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觀察:中俄聯合軍演 抗擊美日同盟
美國總統奧巴馬亞洲之行發表一邊倒講話之后,中俄兩國以聯合軍演的方式響應。集團式的對抗一旦擦槍走火,便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今次中俄聯合軍演有三大特點,一是精銳盡出,兩國出動了能夠對付美國大型航母的軍艦,顯示今次演習以美國航母編隊為假想敵;二是演習地點按年度計劃原本定于「東海北部」,但奧巴馬講話之后,中俄決定安排到釣魚島西北部進行,矛頭直接對準釣魚島方向;三是演習期間,正值日本進行奪島演習,雙方針尖對麥芒的態勢相當明顯。
自中國海軍去年派出包括兩大艦隊主力的十艘戰艦,與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在海參崴外海會合,并經鄂霍茨克海進入太平洋后,中俄在遠東與美日對峙的態勢已經初步形成,而且雙方演習的針對性也愈來愈強,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法與德奧對抗的氣氛極其相似。
撼動美國戰略機遇
俄羅斯今次之所以積極參與這場名為「海上協作-2014」的演習,有兩個層面戰略考慮。一方面對中國支持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的立場投桃報李。目前俄羅斯遭到西方新一輪的經濟制裁,中國是俄羅斯穩住經濟發展的關鍵,俄羅斯只有在中國核心利益問題上給予響應,北京才會進一步支持普京在烏克蘭問題上與美歐纏斗。
另一方面也是對日本追隨美國的制裁,安倍上臺之初,擺出一副與俄羅斯交好的姿態,甚至主動跑到索契參加冬奧委會開幕式,企圖藉此拉俄遏華,但克里米亞事件之后,日本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變本加厲對俄進行經濟制裁。普京今次在釣魚島問題上為中國站臺,也是表明與安倍徹底決裂。
對于中俄兩國來說,目前是連手撼動美國全球霸權的戰略機遇期。美國由于國力衰退,加上戰線太長,已無力維持各地霸權,無論歐洲、中東、東亞還是拉美,不斷涌現的挑戰者讓美國應接不暇,往往按下葫蘆起了瓢,華盛頓甚至連以色列、日本這些過去的小兄弟也控制不住,雙方開始漸行漸遠。在這種情況下,中俄如果繼續發力,美國霸權的根基隨時被徹底動搖。
相比之下,中俄戰略協作聯合對美的默契程度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普京重回一線擔任俄羅斯總統及習近平出任中國國家主席之后,兩國的戰略協作層次,從口頭落實到行動。胡錦濤當政時代,中國將對美關系置于首要位置,處處唯美是瞻,習近平上臺之后則將中俄戰略協作置于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之上,雙方在地緣政治上合作無間,兩國事實上已成為沒有結盟的盟國。當前中美俄三國演義,猶如當年赤壁大戰前孫劉聯合對抗曹魏一樣,美國處境相當被動。
陽光華夏:貧富差距冠全球 經濟大國徒虛名
中國經濟總量早已是全球第二,要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也只是遲早問題,但與此同時,中國的貧富差距卻不斷惡化,即使經濟第一也不值得高興。
世界銀行最新發表的國際比較計劃報告,若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美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地位岌岌可危,經濟規模今年很可能被中國超越。如果預言成真,這將是自一八七二年取代英國以來,美國首次失去最大經濟體的龍頭地位。但諷刺的是,美國密歇根大學有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的貧富差距早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研究人員分析中國大學的調查數據后發現,中國的貧富差距從一九八○年到二○一○年擴大了近一倍,反映貧富懸殊程度的堅尼系數二十年間從零點三急升至零點五五,遠超「嚴重貧富不均」的零點五警戒線。
