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讀書交流

面臨崩潰的美國資本主義(1951年版)

長征 · 2009-05-06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面臨崩潰的美國資本主義(附前言)

作者:奚言 編著

錄入 校對:長征 本書中圖分類號:F171.244


說明:本書為1951年出版的《抗美援朝知識叢刊》的一本,揭露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中的一些現象,對了解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很大幫助。 也歡迎同志們對這本書進一步地進行校對。

一個簡短的前言————我對資料的一些粗淺看法


一個學說一種理論能夠以多種形式流傳給后人,而其中文字資料的形式為其中能夠不斷復制保存的。而且文字資料的復制成本極其低廉:文字資料不會消失,可以有很多人看,而傳閱的成本是零,這樣文字資料的復制成本就因為大量的人來閱讀而攤低了。好的演講可以影響一百個人,但是一本好書可以影響的,恐怕就是上萬乃至十萬人了。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圖書的發行量就可以看出來,一本書至少會有數千本的發行,而一本特別受歡迎的書,達到數十萬乃至上百萬都是有可能的。而互聯網的發展,又使得知識的傳播有了新的途徑。經過互聯網的檢索和過濾,優秀的書籍可能達到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點擊率:而這也正是知識傳播所希望看到的結果。

一種學說在當下可找到的,而且符合當代閱讀習慣的資料的數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這個學說在當下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學說的普及和傳播,需要這個學說易傳播的文字資料的充足。就像一些國學愛好者整理國學經典,繼而更多的人可以閱讀這些書籍一樣。通過這個過程,那些書籍就得到了另一個存在和傳播的方式——電子書籍,而這種方式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方便,最廉價,也可能得到最多人關注的一種方式。人們可以方便地從網上找到這些書籍,那么就至少可以得到這些書籍的影響。換句話來說,這些書籍對于他們來說具有較高的可獲得性,那么這些書籍中的知識就可以得到廣泛的傳播。而書籍資料傳播的問題,更是這些資料所承載的知識傳播的問題。

那么,有價值的資料的上載對于我們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前人已經根據他們的歷史經驗形成了大量的資料,而這些資料中正好存在著許多對于我們今天來說極為有益的資料。以這本《面臨崩潰的美國資本主義》為例,其從美國普通勞動者的角度列舉了我們現在許多并不清晰的史料,如美國工人工資在大蕭條、二戰以及侵朝戰爭期間的變化,并揭露了美國自由競爭的表象下壟斷加劇的事實。書中記載的這些事實,對于當下的我們來說多數是陌生的。因為資料的搜集、閱讀和整理的工作并未得到我們應有的重視,我們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所謂的辯論和“戰斗”上。盡管辯論和“戰斗”可以成為一種宣傳的手段。但是,資料搜集整理的工作,可以以另外一種方式,能夠使更多的人受到更大的影響,因為那些經過時代大潮篩選過的文字,自然會比我們有限的閱讀和經歷給人的沖擊更大。也就是說,搜集和整理出來的資料,可以成為替我們服務的材料,替我們向別人也向我們自己解釋種種的問題。仍以《面臨崩潰的美國資本主義》為例,因為書中的大量直接事實對于澄清一系列的問題,如戰爭的真實影響、危機下的勞動者狀況、美國財閥與戰爭之間的關系,極有裨益。通過整理這一資料,我們即可得到有著充分說服力的文字,而不用自己費勁心力去撰寫。

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可以看作一項“遺產整理”的工作。一百六十余年的歷史,前人給我們留下了諸多有意義的資料,這些資料直接或間接地指出著正確的方向。但是,我們對這些前輩們留下來的資料“遺產”似乎并沒有多大興趣,或者以“創新”的名義來開脫我們應有的責任。然而,新的形勢難道沒有以舊的框架為背景嗎?如果總以歷史虛無主義的態度來看問題,那么我們干脆連馬克思都可以不要了——但是,為什么金融危機讓人們最先想起的是馬克思的《資本論》?歷史在選擇。經過歷史選擇仍然留下來的資料,才是我們應該重視,搜集,加以整理并傳播的資料。

但是,資料搜集整理工作又是一個并沒有受到重視的工作,因為作為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它不能直接凸現參與者的作用。現在的我們仍然將自己的價值表現為著文立說以及參加各類實踐上。但在這里首先應該澄清的一個問題是,勞動者是我們實現價值的途徑還是結果?如果我們的活動僅僅以完善自己,實現自己的價值為目標,那我們算不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呢?

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正是服務于勞動者的工作。我們以自己的勞動為途徑,以有價值的資料為內容,實現易于閱讀傳播的文字資料的形成。而這樣,我們的勞動成果會永遠以文字的形式存在,服務于對這些資料真正有興趣的勞動者。

自我價值的實現和社會價值的實現總是一對有著一定矛盾的共同體。只有有意義的工作才能實現這二者的統一。

那么,加入資料搜集和整理的隊伍吧,共同以我們自己的勞動實現有價值的資料的整理,實現我們為人民服務的價值。

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QQ群:63029858

或到此處察看未整理資料: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pub?key=puveqC2JalWWkoEzyR10gHg

  目次
一 美國資本主義的生長
二 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戰
四 經濟恐慌及羅斯福的新政
五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濟繁榮及戰后危機
六 經濟集中
七 對外擴張
八 一個前途

