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讀書交流

《矛盾論》研究

昆山玉碎 · 2009-03-26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矛盾論》是毛澤東同志的哲學名著。這篇兩萬三千余字的哲學論文,其文約,其詞微;語言簡約精妙,內涵博大深奧。是唯物論和辯證法圓融結合的典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典籍。為了能夠深刻理解其精髓,有必要對其做深入研究。  

一、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對辯證法論述的簡單梳理  

梳理一下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辯證法思想,窺其大貌,有助于深刻理解毛澤東同志在這一問題上的繼承與發展。繼而可證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之體系,可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必要。  

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有幾段關于辯證法的論述:“但是理性一旦把自己設定為正題,這個正題、這個與自己相對立的思想就會分為兩個互相矛盾的思想,即肯定和否定,‘是’和‘否’。這兩個包含在反題中的對抗因素的斗爭,形成辯證運動。‘是’轉化為‘否’,‘否’轉化為‘是’。‘是’同時成為‘是’和‘否’,‘否’同時成為‘否’和‘是’,對立面互相均衡,互相中和,互相抵銷。這兩個彼此矛盾的思想的融合,就形成一個新的思想,即它們的合題。這個新的思想又分為兩個彼此矛盾的思想,而這兩個思想又融合成新的合題。從這種生育過程中產生出思想群。同簡單的范疇一樣,思想群也遵循這個辯證運動,它也有一個矛盾的群作為反題。從這兩個思想群中產生出新的思想群,即它們的合題。”[1]  

“正如從簡單范疇的辯證運動中產生出群一樣,從群的辯證運動中產生出系列,從系列的辯證運動中又產生出整個體系。”[2]  

馬克思從強調否定之否定規律出發,確證否定之否定規律無非是動態的對立統一規律,實質是揭示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當然可以看到,這里的論述還有著濃厚的概念推導色彩,但是馬克思之前的辯證法是唯心的,不能指出其實質。馬克思在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才確定了“兩個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爭以及融合成一個新范疇,就是辯證運動的實質。”[3]  

馬克思之前的辯證法,主要是把辯證法作為客觀世界的規律來論述的,還沒有上升到認識論的高度。恩格斯指出:“所謂客觀辯證法是支配著整個自然界的,而所謂主觀辯證法即辯證的思維,不過是自然界中到處盛行的對立中的運動的反映而已……”[4]這說明客觀辯證法和主觀辯證法即辯證思維是一致的。人的正確認識只是對客觀世界矛盾運動的正確主觀反映,同時認識本身也要按照這種矛盾運動不斷前進。  

列寧在在其著名的哲學短文《談談辯證法問題》中對辯證法作了更為詳細的闡釋。對于辯證法的實質是研究事物的矛盾,列寧論述到:“統一物之分為兩個部分以及對它的矛盾著的部分的認識,是辯證法的實質”; [5]關于矛盾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列寧批判到:“對立面的同一被當作實例的總和,而不是當作認識的規律(以及客觀世界的規律)。”[6]顯然單個實例的相加,并不就是普遍。雖然列寧也一連舉了五個例子,但是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通俗化”。( 注意:列寧沒有繼而論述矛盾的特殊性!也沒有在下文明確論述矛盾的特殊性!);關于對立面的統一和斗爭,列寧如此論述:“對立面的同一,就是承認(發現)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會的)一切現象和過程具有矛盾著的、互相排斥的、對立的傾向。”[7]進而有一句過渡:“發展是對立面的 ‘斗爭’”, [8]其后列寧論述到:“對立面的統一(一致、同一、均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易逝的、相對的。相互排斥的對立面的斗爭是絕對的,正如發展、運動是絕對的一樣。”[9]指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在矛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相同,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是列寧第一次提出的;關于辯證法也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在邏輯上是這樣展開的:列寧在之前內容中所談的,主要是把辯證法作為客觀世界的規律來論述的。人的認識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既然客觀世界是辯證的發展著的,那么,認識也應當是辯證的。客觀世界矛盾運動的規律,當然也是認識的規律。這部分列寧是通過舉馬克思的《資本論》的例子來表明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的;關于認識是螺旋式發展的過程,列寧論述到:“人的認識不是直線(也就是說,不是沿著直線進行的),而是無限地近似于一串圓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線。這個曲線的任何一個片斷、碎片、小段都能被變成(被片面地變成獨立完整的直線,這條直線能把人們(如果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話)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侶主義那里去。”[10]作為認識論的辯證法,為正確認識事物提供了正確的思路,但并不表明認識過程就是一帆風順的。用毛澤東同志的話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 [11]  

