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此次由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所引起的社會動蕩,可看到臺灣的兩個深層社會問題,一是讓社會各界長期捧在手上、呵護備至的“悲情主義”不斷發酵,已到了為引起視聽而不擇手段的地步;其次就是民粹主義已由文化暴力蛻變為政治暴力。
國民黨為何如此不容于臺灣?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他八年抗戰不利,傷透了大陸老百姓的心,因此輾轉流亡到了臺灣。及至1954年,國民政府又把臺澎防御責任托付美國之手,這就直接宣告了反攻大陸的無望,同時也喪失了繼續統治臺灣的合理性。往后,不論它是采取高壓政策或柔懷,也不論未來是促進統一、尋求獨立或維持現狀,所謂的“臺灣人”都會逼它靠邊站。
古今中外,敗軍之將的悲劇性結局是共同的,這方面幾無例外。鴉片戰爭接踵而至的是太平天國;八國聯軍之后即招來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拖垮了成績斐然的奧匈帝國、普魯士帝國以及沙俄。這說明,老百姓容得下暴政,但就是欺負無力的政府。這是殘酷的事實,也可以說是社會的規律。
除了吃敗仗之外,國民政府腐敗嗎?對臺灣經濟、文化建設以至于維護安全無功嗎?此次擬議“服貿協議”真就那么不民主,那么出賣臺灣利益嗎?我以為這些均不是主題,“臺灣人”更加關注的是現有政治生態下如何體現己方有著更多的主動權。換言之,即便服貿協定重新讓“臺灣勢力”逐條審議,之后又原封不動地呈交立法院通過,也不容國民黨人插手。
就時機方面,有人認為本月21日的烏克蘭政變給臺灣的反對黨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我以為更重大的背景是大陸一方的綜合實力不斷加強,對臺灣而言,則是相形見絀風滿樓。“服貿協議”,不過是個很可以發揮的借口。
那么國民黨難道就不能來點高壓、加強執法,將非法占據國會與行政大樓的學生們押解出去嗎?吊詭的是,今天的國民黨經過半世紀的蛻變,非但早已喪失了同類性,甚至像李登輝一樣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人物也無所不在。
如今,臺灣的大專院校相繼加入罷課行動,使得抗爭規模像雪球一般越滾越大。眼看著,反對派陸續提出的要求已遠遠超出服貿范圍,而是直接否定馬政府的合法性。鑒于此,馬英九這只跛腳鴨擺在面前的選擇似乎不多:選擇提前選舉的可能性固然很大,但島民卻不會接受國民黨勝選;其次是解散國民黨,由保有中國意識的成員重新整合,而后在兩岸間起著橋梁與監督作用。至于臺灣,只要是讓“臺灣人治臺”,自然卸除了對國民黨的壓力,或許也因此造就了國民黨浴火重生的契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