一 美國資本主義的生長


美國共產黨主席福斯特,在他的名著《世界資本主義的末日》中,曾經指出:美國資本主義“是在比世界任何地方的資本主義都更為有利的條件下生長和發展起來的”。
美國資本主義的生長,具有許多有利的條件:
第一,歐洲各國資本主養的生長在一定程度上都受著封建主義的桎梏,但美國資本主義沒有受到多少封建主義的拖累。當北美大陸上原先居住的印第安人還生活在原始共產主義社會的時候,歐洲人便把資本主義的生產方法帶到那里,一蹴而進入資本主義。
第二,美園具有1個橫貫大陸的完整而廣大領土,不像歐洲各因彼此間存在著分割得很零碎的疆界:以及南國界而產生的重迭的關稅壁壘,這些國界和關稅壁壘曾經嚴重的阻礙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第三,美國擁有相當豐富的煤、鐵、石油等重要工業資源,擁有適宜于耕種的土地和氣候,擁有綿長的海岸線和優良的港口。這些都 是發展大工業所需具備的便利條件。
第四,美國幾十年來長期缺乏勞動力.美國要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便不得不在各方面要求節省勞動力,因而刺激了許多新的技術的發明。同時,歐洲的資本,歐洲的熟練的勞工,也幫助了美回的發展.
第五,美國依靠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屏障,和舊世界相隔離,因而不容易受到戰爭的破壞。兩次破壞力最大的世界戰爭都遠離美國國境,美國在這兩次戰爭中不但沒有受到破壞,反而靠了戰爭大了本國的工業,使資本主義有了更進1步的發展。
所有這些條件,都對美國資本主義制度發生了一種部分的和暫時的有利的影響,使得美國資本主義發展得很快。
這里,我們有追溯一下美國資本主義生長的歷史的必要。
美國資本主義的生長,會經經過三次資產階級革命。
第1次革命,是歐洲人從即第安人手中征服了大陸的革命,這次革命是正在發展的賣本主義用革命的手段推翻了印第安人原始部落共產主義。 1492年哥倫布第1次到西半球的時候,整個西半球有1千萬到1500萬印第安人。那時,印第安人的社會組織,有的還是叢林里的最簡單的游牧部落,有的如亞茲特克人、契布卻人和印卡人還處于高度發展的半文明社會之中。歐洲侵入者把這些印第安人的舊的社會組織徹底摧毀了,他們強迫印第安人非受資本主義制度的控制不可。從16世紀一直到19世紀,在整整四百年中,印第安人的社會經過長期的殘酷革命。大量即第安人被屠戮,留下來的便淪為奴隸、農奴、奴仆、工資工人,甚至變成乞丐。經過這一次革命,資本主義開始在美洲取得統治地位。
第2次革命,便是有名的獨立戰爭。在獨立戰爭以前,美利堅殖民地雖已產生了資本主義,但英國對殖民地的半封建統治,還束縛著新大陸資本主義的自由發展。當時北美在經濟上只是英國的附庸,只是英國的原枓供應地和商品市場。當時,英國的殖民政策和殖民地的資產階級的利益中間存在著尖銳矛盾。下面幾件事情更是雙方沖突的焦點:
1,英國在7年戰爭以后、從法國手中得到阿利艮尼山到密西西比河中間的廣大土地。這些土地是東部殖民地的人民渴想的區域,他們希望能到這些土地上求新發展。但英國在1763年竟宣布這些土地是皇家產業,不準私人進入。
2,英國政府連續不斷的頒布了許多法令,禁止殖民地人民建立工業。法令中最顯著的有1699年頒布的禁止北美把羊毛、毛線和毛織品運到其他網家的條例;有1732年頒布的禁止北美生產的帽子出口的條例;有1705年頒布的禁止北美設立鐵廠的條例。在此以前,英國政府并在1660年,1663年先后頒布了幾種物產條例,規定北美所需的工業品,應該照英商所定的獨估價格從英國經英商之手輸入。凡屬英國所需的原料,北美也只能賣給英國。
3,英國的貿易政策,規定北美的糖、煙草、棉花等商品只能對英國輸出,片面地保障英國商人的利潤,1650年、1651年、1660年陸續頒布了一連串的航海條例,規定北美進出口貨物只能由英國船承運,迫使北美生產者擔負高額運費。
4,此外,七年戰爭以后,英國政府為了想把巨額國債轉嫁到殖民地人民的身上,曾不止一次地增加殖民地的各種捐稅。為了抗議這些增加的捐稅,殖民地人民曾幾次和英國政府斗爭。 殖民地人民曾以抵制英貨作手段,迫使英國政府取消1765年頒布的印花稅;又曾以停止運貨往英國作為手段,迫使英國政府取消了紙張和顏料的新關稅稅率。
18世紀的70年代,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已經到了必須獲得自由競爭、自由發展的時候,北美的資產階級要求從半封建統治中解放出來,而英國的殖民政策卻忽視了這種要求,反而采取了高壓手段。這樣,就促使獨立戰爭的爆發,從1776年美國發布獨立宣言起,到1783年英國被迫放棄對美的戰爭為止,美國資產階級獲得了完全的勝利。1787年美國制定了聯邦憲法,建立了資產階級專政的聯邦政府。
美國在宣布獨立時有領土386000平方哩。后來它以契約形式兼并了俄亥俄河南北兩州;1803年,又以1千5百萬美元向法國購入路易斯安那;1819年以5百萬美元購得佛羅利達州;1845年又兼并了特克薩斯州;1848年和墨西哥戰爭的結果,又吞并了猶塔、亞利索那、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諸州;1853年又以1千萬美元向墨西哥購得300OO平方哩的領土;綜計美國以騙買和搶奪的方法獲得的領土達3百萬平方哩。從1776年到1853年將領土擴張8倍以上。十9世紀末年,它又向俄國購得阿拉斯加,并用武力侵占菲律賓、波多黎各、夏威夷和巴拿馬運河地帶。 19O0年它的領土超過了1776年的十倍。到現在它擁有48個州,本土面積達3022378平方哩。
美國在獨立戰爭后二三十年間經濟發展得非常迅速。棉花成為美國首位的輸出品。183O年它的棉花消費量已占世界的第11位。生鐵由1830年的165OO0噸增加到1840年的287OOO噸,1860年更增至821200噸。鋼軌1853年是87,000噸,1856年增至180,000噸,186O年再增至2O5O00噸,鐵道則從183O年的23哩增至1850年的9O21哩,186O年又增至30,626哩,商業資本也日有發展,公司組織1781至1785年只有11家,1786年到1790年已有22家,1791年到1795年增至114家。同時,1781年費城的北美銀行開始創立,1784年紐約銀行及波斯頓的麻省銀行都已成立。對外貿易方面也在不斷增長,美國從1780年開始已經轉變為出超國。
但當時美國經濟的發展,北方和在南方不同。北方諸州以工業占優勢,南方以奴隸制的大農場為主。這樣,在北方資產階級和南方大農場主之間,便存在著深刻的矛盾,進行著尖銳的斗爭。在1852到1859年亞丹斯總統任內,北方和南方的關系更形惡化。亞丹斯為加強保護關稅,把羊毛、毛織品的稅率提高到從價的百分之40到45,引起南方極度的不滿。 此外,北方工商業資本家對南方農產品價格的操縱,和他們的資本向南方的侵入,尤其加深了這種不滿的程度。到1860年主張取消奴隸制度的林肯當選為總統時,南北雙方的沖突便更加明朗,南方蓄奴諸州紛紛朌離聯邦,在1861年另組政府。結果就發生了第3次的資產階級革命——南北戰爭。
經過4年多的內戰,北方的資產階級得到了勝利。這一次革命雖然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同時卻確定了資產階級的統治權,替以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鋪平道路,而且也刺激了工業資本在技術上、組織上的長足發展,完成了現代化的美國。
在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以后,美國資本主義便獲得迅速發展。1860年美國的工業生產只占世界第3位,189O年已經躍居世界第1位。1870年到1890年2十年之中,美國銑鐵镕鑄量從1,665,OO0噸提高到13,789,OO0噸;鋼鐵生產從68,OO0噸增至10,188、OOO噸;煤產量從32、863、0OO頓增加到240、966、OOO噸。
南北戰爭也促進了鐵道與電話網的興建;技術的發明和管理方式的改進日新月異;廣大的農業地區都奠定了工業化的基礎。資產階級這時又創制了一套完全有利于工業資本發展的法律;用保護關稅的制度保護了國內市場;農業生產不但保證了本國的需要,還足夠大量輸出來換取別國的原料和半制成品.從186O年到187O年之間,工廠的數目增加了百分之80,產品總值增加了1倍。國會津貼了6千萬美元和1億多畝的公地來興建橫貫大陸的鐵路。南部的恢復也很快,北加羅林納的煙草工廠至1888年已躍居世界首位,每年輸出煙草1千萬磅,1890年南部所產生鐵占全國5分之1;在內戰中1度解體的紡織業到1890年已增達2百萬錠。內戰后4十年美國人口由3千1百萬增至7千6百萬,大的城市如紐約、芝加哥、匹茲堡和底特里也逐漸興盛起來。
美國資產階級御用的學者,諱言這些戰爭是資產階級的革命。他們常常宣稱美國資本主義是和別的地方的費本主義不同的,宣稱美國資本主義社會是可以永存的。事實證明這都是胡說。美國資本主義盡管是在特別有利的環境下生長起來的,可是它1樣是經過了資產階級革命和血腥的爭殺的。美國資本主義的本質也毫無和別的地方資本主義不同之處,它同樣建筑在生產費料的私有和對勞動者殘酷的剝削的上面,它同樣具有著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同樣經過資本主義的成長階段,因而也同樣要由發展到衰頹,由衰頹到滅亡,終于被新的生產制度所代替。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列寧說過:“帝園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帝國主義是作為一般資本主義基本特性的發展與直接繼續而成長起來的?!钡蹏髁x包括5個主要特征:”第1,生產和資本集中已發展到很高的程度,而造成了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的壟斷組織;第2,銀行資本與工業資本溶合為1,而在這個“金融資本”基礎上造成了金融寡頭;第3,與商品輸出不同的資本輸出,已具有了特別重要的意義:第4,分割世界的資本家國際壟斷同盟形成起來了;第5,各最大資本主義強國已把世界上的領土分割完畢?!?
美國資本主義在南北戰爭以后,繼續向前發展,經過短短23十年,便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
就生產和資本的集中來說: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1書中,便曾就美國統計材料指出美國生產集中的速度特別強大。 他依據“美國1921年統計集錄”的數字指出:
在19O4年,出產價值一百萬美金以上的大企業有1900個,占企業總數(216180個)百分之0.9;它仍有140萬個工人,占工人總數(550萬)百分之25.6;它們有56億美金的生產,即占生產總額(148億美金)百分之38。經過5年之后,即在1909年間,相當的數目字已如下述;3060個大企業,即占企業總數(268491個)百分之1.1的企業,共雇有2百萬人,即占工人總數(660萬人)百分之30.5,并有90億美金的生產,即占生產總額(207億美金)百分之43.8。
在1904年以前,已經有許多事實證明美國生產和資本集中的情形。例如美國鋼鐵工業在1860年有726家,到189O年減為668家,而每家的平均生產額則由美金17萬5千元增為120萬3千元,平均資本額由16萬1千元增至85萬9千元。
同時,在189O年左右,美國已經出現了許多“產業大王”。鐵路大王凡得比爾特,鋼鐵大王卡內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這時都已顯露出很清楚的壟斷地位。 189O年洛氏的美孚石油公司即已壟斷全美石油產量百分之90。在對西班牙戰爭終結一年以后,即1899年,美國便有92家托拉斯出現。 1900年的調查,185家托拉斯的聯合組機擁有3十億資金約支配全美產業資源的3分之1。據1910年的統計,今年產品總值超過十萬美元的制造業,廠數僅占全國工廠的百分之11.5,而雇用的工人卻占全國工人的百分之74.2,產品總值竟占全國百分之82.2全年產品總值超過百萬美元的制造業,廠數僅占全國百分之1.1,產品總值卻占全國百分之44。
美國最早的托拉斯是1882年創立的美孚石油公司,繼之有1884年的棉子油公司,1885年的亞麻子油公司,1887年的鉛、糖、威士忌酒等公司:1889年的火柴公司,1890年的煙草公司 1892年的橡膠公司,1901年的鋼鐵公司,到了1910年幾乎每1企業部門都成立了托拉斯。根據19O4年的調查,390家工業托拉斯擁有7十億美元的資金,吞并了5千3百家原來獨立經營的小廠家:而127個公用事業托拉斯,共擁有資本130億美元,并吞了2400家小企業。
這種資本主義的壟斷組織,消滅了資本主義的所謂“自由競爭”把一般資本家的自由競爭變成少數壟斷者之間的火并和傾軋.正如列寧所說:“現在已經不是大企業和小企業競爭,技術落后的企業與技衛先進的企業競爭了?,F在,已經是壟斷者扼殺那些不屈服于壟斷,不屈服于壟斷的壓迫及其意旨的企業了。”
就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融合而造成的“金融寡頭”來說,美國摩爾根財團的崛興正足以說明美國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的情形。 1860年J,P.摩爾根從他父親的手中承繼了經營證券的摩爾根公司。這家公司不久又改組為特來色摩爾根公司。這家公司在9十年代會大量投資在鐵道事業。 1893年經濟恐慌的時候,美國各鐵道公司大部分破產,很多便由摩爾根公司貸款接收管理。等到恐慌過去,摩爾根手中已經控制了十幾條主要鐵路線。此后,他的勢力繼續張,到20世紀初年,幾乎所有美國的主要企業都已滲入摩爾根的勢力。 1912年國會調查托拉斯委員會發現摩爾根集團所支配的銀行,通過托拉斯和股權公司的方式壟斷著341種企業,其中包括鐵道、航運、銀行、保險、公用事業、煤、鐵、鋼,銅等。摩爾根集團在34家銀行與托拉斯、十家保險公司、32家運輸機關(快郵和輪船公司除外),24家制造商與貿易公司,12個公用事業中,共擁有341個董事權,其累積的資產總值達22,245、000,000美元。
托拉斯的壟斷組織,運用他們的經濟威權,嚴重損害了廣大的中小企業。他們并且利用這種權勢來左右國家立法和政府的政策,收買并控制社會輿論。 189O年議員曼會提出反托拉斯法案,但終因最高法院的反對而未能施行。

