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自根命脈壯 恒創恒新生葳蕤
-----陜西省2010年馬克思哲學學術研討會綜述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生命力,就在于她總是和現實問題想聯系。在現階段,要葆有馬克思主義蓬勃生命力之長盛不衰,就要力排來自于現實生活左的或右的干擾,廓清各種理論迷思,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當代馬克思主義的最新形態中做到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為此,陜西省價值哲學學會和陜西省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在 2010年5月29日 舉辦了陜西省馬克思哲學學術研討會。會議在古城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共有五十多位學者與會并作了學術交流:他們分別來自陜西省社會科學院、西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陜西師范大學、長安大學、西安政治學院、空軍工程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財經學院、咸陽師范學院和寶雞文理學院等十余所科研機構和高校。
此次研討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深入人心,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得到落實,應對金融危和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的時代背景下召開的。會議的中心議題是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這個議題是由 周樹智 教授在2009年10月上述兩個學會在西安文理學院召開的喜迎新中國六十年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討會上提出來的。時間過去了不到一年,我們從現實生活中折射出來的發展問題可以明了,選擇這一話題具有理論預測上的先見之明。因為聯系現實問題就不難發現,深究悉討這一話題,既具有撥亂反正,回歸原典的理論意義,也具有擊濁揚清,匡正現實的實踐意義。
研討會是在上午的8:30正式開始的,分上下午兩個半場。西北工業大學人文與經法學院副院長 丁社教 教授代表承辦方對與會者積極參與研討會表示感謝,并希望與會者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大會發言和討論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的思想內容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原生態“秘密地”定位問題、研究方法問題和《手稿》對當下社會生活現實意義和價值。
首先,與會學者對《手稿》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地位進行了更加準確的界定。認為《手稿》是對《費爾巴哈提綱》第一個天才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文本的直接發揮,因而是闡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較早和最完整的文本。鑒于目前的理論上的混亂局面,當務之急就是必須撥亂反正和正本清源,回歸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的原生“秘密地”,重振《手稿》作為馬克思主義“誕生地”和“秘密地”的權威。
大會實際第一個發言的是西北大學 周樹智 教授。 周樹智 教授的發言題目是:馬克思主義的真正誕生地和秘密開始。 周樹智 教授指出,現在我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時候往往存在“繼承不到位”和“發揚不出新”的毛病。他把這種情況概括為以下幾個誤區:一是把馬克思主義精英化。即是說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有之義的馬克思主義,現在幾乎成了領導集團若干個領袖人物的“政治話語”,由于在大眾化和理論的現實化上努力不夠,這樣就導致了上下兩張皮的現象,使得馬克思主義失去了給予她賦予生命力的現實土壤,接不上地氣,這樣也就難以創新;二是把馬克思主義扭曲化。由于國內新儒家的影響以及來自于國內外左或右的干擾,現在我們所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并不經典,并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原生形態,有許多是附加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上的東西,其中最大的“附加”是右的自由化思潮和左的斯大林主義對她的扭曲和誤會。這已經給實踐和理論兩方面造成了傷害。因此, 周樹智 教授強烈呼吁回到馬克思本身,回到原汁原味的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回到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秘密所在地,而這就只能是《手稿》。來自于長安大學的 戴生岐 教授直接就《手稿》的內容發表了看法。他發言的題目是:從異化勞動到實踐-----馬克思實踐哲學的孕育和生成。他認為,實踐觀是貫穿于《手稿》中的根本線索,是馬克思理論研究的出發點。而實踐活動的存在論基礎,就是馬克思所說的自然界,這個自然界既是人生存的基礎,又是人作用的對象,但這個自然界并不是費爾巴哈所說的遠離人的實踐改造活動的一成不變的抽象的自然界,而是“人化的自然”界,“人化”的基礎就是人的實踐,它使得人的能動性得到了充分闡揚。 