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銳:德國熱播《馬克思》 中國熱播《華爾街》
云淡水暖
12月6日的《環球時報》刊登了駐德國記者的報道“馬克思紀錄片在德國未播先紅”,報道說:
德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圖片報》5日報道說,德國電視2臺將從5日起黃金時段播出一部名為《馬克思和階級斗爭》的10集電視歷史紀錄片。…這部歷史紀錄片講述了馬克思從學生時代愛好擊劍到成為一個真正“斗士”的歷程。…他和恩格斯成為摯友,共同揭露“富的越來越富,窮的越來越窮”的“吃人社會”。…紀錄片中稱,“沒有一個德國人對世界的影響能超過馬克思”,他是許多歐洲國家的共產主義“先驅思想家”,他的想法改變了世界,他的無階級社會等觀點對現代社會仍產生影響。…但去世后,他才展現了他的“令人害怕的爆發力”。他的思想取得驚人的效果:20世紀,二分之一人類社會在由這位德國思想家影響下的政府領導著。據報道,片中也將介紹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的成功經驗。…該片還未播出就受到德國社會的廣泛關注。《圖片報》稱馬克思“影響全世界”,是“德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德國電視2臺稱他是“世界歷史上最暢銷的作家之一”、“德國的偉人”等。…柏林網友奧勒則說,金融危機、貧富不斷拉大,證明了馬克思理論的正確性。(環球時報)
無獨有偶,央視經濟頻道在此之前的10月份,也隆重推出了一部大型紀錄片《華爾街》,也是倍受媒體熱捧,比如《青年周末》就有題為“紀錄片《華爾街》熱播 揭示史詩般資本故事”的文章。
恐怕對于《華爾街》編導者比較得意的還有,被尊為中國市場經濟“先驅”的吳敬璉先生,還有雖擔耶魯大學金融學終身教職,卻整天在中國鼓吹賣國資、賣土地的陳志武先生共同為同名圖書作序。
吳敬璉先生看了《華爾街》后得出結論:…現實的做法,就只能是像亞當﹒斯密所主張的那樣,一方面發揮市場經濟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引導追求自利的人們去增進他人的福利,另一方面努力提高人們的道德情操,自覺地為社會服務。…也正是基于這個道理,社會主義各國的大多數經濟學家在經過數十年的曲折和探索之后,最終選擇了市場經濟的制度目標。…
草民不知道吳敬璉先生鼓吹的所謂“像亞當﹒斯密所主張的那樣,一方面發揮市場經濟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引導追求自利的人們去增進他人的福利,另一方面努力提高人們的道德情操,自覺地為社會服務。”的史詩,在哪個“天堂”實現了,或者說大部分實現了?
在中國主流精英眼里,西方發達國家顯然是“國際主流社會”,天天都在鼓吹“融入國際主流社會”,一方面是經濟支配權,一方面是話語權決定了其“主流”。但是,在“主流”世界里,馬克思、亞當.斯密的公眾認同感如何呢?
且看:
1999年,由英國劍橋大學文理學院教授們發起,評選“千年第一思想家”,結果是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習慣公認第一的愛因斯坦卻屈居第二。緊隨其后,也就是1999年9月,英國廣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題評選“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聯網上公開征詢投票一個月。匯集全球投票的結果,仍然是馬克思位居第一,愛因斯坦第二。2002年,英國路透社又邀請政界、商界、藝術和學術領域的名人評選“千年偉人”,結果是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遜于愛因斯坦。2005年7月,英國廣播公司又以古今最偉大的哲學家為題,調查了3萬名聽眾,結果是馬克思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榮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蘇格蘭哲學家休謨得票率僅為12.6%。西方其他著名思想家柏拉圖、康德、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更是望塵莫及,黑格爾甚至沒有進入前20名。(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看來,即便是在資本主義的發源地,在當代資本主義經濟體中最富裕發達的地方,那位被吳敬璉、陳志武們膜拜為鼻祖的亞當.斯密,從社會的知識階層到社會的普羅大眾都沒有培育出像中國社會賢達、知識精英內心這樣強烈的認同感。
草民以為,以為馬克思因為說準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核和表象——金融危機、貧富分化、拜金主義、物欲橫流、貪婪無恥、道德淪喪。對于最后一點,可能自命“文明、高雅”的主流精英們會嗤之以鼻,歐美社會的“文明”和“自由、民主、人權”何等地高不可攀啊。《華爾街》的被捧熱,正是這樣的一種心態的結果。
擔任央視紀錄片《華爾街》學術顧問的陳思進直言不諱地道出了華爾街的另外一面,他一針見血地說道:央視《華爾街》熱播之際,好萊塢大片《華爾街2——金錢不眠》上周開映,一下登上了票房之首。其實,與其說是“Money Never Sleeps”(金錢不眠),不如說是人對金錢欲望永無休止,…華爾街名言“貪婪是好的”充分體現了華爾街資本運作的本質:利用復雜的交易來擴大增厚財富的蛋糕(不管財富是否摻水),然后采用不道德的手法剝奪社會財富,使華爾街的霸權資本能操控商品市場的定價權,站在金字塔頂端“玩別人口袋里的錢”,以最大限度地擴大個人的金融收益,從而最大限度地加以攫取。…目前中國就像20年前的日本,是一只最肥的羊。而善于玩弄資本的華爾街怎么會放過中國呢。…華爾街締造的經濟模式——提前消費、借貸消費的模式,是金融危機的萬惡之源,它扭曲了正常的供求關系。…中國應該擺脫美國的經濟模式,抵制信貸消費…(東方早報)
據媒體介紹,陳思進是全球第二大銀行證券部副總裁,可以說華爾街的頂尖級經理人,然而,作為一個中國人,陳思進的談話中并沒有像中國主流媒體所秉持的那種膜拜不已的言詞:這部紀錄片并非在揭示奧利弗•斯通所說的“貪婪是個好東西”,而是說出了作為工具的金融對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影響。紀錄片《華爾街》,回答了華爾街與普通個人、家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并向觀眾全面展示了一幅宏大的史詩般的資本故事。(青年周末)
《青年周末》的話,其實就是簡單明了地講清楚了一個道理:為什么在德國,紀錄片《馬克思與階級斗爭》會熱播,為什么在中國,《華爾街》會熱播。
草民以為,在德國,人們太多地看到了華爾街“采用不道德的手法剝奪社會財富,使華爾街的霸權資本能操控商品市場的定價權,站在金字塔頂端‘玩別人口袋里的錢’,以最大限度地擴大個人的金融收益,從而最大限度地加以攫取。…”,結果是極少數人靠攫取大多數人暴富,站在國家的高度,就是“目前中國就像20年前的日本,是一只最肥的羊。而善于玩弄資本的華爾街怎么會放過中國呢。”,而馬克思早已把這一切記錄和揭示在冊,所以才有“熱播”。
草民以為,在中國,主流知識精英、社會賢達刻意地掩飾和淡化了華爾街卑鄙、無情、貪婪的一面,以看待“史詩”的態度去謳歌和膜拜華爾街的“輝煌”,有意無意地或者說故意地無限抬高華爾街,才有了“熱播”。
兩個“熱播”,對比的效果尖銳。
當然,中國的知識精英、社會賢達恐怕還有另外一個小九九,那就是淡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結晶——毛澤東思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