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為1個鍵政男,對音律之事一竅不通,對男歌星的認知基本停留在近20年前。這2日QQ音樂上一首《羅剎海市》爆火,老實說剛聽沒聽太明白,后來看了科普,又看了《聊齋志異》節選部分,喔,大概明白刀郎想表達個什么意思了。
所以啊,這看書不能太過垂直,否則將來搞不好聽個中文歌你都得靠翻譯。這歌具體講啥,同志們可自行百度,此不多表。
這歌火不單火在歌詞本身,也不單純火在刀郎跟那英那些人的恩怨,火在1個“閥”字,在樂壇里叫“樂閥”,在其他領域還有“財閥”“學閥”。
1個“閥”字,不知掐死多少英才。今天與其說是刀郎爆火,不如說是大眾在討伐“精英”。
話再說回來,這什么“精英”?無外乎是一群把持資源,躺著收錢,一天到晚自嗨的大地主罷了,怎敢舔著臉自己是“精英”?
今日大眾為何要討伐“精英”?不過是對這幫人從仰望到平視的過程。前幾年很火的那什么《中國好聲音》,名字挺霸氣,實則一看,全是“轉腚”。說起轉腚,早年間就有傳言,導師們轉1次屁股那就得50萬起步...
老實說,這什么好聲音我是1次都沒看過,我很多同學朋友也都沒看過,論我自己來說我無法理解這套邏輯,我唱的好不好聽,就靠幾個導師說了算?
憑什么你們說了算?
難道不該是聽眾說了算么?
我相信大家都有體會,論樂壇來講,近乎10多年時間里,我們再也沒聽過幾首好歌,沒看過幾部好電視劇,好電影了。這幾年但凡是有好歌好劇,全都被冠上了“良心劇”的稱號,就那幾部好作品,放在那么一大堆垃圾劇里頭,如白玉落糞坑,完全不夠看。
以至于今天很多人吃飯用的“電子榨菜”竟還是近20年前的《武林外傳》。曾經我以為小時候跟少年時期的《夜曲》《蒲公英約定》《亮劍》那種神曲好劇輩出的狀態會是常態,沒成想竟成了經典標桿,此后至今不復再現。
可悲,可嘆!為什么?是馮導說的,因為有一群“垃圾觀眾”嗎?我看不像,好像是有一群“垃圾人”占據資源交通要道,控制住人才流動,自己賺的盆滿缽滿。結果呢,若大個華語樂壇,內地影視市場,這10多年時間里竟沒有幾首能聽的歌,沒幾部像樣的劇。
說以別擔心弄倒了這群“精英”以后就沒好歌聽,我告訴你,這么多年實際經歷告訴我們,搞不好,弄翻了這群“精英”,好歌好劇會井噴出來。
民眾的創造力不可估量!比如B站上面,多少神曲,多少自己改編的電影情節,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有板有眼的,大有昔日好劇遺風,多少UP主那演技甩小鮮肉小仙女幾條街:
不管是什么門閥、學閥、財閥包括這什么“樂閥”,他們無不例外,這些“閥”字輩的人,一旦有了些許功勞就不思進取,不再打磨作品,而在炒作自己。
他們要“造神”,因為他們要往上爬,跟世襲門閥結交以成為新門閥,然后這些世襲門閥跟新門閥結合起來,掌握“信息差”繼而控制財富、權力、人員的上升通道。
最后到今天你看到的這些“選秀”節目全都1個邏輯:評委就是權威,我們說你好你就是好,說你不行你就下去。
之前我在寫有關毛主席當年高考改革就說過,主席當年廢除高考,一來就是要廢除這種“唯分數論”不重視社會實踐的腐朽思想,二來就是要打碎這幫“學閥”壟斷資源,搞工農教育,拼盡全力拔高民眾受教育的下限,最主要是什么?
一定要打破“反動權威”,就像毛主席說的那樣:“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所以,這就要說到我們自己了,我們也不能老說那些“精英”,我們自己是不是也要割掉這種“精英思維”?我們自己有沒有重視大眾,尤其重視從實踐而來的經驗?
不管是樂閥還是財閥、學閥,你就包括咱身邊普通人,他們身上都有一股子“精英味”。這股“精英味”其本質是:一勞永逸,且唯書本論,唯分數論。
對那英那些歌手講,我年輕時火了,我中年以后就可以躺功勞簿上了,我就可以當導師去指指點點別人了。
對普通人來講,我10年寒窗苦讀外加考公考研,我一紙學歷就是我最大的資本,我可以拿著多年前985、211的學位證,去反對所有反對我的人。
其實都是一丘之貉。
我之前工作時碰到這種“精英”多了去,不乏海外留學歸來,專攻中文系或漢語言的。你如果提出不同意見,他們有意無意間就說“我是學漢語言的”“我是學傳播學”的。
他們言下之意就是:你什么檔次的,跟我論學?我當時說,啊,這蠻好,但我們還是要看實際效果,對吧?這言下之意就是:你學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活能不能干好。
你懂傳播學理論,你漢語言畢業,不能打動人心,不能看透本質,說直白點,你連粉絲讀者都沒幾個,你學歷別說拿去建設社會主義,你就是在資本主義沒被市場考驗,你那學歷跟一張紙有何不同?
現如今一個很腐朽的風氣就是:很多人對1個人的過去的努力予以極高的肯定,這是不對的。更科學的做法是:我們既要肯定1個人的過去,更要去看到他今天的行為,最后為這個人的未來而投資。
1個人他過去奮進,不代表他一直如此,1個人他過去落后,不代表他不會變法圖強。用過去評斷今后,這跟之前武斷戴高帽有什么區別?
今年開年大戲《狂飆》都有看過吧?高家老2高啟盛以前是學霸,然后呢?后來他不學習了,以至于做出“手拿凍魚追一路”的莽夫行為,惹了多少屁事。
他哥高啟強以前就是個賣魚的,好家伙一直堅持學習,《孫子兵法》沒事就翻,翻到后面成了個黑社會頭子。
這個比喻不太恰當但是不是說明了,所謂的“精英”是恒量的嗎?不,在有些情況恰恰是變量。
而因為“精英”思維的起步就是荒唐,進而會有一系列荒唐的行為,比如這種莫名其妙的選秀節目,還有教農民種地這種事。就是前陣子“農管”那事,一幫子鋤頭都沒揮過幾下的傻屌,跑到田間地頭去指導農民種地。
農民種了幾十年的地,輪得到你們這幫只會照本宣科的人來教?
其實這一切道理都很簡單,
但是總有人故意不去明白。
我今天想說的就是“精英”思維的起步就有問題,我們今天該重視“大眾”的崛起,鼓勵“大眾創作”,更該重視“大眾標準”。
1首歌1部劇1篇文章,好不好看你說了不算,民眾說了算。試想,就拿自媒體來說,如果不是今天各類自媒體百花齊放,不是這幫大V小V往來廝殺,那今日輿論陣地怕是還在它《知音》《意林》《讀者》包括其他南方系媒體手里,“德國油紙包”“日本夏令營”的故事指不定都更新了多少個版本了。
若真如此,還談什么醒悟,你醒不過來的,因為你連信息攝入這么點權利都被別人把持著,你想看的根本沒有,你不想看的遍地都是。
怎么?你不扶起?
民眾崛起,民眾產出他們自己的文化,誰也管不著,按“自由平等”學說來論,起碼應該尊重包容,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精英”輕飄飄來句“土味”“不夠高雅”就下了結論打了標簽。
還是主席的做法對,要打倒“反動權威”,因為社會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