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傳(一九四九~一九七六)敘述了毛澤東建國以后的經歷。其中我們最為關注的是1956年三大改造之后在社會基本矛盾問題上毛澤東經歷的認識轉化過程,因此,我們的摘錄就從八大政治報告開始。
從《毛澤東傳》一書中我們看到,毛澤東在起草八大政治報告過程中付出了極大的心血,親自批注修改過的初稿就有21份。事實說明,八大的政治報告體現了毛澤東當時的認識水平。
八大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是工作重心從革命到建設的轉折點。應該肯定,這一轉折是正確的,它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同時人們還要看到,三大改造的順利實現,并沒有終結社會主義革命,而是標志著社會主義革命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因為三大改造只是在生產資料所有制方面確立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建立起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在國家制度方面,還沒有實現根本的轉變,只是奪回了領導權,由資產階級統治轉變為無產階級領導。因此,從國家體制方面來說,依然是“一個沒有資本家的資產階級國家”。
什么樣的國家制度才是無產階級的新型國家制度呢?馬克思為此提出了巴黎公社原則,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也闡述了這個問題,充分肯定了馬克思的觀點。
然而,要實現這樣的改革是非常不容易的。首先在黨內,許多黨的干部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在思想上都受社會經濟基礎的制約,停留在民主革命階段,根本不想按照巴黎公社原則建設新型的國家制度,腦子里被“論功行賞”的小生產者意識支配著,因此在級別、待遇上發生了爭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資本家被打倒了,現在該我撈一把了。這種小生產者的思想在黨的干部隊伍中普遍存在,于是在工資制度改革中暴露出許多問題,在實施等級制的分配制度中為爭級別,鬧待遇而痛哭流涕。
由于勞動者剛剛獲得政治上的解放,因此,對于這種沿用舊社會分配制度的改革采取了默認的態度,開始時這種分配制度并沒有顯現出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特點。
隨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到來,這種建立在舊社會等級分配制度基礎上的分配方式與社會主義的經濟發展出現了不相適應的狀況。毛澤東及時抓住了這一苗頭,提出了繼續革命的主張。要實現縮小管理者和勞動者在工資待遇、社會福利方面存在的差距,為此,毛澤東主張實施對低工資進行調整,高工資不動的變革,主張建立管理者參加生產勞動的制度,主張打破論資排輩的干部選拔制度,直接從工人、農民中提拔黨的領導干部等等。
總之,要按照馬克思的巴黎公社原則改造國家的現行制度。這是毛澤東為文化大革命奪權之后重建國家體制進行的規劃和設想。可惜的是,后來的繼任者背離了馬克思主義,沒有沿著馬克思的巴黎公社原則繼續前進,而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以“沒有物質基礎”為借口,將社會主義革命中斷了。改革派從維護現有的分配制度出發,將小生產者的資本主義自發勢力看作是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基本動力,沿著片面強調“個人物質利益”的方向一路走下去了。于是,本應實施的國家制度的變革立即轉變為經濟體制的改革。
歷史發展的事實告訴人們,不實施巴黎公社原則,無論是什么樣的經濟體制模式,都將葬送社會主義事業。蘇聯實施的高度集權模式,南斯拉夫實施的高度自治的市場經濟模式,以及保加利亞實施的集權與分權的混合模式等,這些社會主義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都統統轉化為自己的反面,重新蛻變為資本主義。
由此看來,在經濟落后的國家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雖然無產階級取得了領導權,但是,在國家制度中如果不實施無產階級專政的話,沿用資本主義國家的組織機構,那么,向資本主義蛻變就是必然的,就是具有規律性的發展趨勢。
在這里,無產階級專政指的不是純粹的領導權的更替,它還有很多豐富的內容。
列寧說,“要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起新型的不同于私有制社會形態的國家機構。這個新型的國家機構必須遵循巴黎公社的原則,實現無產階級的廣泛的民主制度,其中包括實施“低薪制”、“普選制”、以及“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等。沒有這樣的根本變革,那么,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就會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出現資本主義復辟,這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告訴人們的真理。
毛澤東不是先知先覺的神,而是普通的凡人。因此,對于社會主義革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矛盾,他同樣也要經歷一個不認識到有所認識、再到深刻認識的發展過程。這一點我們從《毛澤東傳》中已經看得很清楚了。圍繞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毛澤東經歷了自己否定自己的艱辛探索過程,從開始盲目接受了斯大林的“無階級存在”的“無矛盾論”,到否定了斯大林的觀點,重新提出“矛盾論”,提出“階級斗爭”理論,其間經過了十三年的時間。以后在實踐中逐步取得了完善,最終形成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系統理論。這是毛澤東依據實踐總結出來的科學理論,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真理。
