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讀書交流

良師原來在敵營——左派評新書《刷盤子,還是讀書?》

馬前卒 · 2005-08-30 · 來源:本站原創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良師原來在敵營
——向堅守信仰的共產主義者介紹新書《刷盤子,還是讀書?——反思中日強國之路》,兼分析這一事件的意義

九月初,當代中國出版社將出版一本新書《刷盤子,還是讀書?》,作者鐘慶。此書約23萬字,只是薄薄的一本小冊子,認真讀的話,一天即可讀完,但以馬克思主義歷史觀來看,這本書的出版是一個重要事件,它標志著1978年以來掌握中國政治經濟權力的新資產階級開始從幼稚走向成熟,試圖適應當今的新帝國主義時代,從而獲取更多、更穩定的利潤。

在蘇聯和中國的官僚社會主義相繼崩潰以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集團迅速向新出現的生存空間擴張,試圖接管整個世界;同時,中國、蘇聯、東歐的官僚資本集團和民間資本集團也組織起來,利用本土優勢搶奪利益。在剩余的空間和資源被瓜分干凈以前,西方帝國主義和本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目標是一致的——消滅社會主義殘余、壓制無產階級的覺醒和新共產主義者的反思,盡可能掠奪舊體制的遺產。但到了21世紀初,隨著舊體制的力量和遺產被消滅殆盡,天生有無限擴張趨勢的資本集團之間開始了新一輪爭奪空間與資源的沖突,摩擦逐步升級。

中國官僚資本集團脫胎于官僚社會主義制度中的精英階層,從40年代到70年代末,精英們一直受到體制中社會主義因素和少數理想主義化領導人的壓制,并在文革初期受到了沉重打擊;直到70年代末徹底掌握政權,這個集團從未有機會公開討論自己的意識形態和發展計劃,一旦它們發現自己控制了這個國家,根本不知所措,因此,混亂之余才有“摸石頭過河”的荒謬國策。在這種思想真空中,西方浮在表面上的一些政治經濟思想、其他第三世界小國做買辦的歷程、舊農業社會的殘余統治經驗.....一并被官僚集團拿來應急,這種大雜燴就是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統治集團的思想基礎。至于民間資產階級,經過幾十年的官僚社會主義時代后,完全要從零開始發展,發展歷程酷似400年前的西方同行,其模糊的理論基礎自然也接近于西方體系早期的自由資本主義思想。然而,無論是官僚集團的雜燴還是民間資本的亞當斯密式夢想都和當今世界的現實相去甚遠,在經歷數百年的發展以后,資本主義始終不變的只有追逐利潤、無限擴張這一個本性,具體運行規律和組織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早期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思想如今只是帝國主義集團的一層遮羞布,或是在資本主義體系的邊緣地帶發揮作用。

經過20多年的發展,由于發展受阻礙,部分中國資產階級不得不把發展方向從對內掠奪向對外競爭轉移,不再甘心做發達國家的附庸,試圖利用舊體制留下的遺產為自己在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中博得更有利的地位。這時,他們才發現現實的世界遠不如想象中美妙,西方帝國主義集團利用先發壟斷優勢,大肆欺壓邊緣國家的資本集團,當落后國家努力趕上,規則對自己不利時,發達國家又會隨時根據自己的利益修改游戲規則。從紡織品壁壘到經濟危機后的趁火打劫,再到被強迫修改匯率,殘酷的現實和屢次碰壁讓中國資產階級學到了兩條教訓:一、理想中的世界市場經濟是不存在的,資本主義世界的唯一規則就是沒有任何規則,弱肉強食是永恒的規律。二、大工業時代要求資本集團內部實行嚴密的組織,在核心產業中尤其需要壓制個人或單個企業的自由競爭,以嚴格的紀律和統一的號令應對世界市場的風浪。