二 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就資本輸出來說:資本輸出就是帝國主義國家替不能在國內市場作有利投資的過剩資本尋找出路,把這些資本輸出到落后國家去。美國是比較后起的帝國主義,它的海外投資最初比英、德、法各國相差很多;但不久就追上各先進國家,而且資本輸出的增長率遠比商品輸出來得大。自1899年到1938年的40年中,美國每年的商品輸出總值,從11億美元增加到30億美元,不過增加兩倍多一些。但在同一時期內的海外投資總額,由4億5千6百萬美元增加到124億3千2百萬美元,足足增加30倍。據1913年的統計,美國26億美元的海外投資中,輸入墨西哥占百分之40,輸入加拿大占百分之29,輸入古巴、菲律實及中南美諸國占百分之14,歐洲占百分之13,中國及日本占百分之4。自然,這個時期美國的海外投資比起它今日的海外投資來,規模是很小的;但在當時已經不算很小的數目了。
隨著資本輸出的增加,隨著一切國外聯系和殖民地聯系的增大,隨著壟斷同盟勢力范圍的延伸,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就通過締結國際協定的方式,產生了國際卡特爾的組織.關于這1點,列寧會舉出1907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和德國A.E.G.公司兩大托拉斯締結中此彼此競爭互相分割世界市場的協議來做例子。由于國際協議的簽訂,通用公司獲得美國和加拿大市場;A.E.G.公司則壟斷德、奧、俄、荷,丹、瑞士、土耳其和巴爾干的市場。
就世界領土的分割來說:美國帝國主義登場的時候,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經快被先進的帝國主義國家分割完了,美國所能分到的很有限。但美國在爭奪殖民地這1點上也并不示弱。它用武力侵略和經濟滲透的方式控制了大部中南美國家。 1844年迫使中國簽訂望廈條約,分享與英國同樣的特權,并首先享有領事裁判權。 1867年它自帝俄購得阿拉斯加,把勢力擴展到白令海與北冰洋畔。 1893年美國又掠得了夏威夷島。 1898年美國戰勝西班牙,控制了古巴并攫取了菲律賓。這一連串的事實,都證明美國帝國主義對外進行侵略的積極性。
以上的幾點,說明了美國資本主義早已進入帝國主義階段,早已進入垂死的和腐朽的資本主義最后的階段。在這一點上,它和別的帝國主義是一樣的,并沒有什么例外。它和英法各國帝國主義有一點是很不同的,那就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別的帝國主義國家都遭受了破壞,它卻反而利用戰爭獲得大量利潤。關于這一點,我們下面就要說到。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到1918年的世界大戰,是各帝國主義國家為了要重新分割世界而打起來的戰爭。在這1次大戰中,德奧等帝國主義國家被擊敗了,英法各帝國主義國家也遭受到很大的破壞。 真正獲得戰爭的利益的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日本,一個是美國,而美國獲得的利益遠超過日本。
在這次大戰的前三年中,美國堅守所謂“中立政策”,美國資產階級利用戰爭向協約國、同盟國雙方做軍火生意,因而獲得巨大利潤。美國一直到戰爭第四年才參加戰爭:而戰爭在這1年也告結束。在這次戰爭期間,從1914年到1919年,美國工業產品總值由24,246百萬美元突增到64,418百萬美元;美國對外輸出額由2、484百萬美元增加到6,421百萬美元。它的對外貿易估世界貿易總額自1922年的百分之32.1,增加到1926年的百分之41.2。它的國富從1912年的1,863億美元增至1922年的3,208億美元。私人的銀行存款從1914年的186億美元增至1918年的280億美元。在1916——1918年間,它的全部企業利潤比1912—1914年間超過48億美元,而統計各銀行公司從1916年1月1日到1921年7月的戰時工業生產活動所獲凈利共達38O億美元,相當于政府支出的全部軍費。
大戰前美國是歐洲的債務國,共負債60億美元。在大戰期間它逐漸償清了這筆債務,變成債權國家。到1919年底,它的海外投資已增為69億美元,而各國在美投資減為40億美元.加上美國對參戰國的借款96億美元,美國已成為擁有215億美元的世界上最大債權國。
在大戰的短短4年中間,全世界黃金存量半數已集中到美國。
美國在這次大戰中喝著億萬人的鮮血,喂肥了自己。但獲取戰爭利盆的是哪1種人呢?巨額的戰費是由勞動人民負擔的,戰爭的暴利卻歸少數“金融寡頭”所獨享。例如:美國參戰后所發行的第1期公債,就用4億美元的債款收入撥給摩爾根公司,作為抵償英國對該公司的欠款。又如:1915年杜邦公司經過摩爾根公司收到英國貸款1億美元,就用這筆錢發展了公司所設的軍事工廠,使杜邦家族在美國工業中的地位很快從第3等升到頭等,其軍火輸出1914年總值4千萬美元,1915年突增到3億3千萬美元,1916年又增到12億9千萬美元。
美國在這1次大戰中,并且暴露了自己的猙獰面目,用武力侵略許多美洲國家。在1915到1916年中間,它用武力在海地,墨西哥、秘魯、智利巴西及其他南美國家建立了控制權,并把多米尼加變為保護國。大戰前,美國在南美沒有1家分支銀行,但到大戰后南美各國的美國銀行分支行已經開設了45家。
列寧在致美國工人書中,會分析了第1次世界大戰后的國際形勢,他說:
美國的富豪也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他們的地理位置也許是安全的。他們使自己比任何其他人都富有。他們使所有的國家,甚至最富有的國家,都成為他們的納貢者。他們盜竊了千百億美元,在每1塊美元上都有著”有利可圖的”軍事訂貨合同的污斑。這個合同使得每1個國家的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了。在每1塊美元上都有著血跡——2千萬被殺死和兩千萬被弄成殘廢的人們所流的血海的痕跡。(“列寧全集”俄文版第28卷第46頁。)

這一次大戰以后,美國迅速取得了世界經濟上的領導權,美元的地位取得英鎊戰前的地位。就是這樣,美國開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

四 經濟恐慌及羅斯福的“新政”


第一次大戰以后,資本主義國家經過了一個經濟恢復時期。到了1925年和1926年,世界工業的生成數字已經恢復到戰前的水平(1925年總生產為戰前的百分之97.6,1926年為戰前的百分之1OO.5)。特別是美國,從1926年以后,由于經濟不斷擴張,和國內工業標準化運動的推行,生產量繼續提高,呈現了一個表面上的短時期的繁榮。
但是資本主義的發展,有一定的歷史規律,在虛偽的短暫的繁榮后面,正潛伏著深刻的危機。正如斯大林所指出:“正是因為生產增加、貿易增加、技術改進和生產能力的發展,而同時各帝國主義世界市場和勢力范圍已相對地穩定,正因為這樣所以就發生世界資本主義最深刻、最激烈的危機,孕育著新的戰爭,并把一切的穩定都吞噬掉?!钡?929年,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的經濟恐慌爆發了,而且就是從美國開始。
這次恐慌開始于1929年十月的美國證券風潮,兩個月之內,美國各項證券一共跌落400億美元。無數的中小投資者因此破了產。接著,恐慌更很快的發展開來襲擊著每個產業部門:商店關門,工廠停工,銀行倒閉,國際貿易1落千丈。恐慌又以同樣的速度,擴展到所有資本主義國家、所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除掉蘇聯以外,全世界各地都被卷入漩渦,受到了慘重的打擊。
自然,恐慌的爆發不是沒有跡象可尋的,遠在1921年,美國農產品就開始逐步跌價,到1925年農產品價格更慘跌得無法收拾,統計從1920到1932年間,農民的總收入自150億美元減少到55億美元,跌去3分之2。大批農民因而破產,自耕農降為佃農,許多小農莊貶價質押給銀行和高利貸者;到1932年時,全國耕地有百分之40以上由佃農耕種著。另一方面,由于工業部門實施“標準化”及“合理化”的結果,勞動強度大大增加,生產率隨之提高,就業人數大為減少,產業后備軍的隊伍越排越長。1921年全國失業人數就有400萬,以后會稍稍好轉,但始終在150萬人以上。在所謂“繁榮時期”,產業工人始終被資產階級排斥在繁榮圈外面,從1923到1928年間,工資指數僅增加百分之十,投機利潤則增加了百分之410。
但經濟的蕭條是從1929的恐慌爆發以后才開始的:美國的工業生成指數,如以所謂黃金時代的1929年做基期,到了蕭條頂點的1932年幾乎縮減了1半。

1929年

100.00

1932年

53.80

1930年

80.70

1933年

64.90

1931年

68.10


據計算,美國在1932年末最黯淡的時期,煤的生產水牛等于1906年,生鐵等于1898年,鋼等于19O5年,棉花消費量等于1893年,這就是說大恐慌使它的基本生產倒退了25年至40年光景。一般說來,凡有領導作用和有決定意義的最重要生產部門,受恐慌的打擊特別厲害:制造生產工具的各部門,比較制造生活數據的各部門被打擊得更劇烈些。
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經常不是充分發揮的,即使是在最繁榮的1929年,它的燃礦柴火運用到百分之68,石油業百分之67,石油化工業百分之76,鋼鐵業百分之60至80,汽車業從沒有超過百分之50。機器制造業百分之55:棉織業百分之72,印刷業百分之50!面粉業百分之40,毛織業百分之36。 恐慌發生以后更低落得不成樣子,例如在1932年底,煉鋼設備只運轉了百分之13,制造汽車設備只運轉百分之11。伴隨著而來的是美國國民財富和國民所得的降低,前者在1929年為4千億美元,1931年慘落至2400億美元,后者1929年為9OO億美元,1931年降至540億美元,兩者都喪失了百分之40。
再次,就對外貿易來看,由于世界普遍地生產過剩和市場萎縮使國外貿易指數銳減,情況如下: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輸入

