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共領過三個準考證。一個是小學考初中的,一個是初中考高中的,一個是考大學的。前兩個在文化大革命中不慎丟失了,唯獨后一個,至今還容顏如故地躺在保險箱中,成了我的珍藏。閑暇時翻看,心中頓生甜蜜。
它淺黃顏色,長9.5公分,寬6.5公分。扉頁上貼著我滿臉稚氣的照片,蓋有平頂山市高等學校招生辦公室的紅色大印,編號是150。
1973年7月的一天,我懷揣著充滿希望的準考證,肩挎著一書包中學時讀過的舊課本(還有高中的),頭頂著毒辣辣的日頭,從平頂山市磚瓦廠步行趕到礦務局第一中學的教室,參加語文、政治、數學、物理、化學的考試。
因為要搞好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黨中央、毛主席決定,從1966年開始,全國高等學校停止招生。正在讀書年紀的我,中學畢業后就返鄉務農了。
直到1970年3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給黨中央、毛主席呈遞一份《關于招生(試點)的請示報告》,其中說:“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偉大領袖毛主席和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在北京市革命委員會的領導下,”“開展教育革命,貫徹執行毛主席光輝的《五七》指示,創辦新型的社會主義大學。”“一年來,通過教育革命的實踐,初步積累了有關招生、課程設置、教材改革、教學方法以及建立三結合教師隊伍等方面的經驗,建立了部分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基地。”“為了進一步貫徹無產階級教育路線,遵照毛主席關于‘走上海機床廠從工人中培養技術人員的道路,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習幾年以后,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的偉大教導,我們計劃于今年上半年開始招生,兩校共招生四千一百名。具體意見附后。當否,請批示。”
這個具體意見共八條,主要是學制時間、學生條件和招生辦法。學制規定為二至三年。學生除要政治思想好和身體健康外,還要具有三年以上實踐經驗,年齡在20歲左右,有相當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招生的辦法是:實行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和學校復審相結合。
中共中央同意兩校的報告,并擬出批示稿送毛澤東審閱;毛澤東寫了“照辦”后,批示和報告以中發〔1970〕46號文件下發全國。
1970年,一個嶄新的大學招生制度正式啟航了。
人們把從工農兵中選拔的學生稱為工農兵學員,進入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又稱工農兵大學生。首屆工農兵大學生,從1970年9月至1971年3月,先后全部入校。這一次,全國共招生9萬余人。1972年,用同樣的方法,全國普通高校招收的第二屆工農兵大學生共13萬余人,都在9月份入校。
到了1973年,黨中央對前兩年高等學校招生的辦法進行了修訂。4月3日,國務院批轉的國務院科教組《關于高等學校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提出了新的要求。6月8日,我所在的河南省革命委員會以豫革〔1973〕26號文件下發的《關于貫徹執行國務院批轉國務院科教組〈關于高等學校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說:
“根據國務院的指示精神,今年要在群眾推薦、政審合格的基礎上,對招生對象進行文化考察。目的是了解推薦對象掌握基礎知識的狀況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保證入學學生具有相當于初中畢業以上的實際文化程度。文化考查采取開卷考試的辦法,由省高招辦公室負責命題,地(市)負責選題,縣(市)負責考查。在文化考察中,要防止‘分數掛帥’。”
由于有這樣一個機緣,我這個中學畢業兩年又當了三年工人的回鄉青年,在積極報名、工人師傅一致推薦、廠領導研究批準后,愜意地領到了大學準考證,還在一份報考志愿書上,激動地填寫了兩個學習志愿:1、中文;2、中醫。
新的文化考試,比較正規,分筆試和面試。
筆試共考五門課的內容:初中的語文、政治、數學、物理、化學,分兩張考卷。語文、政治為一張考卷,語文考題70分,政治考題30分,合計100分。數學、物理、化學為一張考卷,考題合計100分;這張考卷上,有三道高中課文的題,每題10分,但它只作參考分。
這就是說,考生必須參加兩場考試,滿分為200分。每一場的答題時間是120分鐘。
考試雖然采取開卷形式,紀律也很嚴格,比如,我所在的考場就是其中之一。
當我們持準考證進教室尋找到各自的考位入座后,講臺上一位監考老師嚴肅地對大家說:“考生們,請將自己的準考證展開,平放在桌面的右上角,以便核對。這次由省高招辦命題的考卷是保密和密封的。考卷半小時前才從鄭州運回,我們剛接到。”他停了停,又大聲說:“現在,我宣布考場紀律:1、考生憑準考證進入考場,不得轉借或它用;2、遲到30分鐘者不準入考場;3、考生必須按規定時間獨立完成作業;4、允許攜帶書籍或參考資料進入考場。考生答題時,只許自己翻閱書本資料,不準左右交頭接耳,互相討論。否則,就收繳考卷。”
接著,就由四位監考老師分別從前至后發放考卷。考試開始,四位老師輪流著在教室里來回走動,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對怎樣解答數學、物理、化學的試題我大多忘記了;但是,對語文、政治這張考卷,我印象極深,至今不能忘懷。
第一,政治出了三道題。其中,有一道是解答毛主席多次強調的“三要三不要”原則:“要搞馬列主義,不要搞修正主義;要團結,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陰謀詭計。”對于這個重要原則,今日的很多共產黨人都不提了,甚至把它拋到九霄云外了。
第二,語文出了兩道作文題,要求考生選一題。一是論說文:《為新的高考制度叫好》;二是記敘文:《我的老師》。我選擇了后一題。因為,磚瓦廠的一位受人尊敬的秋師傅,是我的老師,我用充滿激情的筆調,記敘了他的幾件事。還好,我寫得很順利,并按時交卷了。
下了考場,返回廠里,我邀請幾位工友,到東三里的北渡公社食堂里美美地吃喝了一頓。
我遇到的兩位面試老師,都是開封師院的。
一位是中文系的張老師,叫啥名字記不清了。他個兒不高,皮膚黝黑,精精瘦瘦的,很和善,只是話語不多。到校后,我利用課余時間探望過張老師兩次,他沒有擔任過我們的課。
另一位,是數學系的王老師,高高的個兒,面容白嫩,二目有神。他熱情好談,說起話來,音宏聲亮。他親切地對我說:“小李呀,你第一志愿報的是中文,咱省的鄭州大學和開封師院,你想上哪個?”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只要學中文,哪個學校都中,我喜愛寫作。”“那你就上我們的開師中文系吧,它是老河大,底子厚。”“好呀!”我爽快地應允。“你可能不知道,那我告訴你,”他笑了笑,似乎挺神秘地說:“平頂山這次考生的試卷中,你的語文分數最高,95分。”
我聽了這話,心里特別激動,一時不知道說什么才好,就端起暖水瓶,一個勁兒地給兩位老師的杯子里倒熱開水,竟然沒有想到挽留他們在廠里吃頓飯。現在回想起來,真有不小的遺憾呢!
按規定,平頂山市參加的考生共有300名,錄取的比例是三取一。很慶幸,我成為這“一”中的一員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