很顯然,由于此前二十年的“主流經濟學”與實實在在的教訓存在嚴重沖突,社會產生了對新經濟理論的需求。如果說張五常的名譽破產和顧雛軍的入獄、張維迎被媒體圍攻標志著虛浮的自由資本主義學者被資產階級無情拋棄,《刷盤子,還是讀書?》一書的出版則代表著新的壟斷資產階級思想開始走向前臺。作為一個關心中國現實的共產主義者,關心并了解并這一重要事件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本書共分12章,少數內容是為了順利出版而添加的應景頌世之作,與主題明顯不符,讀者當可輕易發現,大可忽略不讀,還有一些內容屬于應書商的炒作需要而添加的噱頭;除此之外,內容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作者從一個工程師的個人視角對中國經濟的描述與分析。在一至三章中,作者拋棄了主流西方經濟學的評價標準和語言體系,直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述了中國經濟的矛盾現象,中日經濟的對比,并由此得出初步的結論——是否能堅持以高積累低消費的方式建設基干產業,是決定后發國家長期經濟發展成敗的關鍵所在,自由貿易和對比較優勢原理的推崇只會給后發國家帶來災難。與其他幾部分相比,這一部分相對粗淺,事例和邏輯結合的并不嚴密。因為這幾章基本是BBS辯論的原文,是作者寫作全書的來由。但閱讀這一部分,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的思想歷程,從而更容易理解后面的主要內容。從絕對信奉自由市場的年輕學生到冷眼旁觀的思考者,社會用強烈的對比和滄桑世事教給了作者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第二部分從第五章到第七章,在第五章中,作者從感性歸于理性,對第一部分的粗淺描述做了詳細、量化的解釋。作者為“重工業體系”、“發達國家”、“基干產業”等主要概念作出了了確切定義,詳細介紹了了現代工業體系的威力、結構、運行規律,以及現代工業體系的出現后新的經濟規律。第六章以近代主要強國從工業革命到二戰的歷史為研究樣本,找出導致發達國家和落后國家分別取得今天歷史地位的原因,總結了各國在工業革命到來時,各種國策的經驗教訓。第七章是前兩章的總結與提高,從最基礎的物理因素開始分析,為工業革命對經濟規律的沖擊做了一個完整的解釋,找出了了西方經濟學的致命問題所在,隨后作者轉向戰后社會,用前面總結的現代工業經濟規律解釋了今天的經濟現實,并指出今天落后國家很難通過合作和貿易來改變自身的被剝削地位,只有相對脫離世界貿易體系,才有可能通過建立獨立工業體系的方式取得和西方平等貿易的地位。不過,即便是初步實現了這一目標的中、蘇兩國,也因為各種新的阻力而最終失敗,今后試圖打破現有不平等經濟體系,免遭西方壟斷集團剝削的國家必須認真吸取這里所給出的中蘇兩國的經驗教訓。這一部分是全書的精華所在,完整自恰的理論體系與對現實的詳細闡述在這一部分精確的結合,無論讀者對本書的觀點持何種態度,都應對這一部分,尤其是第七章中所總結的規律、經驗、教訓給予最大的重視。

本書第八章到第十章是第三部分,內容分別是中日比較、東南亞國家的“崛起”、以及日本的政治經濟體制。這一部分重點在于通過對三個不同樣本(中、日、東南亞)現狀的詳細比較,在整個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上開了一個剖面,向讀者展現了核心發達國家與受剝削、提供簡單勞動力與資源的邊緣地區之間的鮮明對比。其中第十章對日本政治經濟體制的介紹頗有意思,將包裹在日本壟斷集團外面那層民主、私有產權與自由市場的外衣剝的干干凈凈,讓讀者清楚的看到發達國家的深層運行規律,破除了目前主流人群對日本的錯誤認識。而通過第八章和第九章的介紹,我們倒可以在中國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里找到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市場和私有產權等更符合“主流經濟學”的制度與結構。這種鮮明對比為第二部分中對現行“主流”經濟學的批判提供了最好的論據。