100

70

48

30.3

輸出

100

73

50

30.8


由于貿易劇降,乃使爭奪市場的斗爭空前緊張,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互相筑起極高的關稅壁壘,傾銷政策風行一時。
由于生產和價格的貶落,出品滯銷,存貨跌價,資金周轉失靈,牽連到信用制度的破產:轉過來,銀行的倒閉又給產業造成新的困難,引起產業新的破產。美國企業破產的數字也是空前巨大,計為:

1929年

22,909家

193O年

26,355家

1931年

29,288家

1932年

17,731家

1933年

31,882家


在這種情形之下,失業工人的劇增,自屬必然。資本主義國家本不可能消滅失業的,美國在1927年有21O萬人,1928年初為340萬人,恐慌到了最高潮時會達1、700萬人;幸能就業的工人,實際所得的工資也跟著降低,美國工人的工資從1922年起開始提高,而于1929年達到最高水平,倘以1898——1908年的工資,作為100,則1929年升到215,接著就急轉直下,至193O年低到1O5,1931年只為91,而1932年,卻降到71,勞動階級的苦況,不言可喻。
這個空前廣大,持續最久,受害最烈的經濟恐慌,到了1933年纔開始緩和下來,但基本方向并無多大改變,瘡痍未復的美國帶著這個創痛劇深的危機走向第2次世界大戰。試觀大戰前幾年,這個領導資本主義世界的美國的工業生產指數:

1929年

100.00

1936年

88.10

1934年

66.40

1937年

92.20

1935年

75.60

1938年

72.30


這就是說,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一年,它的生產量依然沒有到達1929年水平的4分之3。
我們再根據“聯邦準備公報”所記載,將美國生產指數按耐用品和非耐用品分列的材料來看:

年代

耐用品

非耐用品

總指數

1929

100

100

100

193O

74

90

83

1931

51

85

68

1932

31

75

53

1933

41

85

63

1934

49

87

68

1935

63

97

79

1936

82

108

94

1937

92

114

103

1938

59

102

81

1939

53

116

98

1940

105

124

114


上表中繼1937年的高峰而急降的程度,較193O年對1929年的下落幅度還要大點,它等于破壞的1932年的下落速度。而且1937年的“繁榮”在耐用品的生產上并未顯出同等的恢復,這只有靠1940年起步的戰時生產來打氣了 。
斯大林在聯共(布)第17次代表大會上會銳利地解剖這次恐慌的5大原因,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1問題的本質:“第1,由于工業危機普遍到所有資本主義國家,使它們無法玩弄損人利己的伎倆;第2,由于工業危機和農業危機的錯綜結合,而農業危機又普遍到所有農業國和半農業國,于是使工業危機愈益復雜和加深起來;第3,由于農業危機的普通和加深,使農村經濟退化,甚至舍棄機械而轉采用手工勞動,擯斥拖拉機而轉用馬匹,人造肥料的使用也大大減少,甚至不用,因之更延長了工業危機;第4,由于工業上占統治地位的壟斷制力求保持商品的高價,阻礙著存貨的報銷,使危機特別持久和拖延下來;最后,由于工業危機是在資本主義總危機條件下爆發的,因此,在任何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地都沒有能力來逃脫這場災禍?!?
在1932年經濟恐慌發展到頂點時,美國舉行了大選,民主黨的羅斯福被選為總統,羅斯福用所謂“新政”對對付恐慌。在他的首屆任期未滿以前,便強制國會通道了許多新的法案,從事各種改革。在社會救濟方面:發行了1種聯邦公債,把這錢來從事廣泛的公共工程的興建,和房屋、公路、橋梁的改建,借以刺激商業,并減少失業的人數。有名的田納西流域管理局(T.V.A.)的水力發電和灌溉工程就是一例。用在社會救濟的經費一共是160億美元,其中公共工程方面便用了70億美元。在經濟改革方面:他對于銀行,采用了比較嚴格的監督和政府保障存款的制度。他放棄了金本位,并將美元貶值,采用溫和的通貨膨脹來提高物價。他嚴密管理股票和債券的交易,增加大企業的所得稅,澄清了積重難返的聯邦與各州間混亂的租稅制度。在農業方面:他減少農產品的生產數量,避免“生產過?!?,設法讓農民易于獲得信用貸款,極力增辟國外新的市場。 1933年并發布了農業調整法案,鼓勵農民領取政府津貼,自動縮減某種作物的生意量。因而農產品的價格得以提高,1939年美國全國的農業收入較1932年增加了1倍。在勞工方面,羅斯福的辦法也比較開明。1932年頒布了國家復興法案,規定了縮短工作時聞,增加工資、禁用童工和保障集體議價等權利。 1935年并由國會通過了保障工人,組織工會和經由工會議定工資的華納法案,1938年又通過了公平勞工標準法案規定每周正常工作時間為40小時,每小時最低工資為美金4角。此外,羅斯福還提出了保障老年和殘廢工人的社會保險法案,勞資雙方分認基金,責令各州執行而由聯邦政府監督。
羅斯福的新政,從它對充滿著政治偏見與狹隘的資產階級利益的美國來說,是有若干進步性的;事實上也獲得了1定的成就。可是它只緩和了當時危機的嚴重性。至于資本主義的根本的內在的矛盾,決不是羅斯福這種改良主義所能解決的。 1934年7月22日斯大林曾就這1問題在英國著名學者H.G.威爾士的訪問談話中,說了下面一段話:
我雖然說,保存了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就不可能實現“計劃經濟”原則,可是我絲毫也不貶抑羅斯福的特出的為人,他的創造能力、勇氣和決心。無疑義的:在當代資本主義世界的一切首腦人物中,羅斯福是1個強有力的杰出人物……但是條件不好,就是最有才干的首領也不能達到預定的目標。就理論上說,在資本主義制度之下,也就不可能逐步邁向盎格魯薩克遜民族所謂之社會主義,但是這種“社會主義”是什么呢?頂多也不過是在某種程度內約束住代表資本主義利益的、最不受約束的1些猖狂的人,并將規范原則較廣泛地應用于國家經濟中。這是很好的,但是當羅斯?;虍敶Y產階級世界中任何其他首領,如果采取某種嚴重步驟,致損及資本主義基礎時,他會不可避免的遭受完全失敗。 銀行,大企業、大農場都不在羅斯福手中,所有這些都是私人財產,鐵路、商船都是屬于私人所有。而且,大批技工、工程師、專家都不受羅斯福的指揮,他們受私人所有者的指揮,他們都為私人所有者工作。我們不要忘掉在資產階級世界中“國家”所有的職能。國家是一個組織國防,維持“秩序”的機構,它是一個征稅的工具。資本主義國家所處理的經濟,就經濟這個字最嚴格的意義來說,實在有限得很。 所謂經濟并不在國家手中,正相反的,國家是在資本主義經濟的手中……如果羅斯福真正企圖滿足無產階級的利益,而犧牲了資產階級,那么后者會換另一個總統來代替他。資本家將會說:總統盡管換來換去,我們還是各行其是。如果這個或那個總統不保證我們的利益,我們將找尋另一個??偨y能反對資產階級的意志么?

五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濟繁榮及戰后危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拯救了美國經濟。它不但掃清了1929年大恐慌所遺留下來的蕭條的陰影,而且使美國的工業生產力獲得空前的發展。戰爭的鮮血再1次喂養了美國的資本家。遠在1937年日本進攻中國華北的時候.美國便已利用戰爭攫取巨大的利潤。 1937年日本從美國進口的軍需物資占日本全部進口軍需物資的百分之33.5,到1940年更增至百分之38.7。 1941年底美國輸入日本的廢鐵,占日本廢鐵進口總量百分之70。 1939年希特勒進攻波蘭以后,國外市場迅速發展,美國開始獲得經濟上的復蘇。 1940年的生產指數,開始超過恐慌以前的水平,以極大的速度向上劇升。 1941年12月日本侵襲珍珠港以后,美國宣布自己做反法西斯國家的兵工廠,更積極加大軍火的生產。當時確定的戰時生產目標要在兩年內制造飛機12萬5千架,坦克8萬5千輛,船只2500萬噸。
在這一次空前大戰之中,各資本主義回家的工業生產力都因戰爭破壞而大大降低了。唯獨美國由于本土沒有受到戰爭的蹂躪,反而因戰爭的刺激而大事增加。 最有代表性的鋼的生產,1940年是6千萬噸,1942年增加到8200萬噸。金屬加工機器的生產,1940年是827架,1945年增為1574架。 1940年到1943年美國1共生產了車床7十萬架,這個數目相當于戰前十5年的總產量。美國在戰時到戰后的生產增加的情形,根據聯邦準備局的工業生產指數可以看出來:

年代

工業生產指數

年代

工業生產指數

1935—39(5年平均)

100

1943

239

1939

109

1944

235

1940

215

1945

203

1941

282

1946

17O

1942

199

1947

187


根據上表,可見美國生產在第2次世界大戰時期獲得長足進展,其中以1943年為生產的頂點,比戰前的水平超過了2成4左右,1944年到1945年便再沒有繼續上升,大戰結束以后,并且有了顯著的跌落。
生產增加的利益歸誰獲得呢?1938年美國有1300萬的失業工人,到了1942年底已經全部就業。但從1943年以后,就業指數也減少了。 一般工人的收入雖然增加了一些,但通貨膨脹以后物價也已高漲,實際工人的收入增加得很有限。下面這1張表便說明制造業的實際工資收入的情形:(以1939年為100)

年份

薪額指數

物價指數

實質薪額指數

就業指數

每一工人實質工資指數

1941

287.5

107

156.5

132.1

118.5

1943

344.4

137

244.1

177.7

137.3

1945

288.4

147

189.4

149.5

126.7

1946(十個月)

