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美創新聯合國際疑難病研究院陳中華;勿把端午節變成娛樂節
這些年來,我們的傳統節日已多有變味。一些本該傳承的節日傳統幾近消亡,在很多人的世界里,春節只剩下吃水餃,元宵只剩下吃元宵,端午只剩下吃粽子,中秋只剩下吃月餅,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并沒能很好的傳承。而在消費主義的大潮中,傳統節日更是成為一些商家的狂歡節,節日大搞促銷,大搞炒作,硬是將一個寓意深厚的傳統節日變成了“消費節”,在商家的大肆炒作下,天價月餅,天價粽子紛紛涌現,一盒粽子售價近400元,每只粽子賣到幾十元,過度包裝流行,本普通的粽子走高貴路線也為一些貪污腐敗現象提供了溫床。春節和端午節這樣的傳統節日也慢慢變成了一些人的“送禮節”,“貪污節”,如此,還怎么談弘揚傳統文化,還怎么繼承民族精神?
近日,長沙某餐飲企業“粽衣女體盛”推廣活動,從活動方對這場所謂“時尚演繹”的定位——全球首款“香女粽”,中國內地首場“粽秦內衣秀”來看,還是擺脫不了炒作的嫌疑。兩個“首場”加上香粽美女,想不吸引人眼球都難。在該餐企官網公布的一份聲明中,其稱活動是“本著推廣民族傳統文化的宗旨、弘揚屈原愛國思想的出發點,用創新的手法對端午傳統美食‘粽子’進行時尚演繹”。活動確實是創新,也確實夠時尚,但“推廣民族傳統文化”之說卻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難不成把本該放餡的粽子放進個美女就是推廣傳統文化了?弘揚屈原思想則更是無稽之談了,屈原愛國志士,又怎么能和香粽美女扯上聯系?
在過度的消費主義和不良送禮之風的侵蝕下,傳統節日中的文化內涵正在慢慢的消失。而可惜的是,現在的文化保護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端午節被韓國搶先一步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讓我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心里酸歸心里酸,難受歸難受,我們對端午節文化和屈原精神的弘揚還是沒有多少進步。除了給商家促銷活動提供了商機,忙碌的人們象征性的吃點個性食品,有幾人還有心思去賽龍舟,掛菖蒲和蒿草、艾葉,還有誰能去薰蒼術、白芷,人們忙的連喝雄黃酒的時間都沒有,又更遑論傳承文化?
另外;作為“2011祥和中國節”的主題活動之一,湖南衛視專為端午節推出的特別節目《端午賦》與海內外華人觀眾見面。晚會主持由獲得《南方人物周刊》“2011青年領袖”榮譽稱號的著名綜藝主持人汪涵將與湖南衛視當家花旦楊樂樂以“夫妻檔”形式聯袂主持,這也是“夫唱婦隨”的汪楊夫妻二人組繼去年“七夕晚會”首次熒屏擔綱合作主持之后的再度傾情攜手。
賦”作為古典文學的一種文體,居然被命名為一臺晚會,實在很有些“附庸風雅,不倫不類”。芒果臺做些娛樂節目也還能夠湊合,“但只要一上升到文化的層面就顯得非常的幼稚和可笑,暴發戶的嘴臉暴露無遺。而這不僅僅是芒果臺,也是其它許多電視臺的通病,但芒果臺由于“樹大招風”,不過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代表而已,電視臺的受眾很廣,影響到許多觀眾,因而電視臺的從業人員應該嚴格自律,自覺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而不是自我感覺良好地將低俗進行到底,不要為了追求一時的收視率和經濟利益而把低俗當個性,要營造一個良好的電視環境,不應片面追求眼前利益而失去作為一名電視人最基本的責任與擔當。
慶祝端午節的意義歷時常新,足見此節日具有時代性與永恒性。概括端午節慶祝的現代意義主要有:一、發揚愛國精神;二、警惕各級官員;三、教育與促進健康生活;四、閱讀與欣賞傳統文化。
端午節始于戰國時期,迄今已二千多年。中國地大物博民族多,節日來源傳說不一,因此產生了許多不同節名,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慶祝習俗。如: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吃粽子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的流傳于中國各地及海外華人社會,至今不衰。