在第二部分,作者給出了發達國家與落后國家在近代分道揚鑣的原因——社會條件是否有利于大工業體系的建立。在最后一部分中,作者不滿足于這一結論,繼續追溯歷史,試圖解答這個問題:“究竟什么樣的近代社會條件決定了大工業的建立?”、以及“為什么是日本而不是中國成為唯一的非西方發達國家?”。作者給出了圓滿的解答,非常有新意,為此前史學界所未見。在回答了這個歷史問題以后,作者在第十二章提出了更現實的問題:“如何擺脫這種歷史宿命?”這一章的第一節通過對工業革命后歷史規律的分析首先論證了認識和改變歷史方向的可能性,然后依據前幾部分的推理與事實,為中國選擇了一條與今天的慣性方向大為不同的道路——尊重事實,不盲目崇拜經濟利潤,放棄部分眼前利益,培養科學精神、長遠眼光和民族精神,集中資源建設自主的基干產業,以國家而不是以企業為單位面對世界競爭。作者對歷史問題的認識和開出的藥方是否正確,讀者可自行判斷,這里不再贅述。

全書內容大致如此,從馬克思主義者的視角來看,此書最關鍵的地方有三處。

首先是產權問題,在自由資本主義時代,資本相對分散且聯系不緊密,在效率的壓力下,資本直接選擇了資本家作為自己的代表。這個時代的資本家既在法律上擁有自己的企業,又直接控制企業的運行,在廣闊的外部擴張空間中奉行最有效率的自由競爭制度,各自向外擴張。強調清晰的私有產權會刺激效率,減少浪費,以經濟人假設作為理論的基礎的“主流”經濟學正是在這個時代形成的。
在進入20世紀以后,大工業時代的經濟規律要求各個企業之間密切協作、一致對外,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率和利潤。企業不斷合并、擴大,龐大的企業集團擁有可與國家相提并論的規模和實力,壟斷時代就此到來。在掌握經濟霸權的大型壟斷集團中,不管股權如何分配,是集中于少數老板還是分散到職工乃至全民,真正的經濟控制權已歸于經理、工程師、律師、投資顧問等技術官僚。技術官僚不僅利用專業知識和技術壁壘控制著企業的實際運行,還可以隨意的用互相控股、濫發高薪、提高福利等方式消費企業的利潤,乃至直接用配股、期權等方式將企業在法律意義上的所有權歸于自身,他們才是這個時代的資產階級——或者說真實的統治集團。在日本這種因后發而特征明顯的國家里,早就在核心產業中消滅了私人產權的作用,企業和關聯的銀行互相高比例持股,最后還有大比例的國家股份,沒有人能說清楚三菱、三井等大集團是屬于誰的,最后一個私人大型企業西武鐵道已于去年被勒令退市。技術官僚集團實際上擁有一切。
在馬克思主義者看來,資本主義體系的唯一統治者是資本,人類只是利潤的附庸,資本究竟選擇什么樣的人或組織當代表,只取決于利潤。既然在這個世界上,大型經濟組織的內部成本還不能壓倒因壟斷、合并、紀律所節省的資源。那么,由壟斷集團或國家機關中的技術官僚作為資本的人化代表就還是必然的發展趨勢,而由壟斷集團制定的經濟計劃也將在核心產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當然,在不同的領域中,由于生產的社會化、復雜化程度不同,資本所選擇的組織方式也不同。石油產業、信息產業多是世界規模壟斷集團,毛絨玩具廠或襪子車間卻適合幾十人的小公司,只是發達國家依靠先發優勢,將能創造最大利潤的產業集中于本國,留下低水平產業給第三世界的資產階級。帝國主義集團才通過不平等交換進行雙重剝削——既剝削勞動力,又要在窮國資產階級的身上另外剝下一層皮。這就是落后國家反而要比發達國家要更“市場化”,更強調清晰產權與加強個人競爭的緣故。作者敏銳的觀察到了這一點,從中國資產階級的利益出發呼吁改造中國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組織方式,為新時代的計劃經濟思想張目,思考堪稱深入。

