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問題一直是蘇修統治集團大傷腦筋的嚴重問題。勃列日涅夫一上臺,就拍著胸脯發誓要把農業“引上不斷高漲的道路”。
今年初,蘇修開動全部宣傳機器,就勃列日涅夫上臺后舉行的討論農業問題的三月全會十周年大搞“慶祝”活動,肉麻地吹捧勃列日涅夫為蘇聯農業“作出重大的個人貢獻”,使蘇聯農業出現了一個“轉折點”,開創了一個“新階段”。
六月十三日,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的選民大會上,還大吹大擂地宣稱蘇聯農業“取得了重大成就”。可是,話音未落,戲未唱完,卻從西方報刊傳出蘇修在國際糧食市場上大量搶購糧食的消息。這對勃列日涅夫是一次無情的嘲諷。
蘇修叛徒集團一方面急需向國外購買糧食,一方面又不愿聲張出去,企圖“使這件事保密”,辦法是“通過第三方”“悄悄地租了足夠的船只”。
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是非常可笑的。實際上他們正四處奔走,又是進行談判,又是簽訂合同,真是忙得不可開交。看來,蘇聯今年的農業生產,又將是一個十分不妙的年頭。
對此,蘇修報刊陸續有所透露,說什么今年夏天的天氣給農民帶來了“困難和預想不到的問題”,承認“今年的收成并不象在收割之前估計得那么好”。
這對本來就困難重重的蘇聯經濟,真好比是火上澆油,當頭一棒。面對這種情況,蘇修當然坐立不安,派出大員,搶購糧食,以度難關。
蘇修在國際市場上搶購糧食,早已不是偶見寡聞,而是赫赫有名,首屈一指。勃列日涅夫上臺以來的十年,蘇聯共進口糧食七千多萬噸,開創了蘇聯糧食進口的空前紀錄,使一個歷史上的糧食出口國淪為經常靠進口糧食過日子的國家。
特別是最近幾年,蘇修不惜拋出黃金,動用外匯,進口大批糧食。一九七二至一九七三年度,蘇修進口糧食近三千萬噸,造成世界糧價猛漲近兩倍,使第三世界進口糧食的國家深受其害,因而遭到了國際輿論的譴責。
蘇聯大批進口糧食,說明了蘇聯農業搞得越來越糟。勃列日涅夫上臺以來,一再大吹牛皮,百般粉飾,同時玩弄數字游戲,把大量的水分和雜質都計算在“收成”之內,借以夸大產量,蒙騙人民,但是這些都無法掩蓋農業政策的破產。
蘇聯農村,大片農田荒蕪,土地肥力下降,糧田面積縮減,產量極不穩定,糧食短缺情況日益嚴重。在一九六五至一九七四年的十年當中,就有六年減產,其中四年下降幅度在百分之七至二十以上。僅僅去年一年比前年就少生產了二千七百萬噸。
蘇修今年的糧食產量,從目前情況來看,同樣難逃減產的厄運。這樣,蘇修大吹大擂的第九個五年計劃的糧食指標,是落空無疑了。
蘇聯農業搞得一塌糊涂的真正原因,蘇修一直竭力回避。他們一遇歉收,就怨天尤人,不是把責任推給別人,就是挖空心思,編造種種荒誕的理由。
一九七二年那次大歉收以后,蘇修當時的農業部長被撤職罷官,當了統治集團的替罪羊。
去年糧食又再減產,勃列日涅夫之流立即指令御用文人,炮制文章,為其開脫,大談什么“氣候條件相當復雜”,無非怪老天爺不幫忙;還出來指責農業科研部門沒有提供“準確及時的預報”。甚至制造輿論,竟然把“衛國戰爭期間”“遭到嚴重破壞”都拉來說成是今天農業落后的一個原因。
這真是罕見的奇談怪論!其實,蘇聯農業落后的真正原因并不難找。這完全是蘇修叛徒集團背叛馬克思列寧主義,在蘇聯全面復辟資本主義,并推行社會帝國主義政策的必然結果。
今天的蘇聯農村,“國營農場”和“集體農莊”,名稱未變,但實質早已變了。它們不再屬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和勞動群眾的集體所有,而屬一小撮官僚壟斷資產階級和新富農所有,領導權落到了官僚壟斷資產階級及其代理人的手中。
