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和軍隊的最高領袖,不僅親自參加了一個普通戰士的追悼會,而且親撰挽詞親致悼詞,古今中外歷史上,恐怕是唯一的一次。
1944年9月8日下午,延安中共中央直屬機關隆重舉行追悼大會,悼念因公殉職的八路軍戰士張思德同志。日理萬機的毛澤東主席,不僅親筆寫了“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詞,而且親自參加了追悼會。會上,毛澤東主席發表了《為人民服務》的重要講話,對張思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德作了高度評價,說他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重的。”
張思德,1915年4月19日,出生于四川省儀隴縣六合場的韓家灣一戶貧苦佃農家里。1933年12月參加紅軍,193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張思德調到中央軍委警衛營通訊班當班長。1940年初夏,國民黨頑固派對邊區軍民施行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為解決中央機關冬季取暖問題,他帶領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黃溝深山老林中燒木炭。苦戰三個月,終于把八萬斤燒炭運到了延安。1941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時期,為克服敵人封鎖帶來的經濟困難,他隨警衛營到南泥灣開荒。1942年冬,從南泥灣調回延安。1943年初夏,調到棗園內衛班,擔任毛主席的警衛戰士。1944年,組織上再次派他到安塞縣燒木炭。9月5日,因炭窯突然崩塌,不幸犧牲。
黨和軍隊的最高領袖毛澤東主席為一個犧牲的普通戰士撰寫挽聯并致悼詞本身,就意義非凡。誠如悼詞開首所言:“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
首句開宗明義,要言不煩。明明白白告訴人們,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的終極目的只有一個,除此再無第二或更多目的。這就是:“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惟其如此,這個隊伍里的每一個人,上至最高領袖下至普通士兵,彼此之間都是革命同志,沒有絲毫高低貴賤之分,只有絕對志同道合之義。這支隊伍里,黨和軍隊的各級領導人去世了要鄭重紀念,普通士兵去世了同樣要鄭重紀念。這里,身為最高領袖的毛主席就是要以自己的身體力行,告訴全黨全軍乃至全體根據地人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里、轄區內,人人平等,絕無任何差別。既然大家的革命目標一致,那就意味著彼此間都是平等互愛的戰友與同志。
接著作者告訴人們,“人總是要死的”這一誰也規避不了的自然規律。隨后話鋒一轉,別有新意地說道:但死的意義有不同。為說明這個道理,作者隨手轉引了司馬遷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以此說明人死的意義不同。怎樣的死重于泰山,怎樣的死輕于鴻毛?司馬遷沒有詳盡闡明,作者卻為我們闡明了。這就是:“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司馬遷所做的泰山、鴻毛之喻,只是籠統界定了人死意義與分量上的不同;而作者的深刻闡述,更是將人死的意義與分量具體而鮮明地定義化了。行文至此,人之死,孰重孰輕,孰高孰低,孰貴孰賤,自見分曉。在此基礎上,全心全意為了人民利益的張思德之死,自然就不言而喻了。因此作者說:“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作為非凡杰出的革命領袖,毛主席總來視野開闊,胸懷大局,常由一隅而推及全局。既然中國共產黨建人黨伊始就把為人民服務確立為立黨宗旨,那么為達此目標,又何惜犧牲掉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任何人,任何政黨,任何組織,前進路途上難免會遭遇千難萬險,難免會犯這樣那樣錯誤,難免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與缺點。關鍵就看你如何看待這些一切,如何處置這些一切,如何克服這些一切。作者循循善誘,由本黨立黨宗旨說到黨與黨內同志可能犯的錯誤,黨和黨內同志身上存在的各種不足與缺點,因了為人民服務的大前提而不怕身上的不足與缺點被別人指出,因此能做到虛懷若谷、從善如流,坦然而自覺自愿地接受他人監督,傾聽他人建議,面對他人批評。這里,作者不僅要求全黨同志要虛心接受他人批評,正確對待他人指出自己的缺點,更要明白如此做的意義,完全是為了黨的根本利益。一句“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表明了我們所要接受的批評,不分黨內黨外,范圍極其廣泛,態度極其誠懇,目的十分明確。一句“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照你的辦”,說明我們所說的接受來自各方面的批評,絕不是走過場,做樣子,而是真心實意,求之不得。何以如此,作者說得很明白:“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是的,哪有嘴上說為人民服務,行動上卻與人民的意愿背道而馳的?哪有嘴上說為人民服務,卻不允許人民批評你身上存在的不足與缺點、行為上所犯的錯誤?為表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革命隊伍心口如一,言行一致,坦誠實在,作者舉例了民主人士李鼎銘先生。說了李先生在抗戰處于最艱苦年代給中國共產黨提出的“精兵簡政”建議及被及時虛心采納的實事。作者列舉此例,意在告訴全黨同志,只要不忘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只要沒有私心雜念,我們就能戰勝一切困難,就能克服自身存在的一切不足與缺點,就能輕裝前進,無往而不勝。