其次是作者認識到了各種產業之間的利潤是不一樣的。按常理來說,各種產業部門之間本無高低之分,人類要用電腦,也必須吃飯穿衣,在一個各種產業都按照人類需求充分發展的世界上,同樣的資金,投入不同的部門,從長期來看回報率不應該有太大的差異。然而,世界市場并不是無限大的,對于那些進入門檻高、投資回報周期長的產業,后來者很難在自由競爭條件下贏得一席之地,這就造成了某些產業的相對稀缺,各種產業部門之間出現了不平衡。很顯然,無論用哪個學派的經濟學知識來推斷,自由競爭與不平衡的產業結構相結合,自然會帶來利潤率的不一致。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發達國家的資本集團占據了那些相對稀缺的高利潤行業,并用包括軍事討伐在內的各種手段排擠其他國家的同行,以保持相對更高的利潤率。如果落后國家堅持信奉自由市場的效率原理,堅持以比較優勢理論作為指導思想。那么永遠也不會有擺脫現有地位的機會。作者在親身體驗了發達國家與第三世界之間的巨大差異以后,終于認識到了現實世界的產業不平衡問題,矛頭直指正風行于中國,讓國人以出賣土地、資源和簡單勞動力為榮的比較優勢理論,相信正在試圖擺脫附庸地位的中國資產階級會欣賞這種清醒的認識。

最后,作者從民族主義的角度認識到了資產階級緩和國內矛盾的手法。相對中國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發達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和競爭壓力要小的多,這并不表明發達國家的資產階級不愿意壓榨本國的下層階級,而是由于革命的現實威脅和歷史記憶,他們更愿意把矛盾轉移到國外。在國內維系一定的福利水平固然要減少利潤,但為了避免革命,為了保證穩定的長期利潤,他們愿意稍微降低一點利潤率。
在發達國家,除了那些高利潤產業所必須的勞動力,大部分勞動力還是在工業、服務業、農業中從事簡單勞動,他們的勞動效率和技術水平與第三世界的同行并無本質差異,如果開放國界,允許勞動力自由流動,那么自由竟爭的世界勞動力市場會迅速的把這些發達國家簡單勞動力的工資和福利拉平到世界平均值,發達國家的資產階級也就必須直接面對第三世界常見的革命、暴亂、惡劣的治安,這是他們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盡管發達國家的統治集團不斷用媒體、世界銀行、導彈等各種方式強迫別國開放市場,“遵循市場規律”,卻絕對不允許勞動力這種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動,也不允許第三世界國家的農產品“自由”的進入本國市場,這樣就保證了本國的無產階級能夠獲得超出第三世界無產階級的工資福利。由于發達國家的資本集團可以對第三世界的資產階級進行二級剝削,然后再從剝削利潤中分出一部分安撫本國的無產階級,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只要資本集團還繼續需要國家這層外殼,發達國家的無產階級和本國資本集團的利益是相關的,這也正是民族主義的基礎。作者作為一個準民族主義者,極力號召中國資產階級向西方學習,不要把目光局限于國內,不要把國內民眾壓榨的太過分,認為從國外的無產階級身上獲得剝削收入才是最穩妥的經營之道。這種思考,無論如何要比許多鼠目寸光的土財主要強的多。

本書其實是一本網文合集,又經蹩腳編輯濫加增刪,在邏輯推理和考據上還有不少細節問題,但瑕不掩瑜,作者發現了中國資產階級舊指導理論的要害,又以帝國主義的發展經驗為藍本,為中國資產階級指出了一條可能的發達之路,所以這本書的出版夠資格成為中國經濟史和社會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在短期內,這本書可能不會受歡迎,也可能被禁,但從長期來看,這正是中國資產階級所需要的東西。對本書的內容不感冒的讀者可以把書留起來,十年以后再讀,一定會有新的認識。

