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的探討(十五)(關于中國資本家)
——給老同學的信(35)
老同學:你好!我探討了中國人是什么不是什么的問題后,就有必要探討中國資本家和中國雇傭勞動者的問題。這封信先探討中國資本家。
中國資本就是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用錢賺錢的活動,運動,過程。中國資本的人格化就是中國資本家。
中國資本的所有者可能是私人,也可能是公司,也可能是國家,所以,中國資本家就可能是私人,可能是公司,也可能是國家。
中國資本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賺錢,中國資本的分割產業資本、商業資本、金融資本也僅僅是為了賺錢。因此,中國資本家在產業、商業、金融業中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賺錢。所以,改革開放的產業資本家首先是資本家然后才是企業家或工業家,改革開放的商業資本家首先是資本家然后才是商業家,改革開放的金融資本家首先是資本家然后才是銀行家、股票業者、保險業者。改革開放的一切行業無論是醫院、學校、文藝團體等等只要它們的目的是為了賺錢,那么它們首先就是中國資本的人格化然后才是公益事業者。
因為用錢賺錢的活動是改革開放的經濟制度,在這種制度中,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賺錢的人格化,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中國資本家。要成為中國資本家首要的條件是,必須有一筆一定數量的貨幣,這宗貨幣不是為了購買自己消費的生活用品,而是為了用來賺錢,那么這宗貨幣就變成了中國資本,擁有這宗貨幣的人就變成了中國資本家。由此可見,是中國資本造就了中國資本家,而不是中國資本家造就了中國資本。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馬克思才說:“為了避免可能產生的誤會,要說明一下。我決不用玫瑰色描繪資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過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經濟范疇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階級關系和利益的承擔者。我的觀點是: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不管個人在主觀上怎樣超脫各種關系,他在社會意義上總是這些關系的產物。同其他任何觀點比起來,我的觀點是更不能要個人對這些關系負責的。”《資本論》一卷12頁。
中國資本家的景況怎樣呢?
第一,資本是對勞動及其產品的的支配權。資本家擁有這種權力并不是由于他的個人或人類的特性,而只是由于他是資本的所有者。他的力量就是他的資本的那種無可抗拒的購買力。可見資本家并不是因為他的貪婪的天性使他變成資本家,也不是因為他的良心有多壞使他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而是因為他那無法抗拒的購買力迫使他成為剝削者甚至成為黑心的資本家。
第二,各個資本家之間的競爭擴大著資本的積累。在這種情況下,必然要出現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狀況。這時,小資本家必須在下述二者中選擇其一:1,或者是由于他已經不能靠利息過活而把自己的資本吃光,從而不在是資本家;2,或者是親自經營企業,比更富有的資本家賣得賤些而買得貴些,并且支付較高的工資。既然市場價格由于預計會有的激烈競爭而本來就很低,那么小資本家自然就要陷于破產。因為大資本家總是比小資本家買得便宜,因為他的進貨數量較大。所以,他賣的便宜些也不致虧損。
第三,利潤就是剩余價值。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隨著大量使用機器,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雇傭工人的數量比起生產資料的量不斷地減少。那么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即利潤也就不斷減少。利潤率必然不斷下降。在這種情況下,競爭更加激烈,資本的集中更加加速。在一切都順利的時候,競爭表現為資本家階級的兄弟情誼,使他們按照各自的投資比例共同分配共同的贓物。這時候就是繁榮景象。但是,一旦不再是分配利潤而是分配損失,每一個人就力圖盡量縮小自己的損失量,而把它推給別人。對整個階級來說,損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每個資本家要分擔多少,要分擔到什么程度,這就取決于力量的大小和狡猾的程度了,在這種情況下,競爭也就變成為敵對的兄弟之間的斗爭了。這種景況在近十年來表現得最為明顯。
由此可見,作為中國資本家想賺點錢也是不易的,時時刻刻提心吊膽,喪失了做人的資格。
勞動者2010年11月10日
中國資本的探討(十六)(關于工人階級)
——給老同學的信(36)
老同學:你好!現在探討關于工人階級的問題。關于工人階級的問題,在網上已經有很多網民寫了很多有根有據的文章,揭露了工人階級在改革開放中的辛酸事,說明了工人階級不斷貧困的原因。這里我就不說了。
所謂工人階級就是在改革開放中打工掙錢的勞動者。這里包括在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中的雇傭勞動者。他們在城市可能有自己的房產,在農村可能有自己的地產,但是他們打工掙錢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生存,他們就是中國的工人階級。
中國工人階級有以下的特點:
第一,他們出賣的是自己的勞動力。
