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東:國文國史三十年
視頻地址:http://video.sina.com.cn/v/b/65375776-1506595000.html
孔慶東文學史序
溫儒敏
(溫儒敏,男,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現兼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
上個月孔慶東告訴我,中華書局要把他在北大中文系上現代文學課的錄音稿出版,囑我寫序。還沒有看到稿子,我就爽快答應下來。慶東上本科時,我擔任過他們的班主任,后來他留校任教,彼此成了同事,比較了解,我樂意支持他的新書出版。慶東是學者,但外界感覺他更是個作家,擅修辭,會說話,才華橫溢。有時聽他講演,或俗話連篇,或戲謔嘲弄,或詈罵泄憤,當然更多妙語連珠,頗有一種“痞氣”的快感,有意標示“草根”而拒絕“紳士”;他擅用連類夸張,矯枉過正,在敏感部位打“擦邊球”,三分偏要說到七分,讓你捏把汗,但想到這是創作,是痛快文章,也就體諒且有些佩服。
我不太上網,不愛看別人的博客與微博的嘮叨,免得太多的信息與嘈雜的干擾,但我知道慶東的博客影響巨大,有眾多“粉絲”。他的博客結集出版后送給我,看過若干篇,越發感到他就是一位很適合生活在傳媒時代的作家。“博客式”的煽情,加上網友所熱衷的戲謔、調侃、嘲諷,把“北大醉俠”和“孔和尚”凸現為極富個性的言說符號,每當醉俠、和尚亮相,就引發一陣轟動。他非常懂得如何在與讀者互動中形成某種“氣場”,表達自己的情思,而圍觀者與“粉絲”也在搶占“沙發”和唇槍舌劍的嬉鬧中,得到情緒的宣泄。
孔慶東的很多作品,可以稱之為“博客文學”,其特點就在喜用游戲或調侃方式對各種“社會像”——包括自己——進行戲謔漫畫,意在打破傳統的道德觀與價值觀,具有明顯的亞文化叛逆性。我猜想,日后若有人研究這一時段的博客文學,大概是不會放過孔慶東的。
但孔慶東和一般作秀炒作的寫手不同,他始終關注社會,針砭時弊,為民請命,透過那些嬉笑怒罵和游戲筆墨,你能感觸到某種正義與責任。孔慶東分明瞧不起死讀書讀死書的人,不滿足于當書齋里的學者,他心氣高,骨子里還是想通過新的文學傳播方式去影響社會,改善人生。慶東好品評時事,語多譏刺,憤世嫉俗,縱橫捭闔。有時你會覺得他的痛快文章太過意緒出發,毫無現實操作性,細加琢磨又可能發現某些“片面的深刻”。用傳統的心態很難接受孔慶東,但應當想想為何有那么多年輕朋友——還有為數不少的老年朋友欣賞他,這確實是一種新的社會心理現象,就像當年郁達夫被許多大人物視為“下流墮落”,而青年人卻在其作品中讀出人性的真實一樣。有一段我曾為慶東擔心,“勸說”他不要過多接觸傳媒,應當在專業研究方面多下功夫,因為大學畢竟有大學的“章法”。慶東哪里會聽我這一套?他客氣地點頭稱是,轉過身去還是我行我素,越發往現在這個道上走了。我也轉而說服自己:慶東是在嘗試一種新型的帶有某些“行為藝術”意味的創作,他已經很成功,很有影響,何況他的調侃、玩世背后始終不失改造社會的苦心!