然而,在馬克思主義者看來,所有的資產階級思想都有其局限性——把某個資本集團的利潤或效率和整個社會的利益混為一談。具體到這本書,前面指出的三處關鍵點其實都只看到了事實的一個側面。
在產權問題上,作者認識到法律意義上的私有產權不再代表未來資本主義的方向,但技術官僚的統治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只是因為發達國家能夠從整個世界掠取資源,才緩和了國內的階級矛盾。但從整個地球的角度來看,人類并沒有外星殖民地可剝削,資本主義終有碰到擴張邊界的那一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把整個世界完全交給技術官僚,中蘇兩國官僚社會主義解體的歷史可以幫助我們推測接下來的事情。
關于不同產品之間的不平等交換,作者已經能用各個產業部門的不平衡分布來完美的解釋。但這種不平衡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因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全球經濟危機所致,而且無法避免,這是樓主不可能看到的角度。無論資本選擇哪一種組織結構來完成自身的無限擴張,都是以剝奪無產階級的消費能力為代價的,結果就是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遠遠超出了社會消費能力。在今天的世界上,由產業部門不平衡帶來的的生產力浪費正好緩和了生產相對過剩的矛盾,中國資產階級想要通過創造稀缺生產部門來分享超額利潤,正好加深了這個矛盾,阻力大的難以想象,與西方爭奪因經濟危機而狹小的市場空間的結果可能就是下一次世界大戰。
至于作者提出的第三個要點——民族主義,國內共榮,充分的說明了本書的階級定位,也為前兩點的問題做了解釋。作者并不真正關心人類社會的未來,也不去考慮資本主義體系的前途,作者真正關心的只是中國企業的繁榮,希望中國企業能夠象今天美、歐、日的壟斷集團一樣痛快的斬殺它國企業,同時要求中國資產階級在發達以后用一部分利潤來緩和國內矛盾,以保證利潤的穩定可靠。作者的用心可謂良苦,但現實是否能讓作者如愿呢?

從今天的世界局勢和國內資產階級的狀態來看,恐怕作者在本書最后一章為中國資產階級指出的道路是很難走通的。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擬訂的計劃無非是兩個步驟:1 建立獨立的大工業體系及與之相配合的文化。2 開門大掠,從國外掠奪資源以緩和國內矛盾。最終目標則是讓中國資本集團取代老牌帝國主義的霸主地位,至少是分享世界霸權和利潤。這條道路與歷史上美、德、日等國的崛起道路是一樣的,區別只在于歷史上強國的崛起是歷史沉淀與時勢結合的客觀結果,作者在今天卻試圖說服中國資產階級組織起來,有意識的創造一次崛起。

