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鵬推薦暴力拆遷的榜樣?
劉仰
美國電影《阿凡達》在中國上映,應驗了魯迅關于《紅樓夢》的一段評價:“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對于當今中國觀眾來說,有人看到了人類移民外星球,有人看到了電影高科技,有人看到了語言,有人看到了故事,……最有意思的是,有一幫人,像是約好了一樣,不約而同地看到了中國當今社會的暴力拆遷。《南方周末》1月7日有一篇文章,通欄標題是“《阿凡達》:史上最牛釘子戶VS史上最慘強拆隊”,文章標題如果沒有“阿凡達”三個字,絕對會讓人誤以為說的是中國當前的拆遷。只可惜導演卡梅隆說,他是因為評論伊拉克不方便,便用這種方式把觀眾帶到伊拉克,他希望看完電影之后,觀眾便站在了伊拉克一邊。換句話說,卡梅隆是用這部電影抨擊當前美國,因此,《南周》便不好意思違背卡梅隆的意愿,硬把它說成是中國的暴力拆遷,只在標題上做了點文章,文章里面未敢朝著抨擊中國暴力拆遷的方向有所發展。
然而,李承鵬先生卻不管人家導演說什么,硬是把這部電影與當今中國的“暴力拆遷”緊緊地掛上鉤,并且羅列了一堆最近在中國發生的與拆遷有關的暴力事件。確實,中國的拆遷的確存在很多問題,該說也得說,該罵也得罵,該改也得改。但是,李承鵬說完這些之后,在文章的末尾寫道:“《阿凡達》是一部謳歌釘子戶抗擊暴力拆遷的成功典范,不論在戰術上還是戰略上都值得借鑒。技術上中國電影落后五十年,人性上中國電影落后五千年”。好像有點不對吧?美國電影也沒有五千年的歷史,那么,在五千年尺度上電影人性的比較,又如何做到?因此,我想李承鵬先生的意思大概是要把“電影”兩字去掉,直接說中國的人性落后了五千年。我忍不住想說,按照李承鵬先生這種類比,再加上美國先進、中國落后,中國要向美國學習的既定前提,李承鵬先生的言論對于暴力拆遷不僅起不到制約的作用,反而可能使其更加名正言順地大行其道。
我按照李承鵬先生指點的這個比較思路多想了一下,發現李承鵬先生的算術有點問題。落后可能不是5000年,而是500年。為什么這么說?500年前,世界上最強悍的暴力拆遷隊是歐洲人,世界上最悲慘的釘子戶是印第安人。一群歐洲人到了美洲,要強行開發印第安人的家園,印第安人不答應,歐洲人便向全世界展現了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壯觀的暴力拆遷:將印第安人從肉體上集體消滅。如果中國當前的強行拆遷在李承鵬先生看來,其暴力程度已經與對付印第安釘子戶不相上下,那么,中國最多也就落后500年。但是,多了解一點歷史又會發現,中國落后的沒有這么多。歐洲人拔掉印第安人這個“史上最牛釘子戶”用了幾百年,直到美國建國之后,依然用軍事手段繼續從肉體上消滅印第安釘子戶。按照李承鵬先生的這種類比法,我確實覺得中國的強制拆遷還很落后:為什么不像美國人那樣,把不愿搬遷的直接殺掉?廢那么多話干嘛?
但是,我還是覺得,中國的強行拆遷與西方相比,沒有落后那么多。1876年,澳大利亞最后一名塔斯馬尼亞婦女死亡,尸體被英國人做成了標本,一個人類的種族因英國人的暴力拆遷徹底滅絕。從這個時間段上說,中國比西方人在強行拆遷上只落后100多年。不管是強制拆遷手段還是強制拆遷的人性,大致都只落后100多年。于是,在詛咒中國的強大潮流下,在一切向西方學習的強大潮流下,中國應該奮起直追,縮小或拉近這一百多年的差距。因此,在向西方學習的必然道路上,唐福珍、潘蓉等等,又算得了什么?那是像西方學習的必然結果?。∫苍S有人說,西方人的暴力拆遷針對的是其他種族,中國人只會對付自己人,只會“窩里斗”。我覺得,這個說法還真說到了點子上,說到了真正的關鍵。所以,我們看到,一些中國人背叛祖宗背叛幾千年的中國文化,把中國文化描繪的一片漆黑,他們自己除了不能將皮膚漂白之外,徹底美國化、西方化,從而將自己與中國同胞徹底隔離,13億中國人再也不是他們的同胞,而是他們深惡痛絕的垃圾。于是,再將美國人、西方人暴力拆遷的手段運用到中國人頭上,便避開了“窩里斗”,避開了骨肉相殘,而真正變得同美國歷史上一樣,是先進對落后的拆遷,是正確對錯誤的拆遷。暴力怎么啦?誰讓你落后,誰讓你沒本事變成美國人?誰讓你天生是中國人?活該!印第安人的命運就該落在你頭上!
