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言志,最早出現在先秦古籍《尚書·堯典》中,被后世視為古代詩論的開山綱領,為中國詩歌的不斷發展和繁榮開辟了寬廣的道路。
據史料記載,毛澤東多次題寫和論說“詩言志”,鼓勵詩人,緊跟時代,言人民大眾之志,抒人民大眾之情。
1945年9月,毛澤東在重慶與國民黨談判時,詩人徐遲通過喬冠華向毛澤東請求,為中國詩人或大后方詩題詞,應該怎樣來創作?
毛澤東得知情況后,欣然在徐遲送來的精美冊頁上揮毫寫下“詩言志”三個大字。
1957年,《詩刊》雜志創刊時,編輯部請求毛澤東題詞,他又一次題寫了“詩言志”。
1957年7月4日,毛澤東在廬山的住處同梅白等人談話時,吟了明代楊繼盛(號椒山)的兩句詩:“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群言。”接著說:“這是椒山先生的名句。我從年輕的時候,就喜歡這兩句,并照此去做。這幾十年的體會是:前一句難就難在‘遇事’這兩個字上,即有時能虛懷,有時并不怎么虛懷。第二句難在‘察’字上面。察,不是一般的察言觀色,而是虛心體察,這樣才能從群言中吸取智慧力量。詩言志,椒山先生有此志,乃有此詩,這一點并無驚天動地之處,但從平易見精深,這樣的詩才是中國格律詩中的精品。唐人詩曰:‘邑有流亡愧俸錢。’這寥寥七字,寫出古代清官的胸懷,也寫出了古代知識分子的高尚情操。寫詩就要寫出自己的胸懷和情操,這樣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才能使人振奮。”
1958年10月5日,毛澤東在天津的談話中說:“司馬遷的《史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不是因為稿費、版稅才寫的。《紅樓夢》《水滸》也不是因為稿費、版稅才寫的。這些人是因為有一肚子火才寫的,還有《詩經》等等。”可以說,這“有一肚子火”,就是“志”的表現。
1964年8月18日,毛澤東《在北戴河同哲學工作者的談話》中說:“司馬遷對《詩經》品評很高,說《詩》三百篇皆古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詩經》大部分是風詩,是老百姓的民歌。老百姓也是圣賢。‘發憤之所為作’,心里沒有氣,他寫詩?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尸位素餐’,就是從這里來的。這是怨天,反對統治者的詩。孔夫子也相當民主,男女戀愛的詩他也收。朱熹注為淫奔之詩。其實有的是,有的不是,是借男女寫君臣。”毛澤東贊同司馬遷,并用“心里沒氣,他寫詩?”來發揮“發憤”說。這是他對寫詩也抒發革命之志的要求,也是對“詩言志” 的新解釋。
1958年2月3日,他在給女兒李訥的信中,特抄下唐人王昌齡七絕《從軍行》之一:“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并說:“這里有意志,知道嗎?”
毛澤東不僅積極宣傳“詩言志”的主張,還于日理萬機之外,操筆創作出很多首言志的詩詞。這些詩詞,有的表達了無產階級的凌云壯志,有的抒發了人民大眾的英雄豪情,有的展示了無產階級領袖的博大胸懷,有的彰顯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恢弘氣質,有的煥發出了無產階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有的開闊了無產階級觀察世界風云的眼界, 有的樹立了堪稱萬代楷模的光輝榜樣,有的培養了無產階級的高尚情操……
可以說,毛澤東的詩詞,不僅引起了中外億萬讀者的強烈共鳴,還產生了教育和鼓舞人民前進的巨大力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