端午節來源傳說較有名的有:一、源于紀念屈原,二、源于紀念伍子胥,三、源于紀念孝女曹娥,四、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各種傳說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時至后來,紀念屈原之說逐漸廣受認可而定型。
屈原本是楚懷王左徒,博聞強識,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議事,出則接待宗室與應對諸侯之使,但遭上官大夫靳尚嫉妒,向懷王進讒,懷王不察,怒而疏遠屈原。屈原痛心于忠而被謗、信而見疑,于是發之為千古絕唱《離騷》。懷王受誘至秦,囚禁至死。楚頃襄王即位,進一步將屈原流放于沅湘之濱。流放中,屈原寫下了憂國憂民的《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影響深遠(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都。屈原痛不欲生,于五月初五日寫下了《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而死。
楚國百姓悲痛異常,紛涌汨羅江哀吊屈原。漁夫劃船在江上來回打撈尸身,并把飯團、雞蛋丟進江里,魚蝦吃飽了,就不會殘吃屈原遺體。有人則倒雄黃酒于江里,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尸身。此后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祭拜習俗,永久地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從2008年起,中國國務院決定將端午節規定為法定節假日,這是前所未有的盛舉,令海外華人同感振奮,共享這份遲來的喜悅。
慶祝端午節的意義歷時常新,足見此節日具有時代性與永恒性。概括端午節慶祝的現代意義如下:
一、發揚愛國精神。熱愛祖國勝于一切的屈原,面對祖國危亡和“變白以為黑”(《懷沙》)的政治腐敗,他直言勸諫,結果反遭流放。他無法拯救祖國于危亡,更不愿以潔白之志蒙塵、隨波逐流,最后投汨羅江以身殉國。屈原的愛國思想和在政治斗爭中寧死不屈的犧牲精神,影響后世至巨。所以,我們慶祝端午節,務必與國民教育掛鉤,提升國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實現“國家至上,社會為先”的共同價值觀。
二、警惕各級官員。屈原忠而被謗,信而見疑,說明了當時的領導者昏庸無能,必遭群小蒙蔽而失去判斷力,最終導致國破家亡。慶祝端午節,即以史為鑒,讓各級官員都要具有準確的判斷力,選賢與能,知人善任,和而不同,發揚“求同存異,協商共識”精神,這樣就不會輕易地被結黨營私者利用。
三、教育與促進健康生活。自古以來的端午節習俗,譬如懸掛菖蒲和艾蒿,喝雄黃酒,佩戴香囊等,目的是驅邪解毒避疫。因為五月是五毒(蝎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出沒時期,而雄黃酒、艾蒿和菖蒲都有殺菌解毒防病的功能。至于賽龍舟,可以強身健體,促進團結,廣交天下朋友。它已經演變為國際比賽項目,意義非凡。我們可以通過慶祝端午節傳達“教育與促進健康生活”信息,利用現代科學知識與藥物,增強全民健康意識。鼓勵參加龍舟競賽與全民運動會,積極防疫祛病、避瘟驅毒,謀求健康長壽,進而達到尊重與關愛生命的目的。
四、閱讀與欣賞傳統文化。屈原是楚辭的開山鼻祖。其作品,寫出人民的愿望,反映現實生活的矛盾。他喜歡運用神話素材,大量吸收民間詩歌精髓,以美人和香草做比喻,讓豐富多彩的幻想自由飛翔。這個特點對后世文學有深刻的影響。慶祝端午節期間,我們可以發動誦讀屈原詩篇或欣賞古典文學運動,以豐富我們的傳統文化底蘊。
中美聯合國際疑難病研究院院長陳中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