253.6

156

162.6

137.4

117.5


上表說明了美國工人的實際收入只增加百分之60左右,但是戰后就業工人的數目減少了很多,要是以平均每1工人的實際收入來計算,1946年美國工人的收入比1939年只多了1成7而已。
在資本家方面,情形恰好相反。 1936到1939年美國的企業利潤平均每年值53億美元(付稅后為39億美元),而1946年的企業利潤竟達19O億美元(付稅后為118億美元)。下面是美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前后的企業利潤數額表(位:億美元)

付稅前利潤

付稅后利潤

1936—39(4年平均)

53

14

39

1940

92

29

63

1941

171

79

93

1942

210

118

92

1943

249

150

99

1944

241

143

98

1945

2O9

118

91

1946

190

72

118


在同1時期內,物價僅漲百分之56,而利潤的總數則幾乎達到4倍。拿這個數字和工人的實際收入增加的數目一比較,戰爭的利益歸誰攫取是很明白的。美國在戰爭年代私人資本的蓄積平均每年要增加9十億美元。這就充分說明了美國資產階級為什么不斷夢想挑撥另一次戰爭了。
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所獲的利益,單以戰爭中工廠生產力增加的數目來說,便達250億美元。這個數字比德國戰前的整個工業生產力還要大。大戰使美國國外投資增加了173億美元。 1945年美國的黃金儲藏量增加到2O2億美元的高峰。
大戰結束以后,美國生產力比較戰時顯然已經低落。美國生產力發展的頂點,是1943年以后就在頂點附近盤旋,到戰爭一結束,生產水平便不斷降低。但就一般經濟情況來說,在戰后最初三年內,盡管總的生產力已稍萎縮,表面上還呈現了一種繁榮狀態,這種暫時的繁榮,主要由于國內外市場的恢復和增大。
就國內市場來說:戰時美國廣大消費者手中握有的購買力,因為一般工業在戰時都轉變為軍火工業,無法購得日常生活上的消費品,不得不將多余的錢儲蓄起來;戰爭一結束,這批儲蓄在消費者手中的遲延了的購買力發生作用,大家爭先恐后購買久所渴望的消費品,使得這些物品供不應求。另外一方面,握在投資家手中的資本,戰時也有一部分沒有能作適當的投資,戰后也希望能滿足新的投資的要求,因而增大了對生產品的需要。 這樣,便使消費品和生產品的國內市場都有了相當程度的增大。
就國外市場來說:德日兩個工業輸出國已被打垮,其他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也都遭受了空前的破壞,有著極大的損失。 這幾個國家為醫治戰爭的創傷,需要大批物資;同時它們對原有的國外市場也失少了控制的能力。美國便利用這種機會,輸出大量消費資料和生產手段,并且在所謂聯合國善后救濟等名義下盡最去增大國外市場。
這便是美國在戰后3年虛偽繁榮的基礎。這個繁榮主要表現在以下各方面:恐慌以前美國最高的輸出的一年是1929年,這一年共輸出物資70億美元;但戰后1946年美國輸出總額已達153億美元,1947年更一躍而為196億美元,幾為1929年的3倍。戰時1941到1945年每年新的投資總徘徊在5十億美元上下,1946年一躍而為210億美元,為戰時平均數的2倍余;1947年更增至179億美元,為戰時平均數的3倍以上,大公司所獲付稅后的純利在1929年為84億美元,戰時最高的1943年為104億美元,但戰后194人年升為215億美元,1947年更高達174億美元,為1929年的2倍,比戰時最高額還多百分之70。
但是在總的生產力減退的情形之下,這種繁榮是決不能保持得很久的。為什么呢,國內市場的增大,主要既由于“遲延購買力”所造成,它便只能是暫時性的。“遲延購買力”是無源之水,很快就會花光了;尤其是物價管制撤銷以后物價不斷上漲,使廣大消費者手中的購買力用加速度的速率消耗著。國外市場則因人民民主國家的興起,和廣大的殖民地與半殖民地的人民,從資本主義世界擺脫出來的結果,一天比一天的縮小了。同時在這樣的情形下,美國工人階級的實際收入不斷縮小,1943年美國實質工資的指數是244.1,到1946年已經減為282.6,以后更日見減少。至于失業人數也一天比一天增多。這種情形和美國獨占資本利潤的瘋狂的增加,形成了極其強烈的對比。 在1947年的時候,大家便都已看出美國戰后繁榮瞬息即將逝去,代之而起的將不得不是比以前更其猛烈的經濟危機。
事實也正是這樣:美國在1948年10月的工業生產指數為199(1935——39年等于100),此后按月遞降,到11月為195,12月為190,1949年1月為187,2月為185,3月為181,4月為179,5月為175,6月為169,7月為162。杜魯門在1949年上半年對國會的報告中也承認:“工業生產會以極大的速率減退下去,到了6月中和上年秋季所達到的最高數字相較,已跌落百分之13?!敝饕闹毓I生產亦呈萎縮,1949年5月的煉鋼較3月中旬減少百分之22,同時有色金屬及其制成品的生產指數較1948年5月下降了百分之25。同一時期的紡織工業生產縮減了百分之30。毛織業較戰后的高峰低了百分之40。到1950年的生產總量要比1943年低落整整4分之1。 商品滯銷的情形尤為突出,在1946年初貨棧中堆存的商品值26O億美元,到1948年末便增加了1倍以上,高達550億美元。據工會統計,完全失業的超過500萬人,部分失業的超過1200萬人。而紐約證券市場從1946年9月慘跌以后,一直沒有抬起頭來。
這樣一個情形,如果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再進一步的縮小,就要引起經濟恐慌的爆發。事實上,這種恐慌的現象已經越來越緊迫。面臨這個崩潰的階段,美國帝國主義是怎樣在掙扎的呢?我們以下分別從兩方面來加以分析。

六 經濟集中


美國在第二次大戰期間,經濟集中的趨勢極為顯著。 根據“小型戰爭物資工廠聯合會”1946年提交參議院小型企業委員會的”經濟集中與第2次世界大戰”的記載如下:45家最大的運輸公司占有全國運輸設備的百分之92;40家最大公用事業占全國公用事業百分之80以上;20家大銀行占全國銀行全部貸款及投資百分之27,17家最大人壽保險公司占壽險業財產總額百分之81.5;200家最大的非金融性公司占全部非金融性公司資產總額百分之55;千分之1的大企業占有全部企業資產百分之51,獲利占全部的百分之50;百分之4以下的制造業獲得全部制造業純利的百分之84;4家最大的工廠在制造品總值3分之1中占百分之75的比重,在制造品總值百分之57中,4家最大的工廠的出品占一半的比重;千分之1的每家雇用5百工人以上的廠家,在1939年即共雇用了非農業雇員總數的百分之40;而每家雇用5百工人以上的制造業,其中有百分之1.1雇用了全國制造業職工的百分之48,13家公司雇用了3分之1的工業研究員,而3分之2的研究工作者受雇于140家公司。其余3分之1則由1582家康采恩雇用的。企業中約有15萬家本身沒有科學的研究實驗室。此外據股票交易委員會的報告,1萬個人擁全國公司股權的半數:而這些公司中一千個最大的股東所分配的紅利達百分之10.4;而6100人只得到紅利的一半。
更突出的,在主要作戰物資訂貨合同的分配上,據戰時生產局的統計,從1940年6月到1944年9月,全部接受訂貨的公司為18,539家,訂貨總值1750億美元中,有百分之67分配于100家最大的公司;同時訂貨總值的百分之30歸了最大的十家公司(其中為首的30家占去總額的一半),百分之12歸了次大的十家,百分之7歸了再次的十家。這些簽訂合同的廠家,大多仍向其他大企業洽購,小企業分得的利潤的很有限。報告中列舉全部作戰物資的生產中,雇用五百以下工人的小企業只占百分之30,其中百分之22是直接訂貨,百分之8是大廠轉包。在制造原料方面的分配情形也是這樣。據泛美經濟協會第60屆年會上荷頓的報告說:
“一百家大公司占戰時軍需訂貨合同總額的3分之2,它們占用了百分之45的純鋼,百分之70的合金鋼,百分之81的鉛,百分之79的銅以及百分之66的合金銅?!?
在生產設備方面,約有3分之2是由最大的250家大廠占有,它們在1945年所占有的設備,約等于1939年全國廠家的設備。 在戰爭中建立了約260億美元的新廠和新設備(可用于平時生產的約值200億美元),其中3分之2系政府直接撥款;這些由國家補助的工廠,有4分之3以上由一百家大廠所占有或管理。美國政府對于它的主子獨占資本家當然是忠心耿耿,錦上添花,據工業統計局的報告說:“聯邦資助的主要限于那些巨型廠家,計占有百分之87的投費,每廠所得均在5百萬美元以上;祇用1億2500萬美元資助那些小廠,而每廠所得平均不到百萬美元?!?
就雇用工人而論,1939年雇工在50人以下的工廠約占全美工廠總數百分之85,至1944年減為百分之83,而這5分之4的小廠所雇用的工人,僅占全國工人總數的8分之1。反之,1939年雇工在1萬人以上的大工廠,全國僅有47家,雇工14O萬人占全國職工總數的百分之13,至1944年這樣的工廠竟增至344家,雇工亦增至550萬人,占全國職工總數百分之31。
伴隨著生產、設備、雇工等集中的是大企業獨占的增加和中小企業的消滅。據萊德勒氏在所著《美國工業管理的集中》一書的統計,美國自1919——30年間被消滅的大小企業共為8OO3家;就制造業和礦業而論,1919——39年就消滅了9518家。照前引,《經濟集中與第2次大戰》一書所載逐年消滅的制造業及礦業家數如下:

