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政策多變與冷戰思維揮之不去的深層原因
摘自楊斌著作《美國隱蔽經濟金融戰爭》
深刻認識美國實施“緩和”戰略的理論淵源,就能發現美國政府對華政策多變背后隱藏的規律,中國就能知己知彼、處之泰然并從容應對。實際上,美國實施“緩和”戰略根本不意味著放棄冷戰思維,而是用友好姿態和擴大經濟文化交流作為掩護,替代冷戰遏制時期赤裸裸的軍事威脅和經濟封鎖,為運用政治、經濟、外交等軟政策籌碼發動攻擊創造條件,這就是為何冷戰結束而冷戰思維始終揮之不去的原因。不管美國總統個人是否真誠希望保持對華友好關系,美國壟斷資本從全球霸權戰略角度必然施加壓力,迫使中美關系改善到一定程度時出現惡化趨勢,但是,美國政府表現強硬姿態時也會謹慎掌握尺度,以免緊張局勢失控影響美國的實施“緩和”戰略。尼克松以恭謙姿態訪華并改善中美關系,恰恰是因為中國支持越南沉重打擊了美國的封鎖遏制。克林頓領導的民主黨政府曾表示對華友好,甚至提出中美兩國之間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但是,就在朱镕基總理訪美展現對中美關系的重視后不久,美國就悍然轟炸了中國駐南斯拉夫的大使館,表明美國將中國友好視為挑釁不會過于觸怒中國的理由。俄羅斯對美國轟炸科索沃后作出比較強烈的反應,中途取消總理訪美計劃并派兵搶占科索沃機場,美國卻有意對俄羅斯保持克制以避免緊張局勢過度升溫。普京執政時期吸取葉利欽對美國過于軟弱的教訓,有意將強硬姿態作為防止俄美關系惡化的措施。
2009年11月奧巴馬訪華時曾表現出對華友好姿態,聲稱將對中國崛起采取歡迎而不是遏制的態度,將高度重視中美雙邊戰略互信關系的發展。但時隔不久,奧巴馬卻采取了一系列挑戰中國核心戰略利益的行動,啟動向臺灣大規模出售先進武器的計劃,將美國的反導系統直接延伸至中國的大門口,會見達賴喇嘛支持威脅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分裂勢力,表示將采取強硬態度逼迫中國人民幣升值,進一步出臺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打擊中國的出口等等。2010年3月15日,美國國會130名議員甚至提出匯率操縱國指控,威脅對中國出口全面征收27.5%的懲罰性關稅,這意味著中美兩國之間可能爆發全面貿易大戰,引起了中國政府的抗議和各界輿論的軒然大波,人們感到詫異為何中美關系驟然從高潮跌入低谷,美國為何驟然改變友好姿態挑起全面緊張局勢。令許多中國人感到難以理解的是,奧巴馬訪華是近年來中美關系發展的高潮標志,友好氣氛應該有助于加強相互理解和尋求兩國共贏,為何奧巴馬卻一轉臉就公然挑戰中國核心利益?有些人將奧巴馬對華政策驟變歸于美國的選舉政治形勢,稱奧巴馬對華強硬是為安撫失業引發的憤怒情緒。實際上,美國對臺軍售和施壓人民幣升值等重大政策措施,不可能根據經濟形勢和民眾輿論而朝三暮四變化,甚至違背美國政府的長期國際戰略和形勢判斷。
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如此頻繁出現戲劇性變化,其主要原因不是某個政治家情緒變化無常,也不是為應對政治選舉形勢暫時采取的政策調整,而是源于美國針對社會主義國家采取的“緩和”國際戰略。美國在越南戰爭慘敗后被迫放棄了“冷戰遏制”,轉而采取基辛格等國際戰略家提出的“緩和”戰略,擴大同社會主義國家的接觸和經濟文化交流,目的正是通過培育戰略依賴性獲得政治、經濟、外交等政策籌碼,以便運用比軍事沖突代價小的制裁手段推動美國的國際戰略。尼克松明確提出要將經濟聯系變成捆住國際對手的繩索,將貿易、先進技術等當作武器而不是禮物,不僅在商品上印有經濟價碼而且還有政治價碼。[1] 正因如此,美國對華政策才會反復出現戲劇性的變化,當友好接觸氣氛漸濃時往往出人預料發生敵對事件,如朱镕基總理訪美后不久便發生的轟炸中國大使館事件,奧運會前夕美國在全球各地策劃的支持藏獨分裂活動,奧巴馬訪華后不久便采取一系列行動挑戰中國核心戰略利益,等等。
