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爭論的焦點之一是如何解釋黨在江西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中的軍事失敗,兩個會議決議和陳云的手稿都對此作了同樣的回答。
《關于反對敵人第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是這樣說的:
博古同志在他的報告中過分估計了客觀的困難,把第五次‘圍剿’不能在中央蘇區粉碎的原因歸罪于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力量的強大,同時對于目前的革命形勢卻又估計不足,這必然會得出客觀上第五次‘圍剿’根本不能粉碎的機會主義的結論。
《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總結粉碎第五次圍剿戰爭中經驗教訓決議大綱》用更強硬的語氣表達了同樣的思想:
導致反‘圍剿’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在軍事指揮上執行了單純防御的錯誤路線,忽視了中國國內戰爭的基本戰略和戰術原則。
陳云的手稿則旨在將遵義會議的“精神”傳達到黨和軍隊的廣大干部:
政治局擴大會議認為,如果當時我們能夠執行正確的軍事指揮,就一定能粉碎第五次‘圍剿’。中國的局勢將會大為改觀,革命運動和蘇區將得到發展。
這些,也正是毛澤東軍事路線重新成為黨和紅軍指揮綱領的基礎。
在遵義,毛主席成為了過去黨的正確路線的惟一代表,以及將來能領導黨和紅軍取得勝利的惟一人選。
李德也說:
遵義會議是毛澤東取得黨和軍隊領導權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這第一步使毛澤東在遵義會議后逐漸取得了最高領導權。
遵義會議在黨史上地位深遠在于其“轉折”,它標志著「中國道路」的真理性開始融入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這讓中國革命看到了曙光。
歷時兩年之久的長征,其本質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通過由南向北的戰略轉移,尋找到革命的解決方案。
在長征以前,張國燾的紅四軍和賀龍的紅三軍失去根據地,方志敏全軍覆沒,任弼時則因與賀龍匯合而幸運得救——這些失敗的根源,都是由于同共運的基本方向產生沖突。
也正因如此,在共產主義性質的萬里長征中,必然會誕生一個馬克思主義性質的紅軍領袖、中國革命領袖。
這個人只能是毛澤東。
還記得四年前出版的新版黨史(簡史)嗎,相比過去版本有諸多變化,首先比較醒目的變化就是在長征板塊。
特別是遵義會議確定毛澤東主席領導地位之后,新版《簡史》著重強調了遵義會議后渡過金沙江的重要歷史意義,以及成功擺脫國民黨反動軍事力量圍堵的關鍵,在于毛主席的指揮。
在舊版(2001)《簡史》中,對渡過金沙江僅僅一句輕描淡寫:
在渡過金沙江后,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
而在新版(2021)《簡史》中則加大筆墨:
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等指揮下、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靈活變換作戰方向,迂回穿插于敵人重兵之間。從1935年1月末到3月下旬,紅軍四渡赤水。3月下旬,南渡烏江,佯攻貴陽。正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急調滇軍前來增援。滇軍一被調出,紅軍立刻大踏步奔襲云南,兵鋒直逼昆明。云南當局急調兵力固守昆明,削弱了金沙江防務。紅軍又突然掉頭向北,于5月上旬渡過金沙江。
同時,新增了毛主席成為領導核心的重要作用:
至此,中央紅軍擺脫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于川黔滇邊境的計劃,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一勝利,是在改換了中央軍事領導之后取得的,充分顯示了毛澤東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
從歷史看,沒有渡過金沙江的奇跡,就沒有紅軍此后成功的戰略北上;同時就戰術角度,渡過金沙江也是紅軍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史跡之一,是毛澤東軍事思想中“注重戰略機動”的一大體現。
這些在舊版《簡史》里均沒有詳細著墨,一筆帶過的痕跡很濃重。
新版《簡史》敘述遵義會議的意義時,對毛澤東領導地位的馬克思主義性質也有新增描寫:
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歷史關頭召開,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對于長征勝利的偉大意義的敘述,兩個版本在篇幅上差距巨大,新版本用了約800字指明了長征不但錘煉了革命隊伍,更“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緊緊依靠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后者,在舊版本完全沒有,僅僅一小段闡述了長征途中的犧牲。
新版簡史中還不吝筆墨用了著名的“半條被子”的紅軍史故,指出紅軍同群眾的魚水情,且引用了毛主席的話:“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來直接描繪長征的歷史價值——而在舊版中,本身引用毛主席的話就寥寥,長征版塊更是全無毛語錄。
「長征精神永放光芒,遵義會議偉大轉折」,這是血與火的考驗、鋼與鐵的鍛造而凝結出的歷史共識。
根據陳云于1935年2、3月間的《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提綱》中的清楚記錄:“參加這個會議的同志除政治局正式及候補委員以外,一、三軍團的軍團長與政治委員林聶、彭楊及五軍團的政治委員李卓然、李總政主任及劉參謀長都參加”——永遠致敬并緬懷召開參加遵義會議的毛澤東、周恩來、陳云、張聞天、朱德、劉少奇、鄧發、凱豐、王稼祥、劉伯承、李富春、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李卓然、伍修權、劉少文、董振堂。
撣去無妄之塵,九十周年彌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