由此,作者聯系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戰形勢及眼前取得的成就。經過抗戰七年艱苦斗爭磨煉,我們取得的成績是巨大的,我們在敵后建立了多塊根據地,從敵人手里奪回了丟失的土地與人民,壯大了自己的力量。然而,這一切距離革命的最終目標仍相距甚遠,需要我們繼續奮斗,需要我們繼續取得更大更輝煌成績。其實,作者這里流露了隱隱的擔憂,擔心個別同志滿足現狀、不思進取,更擔心個別同志面對革命最終勝利可能出現的思想彷徨、意志衰退問題。畢竟,距離革命目標最終實現依然任重道遠,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困苦依然會紛至沓來。如沒有堅定的革命決心、堅強的革命意志,那是絕對不行的。因此,作者滿懷信心地激勵大家:“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是的,任何一個徹底的革命者,隨時隨地都要胸有光明,都要自信樂觀,都要陽光大氣,都要無所畏懼。唯有如此,再大的苦難都能戰勝,革命的事業才能日漸輝煌并最終取得勝利。
作為革命領袖,毛主席深知實現革命理想過程中,巨大的代價是一定要付出的,流血犧牲是必然要有的。然而,一旦人的理想信念完全確立下來,無異于思想靈魂得到了質的升華。因此,任何一個真正的革命者,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信念,永遠不會顧及個人一切,時刻報定“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獻身精神。因此,作者說:“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人民永遠是共產黨人魂之所系和立足之本,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人永恒的鐵律,不管什么時候都永不變異。共產黨人的死得其所只有一個選擇,就是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張思德及無數革命先烈那樣的死。為了實現革命者的終極理想,任何一個革命者都要報定必死決心與勝利信心,都要機智勇敢而不可魯莽蠻干。面對必要的犧牲我們義無反顧,而對那些不必要的犧牲我們必須盡力避免。為此,作者殷切告誡全黨:“不過,我們應當盡量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犧牲。”由此,進一步要求全黨干部及所有同志:“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隊伍區別于國民黨及其軍隊的重要標志就是:官兵一致。人們不會忘記毛主席寫給試圖要到延安謀求好工作的表兄文運昌的信,里面說到,你想找好工作有好待遇,還是別來這里。這里上至總司令,下至普通戰士,每天只有八分錢伙食費。人們不會忘記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寫給四川老友的信,信中對老友說,想向他借錢安撫家里。然后話鋒一轉說道,說借你錢其實就是要,因為我借你的錢是決沒能力還你的。共產黨隊伍里之所以高度團結,眾志成城,關鍵在于為人民服務前提下的人人平等,絕無任何特權存在。彼此平等,相互關心,是這支隊伍最凡常也最了不起的現象。
最后,作者由張思德之死推及到整個軍隊以至廣大根據地農村。人與人之間理當平等友愛,凡是有益于社會的人死了,大家都要為死者舉行一個紀念儀式,寄托哀思,表達緬懷之意。這樣,才符合共產黨人革命的根本意愿。作者的大愛之心籍此表現得淋淋盡致,感人至深。試想,如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黨,如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領袖及軍隊,自古以來,有誰可曾想過為炊事員、戰士、普通百姓之死,舉行追悼會的?有誰能把整個隊伍里的官兵百姓融為一體,平等看待的?除了共產黨、毛主席,再無第二個政黨如此過,再無第二個領袖如此過。
《為人民服務》一文,自誕生之日起,一直被許多人視為人類有史以來最精粹、最具人文性壞、最具人間大愛、最能體現共產黨人崇高革命宗旨的天下至文。簡簡單單五個字,看上去一目了然,無需費解,通俗易懂,言簡意賅,意涵至高無上。世界上任何政黨,任何領袖,任何軍隊,任何組織,任何個人,誰能做到這五個字,他必能永遠能立于不敗之地,永遠被人民擁戴、被人民懷念、被人民歌頌、被人民視為親人。
惟愿毛主席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隨著時光流逝、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能為更多政黨、組織、人們所理解所踐行。
2024.12.9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