慶東每次提升職稱時,都碰到一些麻煩,有些評審委員看不慣他的“痞氣”和時而“出格”的言辭,這時,我就必須出來幫他一把了,理由是:不要刻板地要求一位才子,一位作家型學者。如今中文系缺少“文氣”,能有多少老師真的會寫文章?孔慶東起碼活躍了“文氣”,何況他收放自如,學術研究也水平很高。北大畢竟還是北大,最終沒有為難這位才子,孔慶東也只有在北大這樣特殊的環境中才如魚得水。
是的,孔慶東的本業做得出色,學術研究也很有水平。我可以隨意舉出幾個例子。比如慶東研究曹禺的《雷雨》,率先探討了這一著名話劇的演出史。他查閱民國時期大量報刊史料,第一次系統清理了《雷雨》演出的復雜歷史,以及這一劇本付諸演出的復雜的修改變化過程。在這個方面,慶東的研究至今仍是為學界贊許的。他對通俗文學的研究起步較早,十幾年前出版的博士論文《超越雅俗》,厚積薄發,已經有嚴家炎先生等給予了高度評價,至今仍頗有曲高和寡的味道和獨特的學術價值。慶東曾和這個領域的“宿將”范伯群先生聯手,寫過一本《通俗文學十五講》。過去的文學史對通俗文學不重視,也不給位置,研究這方面需要搜尋清理大量史料,要下死功夫,又要有文學史的眼光,是拓荒性質的工作,很不容易。孔、范合作的“十五講”別開生面,在高校影響很大。此外,在魯迅、老舍、金庸等作家研究方面,慶東都有不俗的建樹。讀他的這些論作,有時可能會感到很大的“反差”——這是那個在博客上嬉笑怒罵的“孔和尚”的論作嗎?慶東的一些文學史研究早已抵達現代文學的學術前沿,而且總是有一些出乎意料的新觀點閃亮呈現,只不過這些實績都被他的博客盛名掩蓋了。
這些年來,孔慶東在北大中文系主講過幾次現代文學基礎課,想必他的課會大受歡迎,來捧場的“旁聽族”也一定雀躍。據說學生“民選”北大十佳教師,孔慶東高票當選第一名,真羨煞我也。我在北大教了30多年書,也沒有這個“福份”。 他的課有親和力,生動有趣,貼近學生,所以得到學生的喝彩。慶東把他講課的部分錄音稿給我發來,我看了,果然如此。感覺有這么幾點是特別值得稱道的,不妨說說。
慶東講現代文學喜歡“穿越”,講著講著就聯系到現實生活。他講“五四”聯想到現今對這份遺產的不重視,甚至扭曲、顛覆,太可惜了。講魯迅必定論及“國民性批判”至今未過時,而且還很迫切,現實社會許多亂象早在魯迅筆下就討伐過了,現在又沉渣泛起。講左翼文學,他用很多精力闡述左翼精神的當下意義,聯想到當今類似“包身工”的殘酷現象,讓人感到一種很沉重的民本情懷。總之,孔慶東的文學史是鮮活的,思想飽滿的,帶有現實批判的銳氣。相比之下,現今許多碎片化的、瑣屑的的研究,那些 “穿靴戴帽” 仿漢學的文章,就愈加顯得無聊與蒼白。我并不認為講課非得處處聯系現實,但作為一門時代感與思想性都很突出的現代文學課程,本來就是很“現實”的,它的生命就在于不斷回應或參與社會現實,和現實對話,參與當代價值重建。
我曾在一些文章中談過,這些年拜金主義流行,加上學術生產體制的僵硬制約,形成普遍浮躁的學風。從以往“過份意識形態化”到如今的“項目化生存”,剛解開一種束縛卻又被綁上另一道繩索。還沒等喘過氣來,許多學人就再次感受到無奈:學問的尊嚴、使命感和批判精神正日漸抽空。現代文學研究很難說真的已經“回歸學術”,可是對社會反應的敏感度弱了,發出的聲音少了。讀了孔慶東的論著,我愈加感到這些問題的嚴重,而孔慶東文學史的“穿越”現實,也就更顯出其價值。他的文學史灌注著一種責任心,他的“穿越”是在重新強調現代文學研究的“當代責任”,思考如何通過歷史研究參與價值重建。這種“穿越”或者“對話”,能使現代文學傳統得到更新,也使得本學科研究具有“合法性”和持續的發展動力。
孔慶東講課思路非常活躍,他不滿足于只講文學史,同時要講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或者說,他要通過文學來講“國史”。這個志向大了去了,未必都能實現,卻也體現一種文學史觀,一種敘史的方式。其實對此我是有過懷疑的。幾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表述,思想史不能取代文學史,那是考慮到當今宏大敘事仍然太多,動不動就把文學史作為思想史文化史的填充材料,忽略了文學研究審美的、個性化的探求。這種狀況現今仍然很嚴重。但值得寬慰的是,孔慶東的文學史雖然在幾種“史”之間穿梭,但基點始終還是文學,重點還是具體的作家作品分析。他對不同作家和文學史現象的分析,是緊扣著創作來進行的,這種分析并不只是為了以文證史,也為了顯現各種不同的審美風致,啟發與導引審美的愉悅。