從以上梳理中,可以看到從馬克思、恩格斯到列寧,對辯證法思想的論述一以貫之,其間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相當清晰。也可以看到還沒有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鮮明的異國風貌,繼而可知,如果要中國的同志掌握馬克思主義,必須由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其進行中國式的解讀。  

二、毛澤東同志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創造性發展  

有必要說清楚毛澤東同志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法思想的創造性發展。  

《矛盾論》的第二部分,是論述矛盾的普遍性,這一部分是主要地是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思想的繼承與發揮。如上文已經有論,列寧沒有明確論述過矛盾的特殊性。關于矛盾特殊性的問題,在《談談辯證法問題》中列寧只是在論述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時糅合在一起提及。他說:“從任何一個命題開始,如樹葉是綠的,伊萬是人,茹奇卡是狗等等。在這里就已經有辯證法:個別就是一般。這就是說,對立面(個別跟一般對立)是同一的:個別一定與一般相聯而存在。一般只能在個別中存在,只能通過個別而存在。任何個別(不論怎樣)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個別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質)。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個別事物。任何個別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12]這一段關于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或說共性與個性的論述,只是結論式的論述了二者的辯證關系,而且由于沒有必要的論證,比較費解。而《矛盾論》第三部分則用大量篇幅詳盡論述矛盾的特殊性。對于這個問題,毛澤東同志深刻指出:“首先是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帶特殊性。人的認識物質,就是認識物質的運動形式,因為除了運動的物質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沒有,而物質的運動則必取一定的形式。對于物質的每一種運動形式,必須注意它和其他各種運動形式的共同點。但是,尤其重要的,成為我們認識事物的基礎的東西,則是必須注意它的特殊點,就是說,注意它和其他運動形式的質的區別。只有注意了這一點,才有可能區別事物。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13]特殊的矛盾決定特殊的本質,特殊的本質使事物得以區分。在認識論的層面,他進一步論述到:“就人類認識運動的秩序說來,總是由認識個別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 [14] “這是兩個認識的過程:一個是由特殊到一般,一個是由一般到特殊。”[15]由特殊到一般,是形成指導理論(本質是找到認識事物的捷徑)的要求;由一般到特殊,是豐富完善指導理論,防止理論枯槁和僵死的要求。較之于列寧,毛澤東對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論述更加深刻全面,而明確提出認識論的兩個過程更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上的第一次。  

不僅如此,緊接著他又在邏輯上深入論述到:“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一切運動形式的每一個實在的非臆造的發展過程內,都是不同質的。”[16]這是說要研究總系統的特殊矛盾,又要研究構成總系統的子系統的特殊矛盾。或者說,要研究整個過程的特殊矛盾,又要研究矛盾發展各個階段的特殊矛盾。  

他繼續論述:“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17]并引用列寧的話說:馬克思主義的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在于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實事求是正是建立在對矛盾特殊性的深刻把握基礎上。由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入手構建整個毛澤東思想體系的基礎,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工作,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認識史)上是第一次。  