戴生岐 教授最后指出,馬克思所闡明的實踐的辯證發展過程就是對象性活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和回歸的過程,今天,“富士康十二連跳”的悲慘案例說明了,馬克思在《手稿》中所揭露的資本主義的異化勞動,作為對“對象性活動”的否定,在現階段的中國也還是相當普遍的,因此,揭露異化勞動對廣大勞工階層的傷害,秉持孫中山和毛澤東的“節制資本”的價值原則,對現階段民營資本肆無忌憚剝削勞工階層的“惡的因素”進行限制,盡量縮短由于異化勞動所造成的“卡夫丁峽谷”的痛苦歷程,是每一個有良知的理論工作者的責任。原來安排第一個發言的原陜西省價值哲學學會老會長 王玉樑 先生姍姍來遲,但 王 先生寶刀不老,甫一坐定,就開始了自己的發言。他發言的題目是:《手稿》與價值哲學。 王 先生認為,正是馬克思在《手稿》中的闡述,才使得人類結束了近現代以來在價值哲學問題上的百年迷思,把價值哲學問題的考量建構在了堅實的實踐基礎之上。因為在此之前,以費爾巴哈為代表的舊唯物主義,根本不知道感性的實踐的基礎為何物,因而堅持了一種客觀價值論的形而上學的立場;而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唯心主義辯證法,卻堅持了一種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主觀價值論的立場,這都使得價值哲學的探討偏離了科學的軌道。不是別人,正是馬克思本人,堅持了實踐價值論的哲學立場,這就使人類對價值哲學的探索步上了正確的方向。比如,我們黨目前所堅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四重價值效用,都是以實踐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的。同時, 王 先生還認為馬克思在《手稿》所闡述的價值主體天然蘊含的的客體性屬性的理論觀點對糾撥當前發展中的種種問題有所啟迪。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價值主體是單個的個人和個人的整全即人類,但是,我們的執政者以往在理解人的時候,卻犯有片面性的錯誤,即忘記了馬克思所說的主體是包括最接近人類的動植物等客體在內的,比如,自然界就是“人類的無機的身體”,所以,只有把動植物的主體訴求包括在人的主體訴求和欲望之內,才有望形成人類主體的合理需要,滿足這樣的需要所造成的發展,才是顧及生態文明的天人合一的合理的和科學的發展。
其次,與會專家就《手稿》中的具體理論細節進行了條分縷析。西北大學的趙潤琦副教授對《手稿》中勞動與實踐概念進行了仔細的分析,他認為這兩個概念既有一致之處,但也有不一致之處,以往的研究較多地注意了二者的一致之處,對于二者不一致之處的研究不夠,這樣就容易造成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損失:從理論講,他認為勞動概念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它既指現實的國民經濟學背景下的勞動,如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異化勞動;也可以從理想狀態下考量,這就是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的“自由自覺的對象性活動”。指出這一點在實踐中也很重要,因為正是自由自覺的對象性活動,成了我們觀照現實和匡正現實的理論武器,有了這個武器,就不會對現實的一切都做辯護的考慮,就有了激濁揚清的理想的力量。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的劉世文研究員認為《手稿》是馬克思新世界觀的基礎文獻。他認為馬克思通過鉆研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西歐史發現了勞動的世界觀意義,這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馬克思主義的形成奠定了必要的基石。應該對《手稿》發表以來引發的哲學革命給予足夠的重視,目前的關鍵,就是要聳動上層集團的視聽,通過我們的宣傳和研究讓高層認同我們的觀點,這對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大有裨益。西安交通大學的鄭冬芳副教授探討了《手稿》在馬克思“人的本質”思想形成中的意義。鄭冬芳認為人的本質是青年馬克思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手稿》有很多關于人的本質的具體論述,這些論述是馬克思人的本質思想的重要來源和基礎。尤其是把人的本質設定為勞動說,把人的“類特性”的積淀和外在性發揚建構在對象化勞動的基點上,是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理論的的精華所在。同時,在實踐基礎上所產生的人的本質的歷史性和發展性觀點,也是我們觀察人和研究人的問題時不可或缺的方法論。西安交通大學的 任容副 教授以“異化如何以人的本質為根據”為題,詳細闡述了《手稿》的理論主旨和邏輯困境。任容認為人的本質論是《手稿》的核心,由于《手稿》中馬克思所說的人仍然是抽象的、無聲的、共性的,因此,他無法完全區分異化與對象化,反而陷進了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之謎中,馬克思以后正是通過從現實的人出發才走出了這一困境。任容的發言激起了與會者的熱烈討論。
再次,與會學者還就《手稿》的研究方法進行了探索。陜西師范大學的 楊文極 教授認為《手稿》研究堅持了整體性方法論原則,我們研究《手稿》,就要放到馬克思主義形成的整體框架中進行。他認為《手稿》的主旨是人學,但不是抽象的人本學,而是以現實的人的勞動實踐為基礎的,這對于我們理解什么是人,以及如何做到“以人為本”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陜西省社科院的權文榮副研究員主張《手稿》研究應該放到青年馬克思思想的整體發展中,他認為國內關于《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研究力度還不夠,評價也較低,他認為《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已經有了明確的科學抽象思想,沒有這一發現做支撐,馬克思就不可能對古典政治經濟學做出自己獨立的判斷。西北大學的 張茂澤 教授對《手稿》中的人性論訴求和中國儒學的人性論訴求做了對比研究。