美國運用“緩和”戰略打擊國際對手,其厲害之處恰恰軟硬兼施、靈活多變,時而“友好親善”,時而“強硬恫嚇”,“忽軟忽硬”令對手捉摸不定、無所適從,出其不意攻擊對手的薄弱、要害環節。中國對付美國“軟硬兼施”的兩面攻勢,也不能采取單純“軟”或“硬”的辦法,而應采取“剛柔并濟”的巧妙應對策略,避實就虛閃過對手的攻擊鋒芒,頭腦清醒、認清形勢、站穩腳跟,繼承并發展馬列主義國際政治理論,認清帝國主義的不變本質和政策手腕創新,維護國家安全要害不給對手可乘之機,靈活應變、借力打力、趁勢反擊。當美國對中國表示比較友好的姿態時,中國也應冷靜認識到美國的長期對華戰略,當美國突然再次對中國進行硬恫嚇時,中國也應處變不驚、毫不畏懼、沉著應對,有理、有利、有節地進行反擊,不被其故扮瘋狂牛仔的強硬姿態和攻心戰嚇倒,不幻想以順從、讓步來換取一時太平,軟弱退讓只能讓對手更加得寸進尺、變本加厲。有些國際專家擔憂中美關系惡化主張屈從美國壓力,殊不知這樣恰恰會讓美國反華勢力感到得逞嘗到甜頭,反而會變本加厲地推動強硬的反華政策。據2010年美國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民眾不支持奧巴馬連任總統,下一屆總統很可能采取強硬對外政策,甚至有意表演“非理性的瘋狂”來促進美國利益,中國對美國對外政策由軟變硬應有充分準備。
美國向國際對手施壓往往選擇要害、薄弱環節,為迷惑國際對手甚至可能有意提供經濟利益誘餌,對手一旦順從美國壓力往往就會招致更大麻煩。奧巴馬政府以維護人權和言論自由為名,攻擊中國對谷歌等網絡公司依法進行管理,中國采取堅定立場回應美國挑戰是完全正確的,否則將來無論在意識形態和美中關系領域,都很可能面對更多、更大的麻煩和沖突。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美國政府高官訪華要求中國幫助美國度過難關,中國動用寶貴儲蓄購買大量美國國債和兩房債券后,美國反而指責中國儲蓄率高是導致美國金融危機的原因,美國高層智庫甚至提出中國應承擔數千億美元的挽救危機代價。當前中國政府大量減持美國國債是完全正確的選擇,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美元不斷貶值給中國造成的損失,還可逐漸讓美國喪失將金融危機責任嫁禍中國的借口。
中國不可認為順從或積極配合美國的經濟政策,形成某些美國高層智囊所說的G2伙伴關系,通過購買美國國債并提供出口產品支持美元霸權,美國就不會找中國麻煩并且設法阻止中國崛起。實際上,美國高層智囊竭力鼓吹的“中國威脅論”,并非指中國崛起會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而是指威脅美國在全球范圍的霸權利益。由于美國希望通過全球霸權謀求不正當利益,通過美元霸權無償占有別國的資源和財富,通過涉嫌廣泛欺詐的金融交易掠奪各國民眾,因此,中國對美國友好并且盡量避免招惹美國,并不能讓美國滿足并以同樣友好態度對待中國,將美國金融危機歸咎于中國出口和儲蓄高就是明證。
美國經常對關系密切的戰略伙伴采取兩面利用態度,先利用薩達姆遏制伊朗并且默許其入侵科威特,再將反對伊拉克侵略作為美國軍事介入中東借口;美國政府和中情局先扶植智利的皮諾特策劃軍事政變,同時資助芝加哥大學培養的智利經濟學家作為經濟顧問,擬定一旦政變成功后推行新自由主義改革的詳細經濟計劃,通過大規模鎮壓、暗殺清除社會進步力量抵抗之后,將智利扶植成拉美第一個推行新自由主義模式的樣板;美國、英國積極參與扶植皮諾特的軍事政變,等待皮諾特作為傀儡政權價值耗盡后又從反面利用皮諾特,以政變后推行社會鎮壓侵犯人權為由逮捕皮諾特,將其作為美國推行人權戰略的犧牲品充分利用其價值。
美國經常有意公布其全球各地代理人的腐敗信息,從兩面利用美國代理人并威脅國際對手做出更多戰略讓步,如以腐敗洗錢罪名逮捕葉利欽總管并威脅俄羅斯等等。同美國打交道就如同接近黑社會老大一樣非常危險,因為美國從來認為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謀求最大利益本能要求其從正反兩面利用戰略伙伴,這樣可以節省信息成本、欺騙成本有利于謀取最大利益。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當代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本質,堅持馬克思主義才能認清世界政治經濟格局變化的規律,才能從戰略高度認清美國的霸權謀略和兩面手腕,更好應對復雜多變的世界動蕩局勢并維護中國國家利益。
