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為什么被誤讀?
金正日去世,其子金正恩順利接班后,朝鮮仍然是全球關注的焦點。
金正恩執政后朝鮮將走向何方呢?國際社會一直在觀望和等待之中。
只不過這關注和觀望之中多了一份期待。不過這份期待之中也有一份無奈,因為朝鮮離阿拉伯太遠、離中國太近了。
隨后發生的事情讓大家似乎看到了朝鮮改變的希望:朝鮮與美國進行了談判,而且達成了協議。
據中新網2月29日電 據朝中社報道,朝鮮外務省發言人29日就舉行的朝美高級別會談發表聲明,稱雙方將改善朝美關系,美國同意向朝鮮提供24萬噸營養食品,朝鮮則暫停核試驗、遠程導彈試射和寧邊的鈾濃縮活動。
朝核問題能否和平的解決關系到東北亞乃至全球的安全、穩定與繁榮。一時間,朝鮮會步某朝后塵,走上革新之路,融入國際社會,讓某種期待似乎有了落腳點。
有分析認為,金正恩執政后,要確立自己的威信需要提出新的治國方略,其父的“先軍政治”戰略的效能已經窮臨谷底,金正恩需要改弦易轍。朝鮮真的會如某些人所愿?
2012年3月中旬,朝鮮最近宣布下月將發射一枚由彈道火箭運載的衛星“光明星3號”,紀念金日成誕辰100周年。
朝鮮,這究竟是腫么了捏?
圍繞朝鮮衛星發射,首先是國際輿論場一片嘩然,外媒及觀察家都認為,朝鮮此舉只是借發射衛星的民用概念來掩蓋其試射遠程彈道導彈的實質目的而已,因為在他們看來朝鮮根本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衛星研發能力。
有人分析朝鮮目前的舉動真正的意圖是什么?發射衛星和試射導彈所用運載火箭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搭載的是類似彈頭的武器還是衛星。認為朝鮮此次發射衛星仍然會用與“大浦洞”導彈相同的火箭搭載技術。試射預計會使用一枚“大浦洞 -2”導彈或2009年試射的遠程導彈的改進版,這一導彈射程為 6,700公里,意味著可以抵達阿拉斯加。若打擊短程目標,該導彈或許已有650-1,000公斤的荷載能力。一份研究顯示,若減輕荷載量,該導彈射程能達10,000公里,理論上美國西海岸也在射程范圍。朝鮮首次試射“大浦洞”導彈是在1998年,當時該國宣稱是發射衛星。然而“大浦洞-2”從未成功試射過。朝鮮曾兩次試射該導彈,2006年那次在發射后約40秒爆炸,2009年試射時在飛過日本后失敗。
其次是各國表現各異: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表態之前達成的食品援助就沒有必要了;
韓國“已經將朝鮮的衛星發射計劃視為重大的挑釁行為”;
日本要在沖繩部署愛國者導彈予以攔截;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志軍出面約談朝鮮駐華大使,表示了“憂慮”之情;
俄羅斯則表明沒有必要但發射衛星,但是發射衛星是朝鮮的正當權利。
而朝鮮卻不為所動,除了履行正常手續向聯合國報備外,還邀請相關專家屆時到現場觀摩。你來我往,十分熱鬧。
總的來說,朝鮮發射衛星的事,是出乎大家意料的“偶然事件”。
真的意外?我想問:是什么悄悄地蒙上了你的眼睛,誤讀了朝鮮,誤讀了金正恩?
