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批注與談話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一九六○年二月)
背景
毛澤東同志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系列批注與談話,被稱為“社會主義時期的《資本論》”。
在這部著作中,毛澤東同志以教科書原文為根據,通過一系列談話和評論,真正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指導意義相當巨大。
讀第二十七章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社會勞動 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規律》
在讀完前六段后,毛澤東說:社會主義社會要有“物質鼓勵”和“精神鼓勵”。“精神鼓勵”拿老子的話來說,就是要“尚賢”,但“尚”得過頭了,也像“物質鼓勵”過頭了一樣,會變成個人主義。
說社會主義社會中,人的地位只決定于勞動和個人的能力,這個提法不妥。聰明人往往出于地位低、被人看不起、受過侮辱的人中,社會主義社會中也不例外。
舊社會的規律:被壓迫者文化低,但是聰明些;壓迫者文化高,但總是愚蠢些。在社會主義社會的高薪階層也有些危險,他們的文化知識多些,但是同那低薪階層比較起來,要愚蠢些,我們的干部子弟就不如非干部子弟。
有很多創造發明都是在小廠里頭出來的,大廠設備好、技術新,因此往往架子大,安于現狀,不求進取,他們的創造往往不如小廠多。最近常州有一個紡織廠創造了一個提高織布機效力的技術裝置,有助于使紡紗、織布、印染得到能力平衡,這個新技術不在上海、天津創造出來,而在常州這樣的小地方創造出來。
屈原如果繼續做官,他的文章就沒有了。正是因為開除“官籍”、“下放勞動”,才有可能接近社會生活,才有可能產生像《離騷》這樣好的文學作品。知識都是經過困難、經過挫折得來的。
人這種動物有一種毛病,就是看不起別人。只看見自己的長處,看不見別人的長處;有了點成就的人,看不起還沒有成就的人。大國富國看不起小國窮國。西方國家歷來看不起俄國。
中國現在還處在被人看不起的地位,這是有理由的,因為我們還不行。這么大的國家,只有這么一點鋼,人民生活水平這么低,有這么多文盲。人家看不起我們,對我們有好處,逼著我們努力,逼著我們進步。
教科書上說,物質刺激“使生產增加”。但是物質刺激不一定每年都增加。人不一定天天、月月、年年都要靠物質刺激,人們一樣要干,而且還干得很好。教科書把物質刺激片面化、絕對化,不把提高覺悟放在重要地位,這是很大的原則性錯誤。拿八級工資制來說,他們不能解釋同一級工資中間,為什么人們的勞動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在讀到教科書說“一個工作者如果具有高度技術或更為勤勉和積極主動,他就能在單位時間內在同樣的條件下創造出較多的產品”時,毛澤東說:工作者是否更為勤勉、積極、主動,決定于政治覺悟的高低。有的人文化技術水平高,可是不勤勉,不積極主動;另外一些人文化技術水平雖然低些,可是更為勤勉,積極主動。原因就是前一部分人覺悟低些,后一部分人覺悟高些。
教科書說:“在社會主義階段,使工作者從個人的物質利益上關心勞動結果是刺激生產發展的決定因素之一。......利用每個工作者從物質利益上對勞動結果的關心是社會主義經營的根本方法之一。”讀到這里,毛澤東說:“決定因素之一”、“根本方法之一”,這個提法可以贊成。但是當做決定性動力,就不對了。
要保證人們吃飽飯,然后人們才能繼續生產。沒有這一條是不行的。物質利益是一個重要原則,但總不是唯一的原則,總還有另外的原則,教科書中不也是常說“精神鼓勵”原則嗎?