中國貧富懸殊嚴重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實,年前內地高校調查發現,中國基尼系數甚至高達零點六三。而根據聯合國計劃開發署統計,中國百分之二十最高收入群體和百分之二十最低收入群體,平均收入的比值為十點七,高于美國、俄羅斯和日本等國,絕對是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大的國家。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其實,無論中國是否全球最大經濟體,以逾十三億人口這個龐大基數計算,經濟總量再多,依然是全球人均收入偏低的國家之一。更何況,經濟總量提高,不代表人人受惠,早前當局公布中國人均GDP達到六千七百多美元,進入收入中高國家行列,卻被網民嗤之以鼻,不少人自嘲「拖了國家后腿」。
毫無疑問,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經濟蛋糕的確愈做愈大,成績有目共睹,可惜得益的永遠是官商集團,百姓根本無緣分享,充其量只能得到一點殘羹冷炙罷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對許多百姓來講,中國就算如何崛起,經濟總量就算世界第一,也沒有太大意義。
當下中國,達官貴人揮金如土,極盡奢華,而窮人背負教育、醫療、住房新三座大山,度日如年。前不久因嚴重違紀被免職調查的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被揭曾在深圳以公帑宴請朋友,一頓飯豪花了一百二十萬元人民幣,簽單時「眼都不眨」。而貧困山區的不少學童,每天只能吃黃豆蒸飯,所謂蔬菜就是兩根辣椒,由于營養跟不上,普遍個頭矮小,甚至有同學在晨跑時因為營養不良而暈倒。直至今日,不少偏僻地區的孩子上學仍然要滑吊索、爬天梯,生死只在一線之間,中國亮麗的經濟成就,彷佛跟他們完全無關。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社會不公已成為當下最主要的矛盾和最大的不穩定因素,中國歷史上不斷改朝換代,不就是因為貧富懸殊,將窮人逼上梁山嗎?
SUN瞭望:普京咄咄逼人美德協調步伐
在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后,美歐雖然站在同一陣線,但很明顯態度有別,美國磨拳擦掌意欲圍堵俄羅斯,歐盟出于地緣關系和經濟利益則盼息事寧人「和平」至上,然而,烏克蘭局勢惡化,俄羅斯步步進逼,歐盟特別是德國不得不也強硬起來,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華盛頓,顯是向俄傳遞「美歐團結」的訊息。
西方和俄羅斯你爭我奪,致使烏克蘭落入今日田地,默克爾既是歐盟領袖,又因在共產東德成長,與俄具有淵源,因此,她在烏克蘭危機中扮演關鍵而微妙的角色,今年二月下旬,德國曾經促成烏前總統亞努科維奇與反對派達成協議,但局勢隨后急轉直下,亞努科維奇逃亡俄羅斯,反對派掌控基輔,克里米亞也在三月脫烏入俄,這兩個多月來,據報默克爾與普京互通電話超過十次,就在她赴美前夕又與普京通電,這位德國總理顯然成為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溝通橋梁。默克爾會講俄語,曾在東德做特工的普京,德語更為流利,相信兩人是以德語直接對話。
德國有三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氣靠俄供應,兩國貿易往來非常密切,德國擔憂經濟利益受損,在制裁俄羅斯上顧慮重重,商界固然反對以俄為敵,政界也多對俄抱持同情態度,默克爾幾乎是對俄立場最強硬者,至于德國民眾,亦不愿與俄爆發沖突,甚至視美把德國拖落水,其實,去年爆出華府竊聽默克爾電話,德國已見反美情緒,現時對美不滿可謂升溫。默克爾未有跟隨美國「勇往直前」追擊俄羅斯,顯然審度了國內時勢,當然也考慮到歐盟二十八個成員國未必全都贊成,如果一國反對,對俄制裁便難成事。
但對默克爾來說,普京未免欺人太甚,較早前日內瓦四方協議達成,本來寄望俄羅斯管束烏東親俄武裝分子,但俄羅斯似乎視協議為廢紙,不但未有協助紓緩烏東亂局,反而火上添油,更叫默克爾尷尬且憤怒的是,普京以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為宣傳機器,俄羅斯石油公司轄下機構替施羅德在圣彼得堡王宮舉行七十歲生日派對,出席派對的還包括默克爾所屬政黨的外交顧問。
就在烏東親俄分子挾持歐洲安全及合作組織人員包括四名德人之際,施羅德與普京碰肩擁抱,德國輿論怒轟施羅德令德國蒙羞,普京也弄巧成拙,惹來反感。德國最新民調顯示,支持制裁俄羅斯的人,已由三成八增至五成,默克爾看來決意配合奧巴馬,進一步對付俄羅斯。
龍吟虎嘯:紀委擴權黨中之黨?
