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批注與談話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一九六○年二月)
背景
毛澤東同志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系列批注與談話,被稱為“社會主義時期的《資本論》”。
在這部著作中,毛澤東同志以教科書原文為根據,通過一系列談話和評論,真正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指導意義相當巨大。
讀第二十四章《生產資料公有制 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性質》
在讀到教科書講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的那幾個自然段時,毛澤東說:這一大段講生產力的問題,沒有講清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和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有什么不同的特點。在讀到教科書講機械化的最高階段是生產的自動化這一段時,毛澤東說:我們現在還不一般地提自動化。機械化要講,但也不要講得過頭。機械化、自動化講得過多了,會使人們看不起半機械化和土法生產。
在讀到教科書說“化學化是提高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的最重要的條件。創造豐富的消費品要求國民經濟廣泛實行化學化”時,毛澤東說:對農業,我們現在不提化學化。一是因為若干年內還不可能生產很多的化肥,已有的一點化肥,只能集中使用于經濟作物;二是因為提了這個,大家的眼睛都看著它,就不注意養豬和充分利用農家肥料了。農業生產必須依靠有機肥料,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相結合。
在讀到教科書說“利用原子能是現階段技術發展的頂峰。蘇聯是第一個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國家”時,毛澤東說:現在的國際局勢,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的國際局勢緊張多了。當時,資本主義還有一個相對穩定時期,除了蘇聯以外,其他國家的革命都失敗了,英國和法國很神氣,各國資產階級對蘇聯也不那么怕。
除了德國的殖民地被剝奪以外,整個帝國主義的殖民體系并沒有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德、意、日三個帝國主義國家垮臺了,英、法也削弱了,衰落了,社會主義革命在十幾個國家成功,殖民體系瓦解了。資本主義世界已經再也不能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那樣的相對穩定了。
在讀到教科書說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是“在生產力和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相互作用的基礎上,沿著向共產主義過渡的道路向前發展著”時,毛澤東說:這里只是講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相互作用,但沒有講它們之間的矛盾。在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也是一種生產關系。
在這里,例如領導人員以普通勞動者姿態出現,以平等態度待人,改進規章制度,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領導人員、工人和技術人員三結合,等等,有很多文章可做。有制方面的革命,在一定時期內是有底的,但是人們在勞動生產和分配中的相互關系,總要不斷地改進,這方面很難說有什么底。
在讀到教科書說“公有制的兩種形式的存在是客觀的必然性,它反映出工人階級和農民走向社會主義繼而走向共產主義的道路的特點”時,毛澤東說:這里只講公有制的兩種形式的存在是客觀的必然性,沒有講集體所有制過渡到全民所有制也是客觀的必然性。我們講集體所有過渡到全民所有是不可避免的客觀過程,現在我國有的地方已經開始可以明顯地看出來。
河北省成安縣的一個材料,說有些經濟作物區的公社現在很富,積累高達百分之四十五,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很高。這種情況如果發展下去,不使集體所有制改變為全民所有制,工業和農業就會發生新的矛盾。
毛主席在評論教科書關于社會主義兩種所有制的觀點時說,人民公社將來從基本隊所有,經過基本社所有,轉變為全民所有以后,全國將出現單一的全民所有制,這會大大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它在一個時期內,仍然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全民所有制。再經過一定的時間,才進而轉變為單一的共產主義全民所有制。所以全民所有制也有一個從按勞分配到按需分配的變化過程。
說兩種公有制是富強的根源,現在可以這樣說。但是,在實現了單一的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以后,這種源泉還會更加強大;到了共產主義全民所有制實現以后,那就更加強大得多了。教科書就是看不到事情的發展。
在讀到教科書說“社會主義社會勞動者的個人財產所有權普及于他們的勞動收入、儲蓄、住宅、家庭日用品、個人消費品及其他日常設備”時,毛澤東說: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歸勞動者享受的消費資料,一部分是個人財產,一部分是公共財產,如文化教育、公共醫療、體育等設備,以及如像西湖這樣的游覽地區。而且,這一部分公共財產,會愈來愈多。