他們在農業中推行了一整套修正主義的路線和政策。特別是勃列日涅夫上臺以后,在全國農場大力推行“完全經濟核算制”,大搞“經濟刺激”,把追逐超額利潤當作生產的最高目的。
蘇聯農村中的新資產者把農場工人和農莊莊員當成雇傭勞動者,建立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迫使勞動人民提高勞動強度,竭力榨取剩余價值。
在他們的百般壓榨下,廣大農民生活日益貧困。目前,在農村中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水平的農莊莊員,竟占農村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七以上。而農場場長、農莊主席通過各種途徑撈取的收入卻比一般群眾高出好幾倍,甚至幾十倍。
在這種情況下,廣大農民完全喪失了勞動積極性。據報道,許多農莊經常有百分之六十的勞力不參加農莊集體勞動。同時,大批農村人口背井離鄉,紛紛外流,近年來每年達二百萬人之多,而且其中大部分是青年,特別是農機手,造成農村勞動力十分緊張。蘇聯農業所以搞得一團糟,原因就在這里。
蘇修近年來在農業中大搞農莊兼并,大力發展聯合企業和農業工業綜合體,以提高農業經濟的集中和壟斷程度。這實際上是官僚壟斷資產階級加強控制農業的一種手段。
據報道,到一九七三年初,蘇聯已建立了五千多農莊、農場合辦企業、聯合公司和聯合組織。即使這樣,也沒能幫助蘇修擺脫農業的困境。
同時,蘇修的農業政策必然造成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自由經營的迅速膨脹,自留地面積擴大,個人副業發展。據西方估計,蘇聯目前私人經營農業的生產占全國農業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據蘇修大大縮小了的數字,個人副業提供的農畜產品占全部農畜產品的百分之十二。個人副業花費的勞動占全部農業消耗的總勞動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在莊員的全部收入中,個人副業的收入要占一半左右,有的地區高達百分之七、八十。在農場工人的全部收入中,個人副業的收入也要占到百分之二十一左右。
農業投資不足是蘇修農業搞得一團糟的另一個原因。蘇修為了同美帝爭霸世界,以空前的速度和規模擴軍備戰,把大量資金和人力投入軍備競賽。而農業所需要的投資長期得不到保證。勃列日涅夫上臺以后的第八個五年計劃,國家農業投資計劃只完成了百分之七十六。第九個五年計劃以來,農業投資計劃也經常落空。
資金不足,技術落后,農田基本建設長期停滯。蘇修吹噓什么推行“廣泛的土壤改良計劃”,使“農業穩定地走上集約化發展的道路”。但是,由于資金缺乏,機械不足,“八五”計劃規定的灌溉地、排干地指標全部落空。一九七三年灌溉地僅占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五多一點,糧食作物灌溉面積僅占播種面積的百分之二。所有這些,既是蘇修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的必然后果,又是蘇修社會帝國主義腐朽性的一個突出表現。
勃列日涅夫之流向來打腫臉充胖子,盡管蘇聯農業政策一再破產,但是他們從不承認自己的失敗。列寧指出:“各個國家里,總有一些叛徒,而在這些叛徒中,總有一些講漂亮話的能手”。(《俄國恐怖主義者飛黃騰達的一生》)
蘇修叛徒們就是這樣一些“能手”,在農業問題上他們不知說了多少“漂亮話”。可惜的是,靠吹牛是吹不出糧食來的,靠在世界上搶購糧食,也是無法填補他們那個早已破產的第九個五年計劃的糧食指標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