第五代反貪反腐力度空前,中紀委成了最忙的機構,也成了十八大以來權力擴張最大、組織人數膨脹最快的機構。五一黃金假,中紀委八位副書記有七位奔赴各地督戰,防止「違紀貪腐行為」反彈。中紀委領導們如此,各地方省市紀委豈敢怠懈?五一長假恐怕也要「戰斗在反腐第一線」了。
加大反腐力度,尤其是在制度上保障,中紀委就必須擴權。對此,中紀委最近作了內部「機構改革」,新設了兩個「紀檢監察室」,一個「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更為重要的是,中紀委新組建了組織部,為的是配合中央把任命各地方紀委書記、副書記的權力抓在自己手里,這項「改革」和組織部的建立,是中紀委擴權的最關鍵之處。
多年來,中共的紀委體制實行「雙重領導」,地方紀委工作由同級黨委和上級紀委領導,而「同級黨委」的領導權遠大于上級紀委的領導權。如果把「完整的領導權分成四個方面──人權、事權、財權、物權,每一項是一分的話,那么同級黨委對紀委的領導權就是三點五分,上級紀委只有零點五分,甚至更少。因為大家知道,比如「省紀委的干部是由省黨委提名,然后由中央組織部考核,最后報中紀委認可」。中紀委過往根本沒有自己的提名考核地方紀委干部的組織部門,只是「橡皮圖章」。這樣地方紀委工作就被同級黨委「管得死死」的,怎能聽命中紀委的指令?反貪反腐必軟弱無力,甚至與地方貪腐勢力同流合污,成為他們的保護傘。
如今中紀委組建組織部,先掌握省、市、自治區紀委書記、副書記的提名考核權,接下來會層層推開,下面紀委干部的提名考察權由省、市紀委組織部門掌握。
如此,整個紀委系統將成黨中之黨也。
柳扶風
強詞有理:反恐只能靠自己
習近平剛巡視完新疆,烏魯木齊火車站便發生死傷枕藉的爆炸事件,疆獨勢力向最高領導人下戰書,氣焰之囂張由此可見一斑。巧合的是,美國恰在此時發表去年全球反恐報告,指去年全球發生超過九千七百宗恐怖襲擊,比前年增加將近一半,導致一萬七千多人死亡。報告認為中美在反恐合作上仍然很表面,極少交換訊息。
其實,美國反恐一向持雙重標準,針對美國的暴力行為無不被定性為恐怖襲擊,而發生在中國的血腥事件往往被視為維權行為。例如今次烏魯木齊火車站爆炸事件,美國指似是恐怖分子所為,始終不愿明確列為恐襲,甚至連去年天安門爆炸事件亦不承認是恐襲,美國以冷戰思維對待中國,兩國如何合作反恐呢?又如何交換訊息呢?過去美國在阿富汗抓獲多名新疆籍的阿蓋德組織成員,都是如假包換的恐怖分子,中國一再「交換訊息」要求將他們遣返,總是被美國拒絕,這又是甚么原因呢?
實際上,疆獨也好,藏獨也好,如果不是美國等西方國家明縱暗助,根本不可能如此囂張,中國對此束手無策,還要反過來配合人家反恐,實在窩囊。美國可以制裁與恐怖組織有聯系的國家和企業,為何中國不敢制裁支持疆獨和藏獨分裂勢力的國家呢?