然而,按照電影《阿凡達》導演卡梅隆的說法,我發現,中國的強行拆遷并沒有落后一百多年,而是與世界先進水平在同一個水平上。因為,人家卡梅隆說,他所指的是美國在伊拉克的“暴力拆遷”,時間很近。那么,如果李承鵬一定要把《阿凡達》理解為中國的強行拆遷,結合卡梅隆的自白,我們發現,中國發生的事情與美國是一樣的,我們不落后啊,我們和美國一樣先進?。〉?,李承鵬先生不這么看,他認為《阿凡達》是抗暴拆遷的勝利,并以這種勝利的方式,宣告了暴力拆遷的最終失敗,并由美國人這個暴力拆遷方的失敗者做出的人性反思,反襯出中國人性的落后(不知道卡梅隆先生是否站在伊拉克的角度也這么想,伊拉克反抗“暴力拆遷”勝利了?美國認錯了?)。因為,李承鵬先生眼界很開闊地看到,美國的拆遷基本上已經全部完成了,現在可以高尚地道歉反思了。看看,美國多好啊,美國承認錯誤的時候,我們看到的不是錯誤,而是承認的勇氣,承認便是偉大的人性,錯誤已經忽略不計。于是我發現,按照李承鵬先生的邏輯,中國在向美國學習、在以美國為榜樣的道路上,中國現在與美國相比太落后,應該沿著美國的腳印從頭學起。現在先學美國當初從肉體上消滅釘子戶的做法,再過50年、100年、500年或5000年,再學《阿凡達》,用電影人性抨擊一下如今的強行拆遷,以一個道歉的姿態,使得以往的暴力拆遷統統合法化——反正被拆遷者已經被我從肉體上消滅了,我認錯,我道歉,我強占的土地也找不到交還的對象,連后代都沒有了,或者連原始檔案都沒有了。所以,我覺得李承鵬對于《阿凡達》這種比《南周》更大膽的解釋,是在為中國的拆遷指引方向:膽子再大一點,動作再狠一點,像西方人、美國人一樣,直接消滅最好辦。過幾百年再用電影在人性上道個歉就行。
如果我們說電影就是電影,其實沒有意義。電影首先是文化,其次是文化商品。一部美國電影本來只是為了在中國賺錢,要找點宣傳的熱點,一些美國文化的幫閑者,便將其生搬硬套到中國的強行拆遷,并以污蔑中國人性的方式,為這個外來文化商品大肆宣傳。于是我們看到污蔑中國的真正目的:文化入侵、賺錢,控制中國主流媒體的話語權,而且還讓“丑陋的中國人”“被”賺錢之后,還心甘情愿。這樣的方式,恐怕是美國人自己做夢都沒想到的。美國人有時候還想討好一下中國,但是,一群身為中國人的美國幫閑者卻自告奮勇地對美國人說:不用討好中國人,中國人就是欠罵,痛罵了中國人,他們就會乖乖來交錢看電影。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李承鵬甚至大膽假設,卡梅隆是在中國“臥底”多年才想出了這個劇本。我沿著李承鵬先生的這個思路,不得不假設李承鵬先生是拿了活動經費的“潛伏者”,為一部美國電影在中國的推廣,和《南周》等同仁想出了如此絕妙的宣傳高招。之所以李承鵬先生能夠讓美國人喜出望外,一是他對中國的了解,二是長期以來污蔑中國的言論已經在某些中國人自己的內心扎下了根,李承鵬深深知道,只要以美國的名義痛罵中國,管它靠譜不靠譜,目的就能達到。但是,幫著宣傳文化商品的目的是達到了,李承鵬先生也許沒想到,他幫著推銷美國電影的那套說法和說辭,表面上在義憤填膺地譴責暴力拆遷,實際上恰恰成了推動中國暴力拆遷的最佳動力。李承鵬先生,這不會是你真正的想法吧?如果不是,以后再做類似“分內之事”的時候,就不要再亂發揮、亂比喻。
2010-01-0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