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互聯網最熱鬧的事件莫過于大量TikTok“難民”涌入中國的社交app小紅書,上一次“小紅書”在美國這么流行還是1968年……
大批美國的普通網民懷著忐忑而新奇的心情進入中國的社交平臺,起初還擔心中國網民會“討厭”或者“拒絕”他們,然而,迎接他們的卻是中國普通網民熱烈的歡迎。雙方借助翻譯工具進行了友好的互動與交流,“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口號在這一刻具象化。
親切的問候之后,兩國網民在小紅書的評論區開始了教育、醫療、住房賬單的“對賬”,各種各樣的信息壁壘在這一刻至少被“暫時”打破。
小紅書頁面截圖
以前筆者為了批判新自由主義,抨擊教育、醫療、住房“產業化”主張,曾經介紹過美國的這些情況。然而,總有一批自由派在下面罵筆者“造謠”。這下美國人民自己出來現身說法,中國網民總該相信了吧?
筆者此前部分文章頁面截圖
其實,這些不過是資本主義的“河對岸”的冰山一角,是資本主義發展到極致的“正常表現”。西歐國家還殘存著的“福利制度”,不過是二戰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以及西歐諸國無產階級斗爭的“遺產”;而正是因為麥卡錫主義的清剿,導致美國的左翼運動一直沒有建樹,從而讓美國保持了一個“正常資本主義”的狀態,并且在撒切爾-里根主義登臺上變本加厲。
在過去四十年間,隨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潮,西歐國家的這些“福利制度”正在被大幅削減。一個奇葩的現象是,這些殘存的“福利制度”在國內互聯網被抹黑為“養懶漢”,被描摹為“帝國衰落”的原因。
在對賬之外,中美兩國的網民還核對起了彼此的工作時長。中國網友控訴996,美國網友則控訴他們的底層工薪階層算上通勤時間從早上4點出門,要工作到晚上9點回家,一天打兩份工甚至多份工,才能維持基本生計。
于是,有些人又借此來為996辯護了,聲稱“只有打工人奮斗才能維持一個國家的繁榮”,再次嘲笑起了“懶惰的歐洲人”,掩蓋了大洋彼岸的兩個國度一邊是打工人無休止的加班、一邊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基本事實;而生產相對過剩發生的原因正是生產資料私有制下嚴重的貧富分化。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筆者舉一則身邊的例子。筆者的外甥很快面臨高考選擇專業,因為他的數學成績尚可,筆者建議他選擇人工智能方向,然而筆者的姐姐對于互聯網大廠的加班現象以及“35歲優化”早有所耳聞,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這么卷。
筆者的朋友白頭豕在某頭部公司從事相關工作,介紹過該領域的一些狀況。
AI 技術發展進步一直是由技術派主導的。神經網絡技術的誕生,以及OpenAI做出大模型,都是技術理想主義者們不受短期利潤驅動的孤獨探索。然而,技術理想主義在資本主義主義私有制下再一次碰壁。
隨著OpenAI 大模型和ChatGPT的成功,壟斷資產階級裹挾著大量資本和人力紛紛涌入。大資本進入之后并不是在做新生產力,而是為了低垂的果實做同質化競爭。這一幕在歷史上無數次發生,在技術革命的前夜一次又一次出現,依然沒有逃脫馬克思關于資產階級為了壟斷優勢會認為阻礙生產力發展和技術進步的經典論述。
而在國內,這種現象表現得更為明顯。大公司為了圈占市場,在對話機器人的產品應用方面頗為用力,豆包、文心一言等項目動輒投入幾百人上千人的研發團隊,實際上主要工作量仍然是大流量、高可用、鏈路穩定性這些傳統工程。真正還算是前沿的比如實時語音交互,AI模型驅動的長程任務規劃和執行,又或是可持續學習的知識和記憶能力等……仍然只有很小的核心團隊在做,更不用說能接觸到大模型訓練的算法團隊了。
這就導致大批公司投入大量人力,逼迫數字民工無休止地加班,卻從事著重復性的(大模型套殼)、并沒有太大價值的低效工作,在真正的前沿領域卻與美國的頭部公司差距越拉越大……
小紅書上短瞬間出現的這種交流,對于兩國無產階級打破信息繭房無疑是有利的,卻是兩邊的管理者未必愿意見到的。如果這種交流不被打斷,資本家為延長工時編造出的種種謊言也將很快被戳破,“世界人民大團結”很快會快進到下一個口號:
比較有趣的是,筆者這兩天在小紅書上刷到了不少大洋彼岸的“Comrade”:
盡管他們與我們語言不通、文化背景不同,卻因為“馬克思”、“列寧”、“毛澤東”而親切地連接在了一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