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風云錄提要
《兩晉風云錄》是潘太史近期完成的一部力作,同時也是作者本人多年以來對歷史研究的結晶。潘太史在大學時期的專業是日本語,對于歷史完全是無師自通,先后通讀過許多史學巨著,尤其是對《資治通鑒》頗有心得,并且于2002自費印刷了《通鑒指要》。這實際上是一部《資治通鑒》的精華版,對將近三百萬字原文進行了精心梳理,為了保持全書行文風格的一貫性,作者自己添加的五萬余字點評也全部采用文言,再加之印刷數量極其有限,因此該書的讀者至今仍然寥寥無幾。
為了將《通鑒指要》的研究心得公諸于世,潘太史決定從近期開始陸續將其內容以白話文的方式進行改寫,書名則暫定為《天下風云七百年》,打算從西晉一直寫到五代結束,時間跨度大約為七百年左右。而《兩晉風云錄》正是系列史學作品《天下風云七百年》中的第一部,其中上冊名曰《亂世英雄》,從西晉建立前后起筆,一直寫到公元330年的石勒稱帝為止;下冊名曰《天下奇士》,從后趙開國一直寫到公元375年王猛去世。
作者如此取舍自然事出有因,首先是考慮到《史記》以及《三國演義》的巨大普及性,而關于東漢的歷史,已有不少作者一直在進行著辛苦的耕耘,因此潘太史決定從相對鮮為人知的西晉開始落筆。近年來雖然有不少有關歷史方面的著作相繼問世,但是其創作風格大多是將古代文獻翻譯成白話文,暢銷書《明朝的那些事兒》其實也并未超越這個層次。就《兩晉風云錄》的寫作風格來看,則完全遵循原著之敘述,決無絲毫演義成分,本書的最大看點則是潘太史別具一格的史學見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于諸葛亮在明知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北伐的具體原因
二,歷來飽受史學家批判的宗室、外戚、宦官乃是鞏固皇權、制約文官集團的重要力量
三,五胡亂華的詳細經過以及鮮卑六部、慕容世家的歷史背景
四,東晉初期“王馬共天下”的歷史背景究竟是什么
五,關于曹令割鼻、城狐社鼠、伯仁由我、騎虎難下等著名成語典故的出處
六,關于帝王術中赦季布、斬丁公的運用法則
七,誰是這一歷史時期的真正英雄
八,中國歷代紀元表應該改寫并重新劃定南北朝的起止時間
九,佛教為什么在后趙統治時期開始大規模流行起來
十,從邾城之戰看金門戰役的成敗得失
十一, 長江防線在南北戰爭中的實際作用到底如何
十二, 百姓的實際賦稅究竟有多重
十三, 容齋隨筆》中關于“取蜀將帥多不利”的說法是否確切
十四, 冉閔殺胡的歷史真相
十五, 桓溫為什么距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
十六, 王猛為什么不追隨桓溫效力江東
近年來雖然有不少有關歷史方面的著作相繼問世,但是其創作風格大多是將古代文獻翻譯成白話文,暢銷書《明朝的那些事兒》其實也并未超越這個層次。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潘太史是一名自由職業者,對歷史的研究完全是個人興趣與天分使然,從未接受過任何機構、任何個人的經費,因此他的觀點完全是出于一家之言,決無任何意識形態方面之成見,完全繼承了司馬遷秉筆直書的太史公衣缽,而且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及實用性。難怪有人曾經這樣評價道:潘太史天才地、全面地、創造性地繼承、捍衛和發展了中國古代史學的優良傳統,是當代史學研究領域中登峰造極的實用主義,是中國當代史、文革史研究領域成就卓越的體制外研究者。當然,潘太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還是集中在當代史領域,諸如《論毛林關系的前因后果》、《將儒法斗爭進行到底》等等。
《兩晉風云錄》全書分為十一章,字數將近20萬字,基本上屬于編年體著作,是研究西晉前后到東晉初期的一部研究專著,該書對文獻中古人的對話部分多有保留,對于一些淺顯、優美的文言并未進行白話翻譯,因此這就要求讀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文言基本功,就普及性、大眾性而言可能無法與《明朝的那些事兒》相媲美。潘太史個人認為,這本書的讀者群應該是具備一定文史功底的歷史愛好者以及從事相關管理工作的在職人員或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對于在校大學生、高中生也不失為一本很好的課外參考讀物。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銷售渠道如下:
全國各大新華書店均有銷售
網絡渠道如下:
當當網:
http://productb.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939650
卓越雅馬遜:
孔夫子舊書網:
http://book.kongfz.com/15757/98395652/
http://book.kongfz.com/17610/97774906/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