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3年,那年齋月,一位神秘女子以在網絡上書寫齋月日記的方式突然闖入公眾的視野,無論在網絡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閱讀她的齋月日記成了那年齋月的一種精神享受,女人細膩的情感宣泄使許多讀者暗自落淚,關于她的信仰經歷一度鼓舞讀者經受齋月的考驗。她就是阿一紗。
每年一次的朝覲之旅就像古老的故事被不同的人一遍遍傳述,而每次都會有新的內容,哈吉們用身體記錄了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更用他們的心靈感悟著生命的奇跡與卑微。
“當我踏上麥加這片土地的時候,我的親睹與親歷,我的感動與震撼,我的體驗與感悟,要求我將澎湃的激情化作如流水般的文字,于是,我不得不寫,不得不訴說。”這是阿一紗朝覲歸來的一段話,她有太多需要訴說的,和其他的哈吉有所不同的是,她將朝覲的經歷書寫成文字,把遭遇、喜悅、幸福、淚水等等,統統記錄了下來。在經歷了2年的書寫與修改后,2006年的齋月,《虔敬行走——一位穆斯林婦女的朝覲手記》終于被搬進了公眾的書架,她以此作為一名哈吉歸來后帶給中國穆斯林的禮物與大家分享。
她將自己朝覲的全部過程進行了詳細記錄,并在不同章節融入一些朝覲的小常識,文字在知識性與個人的情感體驗間來回穿梭,她就像個導游,帶我們在麥加的大地上追尋真主的恩賜。
與阿一紗的相識還是緣于文字,從03年開始她的文章就在網絡上流傳,那時候只是見到一些關于她兒時記憶的文章,在對親人的回憶中簡單的穿插著一些穆斯林的生活特色。如果說她的“臨夏記憶”只是對往事,對親人的懷念與告慰的話,那么03年的齋月日記則是她對往昔一個自稱叛逆且尚未叛道的普通穆斯林的自我反思。
那些曾打動無數讀者的信仰歷程和齋月日記,使人們對這個女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她的歷史,她的點滴生活,她的思考,她的情感,一度成為那一代人自我反思的引子。相同的經歷使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甚至有人提出將60年代和70年代生,并且接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穆斯林群體的信仰歷程專門設置一個課題進行研究。在此當中,阿一紗似乎察覺到了自身經歷所具有的代表性,她以一種真誠的態度,以文字的交流的方式率先開始了她的自述式反思歷程。
“真主給了我許多特慈。”這是阿一紗對自己近年來生活的概括。一個生活富足,家庭美滿,卻又經歷坎坷的女人,在她的朝覲手記里會帶給我們什么呢?
眼淚:靈魂的記憶
對眼淚的理解有很多種方式,但在阿一紗的朝覲手記中,眼淚是對靈魂的記憶。
在她的手記里眼淚自始至終,從在朋友家的第一次開齋時的禮拜——“我像一個嬰兒般無措和茫然,心中涌起的強烈的敬畏感和神圣感將我擊倒。”開始,那淚水如同是為靈魂記憶產生強烈的皈依感而造就的,以往那個懵懂無知的她在記憶里倍感自悔,而這一切只有眼淚可以清楚的表達她的內心。
后來,看朋友父母朝覲帶回來的實況,“我莫名地像觸電般顫抖,我哭了,淚流滿面。”那淚水應該是心靈被接納后,感動的淚水,這為她產生想去朝覲的念頭做了進一步的鋪墊。真主對她的慈憫似乎也在一次次淚流滿面后,一步步在為她未來的朝覲鋪墊著。
當夢寐以求的朝覲之路即將開始的時候,“我獨自矗立在二樓候機大廳大大的落地窗前,迷離地望著空曠清涼機場,任淚水嘩嘩流淌……”。至此在經歷了三段淚水的洗禮后,朝覲之路開始了,這至關重要的三次淚水記錄了她多年來的蛻變歷程。
而在整個朝覲路上,從最初的拜謁圣陵到整個朝覲結后離開麥加,眼淚每每相伴。在環境的渲染下,每一次流淚都讓人突不及防。每一次淚流滿面都是對過往的一場洗刷,每次淚流滿面都是對未來的美好舉意。眼淚帶給讀者的是感動或是震撼,而帶給她的則是一次次對靈魂的記憶。
細膩:女人的特質
也許有人會說,眼淚多是因為阿一紗是女人,而正是因為她是女人,她的目光觸及到了一些細微到男人無法察覺的領域,當這一感動被她娓娓道來的時候,我們或許不會流淚,但我們一定會感受到靈魂的震撼。
同樣,記錄是件比較辛苦的事情,尤其在朝覲過程中,而她還是朝覲團的帶團團長,在安排好朝覲人員的工作前提下,她即要完成自己的朝覲功課,還得抽出時間來對每天發生的事件做記錄,其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
細微和毅力是成就這本書的基礎,而這兩點都和她是女人有相當的關系。這本書濃縮了一個女人的心血,就像一個影子,你時常可以看到她在飛機上,在夜半人靜,在短暫的休憩時間拿筆記錄的身影。她與人被感動的時候,她被氣哭的時候,她面帶微笑的時候,她生氣的時候……,她的情感在宣泄中細膩有味,文字具有生動的跳躍性,那些男人所不具有的,在她的文字中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什么是女性的特質?記得這本書剛出版不久,應《星光》雜志之約和阿一紗有過一次對話,即便是朝覲歸來的兩年后,對于那次的朝覲經歷她依然如數家珍。女性特質,正如她筆下的文字。
價值:女人的聲音
在國內能夠記錄朝覲歷程的作品不過三部,而如此詳細且由女性創作的作品估計也就僅此一部了。獨一并非價值的所在,而有價值的是視角。在眾多聲音當中,女人的聲音應該最值得關注的。
兩性平等如今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物,在很多組織或機構倡導兩性平等觀念的同時,傾聽女人的聲音無疑被列在最高的位置,換句話說,關注女性就得從傾聽他們的聲音開始。
在這本朝覲手記當中,作者詳細記錄自己的行程軌跡,從出發前的準備到到達麥加,從副朝到正朝,一直到離開,都是按照作者的行程軌跡進行記錄的,這為讀者對朝覲的整個過程有所把握,同樣本書還記錄了一位中國穆斯林女性的短暫朝覲史。不但如此,作者還記錄了很多自己身邊的女人,那些同團的奶奶和大媽們很多都成為她筆下記錄的對象,走丟了奶奶,看錯表的大媽,擦肩而過的異域女子……,瑣碎而又真實。
有朋友說,歷史是由細節構成,當若干年后,這本書或許就是中國穆斯林女性朝覲歷史的有力見證,或許也會成為人類學家的案頭必備。而這本書的價值或許遠遠不只如此。
手記封面上那雙女人的眼睛依然明亮,她注視著麥加,注視著行走在麥加的朝覲者。是觀察還是眷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為所有讀者留住了我們向往的麥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