在《矛盾論》的第五部分,他論述到:“同一性、統一性、一致性、互相滲透、互相貫通、互相依賴(或依存)、互相聯結或互相合作,這些不同的名詞都是一個意思,說的是如下兩種情形:第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每一種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第二、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轉化。這些就是所謂同一性。”[18]毛澤東在此的獨特貢獻,是對馬克思把矛盾統一性初步分為原有同一性和新的同一性(或事物存在的前提和事物發展的結果)這種思想既有繼承又有創新,其創新就是明確而又集中地概括了矛盾同一性的“兩種情形”或“兩種狀態”,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上是第一次。[19]  

不惟如此,毛澤東同志還明確指出矛盾同一性的兩個方面之地位不是等同的。他指出:“然而單說了矛盾雙方互為存在的條件,雙方之間有同一性,因而能夠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這樣就夠了嗎?還不夠。事情不是矛盾雙方互相依存就完了,更重要的,還在于矛盾著的事物的互相轉化。”[20]這分明指出,矛盾同一性的第二個方面即矛盾雙方互相轉換地位更為重要。決定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之根本分野的恰恰就是這個矛盾同一性的第二個方面。因為即使是在形而上學那里,對立面依一定條件共存也是可行的;但是辯證法的批判武器作用更明顯的體現在對立面依一定條件而實現地位的轉換。這是辯證法的革命性所在。  

通過毛澤東同志的論述,我們可以高度概括出矛盾同一性的本質就是“條件”,共生需要條件,轉換也需要條件,矛盾同一性的關鍵就是“條件”。那么這個條件到底是什么呢?是斗爭。在接下來的論述中,他指出:“無論什么事物的運動都采取兩種狀態,相對地靜止的狀態和顯著地變動的狀態。兩種狀態的運動都是由事物內部包含的兩個矛盾著的因素互相斗爭所引起的。當著事物的運動在第一種狀態的時候,它只有數量的變化,沒有性質的變化,所以顯出好似靜止的面貌。當著事物的運動在第二種狀態的時候,它已由第一種狀態中的數量的變化達到了某一個最高點,引起了統一物的分解,發生了性質的變化,所以顯出顯著地變化的面貌。”[21]對這段話的理解就是理解斗爭的關鍵。斗爭就是運動,絕對的運動。當著斗爭(運動)只引起量變的時候,矛盾雙方就顯示出相對靜止的面貌,因此種條件,事物保持在矛盾同一性的第一方面;當著斗爭(運動)引起了質變的時候,構成事物對立的雙方地位發生逆轉,因此種條件,事物保持在矛盾同一性的第二方面。事實上,矛盾同一性的兩個方面分別是兩種平衡狀態。實現兩種平衡的是矛盾斗爭,促成第一種平衡飛躍到第二種平衡的也是矛盾斗爭。特別地,毛澤東同志指出:“事物總是不斷地由第一種狀態轉化為第二種狀態,而矛盾的斗爭則存在于兩種狀態中,并經過第二種狀態而達到矛盾的解決。所以說,對立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而對立的互相排除的斗爭則是絕對的。”[22]列寧只是闡明了較之矛盾同一性矛盾斗爭性的地位更為重要,而毛澤東同志不僅闡明了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相結合而推動事物發展的理論,而且還在這種結合中以其“矛盾的斗爭則存在于兩種狀態中”的深刻論述,確證了矛盾斗爭性的突出地位與顯著作用,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上也是第一次。[23]  

因此最后自然得出結論:“而斗爭性即寓于同一性之中,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 [24] “在同一性中存在著斗爭性,在特殊性中存在著普遍性,在個性中存在著共性”。 [25] 毛澤東同志的這個論述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的集大成的科學總結,這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也是第一次。[26]  

