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軌”是近幾十年的熱門。在接軌大潮中,再見早就拜拜了;聚會也成派對了;長壽面退休生日蛋糕接班了;“某某高速”換了洋名叫“G幾”了,要是你看到G2不知是京滬——北京到上海、看到G40不知是滬陜——上海到西安,那就是你的腦袋沒接軌;還有氣象災害預警信號,1、2、3、4太土,藍、黃、橙、紅才洋(當然特殊需要除外,如海岸),要是你聽到新聞中發出雷電紅色警報而沒有及時回家,那你遭雷劈怨誰? ……必須得接軌,否則有性命之憂。
中國要發展,接軌真的很應該。但問題是,有多少人是打著接軌的幌子媚洋。而且,接軌這件華美的外衣下面有多少虱子。
火車接軌了,給普通人的感覺是中國一下從綠皮車時代跨越到了動車、高鐵時代。然而,一般人所不了解的是,純自主研發的“中華之星”們或許從此消失了,中國的機車制造業從此在很大程度上與龐巴迪、阿爾斯通、西門子捆綁在一起了。
飛機也接軌了,對普通乘客來說,坐波音乘空客是種享受。但很多人卻未必算過那些滿天飛的波音空客,每一架都是數億條襯衣、褲子換來的。而咱們原本是不需要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的。讓沈圖一個人來承擔這罪責他是承擔不起的,需要反省的是一批人以及一種很拙劣的媚洋心態。從運七、運八到運十,就是沒有運氣。以致幾十年后中國不得不重新啟動大飛機制造項目。
幸好航天業沒有接軌。否則,“神舟”也得“神經”了。在很多人看來,人家美國1969年就已經登月了,而中國1970年才剛剛可以發射一顆173公斤的小衛星。這差距,豈止百年?人家有基礎有實力,一日千里地發展。而我們,十年浩劫運動不斷技術落后經濟瀕危,搞航天科技這種高尖端的玩意,靠我們自己要走很多彎路,如果不及時接軌就永遠也別想有出頭之日。——這難道不正是幾十年間所有淪落的產業領域最初最美麗的說辭?
幸好還有中國航天。幸好中國航天沒有“用市場換技術”,沒有給自己“在世界經濟產業鏈條中定位”,沒有說中國的航天業還得“給西方發達國家打工三十年”,沒有天真地以為只要中國有錢了“所有東西都可以通過市場從國際上購買”……
中國航天帶給普通中國人的,未必是最功利的實惠,但它帶給中國人最強烈的榮耀感和尊嚴感。
中國人完全有能力靠自己的努力把哪怕如航天科技這樣的高精尖做到無比輝煌。前人說,這叫“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在并不優越的條件下,靠自己的能力獲得新生。
能夠做到這一點的,無論是從事哪個領域,哪個產業的人,都堪稱民族的脊梁。而那些已經完全臣服于西方,甚至借開放、接軌而大肆出賣國家利益從而換來自己錦衣玉食的人,充其量也只配稱民族肌體上的癰和痔,甚至是懶漢趾間泥。
一個民族最怕什么?最怕沒精神,沒思想,沒文化。一個沒有精神、思想、文化的民族無異于一個動物群落。有些人其實并不了解西方,只是盲目崇洋。而有些人,則是喝了幾瓶洋墨水后甘心崇洋。洋墨水里有知識,但洋墨水澆灌不出東方文明的精神、思想、文化之花。中華民族擁有自己獨特的同時也是輝煌的傳統文化。中國人應該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而不是自暴自棄自輕自賤。
中國用寬厚包容的姿態進行改革開放,是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而不是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照搬西方文化。
你可以認為西方人信上帝是信仰自由,但你最好別說中國人拜祖宗就是愚昧;你覺得給蓄奴的華盛頓塑像是尊先賢,那你就最好別說給盡管有瑕疵但仍不愧中國人民大救星的毛澤東掛個像就是搞個人崇拜;如果你認為你罵別人奴性體現了你多平等博愛,那你別說人家回你幾句就成了反民主的工具、五毛?……
跪在西方理論的腳下與跪在任何泥胎的腳下是沒有區別的。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大多數社會的徹底變革都需要兩種革命,一是武裝革命,一是文化革命。如果只有武裝革命而沒有文化革命,這個革命是不徹底的。就像歷史上多次農民起義。即使成功,也只是江山換個姓。真正有進步意義的革命是先有“相對先進”的思想理念,再付諸于重構社會的手段措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化革命,是武裝革命后對普通民眾的文化補習。這種補習并不是毫無意義的。
這不由讓不壞想起小時課本的扉頁上常見的那句話: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
“冷戰思維”并不是起源于中國吧?“和平演變”也不是出自中國人之口吧?還有一個西方公認的對外關系準則“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
好吧,你可以不在國際上搞階級劃分,甚至你眼里也可以沒有階級,但你不得不承認人類社會中存在著矛盾和對立吧?這取決于不同的人對基本現象和本質認識上的差異,有時這種差異會導致激烈的沖突。你總得承認這個現實,總得有個區分,總得制定出幾套應對的方法策略吧!如果把所有人都當好人、“階級兄弟”,那不是單純善良,也不是傻,那是別有用心。
西方人按照他們的價值觀標準制定自己的內政外交政策,用諸如好萊塢大片等等手段推行自己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中國也照搬行嗎?
所以中國才必須要建立自己的核心價值觀,自己的核心文化觀、道德觀。所有才有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如何讓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恐怕不僅僅是文藝舞臺與文學作品的繁榮與發展問題。這需要自尊自信的民族精神、銳意創新的思想意識、清新健康的文化氛圍、民主和諧的社會環境來共同保證和支持。
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北大搞了個“孝為先”,這引起很多爭議。不壞就納悶,無非是倡導個傳統文化嘛,而且,孝又不是糟粕文化。還是五歲的小女兒啟發了我。她說幼兒園進行了感恩教育。——噢,這就對了,“孝順”太封建太傳統了,“感恩”才接軌。盡管感恩對象也是上帝、父母、師長,但這要比“天地君親師” 先進文明多了。——恐怕在有些人眼里,鏟除“孝道”改為“感恩教育”,這既是創新也接了軌了。
為什么不能把“天地君親師”按現代理念重新解釋一下:“天地”就是大自然,天然法則以及事物的客觀規律;“君”已經成為歷史,但現在我們可以把它解釋為法度、法紀;而“親、師”,親至今還是那個親,師依然還是那個師……這些,難道不是直至今天仍然需要我們敬畏、恪守和謹記的?難道創新就必須把祖宗的傳承全部拋棄,弄些帶著洋味的東西來填充?
好在中國的空間站還叫“天宮”,而不是叫天堂什么的。——當然,神八與天宮太空親嘴被接軌們習慣地稱為接吻,或者叫打Kiss,大可忽略不計。畢竟,中國航天人用自己的輝煌給了某些人一記響亮的大耳光。這才是最重要的。
不壞博客:http://blog.sina.com.cn/zmh090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