他認為二者有許多共同之處,如都注重現實生活,主張人的本質本性與外在環境不可分,強調生活實踐對于人的發展的根本作用,等等,并認為這些共同點對于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二者之間也存在很大差異,馬克思的人性論邏輯性很強,而且也給消弭人性異化指出了現實的道路和途徑,這就是回歸實踐的改造活動。但是,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在堅持馬克思的觀點時也存在偏頗,這就是他們大都不注重個人德性的建構,缺乏和諧人格的養成,顯得咄咄逼人。而儒家人性論也有偏頗,這就是對人的社會性探索不夠,對異化的原因解釋不清,因此,在堅持以人為本的當下,整合二者的人性論精華就是大勢所趨。來自西北工業大學的 丁社教 教授從博弈論的視角對《手稿》進行了獨到的分析。他認為博弈論強調的共同知識以及均衡等理念不僅對于《手稿》解讀有一定的啟示,而且對于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研究也有一定的作用。 丁 教授認為,資本主義是鷹鴿博弈均衡狀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實質,就是打破鷹鴿博弈,并回歸到小雞博弈均衡,小雞博弈的結果是“兩個必然”(即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但“兩個必然”實現后也會復制鷹鴿博弈均衡,這樣就容易造成冤冤相報的惡的無限,比如前蘇聯的解組就是明顯案例。為了避免這種歷史結局,最好的辦法就是強化馬克思的“兩個絕不會”理論中的問題意識。做好社會改良的準備。而改良的基本智慧,依然存在于馬克思的《手稿》和《資本論》等相關文本中。咸陽師范學院的 李萬鵬 教授認為,對馬克思文本解讀應置于馬克思的思想發展歷史中,《手稿》本身就包含著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三部分,因此,更需要從馬克思思想發展的整體視野來研究《手稿》,而不應分門別類地進行研究。西北工業大學的 王彥麗 博士對漢娜·阿倫特的《馬克思與西方政治思想傳統》進行了扎實的解讀。她認為把馬克思研究置于西方思想發展傳統中,這對于當前馬克思主義哲學文本解讀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這可以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長安大學的 劉明艷 博士主張應該深入青年馬克思思想發展的邏輯中去把握《手稿》,她認為馬克思的思想就是在原本(馬克思的社會實踐)和副本(馬克思的科學研究)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遵循這一理路,她追問馬克思所關注的問題,具體分析了青年馬克思自由思想的歷史來源和發展邏輯。
第四,與會專家和學者就《手稿》對當代我們生活其中的實踐進程的意義和價值進行了深入探討。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的王玉樑研究員從價值哲學的角度對《手稿》進行了剖析。王玉樑認為從《手稿》中馬克思對需要、欲望等的分析可以看出,馬克思在當時界定的價值概念具有較多的客體因素和較強的客體性質,這對于糾撥當前國內價值哲學研究中存在的過度主體化的傾向應有所裨益。長安大學的劉吉發教授主要闡述了馬克思《手稿》中異化思想的邏輯區分和現實表現,認為異化有經濟異化、政治異化和文化異化三重涵義。長安大學的戴生岐教授分析了馬克思思想從異化勞動觀到實踐觀的發展進程,認為這體現了馬克思從經濟學的具體研究到哲學思想的一大躍升,指出《手稿》是馬克思實踐哲學的孕育和初步形成。同時,戴生岐教授認為馬克思《手稿》中的許多思想對于我們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問題也有許多借鑒之處。寶雞文理學院的孔潤年教授發言探討了《手稿》中馬克思“異化勞動”概念的倫理學意義。他認為“異化勞動”對于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做了多層次剖析。異化勞動理論不啻是哲學理論,也是建構倫理學的基礎性理論。空軍工程大學的劉孟學副教授專門分析了《手稿》中的方法論,認為《手稿》蘊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將之與中國傳統思想中的和諧思想進行了對比,并認為《手稿》中的辯證法思想對于深入理解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有方法論指導意義。并且認為可以把《手稿》拿來作為重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方法論基礎,否則,依然囿于艾思奇的體系中就不能認為是與時俱進的。西安市國稅局的姚軒鴿研究員主要探討了馬克思異化思想的現實意義,認為應該從當代中國社會轉型的大背景出發來看待和理解異化,他認為對異化的不同理解內在包含對異化的不同解決,最主要的是如何汲取馬克思異化思想的精髓來解決當代中國的問題。,他還認為,馬克思的《手稿》從本質上講就是把人當人看和使人成為人的科學,在當前以人為本的現實語境下,挖掘和弘揚《手稿》所氤氳的積極的人道主義價值元素是非常必要的。西安外國語大學的張親霞教授討論了馬克思異化思想對于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她從當代中國的社會背景出發具體分析了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并用異化思想對這些問題做了分析。
會議最后由陜西省價值哲學學會會長、陜西省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會會長 周樹智 教授做總結發言。周樹智認為此次會議開得認真、熱烈、緊湊,既有坦誠的交流,也不乏激烈的爭鋒,是一次名副其實的富有收獲的《手稿》研討會。他希望與會學者關注現實,重視文本,加強交流,精益求精,把陜西省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價值哲學的研究推進到一個新的水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