以我個人的觀點分析,對朝鮮發射衛星“莫膽驚詫”,主要是:
一、金正恩不能做。
金正恩以不到三十歲的年齡接掌朝鮮,沒有治國經驗,怎么能做出如此驚人之舉?他應該虛心學習,低調做事,韜光養晦。這樣莽撞從事不符合一個年輕人的身份。果真如此嗎?在一個論資排輩的國度或許是這樣的,但是在朝鮮恰恰不是。
庚欣[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在《不要小瞧金正恩,康熙同齡時曾平定三藩》(2012年1月12日《環球時報》):
金正日突然病逝,世界的目光集中在年輕的金正恩身上。人們過多關注金正恩的年齡、人望等,表明對朝鮮政局的認知過于表面化。
金正恩是在剛進入大家視野不久即接掌大位的,因此,與其說他年紀輕,不如說是我們對他了解少。若從年齡論,康熙正是在這個年齡平定三藩、收復臺灣的。當時吳三桂等軍閥兼政治家都是老謀深算、身經百戰的“大腕”,卻都敗在康熙這位一直身居深宮、經驗并不豐富的青年帝王手下。即使從現代而論,30歲上下執掌如朝鮮這樣規模國家的領導人并非罕見,敘利亞總統巴沙爾當選總統時就只有34歲,薩卡什維利當格魯吉亞總統時也才36歲。另外,梅德韋杰夫、卡梅倫、奧巴馬等都是40多歲擔任世界級大國的行政一把手。因此,關注金正恩應該有多層視角。
金正恩執政的國內國際背景十分復雜,不要小看金正恩。這個政治新秀背后有復雜的多邊利益角力,有深厚的歷史、地緣淵源作用,有一個民族復興的強烈渴望。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中,金正恩注定要成為歷史的弄潮兒。將來朝鮮局勢的發展,要看各方智慧與力量的博弈,但其中最直接的還是要看朝鮮自己。
二、金正恩不會做。
金正恩是金正日將其送到瑞士學習的,有國際視野和“普世”知識的領導人。應該像卡扎菲的兒子賽義夫·伊斯蘭一樣,勸其父親主動放異核武器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加快民主改革進程,以一種重新做人的姿態主動融入國際社會,全力提高“自己全家”的生活水平和改善在“瑞士銀行”的存款狀況。況且現在的金正恩連“勸父從良”的環節都可以省掉,自己直接做多省勁、多風光啊?搞得好美國人還能發個獎給你,更何況金正恩已經上了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了呢?
你看卡扎菲棄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之后,西方國家對他多好啊:
2004年3月,英國首相布萊爾抵達的黎波里與卡扎菲會談;
2006年5月,美國政府宣布將利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名單中劃出,當時的國務卿賴斯稱贊“利比亞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榜樣”;
2007年7月,剛剛當選法國總統的薩科齊訪問了利比亞,并說“卡扎菲絕不是獨裁者”,甚至連“非洲最偉大的政治家”的帽子都給他戴上了,薩科齊還是第一個接受卡扎菲國事訪問的西方領導人,并允許卡帶著一頭駱駝和一個帳篷在愛麗舍宮附近“安營扎寨”;
2008年9月,賴斯訪問利比亞,這是美國高官在兩國長時間對抗之后首次訪問利比亞;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也曾經與卡扎菲建立了非常親密的盟友關系,在2010年利比亞舉行的阿拉伯聯盟峰會上,他甚至還吻了卡扎菲的手。(朱繼東:《誰在引導卡扎菲自我背叛》)
只是可惜,卡扎菲一味討好西方并沒有換來真正的朋友,曾經的“親密友誼”都是假象,他最終還是被法、美、意等國家組成的北約丟進了死亡地獄。惟恐別人不知道他們厲害,還當眾處決了卡扎菲,讓其死亡的畫面傳遍了全世界。讓那些不聽話的獨裁者知趣些。哪些人知趣了呢?好像金正恩沒有被嚇倒!
那個“勸父從良”的賽義夫呢?目前正在等待審判。
三、金正恩不必做。
美國對朝鮮多年的制裁。雖然沒有使朝鮮崩潰,但朝鮮在經濟發展上在國際社會上相對來的確是落后很多。金正恩目前,最為迫切的是朝鮮人民的吃飯問題。
《環球時報》2012年3月19日發表題為《勸朝鮮難,因為勸韓美日也難》的社評文章。如果朝鮮做對了事情,中國怎么會“勸”呢?又怎么會表示“憂慮”呢?
馬鼎盛發文題目就是:《千夫所指朝射“衛星”計畫,中國怎能獨善其身》。
一個連人民吃飯都成問題的國家,不去發展經濟卻去發射衛星,腦子沒有問題吧?所以馬先生才恨的咬牙切齒地說“千夫所指”。
伊朗現在沒有發展核武器,只是搞核電站,就被以色列和美國天天明著威脅要打擊,暗地里又是電腦病毒、又是軍火庫爆炸,馬先生怎么就不“匹夫所指”了呢?怎么就選擇性失明了呢?
朝鮮作為與我們有“用鮮血凝成的友誼”的鄰邦,他們有自己的民族尊嚴,有自己的高貴信仰,有光明的發展道路,在強權面前選擇斗爭,而不是為24萬噸食品援助折腰,永遠值得我們尊重!
祝福朝鮮!
祝福金正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