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批注與談話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一九六○年二月)
背景
毛澤東同志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系列批注與談話,被稱為“社會主義時期的《資本論》”。
在這部著作中,毛澤東同志以教科書原文為根據,通過一系列談話和評論,真正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指導意義相當巨大。
讀第二十二章《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在讀到教科書說在實行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各個國家里,主要的特點在于蘇聯實行了全部土地國有化,而各人民民主國家在一定時期內還保存著農民土地私有制時,毛澤東說:中國農民對土地的私有觀念很深,我們是逐步地引導他們改變這種私有觀念。互助組只能解決集體勞動的問題,土地等生產資料基本上還是私有。
到了初級社,因為農民的土地有多有少,不能不采取土地入股的辦法。經過高級社和人民公社,進一步改變了農民的私有觀念。一九五九年,廬山會議以前,像新鄉、洛陽這些地方,搞包產到戶,就是一部分富裕中農的私有觀念對人民公社化的抵抗。
在讀到教科書說“機器拖拉機站是對農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重要工具”時,毛澤東說:教科書在很多地方都是這樣強調機器對社會主義改造的作用。但是,如果不提高農民的覺悟,不改造人的思想,只靠機器,怎么能行?
兩條道路斗爭的問題,用社會主義思想訓練人和改造人的問題,在我國是個大問題。農民具有兩重性,這是馬克思主義歷來的觀點。《共產黨宣言》對這個問題寫得瞥腳一點,列寧把這個問題寫明確了,斯大林更具體化了。一般地說來,教科書是把這種對農民的具體分析堅持下來的,當然也還有很不夠的地方。
教科書說:蘇聯全盤集體化,在國內消滅了人數最多的剝削階級即富農階級。“‘誰戰勝誰’的問題不僅在城市中而且在農村中也得到了解決,社會主義取得了勝利。在國內,資本主義復辟的最后根源被消滅了。”對最后一句話,毛澤東批注:“完全不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