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6月,毛澤東在北京中南海游泳池住處,同華國鋒、張春橋、汪東興等談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八十多了,人老總想后事。中國有句古話叫‘蓋棺定論’,我雖未‘蓋棺’也快了,總可以定論吧!我一生干了兩件事:一是與蔣介石斗了那么幾十年,把他趕到那么幾個海島上去了;抗戰八年,把日本人請回老家去了。對這些事持異議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幾個人,在我耳邊嘰嘰喳喳,無非是讓我及早收回那幾個海島罷了。另一件事你們都知道,就是發動文化大革命。這事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這兩件事沒有完,這筆遺產得交給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動蕩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風’了。你們怎么辦?只有天知道。”
從這段話里,我們可以看出,文化大革命在毛澤東心目中的分量多么重啊!在73歲時的1966年,他抱著“跌得粉碎”的決心,發動了這場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十年搏擊,十年凱歌。1976年9月9日,他撒手塵寰,告別了人間。
毛澤東的謝幕,不僅帶走了正在進行著的文化大革命運動,還讓他的夫人、侄兒和一大批戰斗在各個崗位的積極分子遭到了坐牢、判刑、開除、免職、降級等處置。風云難測,道路曲折。
但是,對這場由億萬人民踴躍參加的文化大革命的思想認識,不是用行政法律手段就可以很快解決了的。幾十年來,在國內國外、黨內黨外、政府民間等圍繞著他干的第二件事的認識,發生著嚴重的分歧,產生著很大的爭論,可能會像秦始皇的郡縣制和焚書坑儒一樣,要在后人的中間長久地爭論下去,不斷地影響著中國,影響著世界。
在華夏大地,被譽為“紅太陽”、旗幟和燈塔的毛澤東,為什么要搞這場文化大革命,甚至耗盡精血仍不終止,并堅持把它作為遺產交給后代子孫呢?這個提問是驚天的,好似黃鐘大呂的震響,可以觸及人們的靈魂。在時針嘀嗒的幾十年中,卻是一人一解,百人百議,也是分歧大,爭論多。我們認為,以目前的情況看,要想破解這樣的疑問和難題,只有從毛澤東最后十年的講話、談話、批語、電報、書信、詩詞、題詞等珍貴文獻中,才能探尋出比較全面、正確、權威的解答。因為,他光明正大,不搞陰謀詭計,說的每一句話,寫的每一句批語,作出的每一首詩詞,發出的每一封電函,都是他真實思想的表達。從這里,我們不僅能看見一顆博大而赤誠的愛國愛民之心,還能深刻地領悟到他為什么要搞這場浩瀚運動的根本原因。
為了讓讀者能夠全面系統真實地讀到毛澤東的這些文獻,我和同伴們幾十年來像蜜蜂采花一樣,不辭勞苦,到處奔波:1,常跑圖書館,大量翻閱圖書、報紙和期刊,收集抄錄。2,常利用網絡,在電腦和微信中搜尋。3,不斷走訪眾多的藏書家,獲得所需。4,不時光顧書店、書攤和網上的新舊書店,選購可用書刊。5,悉心購買稀缺的內部資料和當時的絕密文件。
對收集到的所有資料,我們都認真多次地討論、甄別和考證,才把它們列入應在的年、月、日中。經過年復一年的冒嚴寒、頂酷暑,日夜筆耕,精心選用,細心編排,終于匯集注釋出了這部多卷本的“文革第一書”。
特別珍貴的是,書中保存著一些原汁原味體現毛澤東晚年文獻的真實文字,校補了許多所謂正史、實錄類書刊修剪隱抹的不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