1939

87

1943

213

1940

140

1944

324

1941

111

1945

333

1942

118

1946

419


自1940年以來所消滅的企業中,3分之1以上是屬于小型的糧食工業、非電機工業和紡織工業,其中資本額有百分之90都在5百萬美元以下,而收購這些企業的大企業,其資本額都在5000萬美元以上。
其實不只小企業被兼并,大企業相互間亦有這種現象。根據斯托克斯在“1936——46年大制造業的金融趨向”一文所說:1943年有30家軍需企業公司列入二百家最大公司內;至停戰后,其中一半就無法維持。到了1946年底,有26家戰前的大公司要剔出這個范疇。經過這次大戰,極少數獨占企業的規模龐大得驚人,據“全國產業會議局”的報導;美國鋼鐵公司1家的資產達21億美元,雇工人數336,000人,擁有全美產鋼能力百分之43;通用汽車公司的資產達19億8000萬元,雇工人數31.4萬人。 資產在8億美元,雇工人數在15萬以上的廠家,有伯利恒鋼鐵公司、福特汽車公司、杜邦公司,資產在7億美元、雇工在14萬人以上的廠家有通用電器公司和萊姆公司;資產在5億美元、雇工在5萬以上的有美國鉛業公司和國際收獲機公司;至資產在2億5至5億美元、雇工在2萬5千至10萬的工廠計有16家。以上這25家就是美國最大的獨占企業。在1937年它們的費產總額為107億美元,至1942年已增為147億美元。到戰后,估計要超過2百億美元。
以上所說主要的還是工業資本獨占的情形,我們應進一步分析美帝國主義更重要的1面,金融資本獨占的情形。
美國在1850年銀行總計不過824家,至1900年增到10,382家,1944年增到14,579家,1947年底更增到14,714家。據“美國統計摘要”的報導:資產總額在1944年已高達1,529億美元。這許多銀行的利潤,根據1948年5月“聯邦準備公報”的統計,也在逐年增長:

年代

家數

盈利額(百萬美元)

1944

13,268

2,215

1945

13,302

2,482

1946

13,359

2,863

1947

13,402

3,098


這就是說,4年來銀行利潤合計已超過1百億美元,1947年較1944年增加了近百分之40。
實際上,根據美國參議員諾里斯1944年11月30日在國會的演說,1萬多家銀行中,主要的是華爾街的大通銀行、花旗銀行、紐約信托公司、美國國家聯合銀行、孟哈頓信托銀行、銀行家信托公司、保證信托公司,化學銀行信托公司等8大銀行,它們控制了301個銀行,287家保險公司,521個公用事業,585家鐵路、運輸和航空公司,846家制造廠。這8大銀行的主人又是1、202家別的企業公司的董事。全美730家投資銀行所發行的債券,優先股和普通股票的總數,有百分之91是由38家投資銀行發行的,其余692家只占百分之9。而在這38家中,紐約6大銀行團就占去了原有總額百分之57.3。這6個巨頭中的摩爾根斯坦萊公司1家就占到百分之23.2,第一波斯頓公司占百分之10.7,孔洛勃公司占百分之6.7,斯密士巴勒公司占百分之5.1,布勒斯公司占百分之4.2。
我們根據倫德堡所著《美國六十家族》中所列舉事實證明了幾乎每一個美國的產業部門、都抓在這六十家族的手中.他有一段非常精辟的總結性的話:
“今天的美國,是被6十家首富這1階層所私有和獨占著的……,這些家族,就是現代工業寡頭的生存中心,他們獨占了美國。從南北戰爭以來,他們漸漸通過一個名義上的民主政府,施行統治;但在這個政府的背后,卻存在著1個事實上的政府,具有絕對主義與財閥政治的面貌。這個事實上的政府纔是真正的美國政府——非正式的、看不見的、捉摸不住的,這個政府就是在金元民主主義下的貨幣政府。

這一小撮金融寡頭,控制著全美的金融業,因而也就控制了全美的工商業,支配了全部美國以至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生活,而高踞在這個盒字塔尖頂,又出現了“8大財團”,即摩爾根、洛克菲勒、梅隆、杜邦、孔洛勃5個家族以及芝加哥、克利夫蘭與波士頓3個地方銀團。這8個財團控制了美國2百家最大公司中的175家,單單摩爾根通過他的第1國民銀行就控制了其中的41家,集中了全美3分之1的工業生產,3分之2的鋼產,4分之1長度的鐵路和5家大銀行,他和英國銀行界關系很密切,在日本有大量投資;其次孔洛勃,通過他的孟哈頓信托銀行控制了十3條主要鐵路,約占全美第1級以哩數計算運費的鐵路百分之2十2以及電報公司;第3是洛克菲勒通過他的大通銀行控制了南美、近東和非洲的石油,美國對外投資的十分之6屬于十家大公司,這十家中有6家是經營石油的,它占全美1年半以上的石油生產;第4是芝加哥集團,它們通過伊利諾國民銀行、芝加哥第1國民銀行、哈利斯信托儲蓄銀行、北方信托公司等控制了國際收獲機公司和重要公用事業,以及地產保險業;第5是梅隆,他通過梅隆國民銀行、聯合信托公司控制了鋁業煉鋼、電器以及電力、煤氣事業;第6是杜邦。他通過底特律國民銀行和摩爾根控制了全美軍火生產百分之80以及汽車和橡膠業;第7是波士頓集團,通過第1國民銀行控制了礦冶、制鞋機、水果業以及重要的公用事業;最末是克利夫蘭集團,通過其信托公司,控制了鋼鐵、車胎和五金業。這八大財團所掌握的資金已達九百億美元之巨,即是說超過了戰前(1929——39年)美國全年平均國民所得的一半,這樣的財富集中,真是登峰造極了。
在這樣一種經濟集中的情形下面,美國的政治便完全掌握在少數金融寡頭手里。美國政府是一個十足的資產階級專政的政府,而且是少數大資本家手中掌握的政府。
舉世聞名的全國制造商協會。便是實際統治美國的機構。它創立于1895年,起初有1.2萬個公司參加,這些公司所雇用的工人,約估全國產業工人百分之75,這個會后來又陸續發展為美國商業公所、全國工業咨詢會、制造商與銀行家聯誼會等?,F時全國制造商協會包含1.6萬個公司、社團和托拉斯,并和4萬個私人公司取得直接聯系。協會實際上由2百多家公司操縱,其正發號施令的是由12家最大的財團所組成的特別咨詢委員會,包括美國電話與電報公司,通用電氣公司、鋼業托拉斯(摩爾根集團)、杜邦·德·尼摩爾公司、通用汽車公司(杜邦集團)、美孚油公司(洛克菲勒第團”、國際收獲機公司(芝加哥集團),西屋電氣公司(梅隆集團)等。這個協會的宗旨,是在全國范圍內維護獨占資本家的利益,為達到這一總的目標,它們是不擇手段地反對社會進步,反對工人運動,挑動新的戰爭,保存一切不合理的制度,慣常的和用并制造特務、強盜、工賊等。它們的領導人凱塞公然宣稱:“美國是咱們的國家”。它們無恥地承認著:“每天保持著和議會領袖、各部局首長的聯系,為自己的會員們收集情報,并把工業獨占集團對當前問題的觀點,通知有關的管理機關”。
從第二次大戰以后,金融寡頭的上層和國家機構的結合愈形密切了。壟斷資本家、軍人和政客,三位一體,宰制了全美國。部署新戰爭的北大西洋公約,迫害人民的“忠誠的檢查”鉗制工人運動的塔夫脫—哈特萊法案,都是這個協會最出色的杰作。
大戰時擔任國務卿的斯退汀紐斯是鋼鐵托拉斯老板之一;國防部長福來斯特是最大銀行“狄隆—李特公司”的總經理;杜魯門重要助手的哈立曼是”布朗兄弟哈立曼銀行”的經理;馬歇爾的前任國防部長魯遜是聯合飛機制造公司的經理,現任國務卿艾契遜是著名的法律事務所”科文頓、達林格、艾契遜公司”的主人,是服務于摩爾根、杜邦和洛克菲勒財團的;戰爭販子社勒斯是代表許多人銀行利益的”蘇立支、克倫威爾”法律事務所的首腦;現任資源局長的薛明頓是“埃默森電氣公司”的總經理;駐英大使道格托斯是最大的互助人壽保險癸司的董事長;掌握使美國經濟軍國主義化大權的國防勤員署長威爾生,就是摩爾根財團的代表,會任通用電氣公司的總經理;威爾生還有兩個重要助手:1個是最大的大陸罐頭公司的董事,前美駐德軍政府總督克萊將軍,1個是“哥德曼、薩契斯公司”的大股東威因柏,在國防動員署內,國防生產局長哈里遜原任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的總經理;經濟穩定局長蔣士頓是前美國商會主席及全國電影協會會長;工資標定局長金氏是美國橡膠公司的負責人;另一操縱備戰生產的國防部軍火局,局長斯摩爾原為“馬克遜食品公司”的總經理和“埃默森無線電傳其公司”的副總經理,副局長范亞丹原為“鄧恩、勃拉特斯特里公司”的副總經理,其中許多人并不向政府支取薪金而直接向原來的公司支取的。夠了。這里只舉出幾位會經或正在掌握內外大權的“人物”,已可概見美國政治的全貌,也足以證實列寧所尖銳批評的:“沒有1個地方像美國那樣,資本的權力,少數的富豪,在一切社會之上,是那么無理那么公開行賄?!?
此外,組成美國選民百分之5十的產業工人,在議會中竟無1名議席,1400萬黑人只有兩名“代表”。這一切正如美國共產黨領袖福斯特所說的:
“有人把這種資產階級的國家認為是民主的,那就是對民主這個名詞的真正侮辱?!?