三、對矛盾雙方力量對比內容的發揮  

在《矛盾論》的第四部分,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一節中,有一段論述值得深究:“但是在各種矛盾之中,不論是主要的或次要的,矛盾著的兩個方面,又是否可以平均看待呢?也是不可以的。無論什么矛盾,矛盾的諸方面,其發展是不平衡的。有時候似乎勢均力敵,然而這只是暫時的和相對的情形,基本的形態則是不平衡。矛盾著的兩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27]既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研究矛盾特殊性問題時提出的,矛盾特殊性即個性,如作者在前文所述是“有條件地暫時地存在的”,即“相對的”。在這一段論述中,作者使用了“平均”、“不平衡”、“勢均力敵”等詞語,意在說明矛盾運動的永恒性和事物發展變化的持續性。鑒于《矛盾論》產生的時代背景,在這里分析的矛盾雙方具有對抗性質,所以說平衡只是“暫時的”、“相對的”。建國后,在階級矛盾基本消除以后,毛澤東同志又提出了社會主義矛盾學說。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大部分就都是具有非對抗性質的。那么如果矛盾雙方不具有對抗性質,就應該有道理使這種平衡較為持久、穩定,也即保持在一種較為和諧的狀態。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著的論述方式、具體內容因時代發展,或有不盡合理之處,但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方法論,其分析問題的思路、方法具有永恒的真理性。《矛盾論》作為階級社會的產物也是如此,于是有研究者就說,馬克思主義研究社會范式應該由“沖突論”范式向“和諧論”范式轉換。“實現馬克思社會研究范式的轉換,也是中國共產黨社會地位、執政理念根本轉變的歷史實踐要求……這種地位、使命和任務的轉變,必然要求其從無產階級革命向社會主義建設、從‘斗爭哲學’向‘和諧哲學’的轉變。”[28] 進而論證構建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應該是“和諧哲學”。對馬克思主義的這種理解方式恰恰就是毛澤東同志不遺余力加以批判的教條主義態度。機械地僅從字面理解馬克思主義,沒有能力或不愿努力達到對其精髓的把握,這是不擇不扣的形而上學的態度。  

事實上,這段論述中提出的“平均”、“不平衡”、“勢均力敵”等概念已經提出了一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新角度,即可以把矛盾區分為力量對稱型矛盾和力量非對稱型矛盾。這兩種矛盾既可以是對抗性質的也可以是非對抗性質的。這樣共有四種組合,矛盾的運動調整機制如下表:  

矛盾雙方  

力量對稱型  

力量非對稱型  

對抗性質  

一方消滅另一方  

調整至力量對稱后,  

一方消滅另一方  

非對抗性質  

和諧共處  

調整至力量對稱后,  

和諧共處  

分析具體問題時可以從橫向或縱向兩個角度考慮,即先分析矛盾的性質,再分析矛盾的力量對比;或者先分析矛盾的力量對比,再分析矛盾的性質。得出的結果是一樣的。這事實上是要區分矛盾的質和矛盾的量。  

簡要作些說明:第一、對抗性質的矛盾,以一方消滅另一方為目標。矛盾既然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對抗的程度,顯然需要變革矛盾系統。這個變革就是打破舊平衡建立新平衡的過程,這個消滅過程體現的正是和諧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帶著人的主觀道德情感色彩來理解這里的平衡、和諧。第二、和諧共處的兩個前提是矛盾雙方非對抗且力量對稱。和諧就是使矛盾雙方較為持續穩定地保持在矛盾同一性的兩個方面——原有同一性和新的同一性。和諧絕不是一種靜止狀態,而是一種運動狀態。當矛盾雙方依一定條件互為存在時,這個同一性的第一方面是一種和諧狀態。這種和諧因子的運動只引起量變,不涉及質變。當矛盾雙方以一定條件互相轉化時,這仍然是一種和諧狀態。這種和諧因子的運動引起了質變,推動了矛盾雙方地位的轉換。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新的同一性出現后,立刻又成為繼接而起的過程的原有同一性。已如前文所述,整個過程都充滿了條件,這個條件就是——斗爭。  

