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陸委會”15日表明,“不接受平潭綜合實驗區‘一國兩制’原則”。據了解,這是因平潭最近以高薪征聘臺灣民眾前往任職,相關事件又引發臺“立委”關注,因此臺當局在此時出面回應。
臺“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勛還稱,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依“一國兩制”原則,強調“五個共同”,包括“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受益”。他說,根據民調,8成臺灣民眾“不接受‘一國兩制"。劉德勛還說,“臺灣與大陸并沒有共同規劃平潭實驗區”。
國臺辦:平潭實驗區是兩岸同胞合建的共同家園
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在2月15日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說,關于平潭綜合實驗區的建設,昨天福建省方面剛剛開完記者會,提出了很多新的設想。平潭綜合實驗區的定位是兩岸同胞合作建設,先行先試科學發展的共同家園。我們當然是支持平潭綜合實驗區按照兩岸“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思維,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具體的一些內容,平潭綜合實驗區會一步一步地推動落實,他們也會大量的聽取臺灣同胞的意見,真正讓臺灣同胞感受到這是臺灣同胞能夠在這里創業發展的共同家園。
藍營智庫顧問曾復生:大陸對臺關系細致與多面
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是否能成為兩岸合作交流的創新模式?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顧問曾復生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兩岸關系發展仍舊維持兩岸合作不變,但臺灣也希望能“連結亞太、布局全球”。
曾復生表示,兩岸經貿交流希望制度化,現在已可透過兩岸ECFA的平臺協商溝通,平潭的問題當然也要在兩岸ECFA架構下談較為合適;無論如何,平潭的問題代表大陸對臺關系發展,展現高度細致與多面性。
“行政院長”陳沖3月16日下午在“立法院”院會接受“立委”質詢平潭招商等事時回應,政府態度很清楚,要談也要在ECFA架構下談,不會有地方對地方的疑慮與問題。
曾復生表示,為了避免臺灣經濟發展上受到局限與困擾,臺灣必需以宏觀的戰略去保持經濟發展的規劃,因此臺灣除了希望兩岸合作外,也要維持連結亞太、布局全球,避免不必要的干擾。
他指出,平潭是大陸海西區經濟開發展案的其中一個規劃項目,希望透過經濟發展,帶動大陸的周邊繁榮。依據平潭當地土地規模、基礎建設、生活教育水平,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臺灣的廠商是否會過去,恐怕需有足夠的誘因才能吸引資金、人才、技術,若是成功,可能有示范“一國兩制”之意。
港媒:臺灣60年全得益于實際上的“一國兩制”
《香港商報》曾刊文說,60年來,臺灣的穩定和發展一直得益于實際上的“一國兩制”,是兩岸一致的“一個中國”立場消除了武力對決的浩劫。臺灣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吸引廣大海外華僑的認同和歸屬,吸引卓有成就的海外華人參與臺灣的研究和開發,使臺灣經濟取得矚目成就。
文章說,“一國兩制”是經過歷史檢驗的、適合兩岸關系的合理形式。現時,民進黨正苦思大陸政策的“中國論述”,其實“一國兩制”就是最佳選擇。否則,一旦脫離大陸,臺灣必然面臨無盡的劫難。
“一國兩制”聚集著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的高超智慧。1957年,周恩來在上海工商聯座談會上發表《關于香港問題》講話:“香港是純粹資本主義市場,不能社會主義化。對香港的政策同內地是不一樣的,如果照抄,結果一定搞不好。香港要完全按資本主義制度辦事,才能存在和發展,這對我們是有利的。”
“一國兩制”是智慧結晶
1960年代初,在毛澤東、周恩來的主持下,大陸與臺灣就兩岸統一問題進行了多次接觸和商談,毛澤東為和談確定了原則,史稱“一綱四目”(見新華社澳門回歸專稿《歷史的豐碑》,人民日報1999年12月20日):實現國家統一后,除外交統一于中央外,(1) 臺灣軍政、人事委于蔣介石、國民黨;(2)臺灣財政獨立,不足部分由中央撥給;(3) 臺灣現行制度不變,社會改革從緩,條件成熟后征得臺灣同意后再改;(4) 互不派遣特務,不破壞對方團結。雖然當時沒有談成,但毛澤東、周恩來已經為中國的和平統一確立了“一國兩制”的形式和具體原則。
1974年,周恩來、鄧小平陪同毛澤東會見了來訪的時任英國首相希思,毛澤東與希思達成共識:香港在1997年應該有一個平穩的交接。1982年9月,撒切爾夫人挾馬島戰爭勝利余威訪問北京,希望能保留香港“治權”,被鄧小平堅決拒絕。其后,鄧小平將國家統一政策歸納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畫龍點睛,毛澤東、周恩來畫龍,鄧小平點睛總其成。“一國兩制”聚集著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的高超智慧和心血,是經過歷史檢驗的、適合兩岸關系的合理形式。
背離“一個中國” 臺將陷困境
60年來,臺灣的穩定和發展一直得益于實際上的“一國兩制”,是兩岸一致的“一個中國”立場消除了武力對決的浩劫。臺灣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吸引廣大海外華僑的認同和歸屬,吸引卓有成就的海外華人參與臺灣的研究和開發,使臺灣地區的經濟走在中國其它地區的前面,取得矚目的成就。
在肯定臺灣60年成就的同時,必須理智地看到,臺灣區域很小,人口只有2300萬;市場狹小;并且,臺灣企業基本是中小型企業結構,占重要地位的電子工業主要是加工貿易型,以中間產品為主,缺少自己的品牌;在目前世界日益發展的規模化競爭中,將面臨越來越嚴峻的市場危機、發展危機,甚至生存危機。
當前,各國經濟普遍面臨飽和的困局。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全球性生產過剩,區域性經濟聯合是大勢所趨。臺灣若想加入美國的區域經濟,地理上不允許,并且臺灣對美國的意義主要在政治、軍事,不在經濟上。只有融入中華經濟體系,臺灣經濟才能顯出其先進性、可發展性。傍依大陸巨大市場,臺灣產業結構才能升級,推動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
臺灣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大陸需求拉動,絕沒有離開大陸而發展的可能,融入大陸是臺灣的不二之選。當然,這不等于臺灣要放棄資本主義制度。兩岸目前都面臨經濟調整大難題,把各自的事情搞好,兩岸的成就都是中華民族的成就。
臺灣的住民99%以上根在唐山,都是大陸人,由于戰亂,或早或遲,從中國的其它地方,遷到中國的另一個地方臺灣地區。當前,走向統一是大趨勢。中華民族甲午年同為臺灣的淪陷哭泣,1945年同為臺灣的光復歡呼,同本同根,臺灣和大陸何以不統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