既然樓主給中國設定的目標是創造帝國主義霸權,那么,在思想和道德層面,中國與現存的帝國主義強權沒有任何本質區別。作者能看到的問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也會有人看到;其他受壓迫的國家很清楚,即便幫助中國打破現有秩序,唯一的改變只是統治集團的名稱,所以中國資產階級必須獨自去挑戰整個現有秩序,其他第三世界國家是指望不上的。再看外部因素,今天的發達國家內部已經不再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唯一相對獨立的日本因沒有獨立軍備而聽命于美國;以前的后發國家都能夠利用強國之間的矛盾得到工業資源和生存空間,今天的中國資本集團稍有動作卻要受到西方的一致追打,舉步維艱。
外部條件畢竟不是最主要的因素,阻礙作者夢想成真的最大問題是中國資產階級自身的問題。如前所述,中國資產階級可以細分為官僚資本集團和民間新興資本集團。前者得到了遺產中較大的一份,尤其是繼承了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以及配套的人力資源控制權,遺憾的是這個集團因為發家容易,缺乏銳氣和長遠眼光,而且形成已久,在多年的腐敗墮落中喪失了全部的名譽,還要背負20年來所有失敗政策的責任,很有可能在下一場革命中被迅速地打成碎片。即便少數被稱為“太子黨”的少壯派試圖勵精圖治,也無法改變整個集團的下滑慣性,即便官僚集團有幸生存下去,估計至少還要一代人扭轉這種趨勢,但到那個時候,估計毛澤東時代的遺產已經所剩無幾,世界局勢也更沒有任何突破機會了。
民間新興資本集團白手起家,即使分得了社會主義的部分遺產,也要通過艱苦的努力才能盜竊到手,因此這個一直在積極擴張的集團不缺斗志和信心。遺憾的是這個集團長期處于邊緣地位,以充當強勢集團(無論是官僚集團還是外國資本)的附庸為榮,雖有積極擴張的欲望,但暫時缺乏從整體上把握現代社會的能力,對建立獨立大工業體系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此眼下也不具備成為民族資本主義復興核心的能力。另外,在外資20多年的滲透下,兩個集團都有很嚴重的買辦化傾向,官僚集團大修開發區,賤賣土地;民間資本組織廉價勞動力進行外貿生產,替外資在中國開拓市場打前鋒。表面上看中外利潤互相依存,但在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競爭下,中國資本的利潤要仰賴于外國人的選擇,這導致兩個資本集團都無法堅決的與帝國主義相對抗。
隨著西方壓力的漸漸增加,我們可以預計將有更多的資產階級從自由資本主義道路轉向作帝國主義的嘗試,作者的理論也會越來越受歡迎,但無論如何,自身能力和現實條件已經基本決定了中國資產階級的前途。一方面中國逐步淪為西方的附庸,另一方面中國是所有第三世界國家中唯一擁有完整工業體系遺產的國家,合格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都無人可比,中國未來的最大可能是成為介于發達國家與純粹的邊緣地區、資源產地(如南美、非洲、中東)之間的一個中間層次,通過兢兢業業的辛勤勞動來維系大部分勞動者的生計、少數買辦的奢侈生活。同時有一部分優質資本融入西方體系,登入世界經濟金字塔的頂層,但這無關大局。
退一步講,即便中國資產階級按作者的設計走上了帝國之路,順利的取得世界霸權,同時對內緩和矛盾。中國人也不可能過上今天西方那種幸福生活,因為光是中國的13億人口就遠遠超過了現在發達國家的總和,整個世界背不起這樣龐大的霸主。如果中國真的以西方模式取得了世界霸權,那么,我們可以慶祝全球革命的同時爆發。因此,雖然作者的思想超出了同時代的“經濟學家”,他的理論依然不能給中國資本主義社會帶來真正的轉機。

本書是一本符合壟斷資產階級需要的作品,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言人左大培就親自為此書作序,但與以前連篇累牘的“主流經濟學”作品相比,它顯然更接近現實社會,對大工業時代的經濟規律和當代帝國主義的運行規律有著深刻的揭露。對于共產主義者來說,清楚的認識社會,尤其是認識到自己敵人的思想動向非常有必要,因此我向共產主義者推薦此書。另外,經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有許多理論形成于自由資本主義時代,于今天的現實多有不合,比如以單純的法律歸屬權作為劃分階級的做法在今天就與社會現實有很大的沖突;資產階級的許多著作在維護階級利益之余,也揭示了一些客觀規律,共產主義者應該去了解它們,充實自己的理論。最后,壟斷資本主義作為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將為未來的社會主義留下許多寶貴的管理經驗教訓,如計劃經濟理論,經濟與技術的結合方式等,這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對于一個執著于自己的事業的人而言,最狡猾的敵人往往也是最好的老師,本書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我作為共產主義的信徒,也參與了這本書的寫作、修訂工作,這聽起來很荒謬。但事實上,具有階級屬性的是完整的經濟思想本身,而不是作者或我這樣的個人。整個世界每天都產生各種各樣的思想學說,但只有那些符合社會需求且自恰的理論才會受到重視,才有出版傳播的機會。對部分客觀規律認識的一致導致了我和作者的合作,我個人的理論水平和思考深度也在這個過程中得益非淺,在此我向作者表示感謝,同時也明確表示對他完整觀點的敵視。


說明:我現在沒有這本書的最終電子版本,另外,由于版權問題,我也無法立刻將手頭擁有的資料公布于網上。在書出版一個月以后,我將把我參與的部分全部上傳,請各位耐心等待。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馬前卒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5.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6.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7.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8.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否定前三十年,就是在否定偉大領袖毛主席!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