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之時,小崗村是安徽省滁縣地區鳳陽縣梨園公社嚴崗大隊的一個生產隊,周家莊是河北省石家莊地區晉縣的一個人民公社,下轄十個生產隊(村)。
當年,小崗村(生產隊)的十幾個人“按紅手印”率先搞了“大包干”的分田單干,后來被譽為“農村改革先進典型”(此說法見張廣友:《中國農村改革的宣言書——小崗調查的歷史回顧和思考》,載《百年潮增刊:中國命運大抉擇》,(98)京新出報刊增準字第248號,百年潮雜志社1998年出版);而周家莊人民公社正從事著集體化農業和工業生產,在后來的“農村改革”風潮中一萬多社員摁紅手印堅持了人民公社體制,沒有搞分田到戶,它顯然是屬于“農村改革后進典型”。
那么,一個“先進典型”,一個“后進典型”,在1978年前后,它們各自的狀況是怎樣的呢?現在無法找到相關政府部門的詳細統計資料,只能根據正規刊物發表的文章、正規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和網上一些文章中的記載,大致了解一些。
找不到小崗村1978年的資料,在相近的1976年,小崗村全村人口111人,全年糧食總產量35000斤,全年人均口糧230斤,全年人均分配收入32元,5月份吃國家給的供應糧(救濟糧)共計15000斤。
1978年搞了分田到戶后,1979年全村(當時稱“生產隊”)糧食總產量132370斤,油料作物總產量35200斤,生豬飼養量達135頭,向國家交售糧食24995斤,交售油料作物花生、芝麻共24933斤,沒有完成棉花交售任務,歸還國家貸款800元,留儲備糧1000多斤,留公積金150多元,農副業總收入47000多元,人均收入400多元(人均分配數額不詳)。
(以上數據來自于《一劑必不可少的補藥——鳳陽縣梨園公社小崗生產隊“包干到戶”的調查》,見《百年潮增刊:中國命運大抉擇》。)
根據以上數據,小崗生產隊(村)分田單干后次年的各種農產品產量和收入,與兩年前相比大有增加,的確可以表明,就該村來說分田單干改革效果顯著。
不過,在網上查詢小崗村1979年之后到“農村改革”完成的1984年之間的糧食產量和村民收入等情況,卻找不到任何數據(1984年以后的也找不到),所有談論小崗村“分田到戶調動了農民積極性”的文章,都是拿1979年的數據與之前合作化、公社化時期進行比較,這種現象耐人尋味。
周家莊人民公社在1978年時,當年工農業總收入約為494萬元,純收入約為185萬元,平均每個生產隊(村)生產總收入約49萬元,純收入約18萬元。(根據《 全國唯一幸存的人民公社--周家莊 》披露:周家莊人民公社“1999年,全社(鄉)經濟總收入22280萬元,純收入6027萬元,分別是1978年的45.14倍和32.59倍”。)周家莊人民公社在1978年之前、之后都沒有要過國家的返銷供應糧(救濟糧),沒有向國家貸過款。
1979年,周家莊公社完成了國家糧棉征購任務。公社投資4萬元辦了養老院;投資8萬多元為全體社員提供了自來水;投資3千元興建了副食品廠;投資8萬多元建了糧食加工廠,對全體社員指標內口糧免費加工;成立了服裝加工廠,為孤寡老人、五保戶免費服裝加工、被褥拆洗;購置十七臺電視機供社員觀看電視節目;辦高考補習班為全社參加高考的學生補習功課;為全社適齡兒童、少年九年義務教育提供了全部費用;全社人均分配145元。
1979年周家莊人民公社辦了養老院
1980年,周家莊人民公社工農業總產值715萬余元;社員人均口糧541斤,人均分配228元,全體社員存款累積116萬元;全社2600多戶有自行車3456輛、縫紉機1950多臺、收音機2540多臺;全社有13輛汽車、14臺大中型拖拉機、660多頭大牲口,固定資產47萬多元,公共積累達546萬多元;公社拿出13萬余元全部還清了高級社成立時社員的投資款。
1981年,周家莊人民公社的社員人均分配達320元,比去年增加92元。
1982年,周家莊人民公社全體社員公決拒絕分田單干,繼續實行社會主義集體經濟體制。這年,周家莊鄉(公社)建成了全省第一座農民文化宮;開始制訂“新農村建設規劃”,計劃為全體社員建設二層新樓房,由公社提供平價磚、鋼筋等建筑材料,公社建筑隊免費建房;開始實行惠及全體社員的福利保障舉措:對老年社員實行津貼制,對農民干部實行退休制,對五保戶、殘疾人實行生活費用供給制,對烈軍屬實行優撫制,對全體社員實行水、電、合作醫療優惠制,對全體社員實行生活補貼制,等等之類。
1982年周家莊鄉(社)建成了全省第一座農民文化宮
1983年,周家莊鄉(社)“新農村建設規劃”開始啟動實施,為全體社員建設兩層新樓房。
1984年,周家莊鄉(社)工農業總產值達1502萬元;社員人均分配達734元,全體社員僅在鄉信用社的存款就有780萬元,人均700多元;全鄉積累分配基金達536萬元;全鄉有電視機1610臺(其中彩電1050臺),戶擁有率50.23%;洗衣機、電風扇、收錄機、輕型摩托車正在普及發展;鄉(社)集體投資110萬元建成了新的文化中心,投資20多萬元建成了河北省第一座鄉村農民游泳池,投資100萬元建成三座教學樓(鄉辦中學一座、鄉辦小學兩座),適齡兒童、少年從小學到初中免費上學;全鄉社員免費使用自來水。
(以上材料主要出自:《周家莊:中國農村奇跡》,劉國運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16.11出版;《周家莊,該到了讓全國人民都明白的時候了》網文,見 https://m.163.com/dy/article/I3T75OI905561IZQ.html)
根據以上資料,1978年前后一直堅持集體生產的周家莊公社(鄉),其生產和生活逐年持續提升,而且很多年份是大幅提升的,這表明與小崗村不同,周家莊人民公社(鄉)的農民(社員)在集體經濟體制下一直是有“生產積極性”的。
按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定論和“實事求是”的要求,上述小崗村和周家莊在1978年前后的發展狀況,值得深思、研究。切實總結經驗教訓,當然是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發展方向的題中應有之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