批評態度的,從人類歷史發展前程上看沒有不持否定態度的。但他們否定的是民主的資產階級性,是資產階級民主的虛偽性、不充分性,而不是反對民主的基本原則。列寧在批駁謝德曼、考茨基等人說的無產階級專政是用“‘一個階級的專政’代替‘全民的 ’、‘純粹的’民主”時說:“這是用無產階級專政代替事實上的資產階級專政以民主的資產階級共和制形式偽裝起來的專政)。這是用窮人的民主代替富人的民主。這是用大多數居民即勞動者的集會和出版自由代替少數剝削者的集會和出版自由。這是民主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大大擴大,是假民主變為真民主,是人類擺脫資本的桎梏,因為資本歪曲和縮小了一切民主,甚至最‘民主的’共和制的資產階級民主。這是用無產階級國家代替資產階級國家,這種代替是使國家根本消亡的唯一道路”。(25)又說:“無產階級民主比任何資產階級民主要民主百萬倍”(26)。還強調說:“無產階級專政必然使民主的形式和機關發生變化,而且,一般說來,正是這種變化使得受資本主義壓迫的勞動階級能在世界上空前廣泛地實際享有民主。”(27)
上面的話很清楚,列寧反對的不是民主,而是資產階級民主,是資產階級假借民主之名對無產階級實行專政。資產階級民主不是非民主,而是少數剝削者的民主,而無產階級專政即社會主義民主是大多數人民的民主。無產階級民主和資產階級民主之不同在于它們的階級性質。資產階級民主是縮小了的民主,是假民主;而無產階級民主是民主的“大大擴大”,是代替假民主的“真民主”。蘇維埃政權遠遠勝過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是因為這種政權的民主比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民主更民主。李大釗所說的“‘工人政治’在本質上亦是‘平民主義’的一種”,就是根據這種道理來說的。
(二)經過無產階級專政達到“純正的平民政治”。李大釗說,自勞農俄國成立后,政治學者乃為這種新式的政治立了一個新名詞,這新名詞就是 “工人政治”,意思就是“工人的統治”,也就是無產階級專政。他接著說:“在無產階級專政的時期,這種政治,的確含有統治的意味,而且很嚴,大權集于中央政府,實行統治別的階級,這就是以一階級的權力,替代他一階級的權力,以勞工階級的統治,替代中產階級的少數政治。這是在革命期間必經的階級。隨著無產階級專政的經過,那Ergatocracy一語中的要素(cracy)的意義,將生一廣大的變動。原來社會主義的目的,即在破除統治與服屬的關系。故當中產階級平民政治的特色私有的規制完全廢除至全失其復活的可能,社會主義的精神在實行社會主義制度之下普及于一般的時候,真正的‘工人政治’,便自然的實現。那時事物的管理,代替了人身的統治,因為除去老幼廢疾者外,人人都是做事的工人。這種政治,就是為工人屬于工人,而由工人執行的事物管理。這里所謂工人,當然沒有男女的差別。隨著階級的消滅,統治與服屬的關系亦全然歸于消滅。”(28)“現在的平民政治,正在由中產階級的平民政治向無產階級的平民政治發展的途中”(29)。這種政治,“才是真正的工人政治”,這種政治,就是“純正的‘平民主義’”。
李大釗認為無產階級專政是以工人階級的統治代替資產階級的統治。經過無產階級專政可以達到階級的消滅,那時,工人政治將“以事務的管理代替了人身的統治”。這就實現了他所說的“純正的平民主義”。他所說的“工人政治”,包括無產階級專政和經過無產階級專政所達到的“真正的工人政治”,即“純正的平民主義”。
李大釗關于“平民主義”與“工人政治”的論述,試圖把傳統民主理論的優秀部分同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結合起來,這是一種很有意義的嘗試。這種事中國其他馬克思主義者似乎沒有做過。
李大釗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他和其他馬克思主義者喚起了中國人的共產主義理想。他為中國革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不僅具有崇高的革命情操而且具有崇高的個人道德品質。在他38歲的一生中,不僅建樹了偉大的事功,而且留下了100多萬字的著作。“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他的恰當寫照。
李大釗在學術上在政治理論上留下的寶貴遺產,學術界已經做了大量研究,但需要繼續研究的問題還很多。李大釗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解和闡述,在他那個時候,相對來說,有些與眾不同之處,就是他從更廣闊的視野去觀察馬克思主義,以更深厚的知識基礎去理解馬克思主義。因此,他對馬克思主義,闡述的方面更廣,理解的也較深。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研究者認為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不純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確有他思想上不盡正確或表述不清的地方,也有的不在他本人,而是由于研究者受狹隘的教條思想所拘束的緣故。
我們這里,對平民主義作了一些客觀的論述,談不上研究,不過是想把60多年前中國政治思想史的一樁事實介紹出來罷了。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
① 《列寧選集》第3卷第199頁。
②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274頁,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③ 《列寧選集》第3卷第231頁。
④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頁。
⑤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60頁。
⑥ 《列寧選集》第2卷第586—587頁。
⑦ 《李大釗文集》(下)第50頁。
⑧ 《李大釗文集》(下)第17—18頁。
⑨ 《李大釗文集》(下)第608頁。
⑩ 《李大釗文集》(下)第588頁。
⑾ 《李大釗文集》(上)第594頁。
⑿⒀ 《李大釗文集》(上)第598—599頁;第603頁。
⒁⒂ 《李大釗文集》(下)第588頁;第588—589頁。
⒃⒄⒅ 《李大釗文集》(下)第594頁;第592頁;第571頁。
⒆ 《李大釗文集》(下)第609頁。
⒇(2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438頁;第443頁。
(22) 《李大釗文集》(下)第503—504頁。
(23)(24) 《李大釗文集》(下)第574頁;第608頁。
(25)(26)(27) 《列寧選集》第3卷第713頁;634頁;第723頁。
(28)(29) 《李大釗文集》(下)第608頁;第571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