四、和諧社會的矛盾視角分析  

所謂和諧就是:第一、創造條件盡可能使斗爭較長期保持在只引起量變的范圍內。第二、創造條件讓矛盾間的斗爭機制不受壓抑的發揮作用,推動同一性向高級階段發展。  

在我國已經消滅了階級的情況下,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一致不是一樣。我國社會依然存在階層,而且,在市場經濟建立的進程中出現了很多新的社會階層。各個階層都有自己獨特的利益訴求,要求內容多種多樣,要求領域無邊無際,各階層間不可能沒有利益沖突。但是只要這個沖突保持在一定的合理范圍內,即量變范圍內就可以。正如毛澤東同志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深刻指出的:“在我們這樣大的國家里,有少數人鬧事,并不值得大驚小怪,倒是足以幫助我們克服官僚主義。”[29]當前我的現代化建設進入到關鍵階段,是難得的戰略機遇期。把握住這個戰略機遇期要求有一個長期和平穩定的國內國際環境——一個和諧社會,一個和諧世界。這要求矛盾運動調節機制不能超過量變的范圍。如果廣大領導干部不懂得這個道理,害怕矛盾、回避矛盾、壓制矛盾,處理矛盾時擴大矛盾、激化矛盾,致使矛盾系統外部力量的干涉導致了不合時機的質變,那就是不懂辯證法,那就是誤黨誤國。  

另一方面,這個戰略機遇期也是矛盾突顯期。各種矛盾凸顯表面看是是由利益訴求不能得到滿足引起,實質是社會階層循環流動的利益層面反應。如果富人的后代還是富人,窮人的后代還是窮人;工人的后代注定也是工人,農民的后代注定也是農民;精英的后代總是精英,群眾的后代總是群眾;領導干部的后代依然是領導干部,普通大眾的后代依然是普通大眾;如果總是農村支持城市發展,城市不能反哺農村;如果總是漢族地區發達,少數民族地區總是落后……那么我們這個社會一定不是一個朝氣蓬勃的社會,不是一個公正理想的社會,人民群眾一定會反對這個社會。政府管理者的任務是創造一切有利條件推動社會不同利益階層循環流動。富人、窮人;工人、農民;精英、群眾;農村、城市;漢族、少數民族……所有這些范疇都是對立統一的,其地位都能夠依一定條件轉化。如果某些階層靠著其所在階層的特殊權力偏袒保護其利益,或者利用其所在階層掌握的社會資源,公然脅迫政府,綁架民意,毫無疑問,此時矛盾雙方的斗爭將依此條件激烈,斗爭由量變引起了質變,最終促成其地位互逆。這種變化應該受到歡迎,這種變化是政府施政的重要方面,這種變化是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  

五、兩種研究范式的客觀分析  

沖突與和諧這一對概念是一對辯證范疇的概念。沖突是一個永恒范疇的概念,和諧是一個歷史范疇的概念。從這兩個概念構成的矛盾系統發展情況來看,發展過程如下:  

……沖突→和諧→沖突→和諧→沖突→和諧→沖突→和諧→……  

觀察社會矛盾發展的時候,因選取的觀察切入點不同,就會有兩種社會研究范式:  

Ⅰ. 沖突→和諧→沖突………………沖突論  

Ⅱ. 和諧→沖突→和諧………………和諧論  

如前文所述,按照毛澤東同志的論述,矛盾的對立統一關鍵在于一定的條件。以上兩種研究范式,第Ⅰ種把和諧作為條件或說中介,第Ⅱ種把沖突作為條件或說中介。Ⅰ即沖突論范式,Ⅱ即和諧論范式。其根本區別在于:和諧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而沖突僅僅是手段。顯見,采用沖突論范式分析問題,可以清晰得出和諧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的結論,而采用和諧論范式分析問題,可以得出沖突僅僅是手段的結論。這是真理的兩個方面,兩種研究范式可以互補,并不互相排斥。  

