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給哈佛大學捐款的事已發酵幾天了,似乎仍未走出公眾的視野。
對此,決不能看作是小題大做、沒話找話。在批評者和辯白者的交鋒中,無形中形成一些多數人認可的“規矩”,有助于富人如何對待、百姓如何看待給國外捐款這一敏感問題。
下面開列幾條“規矩”,算是拋磚引玉。
●富人捐錢應捐在國內,“捐贈無國界”的說法不可取。這在陳光標給美國窮人發錢的作法廣受質疑時,就幾成定論。絕大多數中國富人的錢是在國內賺的,是中國消費者喂肥了他們。他們要反哺感恩的該是中國父老鄉親。不給國內需要救助的窮苦人雪中送炭,卻大老遠地給外國人錦上添花,于情于理都講不通。有網友這樣譏諷個別給外國送錢的富人:吃中國的草,擠奶給外國,把屎拉在中國。這說法,話糙理不糙。
●“錢是人家自己掙的,愛咋花咋花”,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值得商榷,富人不可當成金科玉律。實際上,它成了某些發了財的人不當消費的擋箭牌。有的人紅白喜事失去理智地大操大辦,修墳墓、蓋寺廟恨不得向宮殿看齊,擺闊炫富,敗壞社會風尚。富人,特別是那些有錢有名、粉絲多的人,怎么花錢往往產生示范效應,應該比普通人更多一份社會責任。至于向外國捐款,還有個政治和民族感情問題。有網友以潘石屹為例說:他若向津巴布韋或莫斯科某所大學捐錢,不會有太強烈反映,可他是給經濟、軍事、科技力量世界第一、又處處為難中國的美國的大學送錢,不遭譴責才怪,他要是捐錢給日本大學,那還不炸了鍋?
●不可把個人給外國捐款與中國對外援助相提并論。將二者等同會誤導富人,使他們把向外國捐款行為神圣化,聽不進逆耳的忠言。援助不發達國家是中國外交的重要內容,何況援助是相互的。中國對外經濟援助有助于帶動出口,從受援國得到所需要的資源,更不要說它們給予中國的寶貴政治支持。富人給外國捐贈,獲益的也就是小圈子里的人,豈能同國家的對外援助混為一談?(作者是環球網特約評論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