中國如何反擊美國挑戰中國戰略核心利益
2010年1月奧巴馬啟動大規模對臺軍售計劃之后,中國宣布將對美國有關企業進行制裁是完全正確的和必要的。有些人士卻認為中國擴大開放和加強經貿聯系就能遏制美國反華勢力,這種單純經濟觀點缺乏長遠的國際戰略眼光。某些西方大財團和跨國公司為了謀求最大利潤,既為對華投資貿易作出友好姿態,又為高額軍火利潤支持右翼勢力反華,包括蓄意夸大所謂中國的軍事威脅,慫恿政府將中國作為戰略對手和假想敵,支持臺灣分裂勢力搞漸進臺獨的舉措等等。中國也應將戰略利益目標同經濟貿易掛鉤,促使其明白不能既賺中國的錢又搞反華,從自身經濟利益出發也要謹慎行事,否則不可能獲得最大利潤和中國巨大市場的商機。中國將經濟貿易與戰略目標掛鉤能夠有效地維護核心戰略利益。2001 年筆者曾撰文建議中國應開發將一系列經濟與政治結合的綜合對策,涉及范圍廣泛而且可靈活調節力度,對于民進黨推進臺獨的漸進性小動作,中國也應及時給予程度恰當的懲罰,這樣才能有效遏制其打“擦邊球”的分裂政策。當年臺灣有許多被稱為綠營財源的大財團,一方面在大陸大量投資賺了大錢,同時卻又積極支持陳水扁和民進黨上臺,但近幾年來發生了轉變公開表明反對臺獨態度,并且為促使陳水扁下臺作出了一定貢獻,這充分說明將國家戰略目標同經濟貿易掛鉤,不僅是必要的同時也是非常奏效的。
中國不必擔心對美國有關財團進行經濟制裁,會得罪美國并促使其惱羞成怒,因為,美國壟斷財團一向精明善于計算成本收益,注重實際經濟利益而從不感情用事,他們不一定懼怕中國的道義譴責和外交抗議,但肯定會認真計算喪失中國巨大市場的利潤損失。中國運用經濟制裁手段可以靈活調節力度,針對不同反華行動采取程度恰當的反制措施,促使幕后操縱著美國反華政治勢力的壟斷財團,謹慎計算利弊得失不敢對中國輕舉妄動,最終還可能作出拉攏討好中國的舉動。中國同美國某些壟斷財團支持的反華勢力開展斗爭,應該善于發揮自己的長處并避免薄弱環節。中國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才能深刻認識壟斷資本的本質,才能在借鑒西方經驗的同時認清其存在的種種弊端,認清美國經濟的泡沫本質并避免重大投資損失,認清壟斷資本兩面性避免落入不擇手段謀利的陷阱。中國企業在實力方面同美國企業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倘若實行經濟與政治分開分并任由企業單打獨斗,中國同美國進行國家戰略利益較量必然處于下風。舊中國的民族資本對帝國主義始終軟弱無力,廣大人民群眾只有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才能挽救國家。普京采取果斷措施打擊俄羅斯金融寡頭的重要原因,就是金融寡頭為謀求私利向美國出賣俄羅斯戰略利益。中國必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和公有制的優勢,協調一致維護國家核心戰略利益和整體經濟利益,就能形成任何西方跨國企業也難以抵御的力量,共同采取措施抵制、制裁某些美國壟斷財團,有效迫使其放棄危害中國核心戰略利益的反華行動。中國不僅應直接制裁參與對臺軍售的美國軍工企業,還應查清這些企業屬于哪些金融工業融合壟斷財團,同哪些銀行、企業存在著密切的資金、貿易和技術往來,動員中國的有關政府部門、各種類型企業的力量,通過擴大或減少貿易、投資合作優惠等各種措施,勸說美國有關銀行、企業幫助共同向反華企業施加壓力。中國應該視其合作程度擴大或減少相應的經濟優惠待遇,這樣在有效促進中國核心戰略利益的同時,也有利于實現“共贏”并促進各方面的經濟利益。
