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連日公布二戰日本戰犯筆供,美國《華盛頓郵報》近日發文對此進行評述,遺憾的是該文字里行間顯露出美國媒體對中國存在的一些典型性的誤解和偏見。
這篇文章由該報北京分社社長西蒙·丹耶爾撰寫,題為《七十年后中國報紙刊登日本戰犯供詞》。文章引述了一些事實,如日本戰犯菊地修一、住剛義一犯下的罪行,中國舉行的一系列抗戰紀念活動等。
問題是,文章每每筆鋒一轉,在解讀部分出現很大偏差。文章不下10次用了“but”(但是,不過,然而)這個轉折詞,比如:“這些罪行是日本士兵70年前犯下的,但是這些故事被重新發掘出來是為了一個新的對抗時代”;“此舉意在迫使日本正視自己的戰時歷史,不過也是為激發國內民族主義并增強中共作為中國人民捍衛者的正當性”;社交媒體上有民族主義言論,“然而,民族主義是一只危險的老虎”,“騎上它有可能被反咬”,等等。
文章認為,公布二戰日本戰犯筆供,是中國“不懈的反日宣傳戰鼓點的一部分”。
文章的不少判斷和潛臺詞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中國還原歷史,并非是要延續對日仇恨。歷史不容忘卻,更不容否認。中國中央檔案館連續公布45名二戰日本戰犯筆供,是用如山鐵證將日本對外侵略和殖民史上發生的反人道、反人類、反文明暴行展示給世人,將日本右翼勢力否認和美化日本侵華歷史的行徑暴露給世人。世界上有大量有關猶太人二戰悲慘遭遇的紀念設施、文字影像記錄,用鐵的事實將德國法西斯的罪惡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對此沒有任何美國媒體表示異議。同樣,美國媒體應該質疑日方為何一再否認和美化侵略歷史,而不是質疑中方為何還原歷史。
其次,中國還原歷史,并非是要煽動民族主義。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不能允許有人否認和美化日本侵華戰爭中令人發指的罪行,防止歷史重演,更要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從而發奮強國,實現“中國夢”。這本是愛國主義的應有之義,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中國夢”是要讓國家富強,人民過上好日子,不是要強大以后去報“一箭之仇”,不是搞排外,不是搞“中華優越論”、“中華第一”。美國等西方媒體看待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時候,很容易犯的一個毛病是把中國的愛國主義等同于“民族主義”。同樣的事情發生在美國,就是“愛國主義”,發生在中國卻被稱為“民族主義”。
再次,中國還原歷史,并非是要“反日”。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這是中國對日一貫方針。“以史為鑒”與“面向未來”,二者是相互聯系的,不能分割。正確處理歷史問題,正確看待和認識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一直就是發展中日關系的重要政治基礎,中日三個重要文件——《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和《中日聯合宣言》都充分體現了這一精神。中國主張也致力于使中日關系面向未來,開辟未來,但前提是必須正視和承認歷史。面向未來,不能無視歷史,甚至否認和美化日本侵略歷史。中國不是揪住歷史不放,沒有把歷史問題當作一張牌來敲打和壓制日本。有關歷史問題的紛爭,從來不是中國主動挑起的,完全是日方否認、美化侵略歷史造成的。
總之,中國敲的不是反日鼓點,而是警鐘。這一警鐘要長鳴,敲給日本,也是敲給世界,更是敲給自己。
附文:七十年后中國報紙刊登日本戰犯供詞
中國報紙在70年后刊登日本戰犯的供詞 每天,血淋淋的供詞都會從中國媒體上擴散開去——強奸、謀殺、砍頭、蓄意使村民感染上細菌……這些罪行是日本士兵70年前犯下的,但這些故事被重新發掘出來是為了一個新的對抗時代。
供詞每天一篇,連續多日,是如今北京不懈的反日宣傳鼓點的一部分。選擇這個時機,部分原因是恰逢中國爆發抗日戰爭77周年,也是中國與其主要亞洲對手之間更長久的口水戰的一部分。目的不僅要迫使日本承認過去的戰爭罪行,也是為激發國內民族主義并增強中共作為中國人民捍衛者的正當性。這令現代知識分子感到沮喪,卻在中國具有民族主義情緒的網民中得到不斷支持。
上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中共承諾國家繁榮并擁抱民族主義。歷史被重新挖掘,強調外國侵略者所帶來的百年“恥辱”。東海島嶼爭端已助燃中國人的民族主義火焰。而日本拒不承認不光彩歷史將怒火煽大。安倍去年12月參拜靖國神社及最近重釋日本和平憲法的舉動得到憤怒的回應。
中國生動地提醒國民有關日本士兵70年前犯下的罪行:謀殺中國平民,強奸婦女,毆打、折磨很多人,甚至下令進行活體解剖,在中國北方村莊散播傷寒菌和霍亂菌……
中國已建立國家公祭網以呈現日本戰爭罪行的證據。在社交媒體上,呼吁抵制日貨還摻雜著其他號召:永不忘記“我們祖輩遭受了多么悲慘的蹂躪”;確保“我們國家再不會遭受欺凌”……
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保羅·亨勒稱,反日活動“既引人注目又讓人困惑”。反日情緒令中國領導人更加難以處理對日關系,更加難以防止東海緊張進一步惡化。亨勒說,雙方都不想要戰爭。中國正努力說服世界它想以和平方式崛起,“中國公眾中增強的民族主義和仇恨情緒將令北京做出這些努力變得更加困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