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二日游,留下遺憾太多!
我是6月22日晚間到達上海。按照原定計劃,23-25日游世博,但我只游了兩天后,游興全無。我不好說世博不好,我只想說,不游世博,可能只是一陣子的遺憾;游了世博,必定是一輩子的遺憾!
一是需要犧牲太長的排隊時間。23日上午9點多鐘,我進入了世博會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排隊的隊伍在就象長蛇一樣,延綿在各國展館的柵欄中,需要排隊等候的時間令人難以忍受。例如,去沙特館參觀,排隊的時間竟然超過了9個小時!在德國、日本等熱門館前,至少也需要5個小時以上。而排了這么久的隊,真正用于參觀的時間少的是8、9分鐘,長的不過就是20分鐘左右。把時間都花在了排隊等候上,劃算嗎?來這兒,就是想多看幾個國家的城市文化和足跡,然而,我們卻花費太長太長的時間,用在排隊上,還能看到些什么呢?還能體味出什么呢?
二是最精華、最核心的難以一睹“芳”容。我在兩天的時間里,只看了葡萄牙、匈牙利、波蘭、吉爾吉斯斯坦、圣馬力諾、法國、朝鮮館、世博文化中心、非洲聯合館,中南美洲聯合館,歐洲聯合一、二館、城市生命館、城市地球館、城市足跡館、中國省區市聯合館等,而對于象沙特、德國、日本、瑞士等熱門場館,由于沒有排隊等候的耐心,只看了看其外圍,里面究竟有些啥,我不知道。本來最想去的中國國家館,卻被拒千里之外。李白有詩云:“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用在參觀中國國家館,是最恰當不過的了。由于每天只發放數量有限的預約券,沒特定關系,想都不用想;再說,誰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時候發放預約券,人們總不可能一直守侯在那里吧?雖然中國國家館將永遠保留,但誰又能保證其展出品會長期供游客觀看呢?
三是一些忽略人性關懷的細節設計缺陷,隨處可見。我僅僅只舉一個例子。24日,上海斷斷續續地下起了毛毛細雨,園區內除了世博軸下的凳子沒受到雨水侵襲外,世博軸以外供游客休息的凳面上全部布滿了雨珠,人們只能望凳興嘆。我找了好些地方,都是同樣的景況。那天,我所聽到的埋怨聲、罵娘聲,后聲蓋過前聲,實在難以入耳。不知道組委會的官員們是否能聽到?象類似的境況,在各停、候車處也比比皆是。我就想問一聲,象這么一個簡單的細節,世博組委會為什么就不能考慮得盡可能地完善呢?
四是清一色的中國人成了上海世博會的主流面孔。本來,全世界人民共同參與上海世博,是題中之義,可上海卻唱了一曲獨角戲,很少見到外國人參觀的蹤影,實在是大煞風景。有人對我這樣說,1970年日本大阪舉辦世博會,去那里參觀的人數達到6422萬人,是參觀人數最多的一屆世博會。我估計,其中的外國人至少不低于五分之三吧?本屆世博會,據說上海決心突破7000萬人的大關。照目前的情形估計,突破7000萬人大關,應該不會太難;但即使突破之,也沒什么可值得炫耀的。我在網上沒查到日本1970年的總人口數量,只查到2005年的人口總數是1.28億,而今天中國的人口總數應該不低于13億。那么,上海世博會的參觀人數要達到日本當年的規模,我以為,至少應達到8億人以上,才可以與之媲美。而要8億中國人來上海參觀世博,顯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相對于在南非舉行的世界杯足球而言,有那么多外國人去南非,為什么就沒外國人來上海,或者來的是寥寥無己呢?這個問號,于我而言,似乎成了一道難解的謎。
還有許多許多的遺憾,我不想一一述說了,譬如,聽參觀過的游客說,用中國人的血汗錢建起的美國館,并沒什么實質性內容,反倒成了宣傳西方“普世價值”的教堂。聯想起美國將于6月底派核動力航母赴黃海參與美韓聯合軍演,你說,我能高興得起來嗎?
綜上所述,上海世博,遺憾太多;世博上海,不能開懷!
兩江回來了,深切感謝各位博友對陋博的呵護和支持!
您或許對下列文章有興趣:
民航中南局長死得很“特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