七 對外擴張


美國經濟集中的結果,就造成了美國人民,特別是勞動人民收入的減少和普通的貧窮,使國內市場不斷壓縮.在這樣情形下:美國資產階級知道只有用兩種方法纔可以挽救經濟的崩潰。 一種方法是擴張軍備,由政府繼續訂購大批軍火工業品來刺激生產。另一種方法是竭力爭奪國外市場,把經濟危機的重負轉嫁到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廣大人民身上去。這兩種方法實質上只是一種方法,即是用武力實行擴張。進行世界性的經濟的掠奪。
這就是美國帝國主義自鳴得意的1張王牌。于是摩爾根的喉舌亨利魯斯發出“戰后世界是美國世紀”的狂囈;代表金融資本家利益的紐約時報揚言:“孤立時代已告終了,它已被‘美國責任時代’所替代了?!痹谒麄冃哪恐?,戰前的資本主義的強國或已戰敗或已削弱,只有美國是唯一在戰爭中強大了自己的國家。從此以后美國可以獨霸世界,可以盡情地任意支配世界市場。美國帝國主義這樣想法是有根據的,因為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1國的工業生產量已占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量的3分之2,并且掌握了4分之3的國際投資。
但是第2次世界大戰以后的國際情勢已經完全不同了。第1,保障世界人民利益的蘇聯的力量已經更強大了,威信也空前的提高了。第2,中歐和東南歐許多國家,由于人民的覺醒和蘇聯的幫助,都已脫離了資本主義的桎梏。第3,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連動達到之前高漲的程度,而且正向勝利的前途邁進。第4,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人民力量已經大大擴展。在這種情形下,美帝國主義是怎樣在建立它的世界霸權的呢?它便采取了堅決的反動立場,用一系列的設施在全世界每一角落來和人民為敵。它以“反蘇備戰”為中心,在世界各處建立了幾百個軍事基地,杜魯門早就公開聲明要”領導各國抵抗俄羅斯共產主義的發展”;它以幾十億的“貸款”和“援助”來支持中國的蔣介石反動政權;以“援助希土法案”來講助希臘和土耳其的反動統治;用所謂“馬歇爾計劃”和“大西洋公約”來作為奴役歐洲經濟和政治的工具;它妄想利用西德和日本的法西斯殘余力量作為在東西雙方來制約蘇聯,進攻歐亞兩洲人民的工具;它借口“調解印度尼西亞糾紛”壓迫印尼人民;又扶植保大,支持法國來扼殺越南的人民的解放斗爭……
但是事實跟美帝國主義所想望的完全相反,這1連串的反動措施碰到了人民力量的強大的反擊。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尤其是戰后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集團所遭遇到的最大的失敗。此外,如全世界人民和平運動的越來越強大,如蘇聯和各人民民主國家人民所創造的耀煌的經濟建設,如歐亞兩洲人民的堅強反對武裝西德和武裝日本,如越南和其他殖民地人民在斗爭中所獲得的勝利,如各資本主義國家人民革命運動的高漲,都直接或間接的給了美帝國主義以慘重的打擊。所有這些事實,本書不打算一一加以敘述?,F在為了說明美國帝國主義經濟上的矛盾,只特別提出“馬歇爾計劃”來談談。
美帝國主義在開始進行這個計劃的時候,就大吹大擂的宣稱這個計劃如何可以使歐洲各國的國際收支達到平衡,如何可以使歐洲各國從戰后的殘敗中走上復興的道路。但事實證明這完全是一派鬼話。
我們知道,馬歇爾計劃的主要精神在于剝奪別的國家的經濟獨立,使它們絕對服從美國獨占資本的利益。在這個計劃的推行之下,各個受援的國家所獲得的,大半是農產品、原料和消費品,生產工具非常的少;同時,由于美國剩余商品傾銷的結果這些國家的生產事業不但沒有走上復興的途徑,反而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下面就是一些顯著的例子:
在推行這個計劃的第一年——1948年,幾乎所有西歐國家的工業生產都比1947年降低了,其中法國和挪威降低百分之6:比利時降低百分之16,英國的棉織品生產比1937年降低了百分之48。至1949年第3季度、西歐的工業生產指數和第2季度相較,從106降至101,其中英國降低百分之7,法國降低百分之17,比利時降低百分之9,芬蘭降低百分之10,挪威降低百分之23。同時,資本主義各國鋼產量較同年上半年的平均數降低了百分之12,其中馬歇爾化國家降率最大,計比利時百分之13,盧森堡百分之23,澳大利亞百分之27。同時期的生鐵產量下降百分之13,其中比利時百分之25,瑞典百分之16,盧森堡百分之23。這是由于美國1貫地利用受“援”條件來窒息西歐國家的工業,在“援助”物資中故意將生產工具除外;例如1949年,它“援”歐的30億7760萬美元中,購買工業設備的款項僅9300萬美元;在運給法國大宗貨物中,生產設備僅有百分之2。即據馬歇爾計劃執行機構的“歐洲經濟合作署”的報告也承認以下4點:(1)西歐各國的煤產量仍不及戰前水平,在1949年一年中,美國向歐洲輸出1千萬噸煤,接受這個“恩惠”的國家所付代價比向別地購買的多得多;(2)西德失業人數由60萬增加到160萬,柏林西區30萬失業者還不在內; (3)農業生產仍無起色,面包、肉類和脂肪的消費量仍逮低于戰前水準;(4)在1948——49年間,美國對歐洲的輸出高出戰前百分之50,而歐洲對美的輸出比戰前差得很遠。因之1949年各受“援”國家的美元赤字在40億美元以上。
下面幾個典型的例子可以更清楚的說明美國怎樣通過馬歇爾計劃,瘋狂地剝削各國人民的購買力,摧殘各國的民族工業的情形:
美國對英的貸款于1945年談判,1946年成功,總額計37億5千萬美元,英國原想靠這渡過戰后4年直至1950年的難關的,可是不足17個月,就把這筆錢耗光了,財相摩理遜不禁慨嘆著:”我們當初本想借5十億美元來渡過戰后難關的,但只借到37億5千萬美元,而且錢一到手,它的購買力就減少了5分之2,因為美國物價在成交前后上漲了百分之40?!?
依照馬歇爾計劃,法國的5分之1的用煤量應從美國輸入,并且規定美煤每噸價格為5800法郎,可是法國的煤價只要3500法郎,于是法國工業用煤就大成問題。法國的糧食本可自給,豐年還可部分輸出的,但依照美法的小麥貿易協議,法國每年必須從美國輸入100萬噸的小麥,因之,法政府就不得不強迫農民減少小麥種植的面積.
馬歇爾計劃的國外“成就”不過爾爾,就是對于美帝國主義的自身,也沒有產生什么效果。美帝國主義原想利用這個計劃推銷它的過剩商品,來緩和生產力與廣大人民購買力脫節的危機。結果怎樣呢?1949年美國全年的生產總值為1200億美元,其中有220億是用于擴軍和馬援的;換句話說,就是占總額的百分之18.3依賴軍事訂貨與焉歇爾計劃來維持的??墒菗?950年第一季的統計,美國工業生產比1946年同期降低了百分之12,失業人救已接近1000萬,連半失業者也有1800萬人。
至于美帝國主義所吹噓的聯合經營法國、西德、薩爾3處煤炭鋼鐵的“舒曼計劃”和“開發落后地區”的第四點計劃以及所謂“技術援助”等,只是可恥的馬歇爾計劃的延續而已。
不過馬歇爾計劃執行結果,可以看到的一大成績,就是受援各國貫徹了“大炮代牛油”的戰爭政策,漫無限制的參加擴軍競賽。英國1950年的預算中,軍費占了百分之30以上,9月間下院通過工黨政府的36億鎊“三年擴軍計劃”,并延長役齡,在法國,普利文政府也遵從美國意旨,以2萬億法郎為擴軍費用;意大利1950年的軍費占整個國家預算3分之1;在瑞典,軍費較戰前多出8倍;土耳其軍費占總預算的1半;挪威也按照大西洋公約備戰,1950年的軍事預算達5億克羅納,為戰前的十倍。伴隨著備戰經濟而來的是資產階級對勞動人民生活水平的瘋狂進攻,造成絕大多教人民的貧困,民族工業破產,失業劇增。估計馬歇爾化各國的失業人數在1950年已高達2500萬人,就中意大利有300萬人(包括半失業者100萬),生活水平較戰前降低百分之10;在只有4百萬人口的丹麥,失業的有20萬人;荷蘭據官方統計也有11萬人失業;比利時失業的有33萬9千人;法國失業的已超過50萬人,計1948年較前一年增加了4倍,1949年又較1948年增加了1.6倍,據聯合國秘書處的報告,實際工資較戰前水平低落百分之35至40;西德工人的生活水平只有1936年的百分之60;英國在1949年底失業人數也有33萬人,1950年還有增加,工人實際收入已降低了百分之3。
所有這些事實已經說明:美國帝國主義大吹大擂宣傳的“馬歇爾計劃”,不但沒有能夠解決美國的國外市場問題,反而擴大并加深了它國內外的矛盾。