不能講到沖突、斗爭,有些同志就覺得可怕,覺得暴力,覺得血腥。這是典型的淺薄無知,借用馬克思的話說,那是一種極其廉價的感傷主義。[30]  

另者,兩種研究范式有所不同。沖突論研究范式的運動方式是:絕對運動→相對靜止→絕對運動,強調的是推動事物發展的根本力量是矛盾的永恒運動。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各種矛盾空前激化,社會處于沖突狀態。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帶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自由幸福。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消滅了階級,徹底結束了沖突狀態,使中國社會進入到和諧發展狀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后,在階級消滅的前提下,人民內部又出現了矛盾,而且隨著社會主義建設推進到關鍵時期,矛盾突顯甚至局部激化,再次出現了沖突狀態。但是從這個敘述范式不能得出新的沖突比舊的沖突進展到了更高級的階段。因條件的不一樣,沖突或者采取較為激烈的方式,或者采取較為緩和的方式。兩種沖突方式都既有可能引起社會的進步也有可能引起社會的退步。比如,我國社會目前的矛盾沖突比起舊社會的矛盾沖突,在程度上要緩和得多,但是卻能推動社會向更加進步和諧的方向發展。而前蘇聯解體時社會的矛盾沖突比起蘇維埃政權剛剛建立之初的矛盾沖突,也要緩和很多,但是卻使蘇聯倒退到資本主義道路上。  

即是說,在非階級社會條件下,沖突論研究范式的缺陷在于不能通過觀察沖突而判定社會進步與否。  

和諧論研究范式的運動方式則是:相對靜止→絕對運動→相對靜止,強調的是發展是矛盾運動的永恒目的。較之舊體系的瓦解,更強調新體系的建立。對此,毛澤東同志的論述是:“事物總是不斷地由第一種狀態轉化為第二種狀態,而矛盾的斗爭性則存在于兩種狀態中,并經過第二種狀態而達到矛盾的解決。”[31]在非階級社會,在絕大多數矛盾都是非對抗性質的條件下,這種發展應該是而且可能是和諧的。通過觀察這種研究范式,我們可以確證社會通過沖突而達致進步。  

我國社會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后,進入到相對和諧狀態。通過解決我國社會當前矛盾凸顯期的各種沖突,必將進步到更加和諧的社會,進入到更加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  

簡言之,這兩種研究范式本身就是對立統一關系,統一于辯證法的基本原理之中,統一于《矛盾論》的相關論述中。  

六、結語  

《矛盾論》發表距今七十余年,七十余年間中國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的不同時期,這些不同時期,統一于中國共產的歷史之中、統一于中國近代史之中,是事物發展的整體中的各個階段。要掌握《矛盾論》的精髓,認知今天中國的面貌是以前各個階段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不能割裂地看歷史,或者盲目自大,或者妄自菲薄。  

七十余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矛盾論》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法的集大成之作的地位不僅沒有絲毫改變,反而被實踐一次次檢驗認同,放射出永恒的光輝,奪目地閃耀在人類思想的星空。  

參考文獻  

[1][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0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11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4  

[5][6][7][8][9][10][12]列寧.哲學筆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5,305,306,306,306,311,307  

[11][13][14][15][16][17][18][20][21][22][24][25][27][3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297,308-309,309,310,310,311,327,328,332,333,333,333,322,333  

[19][23][26]賀祥林,姚芳.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理論新探.東岳論叢,2007.5(28):117-118,118,118  

[28]周志山,孫大鵬.從“沖突論”到“和諧論”.社會科學,2007(9):7-8  

[29]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96  

[30]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1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yewn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4.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5.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6. 東南亞的宿命
  7. “鮮衣怒馬少年郎,誰人不識理塘王”
  8.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9. 焦慮富人走了沒有必要,走了天也塌不下來
  10. 把統一和特朗普吞并野心并列,是蠢還是壞?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7. 到底誰“封建”?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