有的中國金融機構曾在對美投資中蒙受巨額損失,宣稱難以判斷美國危機走勢并不敢繼續對美投資,如今受到美國宣揚的經濟復蘇跡象鼓舞并恢復信心,準備再次動用巨資收購美國股票和銀行有毒資產。中國切切不可認為積極購買美國國債和困難金融機構的股票、債券,就能夠贏得美國好感并樹立良好國際形象。盡管中國一直動用寶貴儲蓄購買美國國債,向美國出口大量物美價廉產品有助于美國抑制物價上漲,但是,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先后將金融危機起因歸咎于中國儲蓄率太高和出口太多,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也指責中國儲蓄率高是金融危機誘因,美國著名智庫甚至提出中國應承擔5000億美元的挽救危機代價。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之后,美國政府高官和華爾街金融人士頻頻來華,呼吁中國施加援手幫助美國解救危機,中國也慷慨購買美國國債、兩房債券等積極相助,甚至因幫助華爾街陷于困境的銀行而蒙受重大損失,美國為何倒打一耙、恩將仇報值得中國深思。
西方媒體披露了華爾街誘發次貸危機的大量欺詐行為,充分揭示了壟斷資本不擇手段謀求超額利潤的貪婪。蓋特納、伯南克、格林斯潘都是華爾街利益的代理人,他們為貪婪欲望不惜嚴重損害美國民眾利益,當然更不會對中國有絲毫憐憫同情之心,為了幫助華爾街逃脫罪責可能采取任何手段。美歐廣大民眾正日益意識金融資本的貪婪和欺詐,正在尋找制造金融危機并損害自身利益的“元兇”,而美國和大西洋兩岸貪婪的銀行家成了發泄憤怒情緒的對象。但是,華爾街金融金融資本及其在美國政府中的代理人,也正在制造輿論為轉移民眾憤怒尋找替罪羊,特別是尋找借口將危機的責任、代價轉嫁給中國。中國面對美國無端指責不能僅僅被動地為自己辯護,而應積極向世界各國和美國公眾闡明全球金融危機的真正起因,否則就會鼓勵美國故意混淆真相并把中國當作替罪羊,中國越是增購美國國債并供給廉價產品就越是成為美國攻擊對象。
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和困難金融機構股票、債券,動用國內寶貴儲蓄救助美國也無法贏得歡心,反而會提供他們將危機起因嫁禍給中國的口實,責難中國高儲蓄流向美國造成貿易失衡和金融危機。美國反華勢力刊登廣告稱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將令其后代淪為中國債務仆從并聽命于中國。中國應積極主動提出維護美國民眾和本國利益的主張,凍結巨額金融衍生品壞債遏制金融危機升級,力阻美聯儲印鈔救市威脅美國民眾存款和中國外匯儲備,呼吁對美國民眾存款和各國持有美債實行通脹貼息保值,讓美國民眾從切身利益出發積極擁護中國立場。中國應抓緊時機進行爭取美國民眾的輿論工作,以防金融危機升級導致美國國內矛盾激化之時,美國受財團控制媒體驟然發動嫁禍中國的輿論攻勢,導致中美關系惡化不利于中國的和平發展戰略。
2010年2月,奧巴馬以對華貿易存在順差為借口,威脅將采取強硬措施逼迫人民幣升值。中國絕不應屈服美國壓力允許人民幣浮動升值,因為,這實際上是美國發動對華金融戰的借口,一旦人民幣浮動升值就會吸引更多熱錢涌入,導致中國出現更為嚴重的外匯盈余問題,這樣就會招致美國獲得更多借口向中國施壓。中國應該反守為攻向世界各國人民呼吁,反對美國實行濫發貨幣政策導致美元不斷貶值,操縱匯率嚴重威脅世界各國外匯儲備和美國人民財產,主動爭取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支持,防止奧巴馬政府和今后可能上臺的美國右翼政府,利用金融危機責任、人民幣匯率、西藏人權等借口,為推行強硬反華政策和干涉中國內政進行輿論鋪墊。中國還應要求美國像20世紀60年代對德國一樣,采取具體措施保障中國購買的美國國債價值,彌補因美元貶值造成的匯率損失和通貨膨脹損失,這樣保障中國利益才能建立國際合作的互信基礎。中國還應加快推進建立新型超主權國際貨幣的進程,聯合俄羅斯、印度、巴西、印尼等支持中國主張的國家,商議先行建立一種過渡性的新型超主權國際貨幣,用于多邊的經濟交往和國際貿易計價、結算,以后逐步擴大適用范圍并吸引更多的國家加入,這樣可以讓眾多新興國家獲得有力的談判籌碼,切實反擊美國逼迫中國實行人民幣浮動升值的無理要求,同時有效制約美國濫發貨幣和操縱匯率的惡劣行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