更顯個性的是孔慶東的那種放達,他把博客文風帶進了課堂,打亂了常見的有板有眼的授課系統,弱化了直線性的史的脈絡,不時插入軼聞史事,又不斷以“問題”沖擊思維,使課堂氛圍極為活躍。不只是詞采的活躍,更有思想的活躍。現在大學老師的心思很多都不在教學,學生上課也往往提不起勁頭,慶東能把課講得有趣,激發學習的興味,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我也有些擔心,會不會跑馬太遠,收攏不及,枝蔓過多,妨礙主線;而“問題”頻繁時,難免有非此即彼、缺少分寸感的發揮(可能是修辭手段),也可能超出大學低年級學生的接受水平。倘若把握不好,就會天馬行空,一堂課下來,只有滿天星斗,而缺少條分縷析的“干貨”。基礎課嘛,畢竟要注重“基礎”性,注重教學中的接受規律,加強學生的基礎能力培育。有些思辨性的內容,可以留到研究生階段解決。
也許這只是我看講稿的多余想象,是提醒其他人不可隨意效仿孔慶東。慶東本人,事實上是講得非常出色的。
如果大家已經熟悉寫博客的“孔和尚”,那么就再接觸一下作為文學史家的孔慶東吧。
本期博客思考題:
1.什么是“現代”?(博士題)
2.什么是“國文”?(碩士題)
3.什么是“北大精神”?(學士題)
《國文國史三十年(一)——孔慶東《中國現代文學史》全講》
叢 書 名:
定 價:39元
作 者:孔慶東 著
發布日期: 2011-11-7
頁 數:328頁
字 數:250千字
包 冊:5
ISBN :978-7-101-08220-3
版 式:簡體橫排
裝 幀:平裝
版 次:1-1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史上最好看、最犀利、最過癮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大學堂堂爆滿的王牌課程;現代中國人做事必須補上的一門大學問!
本書以孔慶東先生2011年春夏在北大中文系開設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課程課堂錄音為底本,通過與作者的反復溝通,整理成書。整理時秉承實錄精神,力求再現原汁原味的現場氣氛,保留靈光乍現的思想火花。
本書首次將場場爆滿的北大中文系王牌課程向大眾敞開,通過生動的講解揭示深邃獨到的思想,與讀者共同探討新文化運動以來的國文、國史和國人。
本書用生動幽默的語言,講解了從1917年到1949年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歷程。穿插講解其間重大歷史文化事件,評點胡適、陳獨秀、魯迅、郭沫若、張愛玲、沈從文等一批文化精英,揭秘1917年以來文學背后的政治斗爭,揭示出文學面紗背后冷酷的政治本質,指出中國文學就是中國政治的一面鏡子。
最最吸引眼球的是孔慶東一針見血的時局點評,看似簡單、執拗,口出狂言,但掩不住其文史知識的深厚和充滿哲理的獨到見解,這樣的點評在文中比比皆是,與市面上嘩眾取寵的歷史解讀書相比,這本書在生動幽默之外,極大地增加了深度。
本書收藏曾慶龍先生的彩色插圖21幅,全部是充滿思想力量的圖文漫寫,特別幽默而智慧。
1、 史上最好看,最過癮的現代文學史。北京大學堂堂爆滿的最牛課程,常吸引校外人士打著“飛的”來聽課。
2、 孔慶東看家武功首次亮相,絕非匯編作品,最為系統深刻的扛鼎之作。
3、 中國的文學史,就是中國的政治史。孔慶東不只是講文學,也是在講政治。他用犀利的語言和對文學的領悟,揭示藏在文學面紗背后的殘酷政治本質,讓人透過中國文學的表面現象看到中國近代史三十余年政治發展的本來面目。
烏有之鄉書店有售,購買請點擊》》
相關鏈接:
孔慶東專區:http://www.szhgh.com/?action-category-catid-29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