440頁上把勞動收入、儲蓄、住宅、家庭日用品,個人消費品及其他日常設備等平列起來,不好。因為儲蓄、住宅等,都是勞動人民收入轉化而來的。
教科書說:“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剩余勞動是為社會的勞動,它創造剩余產品,即為社會的產品,用來滿足社會的需要:擴大生產,建立后備,發展教育和保健事業,贍養老人和喪失勞動力的人,組織國防,等等。”讀到這里,毛澤東說:為社會的產品也要分析。一部分是直接用于擴大再生產的。另一部分是用于社會文化教育和福利保健事業的,其目的是增強人的健康,提高人的文化,養育后代,以便擴大勞動力的后備,這一部分可以說是間接用于擴大再生產的。還有一部分,是用于國防這類公共消費的,是非生產性的,但它是為了保證生產和擴大再生產所必需的。教科書沒有作這樣的分析。
教科書說: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因此,事情不會弄到發生經濟危機、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這類沖突的地步。這些矛盾是發展中的矛盾,是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逐步過渡的前進道路上的矛盾。充分認識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國家,依靠群眾——共產主義建設者的積極活動,能夠及時克服產生的矛盾”。讀到這里,毛澤東說:這一段很有問題,不如斯大林講得好。教科書說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矛盾不是不可調和的矛盾,這個說法不合乎辯證法。一切矛盾都是不可調和的,哪里有什么可以調和的矛盾?只能說有對抗性的和非對抗性的矛盾,不能說有不可以調和的矛盾和可以調和的矛盾。
資本主義制度是沒落的,社會主義制度不是沒落的,所以社會主義制度的矛盾,是前進道路上的矛盾,這點教科書是說得對的。社會主義制度下,雖然沒有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革命,但是還有革命。技術革命、文化革命,也是革命。從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是革命,從共產主義的這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也是革命。共產主義一定會有很多的階段,因此也一定會有很多的革命。
在讀到教科書說社會主義經濟規律,隨著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化,“人們成為自己社會經濟關系的主人”,“能夠完全自覺地掌握和利用這些規律來為整個社會謀福利”時,毛澤東說:把事情說得太容易了。這要有一個過程。規律,開始總是少數人認識,后來才是多數人認識。就是對少數人說來,也是從不認識到認識,也要過實踐和學習的過程。
任何人開始總是不懂的,從來也沒有什么先知先覺。斯大林自己還不是對有些東西認識不清楚?他曾經說過,搞得不好,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可以發展到沖突的程度;搞得好,就可以不致發生沖突。斯大林的這些話,講得好。
教科書比斯大林退了一步。要認識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必須進行實踐,在實踐中必須采取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來進行研究,而且必須經過勝利和失敗的比較。反復實踐,反復學習,經過多次勝利和失敗,并且認真進行研究,才能逐步使自己的認識合乎規律。只看見勝利,沒有看見失敗,要認識規律是不行的。
教科書說:由于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絕對統治,蘇維埃國家有可能“對國民經濟實行計劃領導,執行經濟組織的職能。由于生產資料的私人資本主義所有制和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展的自發性,資產階級國家不能起這種作用”。讀到這里,毛澤東說:這幾句話講得太絕對了。實際上,資產階級國家,對他們的經濟是起調節作用的,例如美國政府出來干涉鋼鐵工人的罷工,就是一種調節。
教科書說列寧的經濟管理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是“國家對經濟的有計劃的集中領導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主動精神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結合”。毛澤東批注:“好。”
在讀到教科書說“工會的使命是要促使勞動者的物質生活與文化需要得到更充分的滿足”時,毛澤東說:教科書不講工會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生產,不講如何加強政治教育,只偏重講福利。
在讀到教科書說社會主義國家要同社會主義法制的破壞者,妨礙迅速發展生產和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切惰力、各種落后和守舊的現象,作堅決的斗爭時,毛澤東說:這一段講得有點神氣。要上層建筑干什么?就是為了對經濟基礎起作用。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在讀到教科書說批評和自我批評“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里的大動力”時,毛澤東說:這個說法不妥當。矛盾才是動力,批評和自我批評是解決矛盾的方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