同時,物質利益也不能單講個人利益、暫時利益、局部利益,還應當講集體利益、長遠利益、全局利益,應當講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暫時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他們現在強調的是個人、暫時、局部的利益,不強調集體、長遠和全局的利益。
在教科書引述列寧所說的“勞動生產率,歸根到底是保證新社會制度勝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東西”處,毛澤東批注:“對。”
在讀完教科書這一段后,毛澤東說:蘇聯的工農業勞動生產率,現在還沒有超過美國,我們則差得更遠。人口雖多,但是勞動生產率遠遠比不上人家,還要繼續緊張地努力若干年,分幾個階段,把我們的國家搞強大起來,使我們的人民進步起來。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多少是個因素。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經濟發展最快,有六千多萬人就業,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在讀到教科書說“機器和生產過程的經常的技術革新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無窮的泉源”時,毛澤東說:資本主義提高勞動生產率,主要靠技術進步。社會主義提高勞動生產率靠技術加政治。我國資本主義雖然不發達,但是也有幾十年的歷史,形成了像上海、遼寧、天津、重慶這樣的工業基地。這些地方在出技術、出工人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在讀到教科書說“合理的分配和使用社會勞動資源,經常提高勞動者的文化技術水平,可以保證社會勞動生產率的大大提高”時,毛澤東說:提高勞動生產率,一靠物質技術,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后兩者都是精神作用。
教科書說:“蘇聯過去按照部門原則組織工業和建筑業的管理,結果使各部門所屬企業的專業化和協作化的發展受到限制......按照地區原則改組了工業和建筑業的管理以后,就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社會分工以節約勞動和加速生產發展。”讀到這里,毛澤東說:一切企業專門由條條來管,會產生很大的片面性。我們現在中央直屬的企業只占百分之二十,其他的都歸各級地方管,就避免了這種片面性。我們的教育也由中央和地方分管,現在的問題是,地方管的高等學校太少,科系不完全。以后要舉辦一些完全由地行分配學生的高等學校,開始可以成立這樣的班或系。
毛澤東還說:李斯的《諫逐客書》,有很大的說服力。那時候各國內部的關系,看起來是領主和農奴的關系,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戰車、武士,一個國家統一的程度,還不如達賴時的西藏,因為西藏的武裝還是統一的。為了搞經濟學,要參考一下古代人怎樣搞學問。像《史記》這樣的文章和后來人對它的注釋,都很嚴格、準確。裴松之注《三國志》,收集了很多的資料。
在讀到教科書說“由于剝削的消滅,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之間的關系根本改變了。......由此就產生出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旨在不斷改進生產的創造性的合作”這一段時,毛澤東說:這段的最后一句話講得好。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做工作。我們的經驗,如果干部不放下架子,不同工人打成一片,工人就往往不把工廠看成自己的,而看成干部的。
干部的老爺態度使工人不愿意自覺地遵守勞動紀律,而且破壞勞動紀律的往往首先是那些老爺們。不能認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不用做工作,就自然會出現勞動者和企業領導人員的創造性合作。
教科書說:“社會主義生產服從于不斷提高全體人民物質福利的目的,這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改進生產的取之不盡的泉源。”毛澤東批注:“好,社會主義生產服從于需要。”
在讀到教科書說“勞動者由于工作中的成就,不僅得到物質獎勵,而且得到勛章和獎章,由于杰出的革新活動,更得到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和列寧獎金”時,毛澤東說:這里說的“得到勛章和獎章”、“勞動英雄的稱號”等等,也就是“尚賢”。到了共產主義以后,“尚賢”恐怕也還要繼續下去。產品按需分配了,物質刺激也還有那么大的作用嗎?
先進和落后這兩部分人,在任何時期都是存在的。分別這兩部分人,就是一個“尚賢”的問題。“社會主義競賽”這一節,一般寫得不錯。引用的斯大林的話也好。斯大林講了先進者給予落后者以幫助,求得普遍的提高。
普遍提高之后,仍然有先進和落后的矛盾,又要求進一步的普遍提高。這一節的缺點是沒有講政治。他們還有這樣的意思,競賽所以能成為最大的動力,還靠物質刺激這一條。他們老是提物質刺激,原因是政治太弱。我們要教育人民,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集體,為了后代,為了社會前途,而努力奮斗。要使人民有這樣的覺悟。
歷史上許多資產階級革命家英勇犧牲,他們也不是為個人的眼前利益,而是為他們這個階級的利益,為這個階級的后代的利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