堅持馬克思主義還是搞修正主義,關鍵是看人們對待毛澤東提出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態度。否定或者徹底否定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就是搞修正主義的具體體現。這一點,已經被實踐證實了。
今天,不管人們怎樣看待毛澤東親自發動和領導的“文化大革命”,都應該意識到“文化大革命”推動了中國民主制度的迅速發展。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文化大革命的沖擊,就沒有今天的言論自由和民主參政的可喜成果。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上看,民主不是恩賜的產物,它是在斗爭中不斷發展起來的。現實中民主實現的程度真實地記錄了以往革命斗爭的成果。所以,不能割斷歷史,片面地看待今天的民主制度。
應該承認現實,我們的國家是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此,不僅在經濟上非常落后,在民主制度方面同樣也是非常落后的。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對民主、人權的要求就會相應地提高。這是社會不斷前進的必然反映。不要以為領導權更替了,民主機制就會自然而然地超過資本主義國家。民主和生產力一樣,都是在不斷發展的產物。
就拿人權來說,為什么農民工付出了勞動,卻遲遲得不到勞動報酬呢?顯然,這種現象的存在說明,我們的民主和人權不如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勞動者的生存權還存在問題,基本生活還沒有得到切實可靠的保障。這種隨意克扣勞動者血汗錢的現象,具有明顯的封建殘余性質,因為資本主義強調形式上的平等,強調按勞分配。付出了勞動,就要得到相應的回報。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難道加上了中國特色,反而不如改革以前了嗎?
要知道,改革以前,絕對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剝削現象,因為那時強調勞動者當家作主,強調維護勞動者的根本利益。改革開放,將勞動者的利益放在一邊了,頭腦中只有GDP,沒有了勞動者應該當家作主的觀念。于是,剝削勞動者的現象就隨之發展起來。
改革者忘記了毛澤東的教導:要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要維護勞動者的根本利益。
回到巴黎公社原則中去,才能避免資本主義復辟在中國出現,這是馬克思主義告訴人們的真理。堅持馬克思主義,就要落實巴黎公社原則,就要與“高薪養廉”“年薪制”等資本主義的改革措施進行斗爭。這就是《毛澤東傳》告訴我們的真理。
要站在勞動者立場上,從維護勞動者的根本利益出發進行改革,不要將勞動者推向雇傭勞動的方面,因為雇傭勞動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基本特征。一旦生產關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那么,社會制度的性質就要發生根本的改變,就會從社會主義蛻變為資本主義,因為生產關系是社會制度性質的直接反映。
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就有什么樣性質的社會制度。在這里,不能只看到國家占有形式在所有制結構中的比重是多少,那只是表面的形式,應該深入一步看到勞動者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的變化,那才是公有制的本質。
資本主義國家也在實行“國家所有制”,但是,資本主義的國家所有制即使在所有制結構中占到了很大的比重,也不能說明它轉變為社會主義制度了,因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沒有因為國家占有這一形式的改變而發生根本的改變。同樣,對于社會主義國家來說,也要緊緊抓住生產關系的實質不放。否則的話,資本主義就會在漸變過程中完成“和平演變”的全過程。
改革開放前,我們曾經理直氣壯地說,我們國家不是剝削制度,沒有剝削關系了。現在,誰還能這樣說呢?勞動者付出了勞動,卻得不到相應的勞動報酬,這不是赤裸裸的剝削又是什么呢?剝削不是私有制社會特有的,它是一種生產關系的反映。只要存在著無償占有勞動者勞動成果的現實,就說明剝削關系還存在著。這一點,并不會因為執政者的變遷而發生任何改變。換句話說,剝削是經濟關系的直接反映,是客觀事實的真實寫照。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生前說過: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出現了兩極分化,那就說明我們真的走到邪路上去了。當前,剝削關系的普遍出現,它說明了什么呢?每一個具有良知的中國人都能夠對照總設計師的話,進行深刻的反思。
中國革命的成功是來之不易的,它經過了漫長的28年歷程,無數先烈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后人應該珍惜新中國的建立,千萬不要讓資本主義在中國死灰復燃啊!
按:該文最早發表在草根網上,文章鏈接為: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72179.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