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么辦》,網友若看不懂,殊可惋惜
日前見報道,某網友2008年10月29日在莫斯科接受了俄羅斯新聞界采訪期間,談到他小時候讀過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么辦》:“他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一個人寧肯吃苦而不叫苦。他為了鍛煉自己的意志而睡在釘板上。”就這么點印象?
這本書究竟在講什么?俺小時候也沒讀懂。那時候鬧聞歌,俺看小說只看到小伙子羅普霍夫救了少女薇拉,后來發現薇拉與自己的好朋友產生了愛情,就主動做了個自己跳河自殺的假現場,實際上出國了,把老婆讓給他朋友吉爾沙洛夫了。俺當時看了很氣憤:怎么老婆也能謙讓呢?真不象話,太沒種了!不能理解。
后來自己長大了,也陷入了甜蜜而痛苦的戀愛。再看此書,方豁然開朗:你愛一個人就要為她的幸福著想。這才是真正的愛,高尚的愛。這樣的人才是具有社會主義道德修養的人。當時以為自己完全看懂了這本書。
然而后來發現自己還是沒有看懂《怎么辦》,那是在改開中。當時俺還是右派,對公有制企業該怎么改費盡心思。有一天看見列寧評價這本書是“社會主義教科書”,就又翻出來細讀。一讀之下,驚心動魄,在發現自己原來所想的一切與社會主義完全對不上號的同時,發現了這本書的真正價值和涵義。
在《怎么辦》里,女主人翁薇拉在羅普霍夫的幫助下,她脫離家庭與之結合并創辦了一家縫紉工場。照俺當時的想法,誰投資誰所有,天經地義。國家投資國家所有,洋人投資洋人所有,老板投資老板所有,利潤是老板的。世界上還可以有另外一套游戲玩法?薇拉和她丈夫就不。她們是社會主義者。她們玩了一套新規則。在這家企業里,薇拉只拿她作為廠長的工資,企業的所有紅利都由全體職工共享。這就怪了。回想起自己毛澤東時代做過的企業里也是這樣:工人是企業的主人,可以平等跟領導說話,可以參與企業管理,可以批評領導而不擔心炒魷魚。書中的薇拉與工人們親密無間,就象俺看到過的廠領導與廠里工人的關系一樣。俺很震驚,原來社會主義企業跟資本主義企業是很具體的不同的,原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區別的根本點就在于生產資料所有制。所有制決定了生產關系,人與人的利益關系。
俺那時候才領悟了,列寧同志為什么要稱這本書為“社會主義教科書”。原來作者轉彎抹角在愛情故事掩護下,勾畫了他心中的社會主義理想社會,設計了一個【人控制資本,讓資本為勞動人民服務】的嶄新的世界。所有社會問題的癥結就在于生產資料所有制。《共產黨宣言》里最主要的一個觀點,就是【消滅私有制】。是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變了,人們之間的關系就會改變。
私有制不一定要到“物質極大豐富”后才能改變,不能機械地理解馬克思的“生產關系隨生產力發達程度而變”的論斷。馬克思這論斷對整個人類歷史時期來說是非常正確的,生產力的發展必然導致生產關系變化。但對具體的企業來說,一方面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一方面“物質極大豐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咱們現在相對于西太后時期已經是“極大豐富”了,可是相對于2070年來說也許就不是了;相對于西部貧困地區是“極大豐富”了,可對東部某一特定地區就不是了。任何一個時刻的“極大豐富”都不可能是絕對的“極大豐富”。所以,在今天這個相對于馬克思年代已經“物質極大豐富”的時期,完全可以鼓勵人們大搞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列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高度評價了這本書。
《怎么辦》的作者車爾尼雪夫斯基是俄羅斯著名的革命民主主義者。他27歲就發表著名論文《藝術對現實的審美關系》,對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美學進行了批判,提出了“美是生活”的現實主義定義;34歲在流放西伯利亞服苦役中寫了著名小說《怎么辦》。他還寫過《對反對公社所有制的哲學偏見的批判》、《哲學中的人本主義原理》、《藝術對現實的審美關系》、《俄國文學果戈理時期概觀》等優秀作品。列寧把他譽為“未來風暴中的年輕舵手”。
俺建議,對《怎么辦》這本書,凡是不知道“什么是社會主義”的人都應該去讀讀。因為這是【教科書】嘛。尤其領導干部,再也不能以己混混使人昭昭了。這本書值得細細看。有二奶的領導干部可注意看人家小伙子的愛情觀人生觀,弄清楚人和動物的區別。不懂什么叫社會主義的黨員領導干部可注意看人家女孩子怎么辦企業的,弄清楚社會主義企業和資本主義企業的區別。
對《怎么辦》這本書,某網友在答記者問時沒有說他有沒有看出社會主義社會應該搞公有制還是私有制,也許他看懂了因為時間或保密原因不便說,那可以諒解。如果他跟俺當年一樣沒看懂,64歲看不懂34歲的先賢文章,則殊可惋惜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