八 一個前途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獲得一個相當明確的概念,那就是美國經濟發展和轉折的過程,完全符合偉大的馬列主義所指出的歷史的規律,絲毫沒有像那些庸俗派所幻想的“美國例外”的痕跡。
內部矛盾的加深,資本主義國家間沖突的尖銳化,高度不平衡的發展,在在逼迫著這資本主義最后堡壘的美國走投無路,于是獨占資本日益和國家政權相結合,國家政權日益無限地和公開地為獨占資本作殘酷剝削和擴張冒險的直接工具,結果更加擴大了美國資本主義一般的紊亂與無組織,使其腐朽性和寄生性更為顯著。它為了作垂死的掙扎,于是一天天走向瘋狂的和極端反動的法西斯侵略的舊路,夢想用侵略戰爭來解決它自身的矛盾。這就是它為什么要發動侵朝戰爭,發動侵略中國的原因。但是,戰爭能不能解決美國的問題呢?斯大林在“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一書中早就給了解答:“戰爭一經成為資本主義總危機的反映時,它就加劇了著危機,削弱了世界資本主義?!泵赖蹏髁x發動侵朝戰爭以后的情形不正是最好的證明嗎。
侵朝戰爭發動以后,杜魯門對國會所提出的1951年度(自195O年7月1日開始)的龐大預算總計達530億美元,其中包括360余億美元的經常撥款以及支付侵朝戰爭的167億美元的額外軍費,這樣便使直接的軍事費用接近320億美元,這個數目較美國參加第二次大戰后的第2年(1942)的軍費還多出100億美元。接著杜魯門又要求國會增撥1950年度軍費105億美元。到今年1月15日杜魯門所提出1952年財政年度的所謂“準備狀態”的全部預算,更高達716億美元,較1950年度增加了百分之78;就中直接軍費414億美元,較1950年度幾乎增加1倍。但全部稅收不過551億美元,赤字達165億美元,所以他要求增稅160到200億美元,
可是這樣擴軍備戰的結果怎樣呢?我們可以列舉美國侵朝以來的及各現象來說明:
一,侵朝戰爭發生的次日,美國有價證券一致瀉落,下跌幅度由百分之2.5至百分之8.75不等。根據杜莊的統計,侵朝戰爭發生前后1月間的股票,債券平均的指數如下:

種類

6月23日

6月26日

7月6日

7月20日

三十種工業

224.35

213.94

210.85

207.73

二十種鐵路

55.85

53.43

53.03

58.79

十五種公用事業?

43.95

42.31

41.09

38.37

四十種內債

100.60

100.37

99.60

100.24


其中除掉鐵路證券以外,工業和公用事業的證券都連續下跌,這可以證明戰爭并沒有造成所謂景氣,反而使人民對美國經濟的前途增加疑慮。
二,據美國勞動局的調查(基期1926年),1950年6月份的物價指數是15.7,7月份是161.8,計上漲百分之3.1;8月份是165.9,較7月份上漲百分之2.5。6月至8月之間共上漲百分之5.6。從1941年美國參戰到1945年日本投降,美國的基本商品批發價格指數在4年間不過上漲百分之19,而在侵朝戰爭發動后短短4個月間,指數上漲了百分之25,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對照。更糟糕的這次指數的上漲是由原料品領先,計自1950年6月份的指數167.7漲至7月份的175.8,即上升百分之4.8;同期內的半制品也由148.1漲至152.6,即上升百分之3;制成品由153.5漲至158,即上升百分之2.9。
今年(1951年)入春以來情形并未改善,據莫迪氏指數,今年1月2十日較侵朝戰爭前上漲百分之32.76,消費品指數外至1835——1839年水平的百分之181.6,國會公開承認如不采有效措施來遏止,今年可能上漲5倍。杜魯門被迫抄襲第二次大戰期間的老文章,根據國防法案宣布凍結工費和物價,在“一般限價法規”中規定今后每一商品的價格不得超過基期(1950年12月19日至1951年1月25日)的最高成交價格或同期內交易市場中賣方的要價??墒沁@個辦法遭遇到實際執行的困難,特別是在農產品方面。因為杜魯門規定大部分農產品在法定最低限價內不受凍結,而棉、米、羊毛、棉子、棉子油等11種農產品則予凍結,這樣差別的待遇使農藥生產大受阻滯。此外,1部分原料在國內市場被凍結,歪于國外輸入的原料并不能凍結,必然引起用國外原料生產者的不平。而各廠商在基期內售價不同,照政府法令,那么相同的貨物會可能發生不同的價格,執行上也有困難。因而實際上,上項辦法航行后,2月份的生活費用仍上漲百分之2,到2月27日為止的一周中,批發物價指數上升了百分之0.3,而美國農業部也宣布2月份食品價格指數較上月漲了百分之4。由于財政性膨脹,信用擴大,通貨流通速度增加以及軍事性工業蓬勃所引起物資需求的激增,使物價不斷上漲,美元購買力不斷貶降。下表是1950年美元購買力貶降的情形(見美國商務部出版的“商業現勢調查”,以1935——39年為100):

種類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批發物品

53.1

52.7

52.7

52.6

51.6

51.2

49.4

消費品

59.9

60.1

59.9

59.8

59.3

58.8

58.0

零售食糧

50.9

51.2

50.9

50.8

49.9

48.9

47.6


自從侵朝戰爭以后,大致又跌落了百分之3以上,這就是說:1935——39年的1元美金.到1950年9月僅值4角5分。無怪乎美國聯合準備銀行董事長馬克貝沉痛地說:”通貨膨脹,并不是快要到來,而是已經到來了。”
三,對外貿易原是美國最得意的1環,過去1直是巨額的出超,而且是每年節節上升??墒菗绹虅詹勘灸?月8日的宣布:1950年美國輸出總額為10274800、000美元,輸入8、839,800,000美元;輸出較1949年的21,051、100、000美元減少了百分之19,輸入較1949年的6622、000,00O美元減少了百分之33。 而且去年7月的出超額,已由1944年的4億4千3百萬降到6300萬美元。由于建立“國防軍”和“囤集戰略物資計劃”的結果,輸入大量增加,截至去年7月為止,由歐洲輸入總值達85億美元,而1944年只有66億美元。美國1949年出超原在50億美元以上,但至1950年8月,在搶購物資的刺激下,美國進口貨值是8億1940萬美元,打破以往的紀錄,同時是1937年6月以來的首次入超,而7、8兩月輸出額已凈跌了3億1400萬美元。
四,據“國際金融新聞”的報導:美國國庫黃金存量(不包括運用中的外匯平準基金)在1958年第2季減少1500萬美元,第3季減少7億4900萬美元,十月前18天就減少了1億9100萬美元。計自6月30日到9月27日止,共減少7億5700萬美元,十月份存量約值233億美元,而1949年十月約為246億美元。美國財政部更宣布(路透社華府3月2日電):1950年中外國從美國取去黃金1、797,300,000美元,英國占其中的1,020,000,000美元。美國自1933至1949年英鎊貶值時為止,直向全世界各地吸收黃金,1949年起則不然,本年更甚,最初的兩個月黃金流出量即達6,190,000,000美元之巨。
五,杜魯門會公開地要人民作巨大的犧牲,并凍結了工人的工資,頒行了所謂工資隨物價升降的梯形條款,按季調整,即物價指數每上升百分之2.5,每小時工資得增加1分,而自本年1月25日起復公布工資的增加,不得超過百分之十。但在實際上,從去年6月以后的半年光景,工資雖增加了百分之7,可是和上漲的物價來此,實際工資反而降低了百分之35.6,去年的農民收入也減少了百分之7至10,截至1951年1月15日為止的30天中,生活費用上升了百分之1.7,生活費指教比去年十2月十5日漲百分之3.2、這樣便使美國無產階級的貧困更加深刻化。
又據美國“聯邦國情普查局”的統計,1949年有470萬個家庭每年收入不到1千美元,而公認的一個四口之家的每年最低生活費,不能少于4千美元。平均每個家庭的收入是3、100美元,比1948年少了1百元,統計美國有2060萬個家庭年入不到4千元,這就是說:全國約一半人口得不到最低限度的生活費用。這個官方統計還沒有計及美元購買力不斷下降的因素;而且所謂“平均收入”是從包括統治階級巨大收入在內的數字計算而得,所以“平均數”不絕偏高。
此外,更使美國統治者頭痛的,它們的失業人數并沒有因軍事工業拚命擴充而消滅這和第2次大戰期間的情況顯然不同。 即據官方統計,在侵朝戰爭后的8月份,失業人數仍有250萬人;在11月份每周失業救濟的登記仍超過18萬6千人。
以上種種現象,都證明侵朝戰爭發動以后,非但沒有減輕經濟危機,反而使危機日益加大了。
本來,孕育在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中,特別是孕育在現代獨占資本主義本質中的經濟危機,由于一方面獨占資本利潤不相稱的膨脹,和另一方面勞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降低和失業率的不斷增加,是只有一天天加深而無法避免的。在過去帝國主義還可利用所謂“恐慌輸出”和“失業輸出”,把這種災難轉嫁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身上,藉以緩和危機的程度?,F在世界上大多數的人民,不但都已經覺醒過來,都已經站立了起來,而且已經團結在國際和平堡壘——蘇聯的周圍,形成了堅強無比的人民民主陣營。在這種情形之下,帝國主義任何違反人民的損人利已的企圖,都必然要遭受嚴重的打擊,都只有加深它自己的矛盾,加速它自己的崩潰。 這里我們最好節引毛主席在“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文中的1段話作為我們分析美國資本主義的總結:
美國帝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增強起來的經濟力量,遇著了不穩定的日趨縮小的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這種市場的進一步縮小,就要引起經濟危機的爆發。美國的戰爭景氣,僅僅是一時的現象。它的強大,只是表面的和暫時的。國內國外的各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就像一座火山,每天都在威脅美國帝國主義,美國帝國主義就是坐在這座火山上。這種情況,迫使美國帝國主義分子建立了奴役世界的計劃,像野獸一樣,向歐亞兩洲和其他地方亂竄,集合各國的反動勢力,那些被人民唾棄的渣滓,組成帝國主義和反民主的陣營,反對以蘇聯為首的一切民主勢力,準備戰爭,企圖在將來,在遙遠的時間內,有一天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打敗民主力量。這是一個狂妄的計劃。全世界民主勢力必須打敗這個計劃,也完全能夠打敗它。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shijian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4.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5.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6. 東南亞的宿命
  7. “鮮衣怒馬少年郎,誰人不識理塘王”
  8.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9. 焦慮富人走了沒有必要,走了天也塌不下來
  10. 把統一和特朗普吞并野心并列,是蠢還是壞?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7. 到底誰“封建”?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