陳競立
雪地鴻爪:整頓洋奶粉令誰尷尬
內地對洋奶粉入口實施新規則,四十一家洋奶粉生產商獲得「入場券」,美國及日本的奶粉產家則「缺席」。一看就知,中國政府揮舞起「市場」大棒,懲罰在釣魚島問題上咄咄逼人的日本,以及為日本撐腰的美國,剛結束亞洲之行的美國總統奧巴馬,終于要為自己的「出口爽」付出代價。
中國當局對美日「亮劍」,引起不少民族主義者的歡呼,認為對付美日就不該客氣。然而,為此尷尬的恐怕不只是奧巴馬及安倍晉三。
以前的中國,工業基礎薄弱,技術落后,火柴、肥皂、煤油這些簡單的東西都要進口,稱為洋火、洋皂、洋油,雖然可悲,但是情有可原。當今中國號稱大國崛起,經濟總量已經是世界老二,據說很快就可以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中國的科技也有長足進步,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但偏偏生產不出技術含量不高的合格奶粉,不得不進口。今日之洋奶,與昔日的洋火,一樣是中國的恥辱。
嬰兒奶粉大都是配方奶粉,摻入了聲稱可令嬰兒更健康、更聰明的元素,其實最重要的元素是「誠信」兩字。土奶粉不敵洋奶粉,只因中國生產商缺少誠信,即便是洋奶粉,一旦進入中國也會變形走樣,譬如進口五百噸洋奶粉,市場上賣出的可能是一千噸甚至是五千噸,多出的部分當然是欺詐成分。
內地人來港搶購奶粉問題已成為中港矛盾的源頭之一,不少人批評香港人有失胸襟,官方更聲稱內地奶粉危機是香港的商機,不明白為何有些香港人「嫌錢腥」。批評有其道理,然而,為甚么內地人寧愿冒著蝗蟲之譏也要到香港掃貨呢?官方提倡愛國,國人不愛國貨,是不是很諷刺?是不是授人以柄?
當局整頓洋奶粉品牌容易,討好民意也不難,但如果不解決國產奶粉質量的問題,不樹立商業誠信,最終受懲的不只美國及日本,還有中國的下一代。
香桐仁 評論員
烽火臺:內憂外患腹背受敵
昆明恐襲余悸猶在,新疆烏魯木齊火車南站又發生自殺式爆炸事件,釀成數十人死傷慘劇。官方初步發現,兩名充當「人肉炸彈」的疑犯曾參與宗教極端活動,但究竟隸屬哪個組織,是否還有同黨在逃,則仍待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剛往新疆巡視,高調宣示反恐決心,詎料言猶在耳,恐怖分子立即出動,可謂明剃眼眉。事實證明,疆獨勢力從來沒有一刻偃息過,盡管中共恩威并施,不斷向維族人提供近乎「歧視漢人」的政策優惠,依然無法調和兩族之間的矛盾。事件發生后,美國國務院假惺惺對傷者表示同情,卻未指該案為恐襲,對比華府對過往同類事件的反應,明顯是雙重標準,被外界形容為「冷戰思維」,充分反映中美雙方的敵對關系,所謂「新型大國關系」云乎哉!
正當國人憧憬「復興漢唐盛世」之際,中國陷入前所未見的嚴峻形勢,外有美日同盟虎視眈眈,連同菲律賓等小鬼竄擾海疆,內有疆獨、藏獨、臺獨、港獨「四獨攻心」,群體性暴力事件此起彼落、此落彼起。最令人擔心的是,堡壘往往從內部崩潰,刻下中國官場無官不貪,整個管治機器爛入核心,雖然第五代揚言「老虎蒼蠅一起打」,惟成敗仍是未知之數。如此內憂外患,似預示今個甲午年絕不平靜。
林蕓生 傳媒人
亂世達觀:賊過興兵難反恐
烏魯木齊火車站爆炸案偵破,兩名疑兇來自阿克蘇,為宗教極端分子,事發時在旅客出口持刀斬人并引爆身上爆炸裝置,當場死亡。
習近平離開新疆同一天,疆獨勢力便以自殺式暴力恐怖襲擊「送行」,挑戰意味甚濃:你在明我在暗,隨時隨地可以爆大鑊。如此明剃眼眉,難怪中共第五代大發雷霆,誓言要「堅決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囂張氣焰打下去」。