正是因為他們出賣的是自己的勞動力,他們得到的工資就是市場行為不是生產行為,所以,共同富裕只是欺騙工人的一種托詞。工人除了工資以外,一切產品都與他們沒有任何關系,所以,一方面,按勞分配是騙人的鬼話,他不僅沒有分配到一絲一毫自己生產的產品,而且還剝削了自己無償生產的剩余價值。另一方面,改革開放遵循的三位一體的公式(即資本-利潤,土地-地租,勞動-工資)是對工人階級勞動的褻瀆。因為工資是勞動力的價格,這個價格是由工人必須的生活資料的價格確定的。中國資本家為了減少工資成本,自然就要降低生活資料的價格,降低生活資料的價格的辦法就是提高勞動生產力。所以,改革開放提高勞動生產力,不管經濟學家和主流媒體說的多么天花亂墜,不管人們理解不理解,提高勞動生產力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工人的工資,這就是工人階級貧困的根源。
第二,他們的勞動是監督下的勞動。
因為工人階級把自己的勞動力出賣給中國資本家后,勞動力的使用權就不歸勞動者自己,而是歸中國資本家使用。使用勞動力就是叫工人勞動,中國資本家叫工人勞動是為了生產更多的商品資本,工人不聽話怎么辦,浪費生產資料怎么辦,在這種情況下自然而然地就要制訂工廠法勞動制度。這樣看來中國工人階級的勞動就是監督下的雇傭勞動。這種勞動的特點是:1,這種勞動不是為自己勞動而是為別人勞動。2,勞動的產品不是歸自己所有而是歸別人所有。3,這種勞動成了維持個人和家庭生活的手段。這種勞動就是異化勞動。這種異化勞動的特征就是,勞動者在勞動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在勞動中并不自由地發揮自己的肉體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到損傷、精神遭到摧殘。因此,勞動者只是在勞動之外才感到自由自在,而在勞動之內則感到爽然若失。勞動者在他不勞動的時候如失負重,而當他勞動時則如坐針氈。因此,他的勞動不是自愿的,而是一種被迫的強制勞動。
第三,他們的剩余勞動變成了資本。
工人在市場上出賣勞動力之后,就要用勞動歸還資本家的工資。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只要工人為資本家勞動生產了和工資一樣多的產品,就完成了交換行為。但是,工人不僅要生產和工資一樣多的產品,而且要生產超過工資產品的產品,超過的部分馬克思叫做剩余價值,這個剩余價值就是資本家的利潤。可見,剩余價值是工人無償創造的,因此,資本家剝削工人是勿容置疑的。資本家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所以,就要讓工人連續不斷地勞動。工人勞動例如一年他生產的剩余價值加起來或者積累起來就和資本家的投入一樣多。這時不管資本家對剩余價值如何處理(是生活消費了,還是還債了)積累起來的剩余價值就轉化為資本。所以資本是剩余價值的轉化物,單個資本是這樣,一個國家的全部資本是這樣,全世界的資本也是這樣。既然剩余價值是無償創造的,應歸工人自己所有,那么剩余價值的轉化物資本自然也應歸工人所有。這就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旗幟。
由此可見,當我們認識中國工人階級的時候,不僅要看到中國工人階級的災難,更要認識到產生這些災難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中國資本,產生中國資本的原因就是改革開放的經濟形態或者經濟制度。所以取消改革開放的經濟制度就是中國工人階級的首當其沖的任務。
勞動者2010年11月10日
中國資本的探討(十七)(關于工人和資本家)
——給老同學的信(37)
老同學:你好!當我探討完了中國資本家和中國工人階級以后,還應該探討他們關聯之處。
在改革開放中中國資本家占全國人口的少數,他們之所以能夠統治中國的經濟,是因為他們手中的貨幣的強大購買力,他們手中的貨幣越來越多購買力就越來越強大。中國工人階級占全國人口的大多數,他們之所以能受人統治,是因為他們手中的工資受到嚴格的限制,他們也想成為資本家發財致富,可是他們只有靠犧牲自己的精神和肉體才能滿足這種欲望。這在中國資本統治下是不可能的。
資本家和工人階級的關聯之處表現在:
第一,工資決定于資本家和勞動者之間的斗爭。勝利必定是屬于資本家的。資本家沒有勞動者,要比勞動者沒有資本家活得更長久。資本家的聯合是習以為常的并且是有效果的,勞動者的聯合則遭到禁止并且會給他們招徠惡果。資本、地產、勞動三者的分離,只有對勞動者說來才是必然的、本質的、有害的分離。資本和地產可以不必安于這種分離,而勞動者的勞動則不能擺脫這種分離。因此,對勞動者說來,資本、地產、和勞動三者的分離是致命的。
第二,象其他一切商品生產一樣,對人的需求必然調節著人的生產。如果供給大大超過需求,那么一部分勞動者就要淪為乞丐或者餓死。因此,勞動者的生存就被貶低為其他一切商品的存在條件。勞動者成了商品,如果他能找到買主,那就算他的幸運了。勞動者的生存所依賴的需求,取決于富人和資本家的興致。當勞動者的供給超過需求時,工資就會降低,工人自然就會想到跳槽。但是,首先,在分工大大發展的情況下,勞動者要把自己的勞動轉用于其他方面是極為困難的。其次,由于勞動者對資本家處于從屬的地位,吃虧的首先總是勞動者。因此,當工資下降的時候,勞動者無條件的要遭到最大的損失。
第三,當資本家贏利時勞動者不一定得到好處,而當資本家虧損時則勞動者一定跟著吃虧。勞動力的價格要比生活資料的價格遠為穩定。二者往往形成反比。在物價昂貴的年代,工資因勞動需求的減少而降低,因生活資料的價格的上漲而提高。因此,二者互相抵消。但是總有一部分勞動者失去生計。在物價便宜的年代,工資因勞動需求的增長而提高,因生活資料的價格的下落而降低。因此二者互相抵消。勞動者還有一個不利的方面:不同行業的勞動者的工資之差,比不同投資部門的利潤之差大得多。雖然勞動報酬各不相同但死的資本則總是邁著同樣的步子,根本不管個人活動的實際特點如何。我們應當看到,在勞動者和資本家同樣遭到損失時,勞動者苦惱的是他的生存本身,而資本家則苦惱的是他的死錢財的贏利。勞動者不僅要為物質生活資料而斗爭,而且要為謀得職業,亦即要為實現自己的活動的可能性和手段而斗爭。
這就是資本家和工人的不同之點。
勞動者2010年11月10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