這次到新疆,習近平既展示出與疆獨勢不兩立硬的一面,也有軟的一面,除要求投資新疆的央企要「還富于疆」,還要求當地小學漢語老師學好維語,囑咐校長要抓好維族兒童的雙語教學。
第五代軟硬兼施,疆獨勢力深感不安,為免支持者變心,必須「玩鋪勁」,刺激北京采取更強硬措施,令維漢矛盾升級,然后將新疆問題國際化,達到分離目的。這種激化矛盾的手法國際上屢見不鮮,無論以巴沖突,還是伊拉克什葉和遜尼兩教派交戰,雙方總會藉走極端凝聚支持,以收割政治利益。可以預期,疆獨勢力這類恐襲將愈加頻密。
這次當局不到二十四小時便成功破案,可謂神速。如果對極端組織活動沒有相當了解,相信難以做到。既然如此,為何這次恐襲事前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掌握?一點防范都沒有?賊過興兵于事無補,中國反恐漏洞不少,國人惟有自求多福。
謝文達 傳媒人
財經論點:人幣跌不停疑貶值競賽
大和總研的報告指,人行無視貨幣流入放緩,持續擴張資產負債表,令市場對貶值混淆導致不安,加深人民幣跌勢。大和因而認為,人民幣兌每美元年底見六點五,至明年底再貶百分之八,見六點八三。這觀點的要義在于人民幣貶值未完,與仍看升值的主流看法似打對臺。
其實市場出現賭跌的人民幣存款產品,并顯然有需求,表明市場對加深貶值的預期已出現。問題是眾投資大行一旦合唱一個調子,必逐步強化相關預期,從而出現大和所說「加深人民幣跌勢」的情況,甚至遠超人行冀望的匯價水平亦未可知,至此地步縱未失控亦已跌過龍。
很明顯,人民幣的跌勢已大超市場預期,但目前尚未見止瀉跡象,以市場認定人行「導演」人民幣貶值為前提,看法正扭向「縱容」人民幣貶值。其實,據內地個別專家認為,這是當局「適度競爭性貶值」的舉措,目的是打救出口限制進口,另外欲有效遏阻熱錢調降樓價。
有關分析在于暗示,人民幣加入貶值競賽。當前新興國的匯率在普遍下降,匯率調整已成為各國經濟決策的重要選項,實質形成了競爭性貶值,復蘇中的美國亦不例外地顯示壓低匯率的取向。有見及此,相信中國無理由愚蠢地獨唱升值大戲,自殘產業去成全別人的復蘇。
至于取態扭向「縱容」人民幣貶值,并非無依據。若果如內地在這輪貶值前的說法,指人民幣匯價已達致均衡,那么在匯價跌至抹掉去年的漲幅后,不是意味著已不再均衡嗎?未見當局對跌破均衡有所表示,何況若意為驅趕熱錢,熱錢早已趕得七七八八了,但貶值尚未止。
這次反向貶值,能否為出口企業紓困,收獲提振出口的作用,未有數據可反映。倒是人民幣貶值雙面刃的另一面已有反映,主要體現在航空、石油兩大板塊,企業已由升值賺匯水,轉為貶值蝕匯水傷利潤,業績開始變丑樣。其實,效益下降、負債上升的影響超出兩大板塊。
當前還可預計的影響,在于碰上亞洲貨幣集體貶值,勢必導致大宗商品尤其工業品價格大跌;此外更波及內地相關的融資,如銅融資、金屬礦石融資已有爆煲的跡象,牽出了涉入金融風險的關連。可見人民幣愈是深度貶值,其負面影響亦會愈益強化,是否可控得諗清諗楚。
亦可預計的另一重影響,是大洋彼岸的美國肯定緊盯人民幣匯價,不放過拗撬機會。事實是中期大選已啟動造勢,國會已有聲音針對人民幣貶值采取行動,預料姿態與聲調不會低。盡管中國對政客聒噪大可充耳不聞,但美國因而制造貿易摩擦,亦必然對中國經貿造成困擾。
無論如何,瞓身貶值競賽決非上策。面對復雜的情勢,匯率戰火頭處處,人民幣匯價已陷進退維谷之境,何為均衡在決策上已有失拿捏,需要平衡的不僅有內地不同企業的利益,還有國際上不同國家的利益,人民幣貶值不止,一場暴風雨將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